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华经典诗文硬笔书法115句

中华经典诗文书法作品

1、中华经典诗文书法作品图片

(1)、2016 “潇洒桐庐杯”浙江省第七届“陆维钊奖”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金奖(书法)铜奖(篆刻)

(2)、              图片 |李  骁              

(3)、《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感融化得天衣无缝。

(4)、2016 “温泉杯”第四届浙江省书法大展,三等奖

(5)、《望庐山瀑布》这是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6)、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见称,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其小楷用笔险劲沉着,结体欹侧,章法变化,在苍劲老辣中又写出古朴来.不愧为大手笔。

(7)、《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代表作,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全文共32行,234字,也是天下三大行书之一。

(8)、   一撇一捺,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柔中带刚;

(9)、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写诗作词苏轼常不受成法限制,这对困于格律平仄中的诗词爱好者有着很大的启发。

(10)、书法用墨主要有浓、淡、枯、润四法为主要墨法。

(11)、《灵飞经》深得“二王”遗法,笔势劲健,结字精美,气韵生动,形神俱佳,为后代学习小楷的经典范本。其风格能于秀媚中含古趣,结体能在舒展中有团聚,用笔善于在平易中显变化,以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将唐人书法的特色表现无余。

(12)、倪元璐(1593—1644),字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能诗文,工书画。擅长行草,小楷亦精,其书理法俱备,形质相偕,有“三奇”“三足”之称,即笔奇、字奇、格奇,韵足、势足、意足。其小楷传世作品较为罕见,《家书》为其代表,用笔厚重质朴,直窥晋唐,功力之深.非同一般。

(13)、《心经》是欧阳询小楷代表作,用笔犀利,刚柔相济,字字严整端庄,理法兼备。

(14)、褚遂良(596—659),字登善,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博通文史,精于书法。褚遂良的书法初宗“二王”,后受欧阳询、虞世南的影响,博采众家所长融为一体,遂自成家。书法方圆兼备,楷书结体略方,在“二王”书法秀逸道劲的基础上,将欧书的峭拔、虞书的媚丽合二为形成多力丰筋、瘦硬通神的独特书风。

(15)、《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作者是苏轼,全文17行,共129字,是是苏轼被贬黄州所写,在后世也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16)、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瞎写,这种瞎写一方面是作者乱七八杂的写,以至于本人自己也不认识的那种,另一种就是刻意的增强了空间的对比或者是墨色的变化,线条的极度的变形等等,这些都会让大家有看不懂的感觉。

(17)、书法绘画在苏轼都是业余爱好,着力不多,以才学为之,虽然有名于当时和历史,如果要潜心学习书法绘画,苏轼的作品并非临习的好法帖。不过苏轼那种以学养艺,自然而出的书写和绘画方法确实是书画的最高境界。

(18)、为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墨宝。写于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以行书写成。今藏于故宫博物院。《蜀素帖》纵长8厘米,横长28厘米。“蜀素”指的是这卷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在四川东方所织造的名贵绢。卷上的乌丝栏也是织出来的,可见是专供书写用的。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天下十大行书之一。

(19)、《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20)、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大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其小楷主要取法钟繇,而在完善楷书、丰富笔法、美化字形等方面又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代表作有《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像赞》《孝女曹娥碑》等。

2、中华经典诗文硬笔书法

(1)、蔡襄(1012—1067),字君谟,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齐名,后世称为宋朝四大书法家。蔡襄书法艺术较全面,行、草、楷都很有造诣,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尤以小楷为上乘。苏轼说:“君谟小字,愈小俞妙”,朱熹称他的小字为宋朝第一。

(2)、《快雪时晴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全文共4行28字,主要内容是表达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的心情向亲友问好。而《快雪时晴帖》也被誉为“二十八骊珠”,与《中秋帖》、《伯远帖》合称为“三希”。

(3)、总结诗词文章是苏轼的主业,书画是业余爱好,苏轼对此投入的时间精力都比较少,自然最有营养的还是他的诗词,当然我最喜欢的就是苏轼的诗文了。

(4)、   三年级是学生学习写钢笔字的起始年级,钢笔与铅笔不同,学生想把字写工整美观、不出错是有一定难度的。本次活动在各班级语文老师的组织下,学生全员参与。比赛内容以学生熟悉的《中华经典诗词分级诵读本》为内容,采取现场钢笔书写古诗的形式,评比出优秀作品。

(5)、《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的行书作品,《伯远帖》的主要内容是写给亲友伯远的信件,是行书早期的典范之作,目前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6)、此册为刘墉78岁时所书。书法朴实沉厚,结体圆整,不难看出刘墉晚年书法吸收了北碑的某些特点,在原来圆润遒媚的书法风格中融入方硬刚健的笔法。此册可以代表刘墉晚年小楷的艺术水平。

(7)、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擅长辞赋文章,还善书法,主张与其政治革新的要求相一致。

(8)、书法的“虚”,就黑白的对比而言,是指章法中的空白。就实中之虚而言,又是指用笔上的虚锋和不着力处,同时包括萧散、天真、简淡、生拙的风格追求。笔笔中锋,处处实笔则字无生气,亦乏韵味。增加些侧锋、飞白等虚锋,书法的逸气顿生,带来韵致。米芾在给宋仁宗谈书法时曾说:“蔡京不得笔,蔡下得笔,而乏逸气,蔡襄勒字,杜衍摆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臣刷字。”米芾自言“刷字”,实际上是他大胆革新书法,以侧笔尽兴尽力去追求“刷”的虚灵,追求自然的逸趣。他还提出:“手心虚,振迅天真”,把别人的勒、摆、描、画及妍媚等种种传统习俗一概打破。他的字多从侧、斜处取势,有魏晋的天真之气,故在虚锋中蕴蓄着韵致。他的新意出于法度之中,如果说蔡胜在度,苏胜有趣,黄胜在姿的话,则可以说米胜在韵。他成功地处理了沉着、飞翥的统一。

(9)、《古代书法字帖_48_圭峰禅师碑》《古代书法字帖_05_兰亭叙五种》《古代书法字帖_29_乙瑛碑》《古代书法字帖_39_集字圣教序(刘铁云本)(大图)》《古代书法字帖_07_礼器碑》《古代书法字帖_08_曹全碑》《古代书法字帖_03_集字圣教序(朱卧庵本)》《古代书法字帖_13_孟法师碑》《古代书法字帖_02_雁塔圣教序》《古代书法字帖_15_白氏诗巻》《古代书法字帖_34_伯远帖》《古代书法字帖_22_祭侄稿》《古代书法字帖_11_空海风信帖》《古代书法字帖_44_王洪范碑》《古代书法字帖_38_化度寺碑(诒晋斎本)》《古代书法字帖_49_石鼓文(中权本)》《古代书法字帖_01_书谱》《古代书法字帖_18_兴福寺断碑》《古代书法字帖_19_多宝塔碑》《古代书法字帖_40_九成宫醴泉铭(李鸿裔本)》《古代书法字帖_31_兰亭叙(虞世南临)》《古代书法字帖_28_高贞碑》《古代书法字帖_12_孔子庙堂碑》《古代书法字帖_04_皇甫诞碑》《古代书法字帖_43_善才寺碑》《古代书法字帖_47_李广业碑》《古代书法字帖_20_九成宫醴泉铭(李祺本)》《古代书法字帖_16_关中本千字文》《古代书法字帖_36_兰亭叙(冯承素模)》《古代书法字帖_09_争座位稿》《古代书法字帖_39_集字圣教序(刘铁云本)》《古代书法字帖_06_十七帖(上野本)(大图)》《古代书法字帖_10_草书千字文》《古代书法字帖_26_魏晋唐小楷集》《古代书法字帖_46_李玄静碑》《古代书法字帖_24_王羲之尺牍集(大图)》《古代书法字帖_42_柳州罗池庙碑》《古代书法字帖_45_段行琛碑》《古代书法字帖_17_张猛龙碑(大图)》《古代书法字帖_06_十七帖(上野本)》《古代书法字帖_43_善才寺碑(大图)》《古代书法字帖_37_石鼓文(先锋本)》《古代书法字帖_41_孔颖达碑》《古代书法字帖_24_王羲之尺牍集》《古代书法字帖_23_泰山刻石》《古代书法字帖_14_石鼓文(后劲本)》《古代书法字帖_32_兰亭叙(褚遂良临)》《古代书法字帖_35_平复帖》《古代书法字帖_33_中秋帖》《古代书法字帖_35_平复帖(小图)》

(10)、黄道周(1585—1646),字玄度,更字幼平,福建漳浦人,人称石斋先生。学贯古今.精天文历数,著述更富,以文章风节高天下。黄道周的书法以小楷和行草名世,小楷书独具一格,笔法简洁明快,于清劲中见腴。王文治评其“楷格道媚,直逼钟王”。代表作品有《孝经》《后死吟》《诗翰册》《曹远思推府文治论册》等。

(11)、此小楷《封禅书》用笔法度灌严,藏头护尾,笔笔沉纸,但又灵动潇洒,质朴中含劲秀,绝无馆阁气。

(12)、2013 “百年西泠•金石华章”西泠印社大型国际篆刻选拔活动暨天竺山杭州总决赛通过考试加入西泠印社

(13)、我的想法是可以去抄一些古人的书法理论,以固自己之学识。如果您时间很充足的话可以去抄許慎的说文解字,因为小学才是真正的国学和家风。

(14)、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极大。虽然在思想内容上得不到历代主流意识的推荐,但从艺术和诗的角度看,仍然是一首十分完美的诗。此诗在喜欢喝酒的广大群众中影响是不同凡响的。

(15)、神、气、韵三者经常联系在一起用。三者虽有共同的地方,却又不相同。既要计白当黑,又要知白守黑,这就是中国书法创作虚实结合而产生神韵的辩证法。

(16)、再者:也可以每天写一点日記,随心所欲的去想去写其不美哉。

(17)、此次展览将展出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书法专业学生创作的70余件书法作品。作品题材内容均出自总书记讲话中引用的经典诗文。欢迎广大书法爱好者前来参观。展览期间,还将同时开展为期两天的书法公益讲座,内容涵盖书法创作、篆刻创作以及全形拓等相关知识。

(18)、其实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就像是听一首优美的曲子或者外文歌曲一样,首先是被优美的表达而吸引,其次才使得欣赏着慢慢的去体会其中的韵味,这是一个欣赏的正常的过程,真正的审美就是雅俗共赏,不要太低端,但也不要太高冷,这才是好的艺术

(19)、《汲黯传》楷法精绝,峭丽峻拔,清逸出尘,颇有晋唐遗风。笔法劲健圆润,结字大小随形,采取竖有行、横无列的传统小楷章法,错落有致,形笔飘逸,使人欣赏时不觉有呆板局促之感。

(20)、姜夔(1163—1203),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终身不仕,博学多才,无所不通。精于乐律,尤工诗词。工书,得魏、晋笔法,运笔道劲,波澜老成,一洗尘俗。

3、中华经典诗文书法作品隶书

(1)、一 苏轼的书法苏轼说过“我虽不善书,知书莫如我。”苏轼确实很懂书法,但也确实在书法上没下多少功夫,书法在苏轼纯粹是余事。书法有道与技两个层面,技术层面规律性很强,有迹可循,可以效法学习;书法之道,比较抽象,涉及的比较广博。

(2)、题主好,苏轼可谓历史上少有的全才,他诗、词、歌、赋、书、画、美食、佛法等样样精通。先比较一下他的书法,绘画,诗词,我再回答题主的问题吧。

(3)、《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

(4)、用墨的变化,一方面取决于用墨的技巧,另一方面又取决于用笔的技巧。由于用笔的节奏不同,便可以产生墨韵浓淡枯润的变化,轻则墨淡,重则墨浓,徐则渗而润,疾则燥而枯。反过来,墨法亦影响笔法,如笔墨饱运笔宜快,笔墨少运笔宜缓,节奏的变化通过墨色表现出来,生机跃然纸上。墨色的变化须一任自然,切忌写一字蘸一次墨,否则不能产生墨韵变化。通幅作品要注意到上下、左右的关系,通过对比,表现出墨色的自然变化。

(5)、地点:平湖市陆维钊书画院一楼展览大厅(平湖市乐园路80—136号)

(6)、金农(1687一1763),字寿门,又字吉金,号冬心,浙江仁和人。博学多才,善诗词,精鉴赏,喜收藏,工书画,用笔方扁,号为“漆书”。金农从篆书中取其神,变其形,又从金石文字中广泛吸收,形成了带有篆书气质和金石昧的隶书。其楷书又从隶书中来,以重为巧,以拙为妍,醇古方整。

(7)、再看笔力,淋漓就称不上了,提按也欠功夫,从字的笔划及渲染的氛围上看倒是油滑的东西居多?

(8)、宋克(1327—1387),字仲温,号南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时与宋广、宋燧并称“三宋”。善章草,草书当时被誉为“国朝第一”;工小楷,不为时尚赵孟頫所囿。

(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曾经这样论述:“书画以韵为主”“书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人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就如同评价女子一样,不一定会赞其美艳,但容易赞其有“韵味”。

(11)、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12)、《自叙帖》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草书作品,全文主要描述作者的生平,一直都是草书领域的热门法帖,而且也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在书法领域的影响深远。

(13)、《兰亭集序》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所书,是王羲之以文会友时写出的,全文28行、324字,《兰亭集序》也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14)、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人,出生于汉末名士之家,官至太傅。他同汉末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书法各体兼备,完成了古隶向楷书的转变,创立了楷书这一新的书体,在书法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作品中尤以《宣示表》最能体现其小楷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15)、《破邪论序》为虞世南小楷代表之作。用笔丰润圆融,方圆兼备,柔中有刚,以韵取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碑在章法上形成了行距宽于字距的布局体系,给人以心旷神怡的艺术享受。这种章法特点到了五代杨凝式、宋代林逋那里越发夸张,一股萧散之气扑面而来,旷淡之情改变了有唐以来楷书章法森严茂密的气氛。

(16)、刘墉(1719—1804),清代书法家,字崇如,号石庵。在乾隆之际享誉书坛,当时人们称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刘墉为“四大家”,而以刘墉成就最高。刘墉的书法,初看圆润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络分明,内含刚劲。又精于小楷,其蝇头小楷具有擘窠大字的恢宏气象。后世人们称许他的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风致。

(17)、此小楷册墨浓笔畅,字字圆润厚重,且见起伏,古朴典雅,有一股奇气。

(18)、《乐毅论》基本摆脱了隶书的痕迹,具备了完备的楷书法则。用笔沉着内敛,扎实劲健;点的姿态生动,细腻圆润。在整体风格上呈现出端庄沉着、圆润峻拔、动静有致的中和之美、雍容之美。

(19)、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作品。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这两篇赋。他的前后赤壁赋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20)、此词书法以行写楷,用笔极精,不仅笔圆锋中,而且笔致灵动,故笔画道劲,意态活泼,但绝不似唐楷的规矩端严,可谓宋代小楷之绝。

4、中华经典诗文硬笔书法作品

(1)、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兰亭集序》是最出名的作品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现存版本为唐代书法家冯承素之手,传说真迹是唐太宗李世明逝世后作为陪葬品下葬。

(2)、钟绍京(659—746),唐虔州赣(今江西赣州)人,字可大,与钟繇并称“大钟”“小钟”。书学二王、褚、薛稷。传世书迹有《灵飞经》等。

(3)、由此可见,只有“虚”、“空”、“空灵”、“清远”方出现神韵,在“有余意”、“不足”、“平夷”中才能产生神韵。所以,“韵”是一种艺术审美标准,是经过“心随笔运、取象不惑”而取得的艺术效果,它空灵得如镜中之相、水中之花,虚幻得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人们必须从“象外”、“环中”的空灵处去领悟“味外之味”、“象外之旨”,从“不足”、“余意”中去领悟“韵外之致”。一句话,“韵”是通过“虚”表现的。

(4)、传播:国内、外艺术名家|艺术品收藏|文学|音乐|视觉

(5)、《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传为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纸本手卷,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意即稀世珍宝。

(6)、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他是元末著名画家,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影响极大。倪瓒的书法,早期学王献之,继之学钟繇,其书迹主要在他的绘画题跋等中,且以小楷居多,古淡天真,活泼流畅,神韵飘逸,可谓“不食人间烟火而登仙者矣”。

(7)、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8)、包括了唐、宋、西晋、明、清、等非常全面的书法字帖、以及碑刻约1500幅超高清书法贴扫描图,约5G大小,是学习毛笔书法不可能多得的资料合集

(9)、二 苏轼的画苏轼是文人画的开创者,其实文人画开始于王维,在宋代有所发展,在元明清达到高潮。湖州画派,以画竹子有名于当时,文与可算是大当家,苏与其是中表兄弟,也喜欢画竹子,因为苏轼名气大,影响深远,也就常推苏轼了。

(10)、书法是中国人民智慧创造的艺术,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方方正正的汉字,承载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一幅幅书法作品诠释着“写四四方方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信念与决心。

(11)、刘伯和,男,1956年7月生于湖南省邵东县。

(12)、此小楷《孝经》用笔简洁,结字宽博,气势舒缓,于凝重中见姿媚。

(13)、   瞧,孩子们端正坐姿,正静心书写。横竖撇捺、起笔收笔,将平时所学的本事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张张纸上呈现出一个个字迹工整、优美流畅的字迹,每个班内都充斥着浓郁的墨香味儿。

(14)、王献之的《洛神赋》将楷书艺术推向一个新高峰,被后世尊称为“天下小楷第一”“小楷极则”,标志着楷书艺术的完全成熟。从温润细腻、峻拔流美的气格来看,《洛神赋》颇得其父心法要诀,但又灵性颖出,创变有成,更讲求作品的遒丽、峻逸、疏朗之美,已经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15)、尹俊熙(301)、徐笑洁(301)、曹祈萱(301)、王子谦(301)、曹睿(301)、戴心仪(302)、王良辰(302)、汤晴茹(303)、曹子涵(303)、丁雨泽(303)、刘悦熙(305)、秦时明月(305)、方思彤(305)、屈梓彤(306)、张宇(307)

(16)、2013 “吴昌硕奖”第四届浙江省篆刻大展,三等奖

(17)、枯墨飞白、枯笔、渴笔是书者运用枯墨进行创作时较常出现的三种笔法(形态),能较好地体现沉着痛快的气势和古拙老辣的笔意。飞白,笔迹中丝丝露白。相传是汉代书家蔡邕见人以扫帚刷墙成字得到启发,便心领神会用于书法创作中,之为“飞白书”,唐代武则天女皇喜作飞白书,其亲书《升仙太子碑》的碑额,现收藏于浙江海盐县博物馆中。枯笔,指挥运中笔毫墨干用笔迅猛磨擦纸面,笔画所呈现出的毛而不光的笔触线状,宋代书家米芾善用此法。渴笔,是指笔毫以迅疾遒劲的笔势笔力磨擦纸面而形成的枯涩苍劲的墨痕,唐代孙过庭《书谱》中“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所指即为枯墨用法,其笔触疾中带湿,枯中见润,干而实腴,所谓“干裂秋风”。

(18)、唐太宗李世民喜爱收藏书画,尤其喜爱收藏王羲之的诗书字画,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据说他为了得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竟然忽视帝王之尊,以“特工卧底”的方式骗得,生前爱不释手,死后将其随葬,连最宠爱的杨贵妃都没能有这等待遇。

(19)、2016“吴昌硕奖”第五届浙江省篆刻大展,唯一最高奖“吴昌硕奖”(最高奖)

(20)、书画作品讲究诗书画印,也就是书法画作,最好是写自已的诗,题自已的词,印章是自刻的,这样的作品才堪称完美,将来也更具价值。

5、硬笔书法中华经典诗文书法作品

(1)、《短歌行》是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可分六解。

(2)、   一笔一笔,不仅仅书写着文字,更是书写民族的灵魂。

(3)、书法艺术的这一追求与诗歌艺术的追求紧密相连。唐司空图着重从韵味谈诗,认为好的诗必须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此是说韵味必得从迹象以外的虚空处去求得,从不著一字处去领会韵外之致。宋严羽以禅喻诗,提出作诗当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相,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说只有“空”和“虚灵”才能产生神韵。同时代的范温在他的《替溪诗眼》中,对“韵”作了探索性的解释:“有余意之谓韵”,“不足而有韵”,“行于平夷,不自矜炫而韵自胜”。

(4)、金恩楠 朝鲜族,黑龙江林口人,现居浙江杭州,2011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书法与篆刻专业,2013年通过现场考试,被批准加入西泠印社,成为西泠印社最年轻的社员。2015年被免试保送继续攻读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硕士研究生,并被评为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和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2017获浙江省“十佳大学生”提名奖。

(5)、《寒食帖》是北宋苏轼于公元1082年所撰写的行书书法作品,是苏轼的行书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此帖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通篇书法气势奔放,表达出了作者时运不济谪居黄州的灰暗烦闷的心境。

(6)、2015 书学之路—2015中国高等书法教育教学成果展,优秀奖(最高奖)

(7)、苏轼的书法后世学习的人比较少,就是因为技的层面的东西少,道的层面的东西多。简单来说,苏轼是以学问道德来涵养书法的,他的书法是自然书写的成分比较多,单说书法技艺,他的水平应该在黄庭坚、米芾之下。如果四大家选一个来学,我选黄庭坚。

(8)、梁雨欣(301)、常梓馨(301)、孔梓煊(302)、陈子涵(302)、祝梓晗(302)、蒯子錡(303)、李雨晨(303)、秦羽墨(303)、姚芯蕊(304)、戴书瑶(305)

(9)、润墨润墨指润泽的墨色从点画中微微漫润渗化开来,古人形容这种富于韵味的墨法为“润含春雨”。由于墨之滋润,故润墨行笔需快捷灵动,不可凝滞,于墨色渗润中使点画有丰腴圆满的韵致。明代书家王铎喜用润墨并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涨墨法”。润墨适宜于表现外柔内刚、劲秀峻爽的意境。

(10)、《道服赞》用笔劲健而清整,笔触坚实,绝无浮掠懈怠处。此帖在清劲中有法度,但少肉,结字方正端谨,风骨峭拔,得王羲之《乐毅论》的笔意,这正是范氏书作的特点,时人称其“文醇笔劲,既美且箴”。

(11)、《仲尼梦奠帖》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作品,全文共七十八字,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也被列为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12)、赵孟頫(1254—1322),元代著名书画家。善各体书,无不精妙。他楷书的成就很高,与颜、柳、欧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小楷《道德经》《汲黯传》,恬静秀丽,是学习小楷的好范本。

(13)、实际上,前人早有“虚以成韵”之说。庄子说:“虚室生白,唯道集虚”。笪重光:“虚实相生”。高旦甫:“即其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哲理的“道”集在虚的地方,令人咀嚼不尽。书画的“妙境”在无画的虚处,令人体味不尽。创作的“灵气”在笔墨未到的虚白处,令人遐想不尽。虚把想象的境界引向深邃。只有“虚”才使想象扎上翅膀。只有“虚”才使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也只有“虚”才能使人咀嚼那神秘的言不尽的韵味,韵致。

(14)、书家写古诗居多,写词者很少,原因就是词的句式字数是不等的,对于词牌不太了解的观看者来说,很难分清每一句的界线,只能单纯观赏书法的艺术性,再加上书法作品中一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故而词的含义也就忽略了。在画作中,有一些题写词的,尤其是山水画,因为它的画面是起伏不定的,留白处也是长短不一的,所以比较适合题写词句。

(15)、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人,赐封永兴县子,故世称“虞永兴”。他是由隋人唐的书法大家,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家”。其书法遒丽和雅,格调极高。

(16)、中国的书、画、诗歌等艺术的追求目标,发展到唐代以后,逐渐从理论的探讨,到自觉的韵味的追求,使艺术产生了一次大的飞跃。就书法而言,早在晋代就有“尚韵”之说,六朝谢赫的《古画品录》,他提出品评人物画六条标准,称为“六法”,首先标出“一气韵生动是也。”将气韵视为六法之首。五代荆浩的《笔法论》中,又将“六法”分析整理成“六要”,在气韵中单独突出了“韵”,把书画艺术讲求“韵味”、“余味”和“象外”等审美追求突出了出来。

(17)、《金刚经》为柳公权早期作品,字不大但用笔灵巧劲健,虽近颜法,但明显地摒弃了“蚕头雁尾”的用笔,而多融入魏晋及初唐楷意,并掺之以北碑的骨力,所以表面看上去感觉平常,有剑拔弩张之势,但仔细观察则富于变化,方劲中有清灵通秀之气,节奏明快,极富动感,整体法度森严而富庙堂气象。

(18)、2016 篆刻创作项目《“一带一路”的历史风雅》获得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立项资助

(19)、从题主提供的两张照片看,王冬龄是在创作草书,而万堤方是一纸颜楷的临作或是一个楷书技法的示范课件,并没有提供自己创作的作品。两者的审美范畴不在一个等级,失去了前堤条件,也就无从说起。

(20)、图中书法字帖边角上有个有红色印章,回答中的这些所有古代名字的这些字帖合集、、在哪里获得我就不多说了,你应该明白了吧

(1)、纵览中国书法史,给人启示最核心的一条,就是文字是在传统基础上创新而演变和发展的,按照这个规律,你能说王冬龄的草书不正统吗?你能说万堤方(仅以图片而论)只是重复颜楷而没有出新的“作品"就是正统的吗?如果颜真卿之后,历代书法家们都像万堤方这样重复重复再重复,不说别体单论颜体一系,中国书法史上,还有柳公权、蔡襄、苏东坡、钱沣、何绍基、谭延楷以及当代的舒同吗?所以说,正统并不等于死守传统,而固步自封才是正统的大忌,只有在传统上的创新才是书法艺术发展的金钥匙?,才是正统之道。

(2)、现为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创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

(3)、「承德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系宣传部 」

(4)、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5)、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6)、《快雪时晴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纵23厘米,横8厘米,4行,28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7)、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初学二王,又远承魏、晋、六朝隶书、楷书的特点,用笔险劲,法度严谨,独树一格,被誉为欧体。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楷书发展到唐代,已经达到完美境地,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欧阳询为楷书最早的代表。

(8)、《中秋帖》为晋代王献之所书纸本手卷,纵27cm,横9cm。《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意即稀世珍宝,现藏故宫博物院。草书3行,共22字,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署款。

(9)、此《佛遗教经》便是一篇著名小楷,远宗晋唐人写经,以骨力取胜,善用侧锋,灵动平和,风姿雅秀。前人说此作“如矮松偃盖,婆娑可爱”。

(10)、南唐后主李煜,如果不做皇帝,以他在文化界的建树,一生应该是辉煌的,艺术成就更是了得。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其书法陶谷称赞是“金错刀”“撮襟书”;对其画,宋代郭若虚也大加赞许。除此之外,李煜对收藏也甚为精通。后主好收藏前代法书名画,把秘府珍藏的书法作品让臣下徐铉刻帖四卷,名《昇元帖》,惜无传拓。

(11)、最后,感谢邀请回答,如果感觉回答的有用的话,还望能给我的回答点个赞,我也会继续努力。有其他的问题也欢迎大家多在悟空问答上提问,让我们共同维护好这个交流的平台。谢谢。

(12)、平、仄是汉语声调的两大类。在近代诗和词、曲中,用字的平仄有相当严格的规定,在一些位置上,必须用平声字,在另一些位置上,必须用仄声字。比如:

(13)、作品中墨色浓淡枯湿的变化是靠水墨技巧的运用所表现的,陈绎曾《翰林要决》指出:“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又言:“水太渍则肉散,太燥则肉枯;墨太浓则肉滞,太淡则肉薄。”用墨好比人体气和血的关系,血靠气推动,气依血而生,气行则血畅,血畅则身健。说到底,书家对水墨技巧的成功运用和把握,实际上是对“水”的直接控制,若书家对水的控制能力较强,对水墨技巧能够熟练掌握、恰当运用,必会使水墨调和、骨劲肉匀、血脉连贯、风神洒落。

(14)、2013 “浙江省第六届青年书法选拔赛,金奖

(15)、《蜀素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作品,有八首各体诗组成,内容多为游记或送行之诗,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天下第八行书”。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