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竹子十首有名的诗78句

与竹子有关的古诗20首

1、竹子的古诗五言绝句

(1)、宋人有耕(gēng)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shì)其耒(lěi)而守株,冀(jì)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注释:

(2)、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3)、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4)、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清)康有为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5)、竹(清)郑板桥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6)、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7)、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8)、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9)、竹里清·蒲松龄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子猷时一至,尤喜主人贤。摘自《聊斋诗集》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0)、自有月传神。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11)、翻译: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12)、题画竹二首(清)丘逢甲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

(13)、——宋·范成大《发合江数里,寄杨商卿诸公》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唐·杜甫《将别巫峡,赠南卿兄襄西果园四十亩》桤林碍日呤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14)、井底之蛙:读音是jǐngdǐzhīwā,意思是指井底的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比喻那些见识短浅的人。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15)、灵澈(chè)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1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8)、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至剡中》)

(19)、风泉隔屋撞哀玉,竹月缘阶帖碎金。竹里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20)、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竹诗词自序周芳纯1991年元旦安居三年半,静坐读诗篇。

2、竹子十首有名的诗

(1)、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明·徐渭《风竹》

(2)、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3)、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

(4)、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5)、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入垂帘。

(6)、杖藜徐步转斜阳。——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7)、自从六月袂分后,又是重阳节过时。江左英贤姑佐邑,湖南松竹助哦诗。

(8)、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9)、特许迁官还旧职。选材临事不堪用,见利无惭惟苟得。

(10)、竹树带飞岚,荇藻俱明丽。——刘道著《湘江秋晓》

(11)、诗阵不收疑破竹,谈围未解递连环。健如俊鹘秋翻野,壮似惊龙夜擘山。

(12)、竹(题画诗)邓拓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岁寒三友(题画诗)陶行知万松岭上松,鼓荡天风,震动昆仑第一峰。

(13)、杖藜徐步转斜阳。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4)、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15)、竹为儒佛道“三教”共赏之物,积淀着深厚文化意韵。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年轻;春天(春山)竹子潇洒挺拔、清丽俊逸,翩翩君子风度;竹子空心,象征谦虚。品格虚心能自持,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凌云有意、强项风雪、偃而犹起,竹节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节,视为气节的象征。唐张九龄咏竹,称“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和黄门卢侍郎咏竹》)。淡泊、清高、正直,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元杨载《题墨竹》:“风味既淡泊,颜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

(16)、林逋:众苦摇落独暄妍,占尽风版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权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17)、咏竹宋·黄庭坚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18)、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严郑公宅同咏竹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19)、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20)、山上长满了竹子,每逢春天,竹子发了芽,微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响声,远远望去,好像起伏着的大海的波涛。

3、竹子的古诗10首

(1)、竹唐·郑谷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

(2)、又成一笑渌樽晚,诗卷竹风相与清。《环翠亭》宋陈知柔当年把臂入龙山,犹记相逢醉梦间。

(3)、是则官家縻好爵,此生只合饭胡麻。《夜宿山庵》宋陈必复扣宿精庐旋启扉,佛香未冷坐多时。

(4)、底须一局销长日,并不能棋方是闲。《即事》宋方岳荒烟疏树野人家,竹外寻诗一迳斜。

(5)、(理解)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6)、酷署生清阴,严寒葆翠色。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罴。

(7)、开花成凤实,嫩笋长渔竿。霭霭军容静,萧萧郡宇宽。

(8)、出鸟亦知人意思,忽翻残雪啄梅花。《次韵李平叔直舍竹二绝句》宋韩元吉诗翁爱竹有佳句,诗就移官可奈何。

(9)、业余集诗画,选纂万余言。宏扬竹文化,四海共仰瞻。

(10)、傍晚独坐被微风的响声惊动,临窗冥想思绪悠然远飘天外。

(11)、衣食住行用,无不劳此君。贡献愈卓越,砍伐更加烈。

(12)、出鸟亦知人意思,忽翻残雪啄梅花。《次韵李平叔直舍竹二绝句》宋韩元吉诗翁爱竹有佳句,诗就移官可奈何。

(13)、唤回二十三年梦,灯火云安驿里时。《题画三首》明唐寅青藜竹杖寻诗处,多在平桥野寺中。

(14)、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15)、故作《养竹记》,书於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於今之用贤者云。

(16)、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17)、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释宝月《估客乐四首》

(18)、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19)、起看犹有残窗月,春雪满山啼子规。《题乾明寺壁》宋陈造不待车轮四角生,欲行还驻为交情。

(20)、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4、竹子的古诗30首

(1)、石头城:在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2)、摘自《咏物诗选》庭竹唐·李中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3)、传后化今当有待,百年距几可今闲。《和渊老妙现之什》宋李弥逊乾坤渺渺一浮尊,万象分明水四濆。

(4)、第06首丨第07首丨第08首丨第09首丨第10首

(5)、——李商隐《瑶池》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6)、对此莫论无肉瘦,闭门可忍十年饥。摘自《陆游诗集》第一册初食笋呈座中(唐)李商隐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

(7)、饯违不及空惆怅,傥或逢梅寄一枝。《龙云寺次罗竦韵》宋杨寅路转羊肠望眼舒,篮舆更入道人居。

(8)、古诗赏析“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诗歌在开始就展现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采莲女的罗裙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青翠欲滴。比喻虽不新奇,但用在此处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绘了田田的荷叶,又写了采莲女美丽的衣裳,两者相互映衬,恍若一体。尤其是“裁”字,用得极其巧妙,罗裙是裁出的,可是此处也用在荷叶上,似从贺知章《咏柳》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中得到了灵感,让人感到荷叶与罗裙不仅颜色相同,似乎也是同一双巧手以同一种材料制成的。由此又让人不禁联想到屈原《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感受到这些女子如荷花般的心灵。娇艳的芙蓉花似乎都朝着采莲女美丽的脸庞开放,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采莲女的美丽,不是闭月羞花式的惊艳,而是如阳光般健康温暖,似乎能催开满池的荷花。这两句诗本自梁元帝《碧玉诗》“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王昌龄的这篇较之则更胜一筹,意义更为隽永。“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诗的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深入。它有两重含义:一是突出荷田的稠密,使人荷莫辨更真实可信;二是突出了观望者的感受和心理活动。其中“乱”字用得十分微妙。末句“闻歌始觉有人来”除了从另一面说明少女被荷田遮蔽与消融,难以被观望者发现以外,又写出一种声音的美,增添了诗的活泼情趣“。“乱”字既指采莲女纷纷入池嬉笑欢闹的场面,也可指人与花同样娇嫩难以辨别,眼前一乱的感觉而“看不见”呼应上文,也更显荷叶罗裙,芙蓉人面之想像了,同时也虚写了荷塘中花叶繁茂,人在其中若隐若现之景,并引出下句:“闻歌始觉有人来。”这一句描写细腻入微,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始觉”与上句“看不见”呼应,共同创造出了一种“莲花过人头”的意境。“闻歌”也与“乱”字呼应,悠扬动听的歌声表现出她们活泼开朗的天性,同时也为整个采莲的场景添上了动人的一笔。这首诗句与句联系紧密,意蕴深远,精雕细琢却给人带来清丽自然之感,可以看出王昌龄炼字炼意的高超技艺,对中晚唐的诗歌有着重要的影响。

(9)、烦君惜取根株在,欲气伶伧学凤凰。(诗竹)(三国)关羽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弧叶淡,终久未凋零。

(10)、竹香新雨后,莺语落花中(张籍《晚春过崔驸马东园》)

(11)、乱枝低积雪,繁叶亚寒风。萧飒疑泉过,萦回有径通。

(12)、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3)、《酬许十三秀才兼依来韵》唐杜牧多为裁诗步竹轩,有时凝思过朝昏。

(14)、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15)、这是一首题画诗,也是竹子的赞歌。诗人说,由于我非常喜爱秀竹的襟怀与气质,所以常常展纸泼墨来为它画像写真。但是,虽然手里握着霜毫,眼睛盯着实景,却难以刻画出它那清高淡雅的精神。

(16)、诗阵不收疑破竹,谈围未解递连环。健如俊鹘秋翻野,壮似惊龙夜擘山。

(17)、用处纵横能杀活,匣藏不肯试龙泉。《寄朱仰之》宋王洋年齐甲子性同宜,想见论文更不疑。

(18)、――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清)康有为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