精选孔子关于学生的名言名句105句

孔子关于学生的名言

1、孔子关于学生的名言警句

(1)、5)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8)、《论语》既是语录体又是若干断片的篇章集合体。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就是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而且这些断片的篇章绝不是一个人的手笔。《论语》一书,篇幅不多,却出现了不少次的重复的章节。

(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0)、君子有九件用心思虑的事,看要想到看明白没有、听要想到听清楚没有、神态要想到是否温和、容貌要想到是否恭敬、言谈要想到是否诚实、处事要想到是否谨慎、疑难要想到是否要求教、愤怒要想到是否有后患、见到有所得到要想到是否理所该得。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1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5)、孔子说:只要是带点薄礼来主动求见的,我从没有不对他给予教诲的。

(16)、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17)、13)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9)、10)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0)、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孔子关于学生的名言名句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2)、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3)、白话文: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4)、孔子会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对天发誓说:如果我有不对的行为,请天厌弃我!请天厌弃我!

(5)、子曰:”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6)、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译:为人正直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

(7)、10)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8)、孔子说:(对任何有益的东西)了解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在其中的人。

(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0)、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论语》

(11)、名言警句孔子_孔子语录名言警句孔子_孔子语录_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见《论语雍也》)。

(12)、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3)、出自《论语·泰伯》。不知礼仪,而只知一味态度恭敬,就会很累;不知礼仪,只知处处谨慎,就会让人做事说话缩手缩脚;不知礼仪。

(14)、翻译: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15)、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们想问题而想不清、想表达而说不出的时候,我不会去启发他。教给四角中的一角,他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角,我就不再教他了。

(16)、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追求过于饱足,居住不追求过于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学问的人,并向他们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17)、孔子说:立志于道,根据于德,归依于仁,而游娱于六艺。

(18)、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孔子对学生说的名言

(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孔子译文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白话文: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5)、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6)、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日: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见《论语-雍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1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4)、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他的学生:文化教育、言行教育、忠诚教育、诚信教育。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2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4、孔子教育学生的名言

(1)、白话文: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记得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4)、不迁怒,不贰过。——《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5)、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8)、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9)、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10)、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译文)子夏说:“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

(11)、8)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2)、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13)、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诗经》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7)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17)、3)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19)、白话文:我不能算是圣人啊,我学习不感到厌倦教育不觉得疲惫而已。

(20)、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5、孔子对学的名言

(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论语·为政》

(2)、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3)、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译文

(6)、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译:人的毛病,在于喜欢教导别人,做别人的老师。喜欢教导别人的人,又往往自以为是,自以为正确,一副高高在上的气魄。

(7)、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9)、位卑未敢忘国。——陆游《病起书怀》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10)、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1)、翻译: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12)、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慈惠就能更好地使唤人。

(13)、1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15)、清代学者崔述则对《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

(1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2)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19)、孔子说:只阐述以前的文化而不从事创作,信从并爱好古代文化我私下将自己与我那老彭相比。

(2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1)、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3)、翻译: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5)、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