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00字117句

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四字词语

(1)、孔子五十六岁的时候,以大司寇的身份代理鲁国国相的职务,他面露喜色。他的学生说:“听说君子遇到灾祸不流露出恐惧,遇到好事也不流露出喜欢。”孔子说:“是有这个说法。不是也有人说:‘君子也为自己地位高贵却为人谦虚感到快乐吗’?”

(2)、(译文)孔子说:“天下太平,制礼作乐以及出兵都决定于天子;天下昏乱,制礼作乐以及出兵便决定于诸侯。……天下太平,国家的最高政治权力就不会掌握在大夫之手。天下太平,老百姓就不会议论纷纷。”

(3)、还有一次,孔子在路上——孔子总是在路上,他安安静静呆在屋里的时间不太多——遇到一位故人,叫原壤。这是个不太讲究的家伙,看见孔子过来了,却还蹲在地上等着。你知道孔子是多讲究礼貌的,见原壤这么没有形象感,就冲他说教起来:“小时候就不好好待家人,长大了一事无成,年纪一大把了又不早点死,你整个就是一祸害!”这话听上去,确实刻薄,甚至恶毒了点。然后,更为传神的,是“以杖叩其胫”,孔子用手中的拐杖,轻轻敲打原壤的小腿,使他无法继续蹲着,终止了那不雅的姿势。

(4)、孔子抛妻弃子十四年,周游列国其实就是跑官要官求官去了。结果不但没有求到官,反而经常如同找不到主人的丧家犬。

(5)、孔子曾说过一句话被道学家考证了千百年,都考证不出来什么名堂来。孔子曾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记录在《论语》第十七篇的末尾,这个地方也没有记录孔子说这句话的情境,就单独一句话,显得有些莫名其妙。有人把它作为孔子不尊重女性的证据,有人说这里的女子可能是其他词的误写。这些考证和猜测都有一个预设,孔子说的每一句话都有着良苦的用心和深远的涵义。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孔子也是人,有时候也会和人开开玩笑。这一句话,很可能是他在什么情境下说的一句玩笑话。

(6)、周王朝的社会结构是分封制(等级关系)和宗法制(血缘关系)构建起来的既有阶层差异又和谐稳定的金字塔结构,这个结构的外在表现就是礼。礼的内容很广泛,“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昏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礼就是一套软性法规,规定了每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以及相互关系,只要人人遵守礼,社会就是稳定的。

(7)、子贡是孔子在外流浪十四年的最大收获,也是孔子晚年的“机要秘书”。如果说颜渊是“完美版孔子”,是孔子精神的化身,那子贡就是“实践版孔子”的成功代表。中国古人说君子立德、立功、立言,子贡在这三方面,均无可挑剔,尤以立功为卓著。司马迁说“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俨然是战国后期苏秦、张仪的祖师爷。孔子死后,子贡成为理所当然的“大阿哥”,别人都是守孝三年,唯独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子贡有高傲的气质,却以谦逊的姿态,从老师那学到了精粹的知识。子贡是所有孔门弟子中,最没有酸腐书生气的。有话明说、直说的子贡,死后没有薪火后继,反倒是孔子有点瞧不上眼的“参也鲁”的曾子,成为孔门衣钵的传递者。

(8)、孔子说,我虽然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我弹得还不够熟练,我再练练吧。

(9)、《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10)、《左传》在“《春秋》三传”中最有影响。全书约十八万字,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4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一改《春秋》大事纲要的记史方法,代之以系统灵活的史书编纂方式,既记春秋史实,又包含了大量古代典章史料,是了解我国先秦文化的重要典籍。本书约请《左传》研究专家撰稿,广泛借鉴古今研究成果,注释丰富清晰、译文流畅优美,适宜各层次读者研读。

(11)、所以,七十三年起起伏伏,跌跌撞撞,冷雨暖风,孔子在给后人留下一些“漂亮外套”的同时,也没忘记留下另一些冷硬实用的“里子”,我们权且称之为孔子的城府之语吧。

(12)、到了五十岁的时候,他时来运转,因为他学习《易经》而知了天命,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发生了几件事情。鲁定公让孔子当中都宰,这个官相当于一个县长,又过了一年,“四方皆则之”,他把中都治理得非有好,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效法他,他治国是很有一套的。于是他就从中都宰升为了大司空,不久他又由大司空升为大司寇,大司寇就是大法官。

(13)、其实孔子比谁都清楚,人之初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做得出来的,就如同动物,为了满足自己的食欲,可以杀害任何其他动物,为了满足自己的种族延续,可以驱赶杀害自己的同宗,但是幸好动物的欲望是有限的。

(14)、孔子也觉得齐国国王这里,可能有机会。他特意搬到齐国住,找机会接近齐王。

(15)、(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16)、张荫麟对这一段有概译,我们也录在这里供参考,见《中国史纲》:有一天几位弟子陪着孔子闲坐,孔子道:“你们觉得我是长辈,不免有点拘束,不要这样。平常你们总说没人知道我,假如有人知道,又有什么把握呢?”子路爽快地答道:“千乘之国,夹在两大国中间,受着兵祸,又闹饥荒,让我来主持,才到三年,便使得人民有勇,并且循规蹈矩。”孔子向他微笑了一下,又问另一弟子道:“求,你怎样?”他答道:“五六十里或六七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来主持,才到三年,便使得人民富足。至于礼乐,另待高明。”孔子又问:“赤,你怎样?”答道:“并不是说能够,但想学学:像宗庙的大事和诸侯的聚会,我愿意穿着章甫(作者按:章甫乃商朝的冠服,在仪式中相礼的人穿的),在旁边做一个小相”。孔子又问另一弟子:“点,你怎样?”这时他弹瑟渐缓,微音铿然。他把瑟放下,起身答道:“我和他们三位不同。”孔子道:“有什么关系呢?不过各说自己的志向罢了。”他道:“暮春的时候,春衣既已做好,和少年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到沂水里洗浴。洗完了当着轻风歇凉;一面看人舞雩(作者按:雩是祈雨之祭。雩音yú)。然后大家歌咏而归。”孔子听了喟然叹道:“我和点有同感。”

(17)、孔子五十岁之后有几个最重要的事件,第一个是杀了少正卯,第二个是“夹谷会盟”,第三个是“隳三都”,“隳三都”没有彻底成功,但基本上成功了。 

(18)、面对一个伦理道德滑坡且极度动荡不安的时代,孔子主张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恢复周礼,施行仁政。他的追求和理想与时代极不协调,但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嘲笑、冷遇、颠簸、困厄中坚守如一。

(19)、0 王东杰《乡里的圣人:颜元与明清思想转型》

(20)、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泰伯篇第八(凡21章)

2、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00字

(1)、公元前500年前后,人类文明几乎在同一个时间点上被照亮,印度有释迦牟尼,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把它叫做“轴心时代”。

(2)、实际上不是这样。孔老师偶尔也会和人开开玩笑。

(3)、第我还要说孔子是中华文化的恩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孔子是中国两个传统的奠基人。第一个传统就是“学统”,就是学术文化的传统。孔子整理“六经”,教育子弟,而且兴办私学,其实就让很多贫寒人家的孩子都有机会来学习,打破了当时教育被贵族垄断的历史。我觉得这个创举是非常了不起的,是恩泽了我们后代人的。所以我说孔子是我们的恩人。

(4)、比如,管理国家,一定要讲究规矩。国王要有国王的样子;大臣要有大臣的样子;当老爸的,要有老爸的样子;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要让每个人都知道守规矩。

(5)、日月逝矣,岁不我与|阳货篇第十七(凡26章)

(6)、夫子喟然叹曰:“吾与(读去声,赞许、同意)点也!”

(7)、从即日起,本平台陆续推出认识诸子系列,首期推出的是孔子。

(8)、孔子跟他曾相处无间的凡尘俗世,就非得要如此森严壁垒,方能显示出伟大卓绝么?

(9)、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让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了,一般的平民就有余力去开垦荒地,那他们对给周天子上供的那块地就不上心了。诸侯们已经不指望周天子分封土地,对周天子定下来的规矩也就没那么在意了。原来建立等级秩序的社会条件不存在了,“礼崩乐坏”由此形成,形势比人强。

(10)、鲁迅说,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愚不可及,现在是句骂人的贬语,在这里,是句赞语。宁武子时机对头就显露才智,时机不对就装傻。他的才智勉强能学,他那装傻的本领,可真是学不了。

(12)、先是鲁国国内一个名叫公山弗扰的,原是鲁国大夫季氏的家臣,因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叫革命也好,叫谋反也罢,总之,“以费(地名)畔”,算是来了一场城市暴动。大旗一举,公山“大王”也就有了人才的渴望,他想到了孔子,召。孔子呢,还真动了心,准备前去投靠。好在这场有点“恐怖”的闹剧,被忠勇耿直的子路拦阻了。事后孔子说,哼,只要有人用我,我一定不让他失望,我定能帮他搞得像周朝一样。多像梦话。

(13)、读了《论语》之后,孔夫子说过的话,总会在我心里跳出来,好像就等在那里,等着我想起他的话。他教给我们什么?他教给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是好的或正确的,什么是坏的或错误的,在各种场合,我们应该怎样做,当不能决定时,什么是我们的道德基础。

(14)、定公十三年时,鲁国国君没有什么实权,权力都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贵族瓜分了。这时候孔子就向鲁定公建议,把下面大臣盖的城堡——三都废除掉。因为他们的势力太强了,要想把这三座城堡废掉,就要得到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的同意。孔子向他们说明了利害关系,三位后来都同意了。起初,掌管费这个城堡的是季孙氏的一个家臣——公山不狃,他不同意,组织帮人来反抗。鲁定公懦弱地逃跑了,孔子派了部队反击,打败了公山不狃,公山不狃逃到了齐国,这样季孙氏就把费都废了。

(15)、“第讲孔子,必须去圣,‘去圣乃得真孔子’。什么是‘真孔子’?就是先秦时代的孔子,《论语》里面的那个孔子。什么是‘假孔子’?就是汉以来帝王封圣的那个孔子,经学诠释下不断美化圣化的孔子。”

(16)、孔子出身贫寒,三岁丧父,十七岁前丧母,除了一个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所谓哥哥,叫孟皮的,没听说他还有别的亲人。如此艰难、破碎的家境,孔子是怎么开始他的学习生涯的?他跟母亲的十几年共同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经历和图景?这对一个单亲家庭男孩的成长,非常重要,但却无人能道其详。假如孔子母亲真在他十七岁时去世,那孔子十九岁的结婚,就多少有点不孝的嫌疑。问题还在于,凭什么这时的孔子,已经名声在外,以至于婚后第一年,二十岁的孔子当上爸爸,就在儿子出生的那天,孔子收到鲁国国君送来的贺礼——一条由鲁昭公亲自钓起的鲤鱼。孔子唯一儿子的名字,即来源于此。

(17)、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18)、典籍里的中国爆火出圈,伟大的思想何以伟大?

(19)、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孔子这样学富五车的大学问家、天天研究道德礼仪治国理政之术的人恐怕会整天绷着个脸,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吧。

(20)、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3、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子张学干禄,就是问怎样才能在政府部门多捞点月薪、奖金。孔子直言相告,不懂的要多学习,没事别乱说话,没事也别瞎折腾,这样说话不会太唐突,做事不会太后悔,钱就能多多赚到手了。

(2)、人就恐怖的多了,有贪念、食欲、情欲、快乐欲等,七情六欲。如果我们人类的这些欲望不用各种宗教学说以及法律控制,任由欲望肆意发挥会成什么样子,大家可以拔高了扩大化思考一下。我想任由欲望发挥,人类都不复存在了,更加不用提什么发展了!所以我们需要学习,要懂得控制好使用好我们的各种欲望,从而达到维护整个社会良性发展的目的。

(3)、但孔子,却以一种公共形象,矗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4)、孔子的学生问孔子,老师,你的学说太厉害、要求高。所以,天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容得下你。你为什么不考虑降低一点自己的要求呢?

(5)、6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译文)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道:“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便是仁人了。”子张道:“请问哪五种。”孔子道:“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贡献大,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6)、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也是我国第一位“民办教师”,我们学术界通过各种渠道提出来希望把教师节到9月28日。虽然现在没有改,我相信以后还是可能会改的。教师节定在哪一天也不是很重要,其实我有另外一个提议,将9月28日作为我们中国人的圣诞节,因为孔子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符号。但是这个提议估计到我死的那一天也实现不了,不过没有关系,还有大家,因为通过我的演讲和著作让大家认识孔子要更加重要,这件事情是为我们中国人找一颗心。

(7)、可惜,孔子只在鲁国当了几个月的宰相,没有实现他的雄心大志。

(8)、孔子说,好的农夫会种庄稼,但是如果天气不好、土地不好,他也不会有大的收获;好的工匠,也不一定能做出人人满意的东西。我们研究学问,应该不管收获,只记得努力把它做到最好。如果因为没有人接受,就去改变自己的学问,顺应别人,那就太没有理想啦。

(9)、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

(10)、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1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4)

(12)、有一次,孔子说:“我的主张如果行不通,我就坐着船漂洋过海。能追随我的大概会是子路吧。”子路听了非常高兴,觉得老师在赞扬他的向道之心和忠诚。孔子接着说:“子路这个人啊,比我还勇敢,就是有时候判断不清情况。”实际上,孔子是一个入世的人,他的理想是匡时救世,怎么可能逃避呢?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心眼儿实在的子路居然没有听出来。老师揶揄一下他,他还给当成表扬了。

(13)、但是孔子对自己怎么理解的呢?孔子的自我评价,记载在《论语》的《为政篇》里边。这段话是这样说的:“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被我称作孔子的口述自传,也可以说是孔子的自编简明年谱。

(14)、孔子从不谈论怪异的事情、暴力的事情和鬼神的事情。这些事情,孔子也认为不庄重。

(15)、国家级非遗“张一帖”医家第十五代传承人、第一位《黄帝内经》博士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国学养生”首倡者张其成的《张其成讲》音频节目已在喜马拉雅正式上线!

(16)、邪教都有个共同点:压制人性,尤其迫害女性。

(17)、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儒家思想迂腐,认为他是在为统治阶级代言,说他是在思想上约束国人。其实是我们没有深入了解,完全不懂他的用意,他不只是维护统治阶级,也是在维护我们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以人类现在的思想觉悟,没有一个强大的统治阶级维护秩序是绝对行不通的。

(18)、▍来到《论语》阅读书单之李零教授的《丧家狗》。首先,不得不承认,这是市面上所有常见的《论语》读物中,书名起得最生动形象的,文字写得最大胆奔放的。

(19)、孔子虽然温和宽厚,常常钻研学问,但是做官的时候,遇到他认为对国家形象有损害或者影响社会安定的人和事,他也能够痛下杀手。

(20)、孔子诛少正卯,就是以思想罪和文字狱来杀人!

4、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成语来表示

(1)、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该说的说,见有不对,也说他两句;但说过就是,千万别太固执,自讨没趣。后来子游把孔子这话精炼为: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意思还是话多招人烦。

(2)、0 林语堂《孔子的智慧》(TheWisdomofConfucius)

(3)、(译文)仲弓问仁德。孔子道:“出门[工作]好像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好像去承当大祀典,[都得严肃认真,小心谨慎。]自己所不喜欢的事物,就不强加于别人。在工作岗位上不对工作有怨恨,就是不在工作岗位上也没有怨恨。”仲弓道:“我虽然迟钝,也要实行您这话。”

(4)、游历之中厄于陈。在不受统治者待见的日子里,孔子带数个弟子四处游历,被困于陈,断粮缺水,几欲命绝,弟子们始终不离不弃,说明其深受众弟子爱戴。

(5)、卫国的国王曾经打算用孔子。可是卫国国王跟孔子说话的时候,一边说话,一边看着天上的大雁,漫不经心。孔子认为这样的国王不礼貌,没有诚意,对道德的追求不够强烈,于是离开了卫国。

(6)、孔子当时就建议说:“按照古代的礼仪,要做文事的时候一定要准备准备武事来配合(这就是阴阳思想的运用)。反过来,要武事的时候也一定要文备。”鲁定公就听了孔子的话,还按照孔子的建议在夹谷这个地方起了一个高台,这个台不要高,亚由三级台阶,然后还要排好座次。

(7)、而孔子所处的时代,与他个人的人生遭际,也确实充满了戏剧性和象征意味。从西周末期开始,“周家大屋”就摇摇欲坠、嘎嘎作响地要散架。父子对杀,兄弟屠戮,早已是稀松平常事。但跟孔子之后的墨、庄、孟时代相比,更别说跟荀、韩、屈原相比,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其实还可以说是一个古典文雅的时代。那是一个车战的时代,骑兵尚未出现。孔子哪里能想象得到,两百年后白起长平坑卒,一埋就是四十万的惨烈!所以,孔子偶尔还有悠哉游哉之心,还有“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浪漫幻想。然而,毕竟天色已晚,历史的黄昏已经降临。

(8)、在周朝以前,女性的地位很高,可参政可打仗。

(9)、所以孔子他一生,就是(有)一股大无畏的精神,没有被困难挫折压弯腰。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知天命”,你就会觉得这是一种勇者的境界。因为孔子说过:“勇者不惧。”

(10)、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篇第十五(凡41章)

(11)、从孔子时代起,儒家所克己复的礼就是吃人的,

(12)、子路率尔(急遽的样子)而对曰:“千乘之国(方百里的国家),摄(夹)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继之)以饥馑;由也为(治理)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意为义,指明辨是非之理)也。”夫子哂(微笑)之。

(13)、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14)、就像之前讲的,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是值得去学习的,但也有人认为他为人处事缺点很多甚至还有杀过人,所以接下来就说说他需要改进的地方。

(15)、我前后去过4次孔府,孔庙,孔林。看到被破坏的庙宇,石碑,古迹真是心痛至极。我把孔子当成一个可以依靠的解惑者,在困难时给我慰藉和安抚。

(16)、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

(17)、整理编撰文化典籍,是孔子教学生涯,尤其是生命的最后5年里所做的另一件重大事情。孔子汇集了当时所能搜集到的各国文献,将《诗》《书》《礼》《乐》《易》和《春秋》整理、编辑成系统的教材,其中的《春秋》是他重新编辑与撰写的。

(18)、为了找到明智的国王,用自己的方法来管理国家。孔子带着他的学生周游了很多地方,齐国、鲁国、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

(19)、自此,我们这个名族有了三大利器来武装我们的思想,让我们今后无坚不摧。与自然相处我们有道德经,与同胞相处我们有儒学,与敌人相处我们有毛主席思想。

(20)、《论语》是儒家的语录体著作,用言谈的原态方式记录了孔子的思想,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及儒学理论最基本也是最可靠的文献。《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经典中最具系统性的两种理论著作。《大学》是“内圣”与“外王”高度统一的政治理论,也就是以“德治”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哲学;而《中庸》则是协调各种关系以创建和谐社会的人生学说,是儒家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这三部书再加上《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元、明、清时期科举命题的经典和士人最重要的必读之书,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5、两小儿辩日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论语》开篇首章有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样意思的话,孔子说过好几次。孔子,要说世人都不知道他,肯定不是;要说世人真的明白他,好像也不是。处在知与不知之间的孔子,本来就不是个心境平和、情绪稳定的人。于是这种尴尬恼人的处境,难免有时让夫子口出怨言,甚至产生近乎邪僻怪异的冲动。

(2)、四处周游,孔子和他的学生在路上吃了很多苦,被人追打、被人围攻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

(3)、“打倒孔家店”、“批林批孔”、“孔老二”的暴烈、喧嚣,似已成过眼烟云,但就在把孔子当成易碎、易伤的“瓷器儿神明”,跟伧俗的“孔老二”之间,似乎有着一条天然的地下通道。圣化与丑化,不过一步之遥,其本质,就是孔子不再是一个人,而是成了现实需要的某种精神玩偶,和一件遮羞借力的实用工具。

(4)、在夹谷之会时,孔子就以不符合礼节腰斩演员。

(5)、李零教授在书中有何精彩观点?清和君读的时候对以下这处感触尤其深,分享予诸君,并附上其余诸家观点:

(6)、《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7)、关于儒的起源,学界说法不许慎《说文解字》说:“儒,柔也。术士之称。”一般认为儒源于殷周时代参与仪礼操持的巫祝史宗一类文化人,他们精通《诗》、《书》,娴熟典礼,春秋时期,他们中的不少人失业,便靠帮助人家办丧葬祭祀的大事(尤其是丧事)或传授《诗》、《书》以为生活。

(8)、只要略一浏览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就能看出,孔子并不单是一个好的教书先生。孔子曾经是一个颇为杰出的政治家,称得上政绩卓著,一度官至鲁国代理宰相。孔子还是一个懂得“文事者武备,武事者文备”,颇有侠义风采的外交家。一个激进的、动真格的改革派。一个直接指挥过战斗,并取得战场胜利的前敌指挥员。虽说史迁的笔墨,难免有所放大,但绝不可能凭空杜撰。

(9)、还有一次,还是子贡在身边。孔子又感叹:唉,我真的什么都不想说了。子贡应道,您要是不说,我们将来怎么跟人说呢?孔子又像回答,又像是自言自语:天说了什么吗?春夏秋冬,百物生长,天说什么了?

(10)、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子罕篇第九(凡30章)

(1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12)、“唯(语首词,无义)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3)、就拿中医来比喻,儒是让人在没有病的时候养生从而不得病。法是人在得了病的时候治病救人的。企业的管理应该也要有两本制度,一本是强制执行的,一本是规范言行提高修养自行遵守的!任何一个团体中都应该有这两种制度,才能和谐的良性循环的相处!

(14)、孔子是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倔强老人。面对一个伦理道德滑坡且极度动荡不安的时代,孔子主张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恢复周礼,施行仁政。他的追求和理想与时代极不协调,但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嘲笑、冷遇、颠簸、困厄中坚守如一。

(15)、孔子从51岁任中都宰到任鲁国大司寇,共有4年时间为官,这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从政岁月。虽然时间短暂,孔子却以“夹谷会盟”“堕三都”等著名历史事件留名青史。

(16)、0 《孔子:即凡而圣》(Confucius:TheSecularasSacred)

(17)、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有志之士皆寻求救亡图存之法。随有百家争鸣,简单归类,主要是儒法道三家,其他的都是儒法道的变种而已。他们对待传统有三种态度,一是力挺,认为传统好极了;这是儒家:强调“克己复礼”。一是抛弃,认为传统坏透了;这是法家:强调“君主意志”。一是无所谓,它是好是坏跟我没关系,这是道家:强调“无为而治”。

(18)、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子张篇第十九(凡25章)

(19)、这时齐景公来了,因当时齐国势力大,下面的大臣建议会盟前要演奏四方舞乐,鲁国只能接受。结果上来跳舞的是野蛮民族的人,非常不雅。孔子就走上了第二级台阶,说,:“这些蛮夷之舞必须马上撤掉,并且不许举旗。”孔子个子很高,长得也不是很好,牙齿还暴出来。但孔子很威严,且孔武有力,他挥手说:“给我退下。”这些人都是齐景公请来的,当然不听孔子的话,但是都停住了。齐景公看孔子的架势,就吩咐那些人退下了。

(20)、孔子的门徒虽然众多,但是真正被他思想影响的人并不多,其中一位就是—颜回。《孔子》一书曾说到,夫子一见颜回就说:「颜回阿颜回,吾当你已与死人为伍了。不料得以重逢,幸哉。」颜回听了,禀以:「夫子尚在世间,弟子岂敢轻生 」师徒二人像父子般在作美如幻境的应对。

(1)、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在塑造中国的大国规模上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佛教则给我国的传统思想注入了形而上的思辨力量,和儒家一起塑造了你今天看见的东亚世界的雏形。

(2)、什么是“礼”?《说文》“礼,履也”,就是一个人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履行的责任。它是外在的制度即礼制,也是内在的观念即道德准则。其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区分上下、尊卑、亲疏、远近,使之有差别,强调“分”;二是协调上下等级这些差别,使之更和谐,强调“和”。

(3)、孔子曾通过自己学生的关系,当了齐卿高昭子的家臣,以求得与齐景公交往的机会。没想到被齐相晏婴揭了老底,又没得到重用,灰溜溜跑了。

(4)、鲁国有一个吝啬的人,用瓦锅煮了一盆饭,自己觉得味道很美,便用一个小瓦盆装了一盆送给孔子,孔子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盆饭。孔子的学生子路说:“瓦盆是简陋的餐具,饭也是普通的饭。您怎么这么高兴啊?”孔子虽然有时候生活困窘,但他是士大夫阶层,平时生活还是很讲究的。席子摆得不正他不做,肉切的不方方正正的他不吃,肉的佐料不对他也不吃,出门还必须要坐车。那么平时生活这么讲究的孔子,为什么会欣然接受一瓦盆普通的饭呢?孔子对子路说:“喜欢劝谏的人心里惦念着君王,吃到美食就想到父母的人心里惦念着父母。我看重的不是他餐具的好坏,看重他吃到好吃的东西就想起了我的这份心意。”

(5)、“礼”字在《论语》中出现了74次,讲到礼的地方有49处。孔子认为:

(6)、有一回孔子向子贡感叹:“莫我知也乎!”子贡问,您怎么这么说?孔子回答:我不怨天,也不怪人,我辛辛苦苦靠自学,弄懂了高深的道理,知我者其天乎!——说是不怨天尤人,一股怨气已扑面而来。

(7)、《孔子与儒家哲学》收录梁启超两文,即《孔子》和《儒家哲学》。其中后者原本是他在清华国学院的讲课稿,由其弟子周传儒记录,主要围绕学术界及读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讲述了儒家发展的历史。尤其是他注重哲学与经学的结合,关注哲学与人生的联系,讲述中常洋溢着充沛的感情,因而极具感染力。他出入于学问与社会之间,讲述简洁明了,观点明确新颖,常有发前人所未发之见。

(8)、张其成教授将从哲学、中医、养生三个角度逐章逐句详解《黄帝内经》原典,破译传承2000年的生命思想,传授不生病的智慧!

(9)、把教育从贵族引向民间的实践者。当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时,孔子便把目光投向了有着更加深广意义的教育领域,并通过兴办私学,首次将教育从官府引向民间,受教育从此不再是贵族的特权。孔子3000弟子皆来自各国精英,其中最优秀的达到72人,这对于当时中国的人口占比来说,仍然是一股了不得的力量。

(10)、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孔子去楚国的时候,有位渔夫想送他一些鱼,孔子不要。渔夫说:“现在天气太热市场又远,这些鱼也卖不掉。我把它扔到粪堆上太可惜,所以想要送一些给您。”孔子就接受了。并且让弟子打扫地方准备祭祀。弟子说:“人家都要扔的鱼送了您一些。您却用来祭祀,为什么呀?”孔子说:“我听说怕食物变质分出来一些送人的人是仁厚的人啊。接受了仁厚的人送的东西怎么能不祭祀呢?”

(12)、孔子见南子剧照,其实是周迅见周润发哈,但是谁也不知道南子长什么样。就当她是南子吧!

(13)、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4)、刚才我们已经强调了孔子的一生都在努力进步,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我提出了一个“三人说”。我说,首先,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圣人。一个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到后世,像我们中华文明几千年而不亡,其实是跟我们有圣贤有极大的关系的。而孔子就是我们这个文化的、我们这个民族的一位圣人。有了他,我们这个民族好像有了主心骨,有了灵魂,有了精气神。

(15)、比如,现在读《论语》,大家要注意什么?他说:“孔子不满现实,是恨现实太不君子,他的理想是恢复西周的君子国。《论语》的说话对象,可能是草根出身的学生,但不是草根。他的文化立场很贵族、很精英。”

(16)、孔子的另外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了。你认为一个有才华的人,就应该不断研究自己的学问,把它做到最好。如果中途停下来,那是自己的错;如果研究出好的学问,别人不愿意用,那是别人的错,对吗?

(17)、仪式举行的那天,两国国王相互行礼,赠送礼品。齐国的官员喊,奏乐。齐国的乐队走上来,齐国用的是一个少数民族的乐队,乱糟糟的。有的人穿着皮衣,有的人戴着插羽毛的帽子,还有的人手里拿的根本不是乐器,而是长矛、大刀和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