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孔子关于理想的名言名句70句

孔子关于理想的名言

1、孔子的理想之道

(1)、真相:这句其实是互文见义。其实原意是:“仁智者乐山水,仁智者动静相融,仁智者乐而寿。”多少人还在洋洋得意:我喜欢看海,所以我是智者咯?

(2)、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孔子《论语》

(3)、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5)、所以,他们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爱怀旧。我用“最后的贵族”为题,是因为我觉得真正的贵族,在孔子以后就没有了,自从封建制转向郡县制,哪里还能有太多的贵族?尤其是在晚清以后,整个社会在不断的变动中,这个时代里,边缘一次次地进入中心,需要长期积累和形成的贵族阶层,一次又一次地在崩溃,社会像走马灯一样变化。

(6)、当仁,不让于师。——摘孔子《论语》(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7)、孔子以仁施爱、因爱施教,从上古经典遗籍中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作为教材,经中有史,论中有艺,诗中有学,述中有理。博览群书之后,你能做的姿势只有一个:仰望星空;掩卷而思时,你大彻大悟的只有一个字:道。在这里,孔子教导你要对亲爱、对人仁,要志于道、始于学,为你提炼了许多温暖的词汇,道与德、爱与亲、富与贵、贤与能、宽与恕、善与诚、孝与悌、恭与俭、敬与慈,一组组、一队队泛着柔和温婉的星光,读得你慈眉善目、温情满满;然后为你准备了许多励志的词汇,学与思、志与行、忠与勇、敏与慎、知与识、使与事、和与同、修与齐、治与平,一对对、一串串贮满强劲的能量,如桨如翼,如风如电,读得你意气风发、心劲满满,立志做仁人志士,只等一声“出发”。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10)、今天我们要了解孔子,主要靠《论语》,除了《论语》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礼记》和《史记》的《孔子世家》以及《仲尼弟子列传》。

(1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2)、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13)、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4)、不耻下问;学海无涯苦作舟;坚持容易变通难。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17)、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8)、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9)、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2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孔子关于理想的名言名句

(1)、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

(2)、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3)、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4)、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5)、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孔子《论语》(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6)、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一般在感情上受过伤害的男人比较喜欢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半句话来忧伤感怀,坚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却没有几个男人能说出后半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小史表示,这句话并非歧视女性,孔子也并非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

(7)、很多人理解古文都会按照现代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又或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断章取义,譬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自《孟子·尽心上》),其中的“为”字有两种读音,但是正确的读法是第二声,这里的“为”是动词,句意为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朽木不可雕也,而并非讨伐人类的趋利性。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10)、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2)、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1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14)、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1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17)、大家往往把“畏”解释为畏惧。“畏”其实是“敬”的意思,《不是说君子害怕圣人之言,而是君子敬重圣人之言,敬重天命。孔子讲“后生可畏”,也是因为后生表现突出,所以他敬重他们、看重他们。

(18)、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善治民。莫善于礼。

(1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0)、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3、孔子有关理想的名言

(1)、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

(2)、我们现在回过头来追溯孔子的历史,我们应该看到,实际上孔子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贵族传统,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维护传统、恢复秩序的理想。通常,一个时代结束了,那些过去拥有文化经验、熟悉过去文化规范、享受过去的文化和历史的优越感的贵族,对于礼崩乐坏这样的状况,是非常恐惧的。

(3)、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5)、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8)、现多为愚蠢之意,但原意却是装傻充愣的意思。

(9)、大概,只有秦王朝对此不太恭敬吧,郡县制彻底结束了贵族封建分享权利的时代。所以,孔子的后代甚至抱着礼器加入了陈胜吴广的起义军行列。但是,到汉代又非常降重地祭祀孔子,虽然汉高祖刘邦很不尊重儒家,但是,到了他这里,也曾经用非常隆重的仪式来祭祀孔子。因此,孔子在汉代一直非常有影响。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1)、《论语•颜渊》篇里孔子跟子张讨论,子张认为“闻”跟“达”是一个意思,但孔子认为“闻”跟“达”不同。孔子这种讲法在当时有特别的用意,所以其实是“朝达道,夕死可矣”。是说,如果达到、实现了理想,晚上就可以死了。

(1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5)、(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16)、孔子与三桓打的第一仗,是漆思弓的自由,更是陪葬制度废止问题的答案。孔子选择的方法是类比:冬季大典前一只献祭的雄雉啄光了尾巴,众大夫认同这是天意,应当放生雄雉以归山林。季孙斯既然赞同放生雄雉,那会不会同意赦免漆思弓呢?三桓的口气很硬,但孔子志在必得,并且凭借我们在典籍里难以读到的机智与幽默赢得了这场战争。

(17)、所以,孔子有一次跟他的学生开讨论会,他就问子路、问子贡、问颜回,看他们是不是能够理解自己的志向。子路和子贡不太能够懂孔子的想法,最好的学生是颜回。颜回说,您的志向非常大,所以,天下容不下您,因为您是要恢复整个天下礼仪的秩序。孔子当时非常感慨,他说,真对呀,颜回,你说得太对了,如果你是一个富有的人,我真是想给你去当管家。他的意思就是说,颜回才是真正理解自己的人。

(18)、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19)、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20)、其次是对老年人心理安慰。对于老年人来说,家人的陪伴是最重要的,多陪陪老人说话,多关心他们所想,用关爱化解他们内心的孤独。

4、孔子关于理想名言100句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译文:一国的军队,可以强行使它丧失主帅:一个男子汉,却不可以强行夺去他的志向。.

(3)、用今天的话来说意思是这样的: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4)、道理本身是什么不重要,但表达方式很重要;最近的人最伤不得。

(5)、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6)、“其实我什么也不像,就像一只丧家之犬。”夫子的幽默用在自己身上,越是显得辛酸。但他还是同意冉求回国,毕竟鲁国是孔子身体与灵魂栖息了大半生的土地。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8)、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

(1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