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月的古诗鉴赏134句

关于月的诗句及赏析

1、古诗词关于月的佳句

(1)、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出自宋代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③慈鸟夜夜向人啼,几度沙窗兔魄低。(元•范椁《赠郭判官》)

(3)、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4)、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5)、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6)、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7)、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8)、这是一首因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的诗。“怀远”就是怀念远方亲人的意思。诗的首联“海上生明月”是写望月,“天涯共此时”是写怀远。诗中的“情人”是诗人自己,意思是说自己是个有情之人。他眼见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清辉洒遍大地,不由得想起远在天边的亲人,他们大概和我一样,也在仰望明月吧!虽然同沐清辉,却难以相见,难抑的思念使得他整夜不能入睡。他熄灭灯烛,爱怜地看着那一地清辉,披衣来到院里,走进清辉之中,不觉得夜露沾***了衣裳。想抓一把月光送给亲人却不能够,只好盼望在梦中与远方的亲人相见了。诗人由景入情,以明月作媒介,曲折地道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含蓄而又富于深情。

(9)、(赏析):今朝有酒今朝醉固不可取,乐观自信却自古皆然。 然而在那潇洒豪逸痛快淋漓之中,也掩不住对现实 的哀愁:

(10)、(诗文赏析)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11)、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12)、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为什么我欣赏这段美的描写首先,从整体观描写美女“东家之子”,有着“九头身”的美,这是与现代审美观一致的;其次,它描写美女“东家之子”天然而成,无需粉饰;再次,描写美女局部细节的美,如翠眉、白肤、细腰和整齐的牙齿;最后,写到美女“嫣然一笑”,这是一种“灵动之美”。这段描写,让我们闭上眼睛,就能勾勒出一幅姿色绝伦的美女画。俗话说,文如画,诗如画,让人体会到了这样的水平,这就是好文好诗,所以我很欣赏这段描写,也很喜欢!在此分享给大家!

(13)、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14)、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15)、译文: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16)、以上就是我对本次问答的分享。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17)、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出自唐代李白的《长相思·其二》

(18)、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埽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19)、④汗浸铺澄碧,朦胧吐玉盘。(李群玉《中秋君山看月》)

(20)、——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

2、关于月的古诗鉴赏

(1)、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2)、“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月光皎洁,诗人诗人的思绪正飞入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境之中。思念中的人是否也和自己一样站在月光之下想念自己呢?同在一片月光下,亲人朋友似乎离自己很近;但纵目望远,却又是一片渺茫。这种既进又远的神秘感,诱发了人们望月怀远的无穷意兴。诗人多么想把自己的思念告诉给他们啊!月光虽然可爱,但“照之有余晖,揽之不赢手”,既然不能捧一把月光赠给远方的亲友,还待在这里干什么?不如回到卧榻上去寻梦,或许还能在梦中相聚。这可是无可奈何的安慰了。但这样写却更衬出“怀远”的真挚、诚恳,感情的热烈执着。

(3)、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4)、中秋月,思乡情。中秋节的夜晚,多少离家漂泊的游子,思乡情切却离家万里,只有抬头望月,低头饮酒,心中辗转情思尽诉笔端,写的是月亮,留下的是思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那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5)、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6)、(诵读)感受作者见到江天月夜美景的惊喜之情。

(7)、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8)、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10)、语言建构与运用:分析把握《春江花月夜》中“月”的不同内涵;

(11)、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还有很多,由此形成的别称非常丰富。传说为月亮驾车的神叫“望舒”月神名叫“结鳞”(又叫“结璘”),月中的五夫人名“月魂”,月亮的归宿处为“月窟”月亮中有宫殿名叫“广寒宫”……这些都成了月亮的别称。如:

(1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13)、李白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4)、    赏析:这首《苏幕遮》,《全宋词》题为“怀旧”,可以窥见词的命意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这幅巨景,物象典型,境界宏大,空灵气象,画笔难描,因而不同凡响。更妙在内蕴个性,中藏巧用。这里,明明从天、地、江、山层层铺写,暗暗为思乡怀旧步步垫底,直到把“芳草无情”推向极顶高峰,形成情感聚焦之点。芳草怀远,兴寄离愁,本已司空见惯,但本词凭词人内在的“丹诚”,借“无情”衬出有情,“化景物为情思”,因而“别有一番滋味”。下片直抒离愁:望家乡,渺不可见;怀故旧,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离乡愈久,乡思愈深。除非每天晚上,作看回乡好梦,才可以得到安慰,睡得安稳。但这却不可能,愁思难解,企盼更切,从夕阳西下一直望到明月当空,望来望去,依然形单影只,莫要再倚楼眺望。忧从中来,更增惆怅,“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意新语工,设想奇特,比“愁更愁”更为形象生动。如此抒情,妙在跳掷腾挪,跌宕多变。望而思,思而梦,梦无寐,寐而倚,倚而独,独而愁,愁而酒,酒而泪。一步一个转折,一转一次深化;虽然多方自慰,终于无法排解。愁思之浓,跃然纸上。其连绵不绝、充盈天地之状,与景物描写融洽无间,构成深邃沉挚、完美融彻的艺术境界。

(15)、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16)、   译文: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1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18)、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19)、《月下独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组诗。共四首。其中第一首最著名。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此诗充分表达了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胸襟。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20)、②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李贺《梦天》)

3、有关月的诗句和解析

(1)、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2)、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左传·昭公四年》

(3)、月夜诗人:杜甫朝代:唐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4)、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5)、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6)、对联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7)、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挂席江上待月有怀)李白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8)、白话文释义:中秋月圆,月光洒在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遥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婵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月亮和孤寂桂树。

(9)、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李白

(10)、——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素娥惟与月。——李商隐《霜月》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11)、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12)、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13)、给我李商隐最具代表写月亮的诗,并有整首古诗的赏析、

(14)、《月下独酌》是李白最富有浪漫色彩的诗之一。诗篇描写诗人在月下独自一人饮酒的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愉,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也体现了诗人遗世***的高洁人格。从表面上看,诗人好像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15)、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16)、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杜甫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17)、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

(18)、惹起旧愁无限。《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宋文天祥照江叠节。

(19)、文化传承与理解:与“明月”对话,体会诗人的情感;

(20)、苏轼也有相似体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是在感叹时光短暂的同时,寄寓了美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关于“月”诗句

(1)、中秋月圆,月光洒在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诗人深感自己一人羁旅异乡,更难遮掩思念之情。

(2)、夜深高不动,天下仰头看。(中秋台看月)无可海雨洗烟埃,月从空碧来。

(3)、——李商隐《端居》初闻征雁已无蝉,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4)、(唐·张若虚)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清·萧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朗吟无绿酒,***价买清秋。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

(6)、   译文:拂晓的月亮坠下蓝天,夜空云雾已经微淡,默默无语倚在枕上。梦醒仍恋芳草绵绵,雁声消失遥远天边。啼晓的黄莺散,零落的飞花乱,只留下寂寞画堂深深院。任落红遍地休扫它,留待跳舞人回当地毯。

(7)、传说月中有桂花树,任凭吴刚砍伐却永远不倒。由此,又产生了月亮的“桂”字系列别称--桂、丹桂、月桂、桂月、桂宫、桂窟、桂丛、桂影、桂晖、桂魄……如:

(8)、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9)、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10)、如: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11)、②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李白《君子有所思行》)

(12)、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13)、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1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1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东家之子”到底有多美?身材美:她有着“黄金分割”比例的美。东家那位小姐,论身材,若增加一分则太高,减掉一分则太短。这就是现代所说的九头身模特的身材比例。

(17)、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州,自己投奔灵武

(18)、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中秋月二首)李峤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19)、与鹤来松杪,开烟出海波。气笼星欲尽,光满露初多。

(20)、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5、关于月的诗句摘抄

(1)、近水楼台易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清夜录》 —俞文豹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4)、赋予月的内涵:离愁别绪、生命有限、月亮永恒、思乡怀人、生命意识、宇宙意识。

(5)、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6)、她不忘故宫的琉璃,三海间有她的清丽。她跳出云头,跳上树,又躲进新绿的藤萝。

(7)、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8)、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9)、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归。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10)、4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有所思)卢仝

(11)、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12)、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13)、(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部分的课文。本诗在唐诗史上有着极高的赞誉,“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之所以一直令后人传诵不已,主要是因为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副春江月夜的美丽图景,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要领会以上种种最关键突破口在于“月”之意象内涵鉴赏,因此,本课的课题为《诗歌意象“月”的内涵鉴赏——以为例》。

(14)、7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李商隐

(15)、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16)、朔雪落吴天,从风渡溟渤。海树成阳春,江沙浩明月。兴从剡溪起,思绕梁园发。寄君郢中歌,曲罢心断绝。

(17)、明月从天山升起,出没在苍茫的云海之中。长风吹过几万里,一直吹过玉门关。汉武帝曾经出兵白登,胡人窥视着青海湖。自古以来征战的地方,看不到几个人能够生还。战士们看到这一片凄凉景象,思念家乡多是满脸愁苦。想家中的妻子在高楼上,一定是叹息声不断。

(18)、何处夜行好,月明白笴陂。山光摇积雪,猿影挂寒枝。

(19)、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20)、赏析:诗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1)、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2)、王维《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4)、抚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五松山送殷淑》

(5)、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6)、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江月)杜甫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7)、(词语解释)遥夜:漫漫长夜。竟夕:通宵披衣:表示出户。

(8)、莫惜三更坐,难销万里情。同看一片月,俱在广州城。

(9)、过渡语: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这种美景和人生的思考使诗人在思维上进行了切换,这种切换又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来解读一番?

(10)、水调歌头作者: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1)、三:太阳在白天阳光普照,光线强烈,人们也不敢直观,白天人们工作生活忙忙碌碌,也无暇顾及欣赏和思考。到了晚上,月亮高挂苍穹,一弯明月亮晶晶,入夜人静心净,一壶香茶,一弯柔月,不是诗人,也想作诗。这是原因之三。

(12)、坐中客,翠羽被,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13)、(唐·王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晋·陶渊明)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4)、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15)、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16)、《霜月》唐代: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18)、赏析:这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朋友说他在国外时,更能体会到这诗的真挚情感。

(19)、    作者背景:张九龄(673年~740年)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聪明敏捷,善于属文。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开元盛世的最后名相。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富有胆识和远见,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枉法,不附权贵,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积极发展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著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20)、海雨洗烟埃,月从空碧来。水光笼草树,练影挂楼台。

(1)、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译: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3)、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4)、   作者背景: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5)、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6)、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遣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月千里寄相思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7)、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

(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9)、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何言:说过什么?四时:四季。行:运行。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滋生。——《论语·阳货》

(10)、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11)、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12)、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1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14)、清濮淙《闻梁蘧玉已寓京口》我望见有两个月亮:一般的样,不同的相。一个这时正在天上披敞着雀的衣裳;她不吝惜她的恩情,满地全是她的金银。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