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对偶的句子摘抄116句

对偶的句子大全加赏析

1、对偶的句子摘抄大全

(1)、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对偶、排比、对比、借代、夸张

(3)、在一般的写作中,只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就行了,不一定讲究平仄,这叫宽对。对偶形式的修辞方式,在诗歌、对联中出现最为普遍。对偶又称对仗,俗称对子,是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互相关联的两个句子或词组。人们所熟悉的对联就是一组对偶句。根据意义的不同,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三种。比如:

(4)、B.语文老师们周末开会讨论了如何提高作文批改质量。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反复:多次强调突出,语势紧凑连贯,给人以深刻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

(7)、哲理:花落归根化为春泥,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8)、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9)、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10)、“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思路非常奇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11)、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12)、⑨语言风格生动形象(运用各类修辞)、平实质朴(贾平凹)、通俗易懂(明白如话_古诗词)、有生活(乡土)气息(活泼生动老舍,孙犁,贾平凹)、使用方言、口语化(老舍,贾平凹,赵树理)、清新自然(王维,沈从文)、幽默风趣(钱钟书,梁实秋)、富有文采(形象生动传神)(刘亮程)、华美、绮丽浓艳(香艳)(温庭筠,张爱玲,毕淑敏)、典雅庄重(丰子恺)、闲适冲淡(丰子恺,周作人,林语堂)、简洁凝练、含蓄蕴藉(含蓄不显露,李商隐)、豪放(奔放)不羁、沉郁顿挫、富有哲理(周国平)、犀利深刻、调侃戏谑

(13)、顶针、互文、对偶的作用:节奏鲜明,形式整齐,音韵和谐

(14)、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错误是:当动词带两个以上宾语时,后面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

(15)、方法:鉴赏语言作品,也要了解一定的语言风格。以下是概括语言特点的常用术语: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新颖传奇,以南方梨花盛开比喻北方雪压冬林,景象极为神似,颇有浪漫色彩。

(17)、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全中国。“比邻”,近邻。

(18)、(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19)、学生答题时,往往把论证上有何特点直接答成四种论证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而这种题的答法应该是“先运用何种论证方法从哪个角度(正面或反面)证明了什么观点,然后运用何种论证方法从哪个角度(正面或反面)证明了什么观点,前后是否形成对比。

(20)、君子之交淡如——水,醉翁之意不在——酒(黄伟涛个人很欣赏此联)

2、对偶的句子摘抄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2)、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3)、对比和衬托: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不分主次,反衬有主次之分。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衬托是指利用事物间相同或相对的条件,以一方作为陪衬来突出另一方的手法。利用事物的相同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对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反衬。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4)、层层深入:指诗歌内容由浅人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可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这里想表达的显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可以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6)、资源分享:2018最新名师郦波的语文启蒙课(初中版)

(7)、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

(8)、正对: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叫做正对。

(9)、(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10)、第3讲  理解文中某句话的含义 理解文中某句话的表达效果

(11)、反复:是指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气或语势,增强感染力和表达效果。同时,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音韵美。如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2)、例:在这部电影中,刻画了一个当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13)、正面(侧面)描写直接(间接)描写细节描写;细描与白描

(14)、例:小铄的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教师,哥哥是军人,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岗位上救死扶伤,站岗放哨,教书育人。

(15)、设问、反问、反语、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针。

(16)、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17)、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8)、对仗①原则上可以不对仗。比如:《泊秦淮》李商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②如果对仗,2句对仗居多《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③1和2对仗,3和4对仗的同样有。《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有人说,从对仗的角度看,绝句是截取律诗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联,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用对仗;或截取前二联,首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

(19)、念被动,帘子被西风卷起。运用修辞手法互文手法

(20)、②引用诗词:丰富(充实)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 

3、对偶的句子有哪些

(1)、☞2020春学期丨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

(2)、·黄磊13岁女儿被10000条脏话骂上热搜:毁掉一个孩子,忽视这件事就够了

(3)、答题模式: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四级循环答题法)

(4)、主旨:赞美农村风光和淳朴的名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5)、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6)、不能说"把这本书不读好",只能说"不把这本书认真读好"。细心一点的话可以凭借语感判断出来。

(7)、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8)、起承转合:①“起”定基调:“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作用一般有三点:点题明旨,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状物叙事,描景铺陈,提供背景。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分析文章的照应,要做到四看:①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②看开头与结尾照应。③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④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      

(10)、(1)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2)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3)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11)、C.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基础,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

(12)、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13)、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14)、主旨:借史咏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和历史兴亡之感。

(15)、①比喻: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16)、(反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7)、☞2020春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18)、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9)、泽以长流乃称远,由因直上而成高。世事静观知曲折,人心甘苦见交情。

(20)、常见作用: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内容上,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人物性格的展现。

4、对偶的句子有什么

(1)、描写了(刻画了)一位xxxx、xxxx(性格)的xx(身份)形象。

(2)、修辞:用丝缕比喻愁思,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3)、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4)、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5)、致原创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6)、哲理:现在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

(7)、正确的顺序应为: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8)、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9)、第三联&#x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x,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x友情深厚,江山难阻&#x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

(10)、“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这句诗使用了反衬手法。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能战,英勇杀敌。

(11)、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12)、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13)、2020-2021学年复旦附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测试前卷答案

(1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人等。借代的运用可使语言简练、含蓄。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16)、赏析语段:⑴内容(写什么;选材有什么独到之处);⑵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⑶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

(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从黄鹤楼上隔江可见汉阳树、鹦鹉洲,却不可能望见故乡。日近黄昏,自然会勾起相思,末句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18)、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9)、抒情 抒情,即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20)、双关式。诗人所使用的词句既有明的一层意思,也有暗的一层意思,明的意思是次要的意义,暗的才是诗人要表达的真正意义。

5、对偶的句子10句

(1)、主语的词序不当,应该改为"领导、老师和学生"或者"学生、老师和领导",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都行,但是不能乱。

(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3)、诗句的颔联“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意思是: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可是往事就好像春天的一场大梦一样,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人似秋鸿。这一联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人比作秋鸿,把事比作春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人似秋鸿”承接首联,人如候鸟,有感于外界的信息而动,所以才有“寻春”的举动。“事如春梦”,引起后面四句,把人事看淡了,不在意人生的坎坷挫折,才有后面四句所表达的春游之乐和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作者将人生所经历的切归于虚无,表达了淡然看待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的态度。通过比喻,将深刻的人生哲思形象的呈现出来,发人深省。

(4)、角度:诗意: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四周的山峦看起来都会显得矮小。

(5)、记叙文的详略:  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

(6)、例:如果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两岸的人民也不答应。

(7)、主旨:创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

(8)、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9)、⒗通感:“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10)、反问、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增强表达的语气和语势。

(11)、(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12)、(1)体会、琢磨和分析该作品的语言是否简洁、生动、传神、得体,是讽刺还是幽默、诙谐还是庄重、含蓄或深沉的风格,将这种语言风格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考虑。

(13)、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结构方式。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4)、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

(15)、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16)、形容词作动词①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横指横卧。

(17)、战争军旅的意象:请缨、羌笛、楼兰、投笔、长城、柳营

(18)、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19)、你说水静莲香,惠风和畅;后来云遮薄月,清露如霜。你说幽窗棋罢,再吐衷肠;后来风卷孤松,雾漫山冈。

(20)、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不借助于人和媒介物的烘托,直接刻画。侧面描写借助于对媒介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1)、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2)、例:水生追回那个纸盒子,一只手用力地拍打着水,一只手高高举起,好使自己不沉下去。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意思是登上高处向人们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老远的人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势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到的人却觉得很清楚。出自《劝学》。

(4)、鲁子敬力排众议(《三国演义》四十三回标题)

(5)、比喻句的作用可能有: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什么(本体)的哪些特点。

(6)、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7)、☞2020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8)、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9)、①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10)、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首尾照应

(11)、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1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13)、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收束全诗,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4)、第6讲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之人物描写 基础知识

(15)、角度:诗意: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

(16)、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