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孔子语录被后人收录72句

孔子的语录被收录为

1、孔子的语录被他的弟子收集在

(1)、(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师徒的宗教语录都是零星语录,在所有题材中数量最多,随手打开《礼记》就会看到。战国至今学者最熟悉的例子,是孔子请教老子丧葬祭祀礼仪细节的几章语录但学者对其他宗教语录则缺乏关注的兴趣,这显然与战国至今中国已经世俗化的大势密切相关。《论语》将这些宗教语录几乎完全剔除,其深刻原因和特殊意义,古来学者尚未留意。

(4)、论语孔子语录_孔子语录论语孔子语录_孔子语录_子曰:曼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逝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7)、这句话现在看来有些歧视女性的意思在,但实际上孔子讽刺的是卫灵公身边的妃子。显然他当时正在气头上,因此才说出了这句秽语。而这句话也被同行的弟子记录下来,并且最终被收录在《论语》当中,进而流传千古。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9)、颜渊、季路侍。子曰:盍亦各言尔志?子路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见《论语公冶长》)。

(12)、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13)、(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14)、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论语》

(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7)、(译文)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18)、此人思想也十分活跃,善于提问,是众多弟子中少数能正面“刚”孔子学说的人。

(19)、以上“儒”“儒行”“儒书”三说,应该一并考察,不可轻轻放过。这些史料应可说明,孔子师徒虽然还没有完全褪净宗教古儒的神秘色彩,但更加注重君臣父子大礼、国家体统政治体统,更加注重现实政治,他们与那些既重视政治,又崇拜鬼神,特别拘泥于丧葬祭祀礼仪细节的古儒已经明显有所不同,孔子的新“儒书”也与六艺这些古“儒书”明显有所不同。这些现象早在孔子去世前后,就已经引起了鲁国乃至其他各国的高度注意。

(2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2、孔子语录被后人收录

(1)、(孔子语录)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孔子《论语》

(2)、(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5)、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6)、(孔子语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孔子《论语》

(7)、(译文)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后世学者大多认为,孔学的精华都在《论语》中了,而我认为这很可能并不符合《论语》编辑者的初衷和传世文献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准确理解孔学的理论体系,应将孔学“普及本”与“学术本”一并学习,一并研究。我自己就有这方面的一点学习心得。我学习《论语》很多年,一直都想彻底弄清楚孔学的理论体系,可是非常艰难,工作很不顺利。

(10)、(译文)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11)、(译文)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12)、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1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4)、(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15)、子华出使到齐国去,冉有代他为母亲请求小米。

(16)、Acraftsmanwhowishestodohisworkwellmustfirstsharpenhistools.

(17)、(《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18)、  比方说,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教师行为的准绳,不管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去教书,绝不是只教知识,目标也不是纯粹考高分,更不是为谋取个人私利,而是牢记教书育人才是最根本的目标,是通过不同课程、教材、教法等达到育人的目的。

(19)、该书是日本著名哲学家和辻哲郎研究孔子的专著,作者精通东西方哲学,被誉为“日本比较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

(2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

3、孔子语录是谁记录的

(1)、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d,不激不随。以学问为志业,营道同术,合志同方。

(2)、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孔子《论语》

(3)、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5)、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7)、其六代虽然实行政教一体,但现实政治和历史政治始终是主题,宗教鬼神充其量只是副主题而已;六艺虽然政教杂糅,其主题也是现实政治和古代历史,而不是宗教鬼神。何况历史发展到春秋时代,随着铁器的推广,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财富积累很快,天下正在加速世俗化,战国时代中晚期天下的世俗化即已基本完成。孔子的徒子徒孙不可能不懂,不可能也毫无必要逆历史潮流而动,去提高宗教鬼神的地位。

(8)、  曾子在这句话中提出了自省的三个方面——忠、信、习。忠的特点是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如后来儒家大儒朱熹所说的“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意思就是要对所有托自己办事的人都尽力把事情办好。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到了汉代以后,忠字的含义才逐渐局限为忠君。信的含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信的意思是待人诚实不欺,在交朋友时能做到信任朋友。在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时,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要说真话,要言而有信,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基。所谓习就是要求人们认真对待学业,学过的知识要保证能真正消化吸收,为己所用,就要经常复习,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9)、孔子曰:打架用砖乎!不亦乱乎!照头乎!乎不死,再乎!

(10)、孔子是世俗政治新儒,但脱胎于六代政教杂糅的古儒,残存了古儒的许多特点,故孔子的本来面目,首先是教士,然后才是世俗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论语》编辑者剔除了孔子的宗教语录,孔子才得以以世俗政治家、思想家形象示人。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六艺说理往往点到为止,没有严谨的构思、清晰的结构布局,也不需要严密的论证,读者要理解其中的道理,需要自己去慢慢领会。但到了春秋末期,君子们论述复杂问题时,已经出现了论证严密、层次清晰、结构复杂、动辄千言的新趋势,《左传》收有不少这类案例。但是这样的长篇大论,不太符合当时一般读者的阅读习惯,也难以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而且一般读者即使读了,往往也理解不了,记不住。孔子的长篇大论,自然也会遇到相同的问题。

(13)、(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4)、(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8)、(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1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0)、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非学也。”程子提出的这五个步骤就是真学习的基础,所以我们首先一定要博学;其次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审问;同时还要深入认真的慎思;当然,真假难辩的是非问题要能够明辨;最后,懂了许多大道理就一定要行动要笃行!这才是真学习。

4、孔子的语录被后人收录为什么

(1)、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摘孔子《论语》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

(4)、关键词:《论语》编辑;战国诸子;《礼记》;《大戴礼记》;世俗政治;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6)、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泰伯》)

(7)、杨绛曾说:“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人一个样儿,各不相同。”

(8)、Looknotatwhatiscontrarytopropriety;listennottowhatiscontrarytopropriety;speaknotwhatiscontrarytopropriety;makenomovementwhichiscontrarytopropriety.

(9)、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10)、  君子是孔子笔下理想的道德形象和修身目标,成为君子不易,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以君子为榜样,成为一种笃定的生命力量,从内心,从言行,从每一个当下做起。孔子说“君子不器。”君子的修行不应该像器具一样在容量、形状或用途方面有局限,不应把实用和功利性的价值追求作为最终目的,而是“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也就是说,君子对于天下一切的事物,没有一定怎样才可以的,也没有什么一定怎样才不可以的,处事待人都应以道义为准绳。换句话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11)、名言警句孔子_孔子语录名言警句孔子_孔子语录_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见《论语雍也》)。

(12)、其除了极个别情况外,全都没有被编入《论语》,说明《论语》只是孔子师徒语录的一个选编本,其编选目的、选材标准和依据,战国至今尚无学者认真关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