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语》十二章原文解释66句

论语全文十二章

1、论语全文十二章翻译

(1)、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寓意:学者们十分重视道德修养,注重查清和填补空白,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最好。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4)、(3)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省,自我检查、反省。

(5)、(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8)、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9)、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10)、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11)、明确: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1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品格?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1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14)、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5)、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16)、(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17)、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8)、字词解释:饭:吃饭  名词作动词     水:冷水     肱:胳膊       于:对于

(19)、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是君子吗?”

(20)、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2、《论语》十二章原文解释

(1)、第六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2)、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3)、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流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5)、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6)、译文:孔子说:“饭疏食饮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7)、寓意:时间紧迫,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8)、子zǐ曰yuē :“ 三sān军jūn可kě夺duó帅shuài也yě , 匹pǐ夫fū不bù可kě夺duó志zhì也yě 。”《 子zǐ罕hǎn 》

(9)、论(lún)语   不亦说(yuè)乎  愠(yùn)  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14)、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1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6)、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17)、《论语》十二章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1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9)、(3)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20)、(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论语原文十二章

(1)、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2)、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颜渊、季路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穿的衣服,和朋友们共同使用,即使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我们希望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我愿)使老年人安度晚年,朋友之间相互信任,使年幼的人得到关怀。”

(4)、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6)、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7)、学习方面:作为学生,不应死读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温故知新(3分) 不止这三个

(10)、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努力前进,这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11)、文中“或谓君不善学”中“善”应选择的义项是(   )(3分)

(12)、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17)、“耳顺”一般而言,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人到了六十岁,不管听到什么样的话,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这是一种悲悯之心,是外在的天地之理与内心的融合。有了这种融合,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所有的规矩已经变为你的生命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可以说是每一个生命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18)、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19)、孔子开创了平民教育的先河,被后世尊为“千古巨人,万事先师”其座下弟子三千,贤者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论语》十二章知“名师出高徒”

(20)、《论语》十二章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一种审美理想的化身。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

4、论语全文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子zǐ曰yuē :“ 学xué而ér时shí习xí之zhī , 不bù亦yì说yuè乎hū ? 有yǒu朋péng自zì远yuǎn方fāng来lái , 不bù亦yì乐lè乎hū ? 人rén不bù知zhī而ér不bù愠yùn , 不bù亦yì君jūn子zǐ乎hū ?”《 学xué而ér 》

(2)、表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的思想。孔子提倡向一切人学习,不仅要择善而从,而且还要见人之不善引以为戒,反省自己,多看他人长处,待人宽,责已严。

(3)、第四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6)、这一章是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有劝人珍惜时光的意思。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