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陶行知教育名篇选》130句

陶行知教育名篇电子版

1、陶行知教育名篇书籍

(1)、《明日之学校》(美)杜威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听课说课上课》周小山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3)、陶行知则将“教学相长”作为他“教学合一”的重要原则之贯穿在他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他说:“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只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很多的教训”。从广义的角度看“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好些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他经常将自己的诗交给小朋友改;他办安徽公学、晓庄师范和育才学校都是贯彻这一原则,主张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他的“小先生制”、“即知即传”等思想,无不与“教学相长”有渊源关系。

(4)、关于考试,陶行知先生在《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中写道:

(5)、“中国现在的教育是关门来干的,只有思想,没有行动。教员们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们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所以是死的教育,不是行动的教育。我们知道王阳明先生是提倡‘知行合一’说的,他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先要脑袋里装满了学问,方才可以行动。所以大家都认为学校是求知的地方,社会是行动的地方,好像学校与社会是漠不相关的,以至造成一班只知而不行的书呆子。所以阳明先生的二句话,很可能代表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思想。现在我要把他的话翻半个筋斗。如果翻一个筋斗,岂非仍是还原吗,所以叫他翻半个筋斗,就是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6)、《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窦桂梅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7)、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就不必教,甚至于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家事不教了,农艺不教了,工艺不教了,科学的实验不做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

(8)、会布置:包括装饰,陈列,粉刷,洒扫等。在美术课、手工课,参加布置生活室、会客室、课室、寝室、会场中学习。

(9)、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书中谈到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虚心;宽容;与学生同甘共跟民众学习跟小孩子学习肃清形式、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按我的理解觉得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内容:

(10)、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它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它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它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它教人分利不生利;它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

(11)、一个人在生活中需要的基本能力,就是学校里要教的内容,接受了这样的教育,人才能活在社会上。这样的能力应该如何传授呢?

(12)、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Rz-mU8RdP0S4bM8h141qg 提取码:wpht 书名:为生活而教育

(13)、作为年轻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改革创新,实践探索,熟练掌握各种现代多媒体方法。多媒体教学课的形式新颖、容量大,相比传统教学要形象直观的多。还记得自己任教的第一年,有一节是《分数的认识》。为了让这节课更形象生动,我可谓是煞费苦心,把我小学时期积攒下来的绘画和手工功底都逼出来了。我又是画,又是涂、又是剪,还要逐个划分成需要的等份,光制作教具就用了我半天时间。但今时不同往日,有了电子白板和互联网,我们随时都可以在上面找到我们上课所需要的教学素材。上学期我讲授了一节《元角分的关系》,这节课的内容本身是很抽象枯燥的,我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喜好,制作了一套动画系列课件,上面有孩子们喜欢的动画人物,刚打开课件我就看到孩子们发光的眼睛,虽然是平时常看的动画,但是突然出现在数学的课堂上,好像更让他们兴奋。那节课我利用动画故事贯穿整节课堂,孩子们听的比平时格外的认真,都抢着举手想要回答问题,那一节课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4)、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

(15)、《中国教育改造》是2008年12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陶行知。中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直到七十年后的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

(16)、可是,在现实的生活与教学工作中,我们何尝不总是用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孩子们?孩子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我们都会觉得他们的想法太过天真,不切实际;他们在家不写作业,或者上课不认真听讲,我们会很生气,觉得他们太贪玩,一点不求上进。我们对孩子们的各方面都不满意,觉得他们太好动行为出格,太浮躁不稳重,要么太乖巧懂事却学习不开窍,要么顽皮捣蛋整天给你惹乱子······唉!

(17)、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18)、《早期教育与天才》(日)木村久一 海南出版社

(19)、陶先生认为,活的教育与死的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对待书籍的使用态度和方法上。 他说:“书籍也有死的有活的。怎样是活的书籍?我觉得书籍所记载的,无非是人的思想和经验,那个人的思想、经验要是很高尚的,与人生很有关系的,那就算是活的书籍。若是那著书的人思想、经验都没有什么价值,与人生没有关系,那就是死的书籍。”这里的“书籍”我理解为我们的教材。

(20)、他不是不读书,当时是条件不允许。他父亲残疾,母亲有些痴呆。尽管如此,他在教学中遇到难题,走十几里地去请教别的老师,回来再讲给我们。

2、《陶行知教育名篇选》

(1)、教师所从事的是自己的专业,整天就和这点学问打交道,还不滚瓜烂熟?还不易如反掌?再说,教师自己比他们多经历了那么多,无形中要和学生们在资历和学问上划等号,这个等号能划平吗?我们眼中的世界能和他们眼中的一样吗?决不!

(2)、时代在进步,作为教育者,我们更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前我们只有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上课前需要提前准备小黑板,有时候甚至一块小黑板还不够。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我们终于可以从粉笔灰中解脱出来,一切我们人为无法现实操作的,小小一台机器就可以生动为我们演示。以前一写一黑板的粉笔字,写了擦、擦了写,现在PPT的应用让我们的课堂图文并茂。

(3)、大力倡导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鲜明的特色,致力开发儿童的创造力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起点和归宿。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陶行知教育理论中提出了“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这些在倡导新课程改革,提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4)、以前,我对陶行知了解较少,只是零零星星地知道一些他的教育思想。身为教师,也为人父母,我深感惭愧。

(5)、在“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中,陶先生说“要解放小孩子的双手,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还举了个例子:一个朋友的太太,因为小孩子把他新买来的金表拆坏了,把孩子打了一顿。”其实,这种事在我小时候80年代是司空见惯的,直到现在一些家长还有这种意识,认为孩子淘气,整天把东西拆掉,却不知这种行动原是有出息的可能,这样的孩子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很强,“中国的爱迪生”就这样被我们的家长或老师枪毙掉了。

(6)、《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朱小蔓 南京师大出版社

(7)、在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时,我被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先生的教育情怀、教育的责任使命感所感动。他胸怀天下,立志“教育救国救民”,他推广平民教育,重视乡村教育,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不但是理论家,更是个教育实践家,创办晓庄师范学校等多所平民学校,把自己的教育思想发扬光大。

(8)、再来说说课堂上,每位老师都说那是重点要牢记,那么要学生记的的东西就不是一点点了,还要加上想玩想吃想偷点懒,这可是孩子的天性,那么一些孩子学习上疲软也不奇怪了。                         

(9)、“做”是教学的中心。由行动而产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的过程。陶先生的思想,让我想起了数学新课程改革,提倡“做”数学,而不是单纯的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新课标从“双基”改成了“四基”,增加了“基本的活动经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而这都有赖于数学活动来实现。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做”,积累活动经验,发现知识,最后去解决问题。

(10)、而“在解放儿童的时间”,我更深有感触。陶先生指出“日间有先生督课,晚上有家长督课,为的都是准备赶考,拼命赶考。赶考和赶路一样。赶路的人把路旁风景赶掉了,把一路应该做的有意义的事赶掉了。我个人反对过分的考试制度的存在。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现实吗?80多年前,陶先生就提出来了,可是现在还是没有改观!

(11)、陶先生指出:“文化进步,是没有止境的;世界环境和物质的变化,也是没有一定的。活的教育,就是要与时俱进。我们讲活的教育,就要随时随地的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些活的学生,养成活的人才。”

(12)、在《学生的精神》一文中,陶先生将学生的精神大致分为三种:学生求学需具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这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应该培养具有什么品质的学生,即我们的教育最终目标。就如同我校教学楼上悬挂的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教育的宗旨不是教出一批做题的机器,而是真实的社会的人。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他们缺乏吃苦耐劳以及应对挫折的精神。这些孩子的想法往往比较偏激叛逆,我们老师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的确任重道远。

(1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让我们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陶行知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第一就注重健康,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谐发展。

(14)、学好物理,建立错题本是至关重要的,将思路有问题的、看答案也不明白的题都收进错题本,经常翻看,反复练习,知道将每一道错题完全攻克为止。切勿整理完错题本就万事大吉,平时一眼不看,考前突击一遍,那么错题本的建立就没有意义,根本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一点至关重要,不容忽视。

(15)、陶先生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你立刻觉得你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为真正的先生。我们必得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扪心自问,从教十八年来,我和学生交朋友了吗?没有。虽然在课堂上我和学生平等地对话,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虽然我总是微笑着和学生谈话,询问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虽然我总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从不苛责每个学生;虽然下午的大课间,我也和学生一起踢过毽子跳过跳绳······但是,我没有和学生做真心朋友,原因何在?《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读完后,我明白了,是因为我没有变成一个小孩子,没有变成内外如一的小孩子。怪不得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时空仍然熠熠生辉。

(16)、“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识分为亲知,闻知,说知。“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里面才能发生效力。我们所注重的知识,大多只是闻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切知识,亲知是几乎完全被挥之门外。有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而真正实际应用时却不知所措。为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做到在做中学,学中做,为学生搭建各种实践的平台。

(17)、《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18)、  那么“活的教育”要用什么材料,也就是“活的教育”的要求是什么?陶先生提出了三点:“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要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孩子” 

(19)、陶行知主张教师要有儿童的思想、情感、爱好,要善于变成小孩子。他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他提倡:师范生(准教师)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师范生(准教师)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

(20)、 二是师生都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断成长。教师要虚心向周围的人、乃至学生学习,以此来完善自己。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3、陶行知教育名篇选电子课本

(1)、我印象深刻的是《活的教育》这一篇。看到这个题目,心中就有一个疑问,活的教育是什么样子呢?

(2)、陶先生认为,活的老师和活的学生互相影响,共同进步,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正所谓教学相长。他在文章中写道:“教员的一切,要影响到学生身上去;学生的一切,要影响到教员身上去”。“活的教员与活的学生,好像汽车一样,学生比譬是车,教员比譬是车上司机器的。机器不开,车自然不动。教员对学生,若不以活的教材去教他,他自然也就不能进步。”“活的教员,正同司汽车的一般,要把眼睛向前看准了。若闭着眼睛乱开机,那就要危险极了!学生向前进,教员也要向前进,都要一同并进。若徒以学生前进,而教员不动,或者学生要进而教员反加以阻碍,这可谓之死的人教活的人,不能谓之活的人教活的人”。

(3)、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4)、《和老师的谈话》(苏)赞科夫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5)、可怕的是不读书的家长,还拼了命育儿。自己没读好书,寄厚望于儿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考98分就打,考99分就骂,搞的全家神经兮兮。家庭鸡飞狗跳,也害得孩子战战兢兢。

(6)、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基础,温故而知新,是学好物理的保障。

(7)、《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8)、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学习和借鉴,如:生活即教育,这体现了陶行知的大教育观,是生活便是教育,教育不仅仅发生在学校,而是时时处处、无时无刻地存在生活中。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9)、 三是注重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发现。每次读到陶行知的话时,我总会感叹,他怎么那么先知先觉?他怎么会总结出那么多精辟的话?“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仔细辨辨,妙哉妙哉!真正让我了解了陶公“行知”名字的用意!

(10)、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让教育从书本到人生,从字面到手脑相长,从耳目到身心全顾,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生活,教给他们生活需要的东西,要教学生做人,教学生生活,注重健康,教学生做自己的主人。

(11)、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的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并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触类旁通的效果。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12)、会洗补衣服:包括洗衣补衣等。在十二岁以上.必须学会洗补衣服、晒晾、折浆。规定每星期洗衣一次。衣服破了即须缝补,会者教不会者;不会者必须跟会者学。

(13)、《普通教育学》(德)赫尔巴特著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4)、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近二十年,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不能再跟以前那样照本宣科,一味地讲解教材,而是要师生互动,要联系实际生发,拓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贮备,更要有很好的悟性,只有教师书读多了,知识面广了,领悟能力强了,在课堂上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课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这样,学生就会在享受中快乐学习,教师就会在享受中轻松施教。读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老师啊,为了下一代,为了我们自己,请读书!如此而已,我们的教学技艺得到提高了,我们也远离尘嚣,让浮躁的心灵变得平衡而充实,宁静而致远......

(15)、   李小艳,下灯小学老师,一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最大的愿望是,不断学习,慢慢成长,把爱带给每一位学生。

(16)、     行知原典︱陶行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17)、从书中看,陶先生擅长举例子,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清楚,经常写一些浅显易懂的小诗,编一些通俗明白的儿童歌,幽默风趣、让人难忘。原来,我们熟悉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也出自陶行知写的小诗。

(18)、 在做活动中老师还会不经意地进入一个误区,即有意无意地将孩子的思想往自己设计的想法上引导。结果往往会千遍一律,没有新的、有价值的发现。例:在“盐水让胡萝卜浮起来”的实验中,老师为了让孩子观察到胡萝卜在盐水中可以浮起来这一现象,于是让孩子将胡萝卜放进调制好的盐水里,实验结果都一样,实验看似成功,其实不然。但反之,如果让孩子自由尝试,往沉有胡萝卜的清水里一点点地加盐,孩子却有不一样的发现,盐加少的孩子会发现胡萝卜仍沉在水底,加入量中等的孩子会发现胡萝卜悬在了中间,加盐比较多的孩子会发现胡萝卜浮起来了……于是孩子自信地得到结论:盐一点点的加入,胡萝卜会一点点地浮起来,直至浮在水面上……

(19)、“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20)、会游泳:包括仰游俯游等。在夏令必须参加游泳学习,在平时可定期去温泉学习。

4、陶行知教育名篇电子书

(1)、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就要让学生动起来,由学会到会学,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活的教育就必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思想主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让课堂学习成为孩子们自主展示自己自尊、自信、自强、自创的人格精神的平台。

(2)、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3)、作为教育者来说,对于书籍的选择不能不慎重,要有鉴别,要懂得舍弃。我们手中的教材除了课本以外,还有教参教辅等,它们集万千人的智慧于一书,另外发达的互联网也为我们备课、查阅资料提供了很多便利,即使如此,我们也要把从这些教材教辅里面学到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才行。陶行知反对那些只会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只知道闭着眼睛教死书,也不顾那书适用不适用”的行为。如果我们只是把我们看到的东西原封不动的搬到我们的课堂上,那就是死的教育。

(4)、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5)、我上小学三年级时是本家一个叔教的,不过我叔真的是位好老师。他人老实,木讷,那时候生产队长嫌弃他干活慢,村里小学正好缺老师,和支书商量着就让叔先代课,后来成了民办教师,正巧转正那年他得了绝症。

(6)、人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这块阵地的主人,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陶行知先生说:他希望诸君至少要做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陶先生做过这样一首白话诗,说人要有独立的职业: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汉。陶先生是一个追求独立、追求人身价值的人,他不喜欢现在社会上那些不好好工作游手好闲的混混,不喜欢那些身体健全却靠别人养活的人。

(7)、《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8)、好书谈片——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研究丛书

(9)、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10)、会唱歌:包括独唱,合唱等。在唱歌课、参加合唱团中学习。

(11)、后来,陶行知在原来基础上,又提出“教学做合一”。“做”就是要行动。他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先生改名字,就是体现了他的这种思想。陶先生原名陶文浚。1910年在金陵大学读书时,敬慕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奉“知为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为至理名言,于是改名为陶知行。后来在晓庄学校工作期间,他的思想在实践中发生巨变,对知行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他认为,弗兰克林、瓦特等人都是先有实践,而后才有了新的发明创造的。于是决定改名为陶行知。行是知之始,知又可以反过来引导行。

(12)、会当书记:包括写小楷,管卷宗,写社交信,做会议记录等。在国语课和社交活动时及集体活动中学习。

(13)、《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部师范司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4)、读到这里,我一下子就想起前段时间读到的关于留守儿童的新闻报道。如果陶先生还在,面对六千多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他能想出解决方法吗?

(15)、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人民网评)

(16)、会急救:包括医治小毛病,救溺,救触电,救中煤毒等。请卫生室及校外医工指导,在分配卫生工作及旅行、急救中学习。

(17)、例如:当学习光的反射时,必须清楚光的反射规律以及要点;当学习折射时,不仅要清楚光的折射规律以及要点,还要将总结光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的区别和联系,避免解题时发生知识点的混淆,导致解题失误丢分。

(18)、《教育过程》(美)布鲁纳著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关于教育,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充满诗意、深刻独到的理解: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他指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的根本法则应该是像云朵推动云朵一样地靠人的精神力量去影响他人的心灵,促进学生精神力量的健康成长。我觉得,这与陶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

(20)、我们教师要从神坛上走下来,陶行知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今后要做真努力做真人,做实事,践行陶老的真教育!

5、陶行知教育名篇下载

(1)、这些孩子才三年级。为了让孩子将来考进一所好中学,家长只能这样做。家长当然知道孩子辛苦——“可是不补课怎么行?别人都在补习,学得更多,学得更难,你不补,就考不过别人。”

(2)、如果用同情之理解去想这个问题,倒也可以想得通——初中有中考压力,需要招收一点好生源。如何才能甄别出好生源呢?目前只有用普通小学生没学过的,用小学里不教的知识来选拔。在家长眼中,对中考成绩有追求的学校当然是好学校,孩子进了这样的学校才能用功念书。念好了书,将来才能更好地应对高考。于是,从小学到中学,以“考”为本,好像是自然不过的了。

(3)、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机械化的教学,会导致课堂缺乏活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学,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提出质疑,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动”起来。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应积极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你是怎么想的?这道题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吗?”当学生的想法与教案中不符合时,就很有可能是学生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教师不要立即否认,应该在提出疑问之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去探究和分析,教师进行适当地引导和点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解决了疑问,更重要的是主动参与了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拓展了思维能力。

(4)、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5)、这个暑假,恰逢共读此书,于是,我就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越读,我越觉得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之先进。

(6)、《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

(7)、《陶行知教育名篇》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

(8)、传统的教育模式必须要与素质教育转轨。以前我们更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的教育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前我们是课堂的主人翁,课堂基本是填鸭式的教学,现在我们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新知识时,要加强实践性。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教学也要尽可能联系现实生活。例如,我在讲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带来了一些教具——不同种类的人民币。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玩起了角色扮演,请一些孩子充当售货员,我提前把各种货物标上了价钱,然后让孩子去买自己需要的物品,买东西的同学要思考你所需要买的商品的价格,你该怎么去拿钱?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拿法?而售货员则需要检验付给自己的钱对不对?我则维持着整个“卖场”的秩序,最后让孩子们自己总结1元5角、2元7角到底有几种拿法。整节课井然有序,热闹非凡。孩子们从实践中获得了真知。

(9)、有一回,我买了一只表送我的母亲,这表忽然坏了,便送到修钟表匠那里去修理。修表的人说:“要一元六角修费。”我说:“可以,不过我有一个条件,在拆开的时候,我要带领我的小孩子来看你拆。”他于是答应了。修钟表匠约定在明天下午一时。到了那个时候,我带领了四五个人同去,看他修理,看他装。完结的时候,我向修钟表匠说,你们的工具和药水是到什么地方去买的?他以为我们也去开什么修理钟表店,未免抢了他的生意经,所以秘而不宣,随随便便回答我们说是外国来的。我想物件当然是外国来,但是中国店家,当然也有卖处。上海的钟表店,最大的有“亨达利”。我且到亨达利去问声,究竟有否出卖。谁知亨达利的楼上,多是卖修钟表器械和药水的场所,我便买了几样回来。当晚就到小押当里面去买到了一只表,花钱七角。拿回动手开拆,拆时不费多久,一下便拆开了,但是装可装不上去。直到晚上十二点钟,方才成功。于是大家欢天喜地,不亦乐乎。第第三天,大家学着做修表拆表的工作,学不多时,好而且快。有一位董先生,他是擅长绘画的,于是叫他拆一部画一部,经此一番工作,而装钟拆钟,全部告成。

(10)、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钱,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11)、     行知原典|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12)、几乎所有大人都认为小孩子是最没有烦恼的,最无忧无虑的。殊不知,小孩子也有很多烦恼的,尤其是在成长中,烦恼更是多啊!

(13)、 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14)、实践出真知!陶行知先生提倡真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到现在还是先进的,无论如何教育不能违背常识,把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现在的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努力!

(15)、《博雅双语名家名作:为生活而教育(英汉对照)》收录了陶行知先生运用英文写作的关于中国教育探索的文章,反映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旨,更重要的是它包含着与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的教育哲理,对时下遍及全社会的带有过强功利性的教育理念偏差能起到警醒和矫正作用。书后附有陶行知英译的小故事、诗歌等以及他自己用中文创作并英译的诗作,生动活泼,各有特色。

(16)、《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美)坎贝尔等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7)、手的操作和心智的操作与改变,是主动探究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条件。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想法,深信:“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为孩子们展开一片充满想象,充满生机的天地!

(18)、会做小先生:包括帮助工友、同学以及学校附近农友等。在“文化为公”,“知识为公”,“即知即传”的号召下,自动的以一技一艺之长去帮助人长进中学习。

(19)、陶先生认为,“活的教育”首先要承认儿童是活的,是有好奇心、有需求、有能力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本能去支配,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他深信,小孩子是有能力的,即使差一点,也是可以去锻炼的,本领是锻炼出来的。因此,他说:“我们就要顺着他这种天然的特性,加以极相当的辅助和引导,使他一天天进步,万不能从中有所阻碍或停滞,不使进步,把它束缚起来。”

(20)、“现在许多教员先生们,他对书籍还不十分注意。当他初当教员的时候,也还肯买一两本书看看,到了后来,他不但不买,连从前所有的几本书,都借给人去了。这样教员,教育界也不知道有多少。他既不能多买书看,对于一切新知识,他自然是不知道的。他既不能有新的知识,那一定没有新的教材能供给学生,只能年年爬起来卖旧货!”从这段文字中,深切感受到陶行知先生对不爱看书的教育者的痛恨,他认为这样的教师就是“教育中的败类,真不知害了多少青年”。看到这里我深感惭愧,身为数学老师,总感觉自己每天与数字打交道,看多了文绉绉的东西对自己的专业也没太大用处,我为我曾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羞愧。走上课堂,照本宣科,捉襟见肘,多是因为读书太少。

(1)、会查字典:包括中文字典和外文字典等。在小学四年级以上,在国语课、外语课,课前准备工作中学习。

(2)、日期:204姓名:李晓倩共读书目:《陶行知教育名篇》共读页码:26-30阅读感悟:陶先生说穷苦和学问是好友,富贵和学问是仇敌。这句话应该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观点。现在的情况是,2019年清华在内地的3400余名本科新生中,来自农村及贫困地区的为百分之十九点北大2019年的这一比例更低,只有百分之十六点三。有人曾统计了30年的北大学生家庭背景,发现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尚有3成,但2000-2010年,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1成左右。

(3)、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4)、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5)、 在课堂里,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对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学生面前说:“我也不太清楚,明天我再告诉你。”“我不知道,让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吧。”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6)、《陶行知教育名篇》感悟到一个灵魂中镌刻着中华文化印记的知识分子的民族情怀和崇高追求,真切地感受到这位现代教育家为了理想教育的构建和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倾其一生所做的种种努力。无论是“智慧是生成的,知识是学来的”之独到见解,或是“中国的教员、学生实在太迷信书本了”的诚恳批评,还是“学做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的大声疾呼,处处蕴涵哲学的思辨、教育的智慧,所指、所思、所论,无一不是真知、真情、真理;尤其是关于“生活教育”的学说,今天读来毫无隔世之感,相反就像是一本针对时弊而作的、刚摆上书架的、尚在飘着墨香的新书。最常用的字词,最常见的语句,最常规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朴实无华,却清晰地让人体悟到连缀它们的是作者深深的赤子之情、浓浓的大师之爱。

(7)、会说国语:包括会话,讲解,演说等。在国语课、演说会、讨论会、早会、晚会、一切集会与人接谈时,随时留心细听,学习善国语的先生同学的发音、语调。如需要时,可请善国语者进行集体指导,或个别指导。

(8)、虽然牢记知识点,但是能够将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结构脉络延伸做到融会贯通、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还需要一定的积累,这就需要解题达到一定量才能达到举一反旁类触通的程度。刷题的过程中,要归纳出每道题中包含的知识点,总结出每个知识点都在什么类型题中出现,做到心中有数,随着做题的数量增多,积累的经验也会丰富,解题能力也就随之提高。

(9)、暑假期间,在叶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全校老师开展了以“同读一本书,共筑教育梦”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读的就是《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

(10)、《大教育论》(捷克)夸美纽斯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学论》的书名重新出版。

(11)、我们和朋友聊天,一聊总会聊到双方小孩的成绩。甚至,过后很长一段时间,还会拿着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埋怨自己孩子的不争气,批评孩子没努力。那时候,孩子该有多烦恼。

(12)、从大处说,政府能不能加大财政投入,多建些学校,提高教师工资,多吸引一些优秀人才来做教师。如果这些都做不到,那么从小处说,有关部门能不能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别把中考、高考成绩当作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的核心标准。能否给予地方、学校一些办学自主权,给予他们一些时间空间,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大家积极探索,找到一些新路。如果这些也都做不到,那么从更小处说,能不能杜绝小升初的选拔考试,真正实现就近入学。再退一步,即便还是要考,能不能动下脑筋,换换方式,别再用奥数之类的难题来折磨学生。

(13)、《成功智力》(美)斯腾伯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4)、付丽娟,中原名师董文华工作室成员,鹤壁市淇滨区牟山小学教师,曾荣获“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质课、省级一等奖、省网络公开课特等奖、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曾在“市优质课观摩活动”中作观摩课,得到广泛好评。撰写的多篇论文获省、市级一等奖,文章曾发表在《湖北教育》《福建教育》《中国德育》《教育时报》《河南教育》等教育期刊杂志上。被评为鹤壁市名师、鹤壁市骨干教师、市教学标兵、市技术能手,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省第八届、第九届书香班级优秀辅导教师、启明星。

(15)、 当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

(16)、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7)、每种能力具体是什么,如何训练,都言简意赅地写出来了。这不就是学校的课程吗?学生学习了这样的课程,走出校门,便能自食其力。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育才学校培养出了许多人才。反观现在的课程设置,学生初中毕业后,能掌握上述能力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再仔细看看,除了种菜、补衣服、修理,其他哪一种能力不是必需的呢?

(18)、 “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因为害怕失败,所以总是退缩。怎样才能成功呢?不能光是靠想,一定要付之于行动,也就是要“做”。真正的做要在劳力上劳心。“劳力上劳心”很简单的五个字,它的意义却很深长:它告诉我们不要蛮干,不要空想。如果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教课,你的教育教学方法没有丝毫的创新和变化,那只能今天是昨日的重复,明天依然;倘若心里有着很多想法,但是不敢去尝试,害怕失败也是不行的。人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并且要试着去做,这样他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19)、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学就怎样教,学得多也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可接受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

(20)、陶先生的“小孩教小孩”,“怎样指导小先生,怎样做小先生”,是那个特殊时期的产物,但对现在做班级管理确实有借鉴意义!这就是放下架子,变成小孩子,与学生一起成长。诚实面对自己的不足。如果我们的家长都能放下架子,当当小孩子,让孩子多当当小先生,孩子该多么自豪幸福啊!

(1)、会修理:包括简单木工、竹工、泥水工、油漆工工具等。在修理中学习。

(2)、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3)、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4)、《爱心与教育》李镇西著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5)、《孩子们!你们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 教育科学出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6)、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我们要热爱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没有对学生爱,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他想到了,父母没想到的,他也想到了。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

(7)、陶先生的讲座《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中提到,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容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他的机会,可分四种:有可教之人;可教者而未能完全教;可教者而未能平均教;已受教而未能教好。第三种是就受教的人说的。中国现在受教育有三桩不平均的地方,女子教育,乡村教育,老人教育。说到女子教育,我又想起了张桂梅老师,她把她的一生奉献给了女子教育,感动了很多人,张老师不顾自己身体的伤痛,把建设好女子高中当作自己的责任,让地处大山的女孩子有学上,有未来。她是榜样,是楷模。她的精神值得学习,感动了所有人。女生一定要时刻提升自己,不断学习,修身养性,充满智慧。

(8)、考试当然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环节,可学校教育不能只有考试一件事。陶先生说他反对“过分的考试制度的存在”。一九三九年,陶行知先生开办了一所收容难童的学校——育才学校。他确定了二十三种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其中初级能力有十六种——

(9)、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0)、因教施教也是他常常运用的原则。他说:“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我们要晓得受教的人在生长历程中之能力需要,然后才晓得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他并以松树和牡丹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作比喻,说明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教法。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