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36字概括107句

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36字

1、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经典语录精华

(1)、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2)、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3)、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4)、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5)、大抵任事之人,断不能有毁而无誉,有恩而无怨。自修者,但求大闲不逾,不可因讥议而馁沈毅之气。(《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我辈办事,成败听之天命,毁誉听之于人。惟在己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以自立者,亦曰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耳。(《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流言像风浪,当你摇摆不定时最具杀伤力。风浪像流言,你把稳航向径直前行,它就会化于无形。

(6)、占便宜,无论哪一种形式,哪一种性质,哪一种目的,都可以一言以蔽之:便宜好占,或者难堪,或者麻烦。

(7)、“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8)、反观当前我们中国,国人似乎正在失去中华民族一贯拥有的“节俭”的传统美德,奢侈之风盛行。除了奢侈之外,浪费现象更是随处可见。或许有人要说,勤俭节约这样的小事情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不值得重视。时代发展了,多花费一点无可厚非。殊不知,节俭并非省钱这样的小事,它关乎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关乎一个人的功名事业,甚至身家性命。因此,节俭是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

(9)、诚中形外,根心生色。古来有道之士,其淡雅和润无不达于面貌。(《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岁月是一位雕刻师,善待他、培养他、成就他,他才能完成精美绝伦的作品。

(10)、《孟子梁惠王上》当你的孝亲之爱,与他人的孝亲之爱互联,那么,你的爱心将涵盖天地。

(11)、曾国藩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12)、为学之首要在立坚卓之志。(今有几何?我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其“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生’,谓之不专也。”(虽有心博学而精深,却总是浅尝辄止);第“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13)、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阳恶日忿,阴恶曰欲。治身之道,必防其患。刚恶日暴,柔恶日慢。治口之道,二者交惕。日慎言语,日节饮食。凡此数端,其乐维何?礼以居敬,乐以导和。阳刚之恶,和以宜之。阴柔之恶,敬以持之。饮食之过,敬以俭之。言语之过,和以敛之。敬极肃肃,和极雍雍。穆穆绵绵,斯为德容。容在于外,实根于内。动静交养,啐面盎背。(《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人性本善。之所以有不善,是因为本初之心受到了干扰。因此,人想要提升自己的境界,清净自己的内心,无他,只需去除干扰因素。

(14)、 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15)、曾国藩曾说"余谓天子或可不亲细事,为大臣者则断不可不亲".

(16)、俭以养廉,俭以保家:“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17)、看宽广的大江,滔滔东去,浩浩然直奔沧海,没有翻腾没有咆哮没有澎湃,坦然迂回在广阔平原上,其理智和涵养,其深沉和宽厚。尘世间许多棘手的事情,迂回的、间接的、柔弱的方式也可以达到目的,战胜强者,且不至于留下隐患。至此,曾国藩终其一生始终保持了宁静谦退之心境。

(18)、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19)、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20)、我们给领导者的“好评”,往往用的词是:高瞻远瞩、审时度势。

2、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36字概括

(1)、有说话埋怨的力气,不如迈开步子,挥洒汗水。

(2)、释义:知道了上天的长久,而我所经历的人生很短暂,所以遇到忧患祸事的降临时,应当稍忍碍一下来等待它的安定。

(3)、罪莫大于好进,祸莫大于多言,痛莫大于不闻,过莫大于不知耻。

(4)、对于曾国藩的“血诚”之举,后人蔡锷极为认同:“吾国之心,断送于‘伪’之一字。……社会以伪相尚,其祸伏而缓;军队以伪相尚,其祸彰而速且烈。吾辈既充军人,则将伪之一字排斥之不遗余力,将此种性根拔除净尽,不使稍留萌蘖,乃可以言治兵,乃可以为将,乃可以当兵。”

(5)、意思是:古今成大事者,战略战术缺一不可,再大的事,都必须从小处着手,这样才能避免空谈和眼高手低。与人相处时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一个人独处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这是儒家修身的最高境界。普通人能做到守心、养心堪比贤人。

(6)、要想做大事,一定要借大势,借大势才能成大事。

(7)、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

(8)、有句话叫做“好汉不提当年勇”,哪怕你过去再厉害,那也只代表曾经。同样,哪怕你曾经多么落魄不看,经受了多少磨难,你现在也没必要经常沉湎,甚至将自己陷于回忆的痛苦之中。过去了就是已经经历过,代表一段时光的结束,我们应该做的是带着那些经验做好当下的事情,创造更好的明天。

(9)、专注做好眼下的事情,这句话挺起来很简单,但事实上在生活中很多人却难以做到。因为这不但需要一种专注的心态,还需要一种自律的定力。很多人想得很多,但行动却很少,或者说总做各种计划,但计划做完后又坚持不了几天便选择了放弃,这样的人,注定一辈子都难有大作为。

(10)、所以,说话需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要把自己置于进不可攻,退不可收的境地,一个剑拔弩张、喋喋不休的人,往往是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的人。

(11)、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12)、1853年,曾国藩书生治军,创建了湘军。他自己都没想到,湘军竟能屡建奇功,最终将烧了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烈焰扑灭。曾国藩是如何打造与管理湘军的?管理湘军,其实就这两个字,让部下对他“放心”,相信自己。

(13)、感悟到自然的真谛,才会更深刻地明了人生真理。

(14)、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曾国藩一直用“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所许”来自嘲自己。相比而言,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15)、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个人都可以对某个人、某个事随便指点、随便发言。

(16)、孟子之养气,行有不慊则馁。曾子之大勇,自反不缩则惴。缩者直也,慊者足也。惴则不壮,馁则不强。盖必理直而后气壮,必理足而后自强。《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气是一种能量。而能量有正负之分。心里准在做主,只有自己知道。时常补正纠负,让内心充满阳光,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17)、曾国藩来到没说一句话,那以后他就一直在墙角的位置读书。后来曾国藩考中了举人,此人又来寻衅,气呼呼的:“你读书的地脚风水好,那本来是我的让你给夺去了。”在旁的别的同学为曾国藩打抱不平,问道:“书案的位置不是你吆二喝三的非要换过来的吗?”这位同学无理取闹的说:“所以呀,他才夺了我的好风水!”别的同学说:“那好啊你在搬回墙角吧,明年准能中举。”众人哄堂大笑,这位同学一脸狼狈,曾国藩在旁始终和颜悦色的听着。

(18)、曾国藩(1811~1872)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

(19)、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水往低处流,树向天空长,春天众花开,寒至百草衰这是自然之诚。对父母不忤逆,对朋友不欺瞒,对事业不敷衍,对自己不妄求这是人性之诚。人类只有时刻谨守一个诚字,才会有立身的基础和境界的提升。

(20)、曾国藩说: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

3、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阅读

(1)、   恕:意思主要是原谅、宽容、恕谅、恕罪、宽恕、饶恕。“宁人负我,我勿负人”,意思是指宁可让别人辜负自己,自己也不能辜负别人。明代叶子奇《草木子·杂俎》中说:“谚云:宁人负我,推而大之,忠恕之事也;毋我负人,守而固之,知命之事也,忠厚之道也。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者反是”。宽以待人,容人之短”则是指要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对于别人短处或不足要能容,做到容人、容事、容话,不可小肚鸡肠,不容人的不足,这就需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因为,能容人是一个能人必备的品格,但容人也并不是泛泛而指,什么都要容,比如基本价值的取向,若这一点相反,那么也就失去了共事的基础。就如古人所云“道不同,不相为谋”。

(2)、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

(3)、只有这样,三军将士才会勇猛精进,往那提升德行的路上去。

(4)、军事两手之际,物议指摘之时,惟有数事最宜把持得定:一日待民不可骚扰,二曰禀报不可讳饰,三曰调度不可散乱。譬如舟行,遇大风暴,只要把舵者心明力定,则成败虽未可知,要胜于他舟慌乱者数倍。(《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为事之帅,心为我之帅。任何事情,到了任何时候,都未必不可把握。只要我手中有令箭可发、有将士可用,就不能说是失败。只要我手中有剑、一息尚存,谁也不能认定大势已去。待手中一无可用,只要我心未死,也是卷土重来未可知。

(5)、为人父母,财多而俭用,位高而谦下,有财势而不恃财势,才能给下一代传递正面能量。

(6)、 浑字是收敛才华,积累才华,进而显露才华。

(7)、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8)、但最能让后人记住他的还是他的“立言”,他一生写了数千封《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日记》,这些文字中蕴含了曾国藩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哲学大智慧,让人受益匪浅。其中,《曾国藩家训》就是选取家书中的精华部分汇编而成,非常值得我们一读。

(9)、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能文不求名。

(10)、那么,孔子“一旦”——圆滑,附依君王,谄媚趋炎,识时务,奉承权势……他还会“再逐于鲁,削迹于卫,围于陈蔡……受穷困,被蔑视”吗?他会比后世的董仲舒朱熹曾国藩这些“富豪官僚”更富豪!

(11)、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

(12)、22恕:宁人负我,我勿负人;宽以待人,容人之短。

(13)、有时人心就如同这面镜子,在利害得失中摇摆,困顿于浮华的宠辱,滋生千般妄想,在幻境中裹足不前,忘记了本来的使命。

(14)、事后曾国藩后悔万分,他在日记里反思自己有三大错。

(15)、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事业,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16)、人生天地之间,本身就是生机与活力的彰显。既有心灵与体魄,就要用来担当。担当柴薪者为樵夫,担当一国者为帝王。不愿担当者,则等于行尸走肉,春天已离他远去。

(17)、曾国藩对自己也很有自知之明,他评价自己“生平短于才”、“自问仅一愚人”。曾国藩在给家里写信时也说,“吾兄弟天分均不甚高明”。他曾以读书、做事为例,“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曾国藩的作战指挥也是如此,“行军本非余所长,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余太直”。

(18)、很多人喜欢胡思乱想,说话也不过脑子,经常说一些胡话。

(19)、 浑不是一味含而不露,一个人的才能如果不显露出来,无人知道,恐怕只能浪费了,问题是要把握机会,知道什么时候显露,露到什么程度,都因情况而异,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一般情况下不要露,也不能一次合盘托出,露出底细。

(20)、老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单打独斗地做事,更何况庄子还说过:“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都有自己办不到的事情;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团结合作,共成大事。曾国藩一生低调为人,从不敢居功自傲,所以他总是能够团结来优秀人才共图大业;平定太平天国,立下绝世奇功就是他团结人才、重用人才、举荐人才的结果。

4、曾国藩为人处事经典语录

(1)、要让家人对你放心,上级对你放心,下级对你放心,朋友对你放心,也要让敌人对你不“放心”,得人心者得天下,“放心”蕴含着一个人的品格,也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

(2)、“处人、处事,所以不当者,以其知之不明也。若巨细周知,表里洞澈,则处之自有方术矣。”同治二年,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曾国藩有写日记的习惯,正是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他时时在反省自己每天的思想和作为。 

(3)、人生在世,话越多,祸患也就越多,能少说就少说。

(4)、吃饭睡觉,自然养生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食即平日饭菜,但食之甘美,即胜于珍药也。眠亦不在多寝,但实得神凝梦甜,即片刻亦足摄生矣。《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人的身体是一个谐调、精密、智能而又自足的系统。顺应天道自然的规律便能颐寿延年。因此养生之道至为简易,就是顺其自然,不加干扰。人生病,正是由于这个系统受到了外界的干涉。多思和多欲会扰乱心的平静,心乱了,就会指挥失当,身体系统的各个环节就不能谐调一致,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使天君泰然,百体从令,又何病之有?

(5)、让功给多隆阿尤其重要。多隆阿是八旗贵胄,他在朝廷面前给曾国藩说几句好话,是能一语定乾坤的。

(6)、曾国藩是做到了第二层和第三层境界的。他的信念、他的抱负、他的修养、他的品格、他的毅力、他的胸怀和他强烈的救世意识,以及他执着地将自己的理念付诸行所形成的强大感召力,就是他能够成就大业的关键因素。从曾国藩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领导力的深沉厚重。

(7)、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8)、从曾国藩家族的基本情况和家教家风的深刻内涵出发,通过对比,深刻剖析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给大家以深刻启迪。

(9)、对妄图逃逸者,关紧门扉,把严路口;对守纪不严者,痛下杀手,不留后患。

(10)、35退:节制锋芒,谦和退避;激流勇进,养精蓄锐。

(11)、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面对欲望,疯狂追求,无餍无足;面对困难,心生恐惧,缩手缩脚这些敌人都不是心的本来面目。贪欲是攀附上了虚幻之物,是拔苗助长;畏缩是被自己心造的魔鬼所吓倒,是对本初之心的无情打压。一个助长、一个打压,都远离了本来面目。自古圣贤,无不一日三省其身。每日每事反观内心,对非分的欲望及时加以克制,对不良情绪及时看破其源头。当你开始审视内心,那一刻,你就是圣贤。

(12)、曾国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曾国藩在军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论语》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曾国藩最经典的名言就是:“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所以人生该以戒掉骄傲自满、自私懒惰的坏习惯为第一要事。而在《曾国藩家训》中,曾国藩说了四句箴言,我们若熟记这四句箴言,便可戒掉自私自满的坏习惯!与此同时,我们的人生中,越早知晓这四条为人处世之道,越优秀!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14)、在湘军的建立过程中,把训和练完美集合,跟注重“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思想动员与宣传,树立了湘军不怕牺牲、勇于向前、忠君为民的思想体系,把一只团练队伍也就是今时今日所说的民兵组织,发展成为后来保家卫国抵抗太平天国运动的中流砥柱!

(15)、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16)、说平淡者,大约以为平淡易得,以此当作偷懒借口的大概也不在少数。然而,什么叫平淡?平淡是千古沉静的海底,是永恒不变的青天,是变化中永远保持不变的那一部分。平淡在凶险处,平淡在甘苦处。

(17)、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18)、军事两手之际,物议指摘之时,惟有数事最宜把持得定:一日待民不可骚扰,二曰禀报不可讳饰,三曰调度不可散乱。譬如舟行,遇大风暴,只要把舵者心明力定,则成败虽未可知,要胜于他舟慌乱者数倍。(《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为事之帅,心为我之帅。任何事情,到了任何时候,都未必不可把握。只要我手中有令箭可发、有将士可用,就不能说是失败。只要我手中有剑、一息尚存,谁也不能认定大势已去。待手中一无可用,只要我心未死,也是卷土重来未可知。

(19)、读这本书可以让人感觉到原来成功是如此简单;原来成功人士也具有很多普通人的诸多缺点,只是他们懂得如何去克服改正;原来成为一名成功人士是有迹可循的。

(20)、为什么出身普通的曾国藩,能够“弯道超车”,实现人生的“逆袭”呢?

5、曾国藩为人处事之道36字

(1)、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2)、生活中有很多时候自己也知道说脏话不好还是不知不觉已经说了出来,这样让别人对我们的印象有所下降,所以我们要尽早戒掉。“脏话”真的不好听,这不仅是体现我们说话的能力,更是体现我们修养的方面,还可以从其间间接地看出我们的“家教”“家风”或为人怎么样的。一个人如果整天脏话,那么他的学识、才能即使再卓越,也不会被人尊重。

(3)、抛开阶级立场而言,曾国藩确实是中华历史上具有强健人格的少数人物之在他的身上体现着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譬如说胸怀大志、清正廉洁、淡泊功名、知人善任,等等。而他的勤俭节约之品德,更值得时下我国国民借鉴和发扬。

(4)、曾国藩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不仅非常心系国家安危,作为人子也很看重孝道。曾国藩因为是国家的重臣,所以很难有时间经常回到家中看望自己的父母,但是曾国藩有时间就会给自己的父母写信,来表现自己对于家人的关怀。而且曾国藩的孝顺并不是表面上的,真的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在对待自己父母的时候也是极为认真。而且在教导自己子女的时候也以孝为先。

(5)、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尤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尤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尤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尤之,蛮夷猾厦则尤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尤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尤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尤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尤及此也。(《曾文正公全集家书》)一个做大事的人,不会为飞短流长、一时得失而斤斤计较。为自身利益之一分一毫而不能释怀的人,度量只在毫厘之间:内心厚重为豪杰思夫人皆为名所驱,为利所驱,而尤为势所驱。当孟子之时,苏秦、张仪、公孙衍辈,有排山倒海飞沙走石之势,而孟子能不为所摇。真豪杰之士,足以振砺百世者矣。(《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追名逐利,虽千万人吾往矣,只可谓下人;好名趋利,心有忌惮不逾矩,此之谓常人;淡泊名利,是非于我如浮云,亦只是中人;和光同尘,危难之际挽狂澜,方称得上人。

(6)、释义: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就要学会坦然面对。

(7)、做人处事,当时时以仁义为标准规范自己。做事对人,内心往往有大大小小的斗争,关乎利益小的,有小争执;关乎利益大的,有大战役。在二者对抗中,要事事让仁义占了自私自利的上风,而终于息兵止纷,忠恕之情自动自发,此心方能中正和顺。

(8)、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曾文正公全集家书》)都说平淡是真,然而到事上,看得破,忍不过,为争一时之短长,心中波涛澎湃一人心不是被托上浪尖,就是被甩落谷底,不是被胜利冲昏头脑,就是被失败打倒在地。身世沉浮、荣辱相加之时,如何能看得开?

(9)、他的意思是说,朝代建国之初,奇才异士不胜枚举,这靠的都是天运而不是人的努力,正所谓乱世出豪杰;在朝代的中期,君子要想建功立业,天运占一半,人的努力占一半;而在朝代的末期则主要靠忠和勤了。这段话的描述虽有偏颇之处,但是他肯定了一个人在自身成功道路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10)、天有其长久,地有其广大,天地又孕育了万物生灵,人类也只是其中之一罢了。虽然有说“欲壑难填”、“人不足可吞象”,但那是人类对自己的过于高估,实际上人力是很有限的。大地包容万物,滋润万物,不争而成其博大;人生在世,食不过三餐,睡不过8尺之床,功名利禄再多、锦衣玉食再多,都是负担,甚至还会带来祸患。正如曾国藩所说:“爵禄可以荣其身,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所以说,我们若能虚心学习“大地”那样藏污纳垢、包容万象、不争不费,反而更能守住自己的一块安静、自由、祥和之地。

(11)、二是,他提到“作诗文,有情极真挚,不得不一倾吐之时。然必须乎日积理既富,不假思索,左右逢原,其所言之理,足以达其胸中至真至正之情,作文时无镌刻字句之苦,文成后无郁塞不吐之情,皆平日读书积理之功也。

(12)、曾国藩在给丁日昌的信中曾说,“阁下志迈识正,不难力追古人。但愿于众醉独醒之际,仍以‘浑’字出之;于效验迟缓之时,更以‘耐’字贞之。”

(13)、近日读了由萧一山先生呕心沥血所创作出来的《曾国潘传》后,令我感慨万分,对曾国藩这样的人物刮目相看。此书深刻透彻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以及影响,同时也概述了以曾国藩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和主要特征。除此之外,萧一山先生还在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并重点记述了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的过程,同时还系统客观地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作用,是第一部全面评述曾国藩的历史著作。

(14)、有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15)、遥想当年,汉高祖刘邦也曾质疑道德上不甚完美的陈平。于是,陈平问,““你是想用圣贤,还是想用能帮你打天下的人?”

(16)、曾国藩一生生活简朴。他自己衣着朴素,布袍鞋袜,都是其夫人、媳妇所做,吃的也是粗茶淡饭。即使是官至大学士,每次吃饭也仅一个荤菜,如果不是有客人来,从不增加。曾国藩的节俭还表现在一些特殊事情上。他认为,日常持家应当把一些零碎物件,如碎布、小纸片都要收集起来,以备使用。如他所言:“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竹头木屑,皆宜捡拾。”曾国藩不仅自己节俭,还屡次告诫其家人、属下、朋友也要节俭。如他在给四弟的信中写道:“弟为余料理家事,总以‘俭’字为主。情意宜厚,用度宜俭,此居家居乡之要诀也。”对待儿子,更是不厌其烦,悉心教导,反对奢华;他在去世前不久,还在夜间与儿子详谈,讲求节约之法。

(17)、我们先来看看曾国藩的“谦”。曾国藩为保持自己来之不易的功名富贵,他事事谨慎,处处谦卑,坚持“守缺”的观点。他常对家人说,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他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说道:“余自经咸丰八年一番磨炼,始知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之训诫。”还有,他始终认为:“天地间唯谦谨是载福之道。”他深刻指出: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

(18)、一个人在社会上会担任很多角色:父母、儿女、上司、下属、夫妻、师友等等。对于每一个角色,如果能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则能做到警钟长鸣。偶欲犯错,内心就会发出警告;即便有些小失误,下次也能够避免。反之,则自身的预警系统就会关闭。防空没有雷达,战备不设防线,不错则已,错则追悔莫及。

(19)、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

(20)、如果镜子心想:等会儿来的是人还是物?是美还是丑?对美心生渴望,对丑心生焦虑。人去时,漂亮的想竭力挽留,丑陋的想努力擦去。那么,这面镜子是否还明亮如初?

(1)、有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2)、余今闷损至此,盖因身皆私意私欲缠扰矣,尚何以自拔哉!立志今日自新,重起炉冶,痛与血战一番。(《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君子小人是一种动态的道德,不是一劳永逸的标签。

(3)、在他的一生中,总有很多警世的作品闻达于世。当你陷入逆境或者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人生的时候,请学会这四句处世规则,你才是真正的有出息,人生也会越走越顺。

(4)、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二根穷骨头。(《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也许反过来说更合乎逻辑撑起二根穷骨头,养活一团春意思。

(5)、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没有一份耐心,如何过得。

(6)、察见渊中鱼者不祥。愿阁下为璞玉之浑含,不为水晶之光明,则有以自全而亦不失己。

(7)、纵观曾国藩一生经历,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成就,这与他做人做事之道有紧密关系,曾国藩深谙为人之道,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让对方感觉舒服,放心,这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