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陶行知的思想理论内容79句

陶行知四大思想是什么

1、陶行知的思想

(1)、陶先生说:“价钱依你,但我带着孩子看你修,让他长长知识。”师傅同

(2)、“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它的精神内含十分明确,即大众教育: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人人是先生等教育观正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

(3)、陶行知认为幼稚教育时人生的基础教育,1926年提出幼稚教育下乡的口号,倡导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

(4)、那么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人?陶行知先生有以下三点思想。

(5)、(2)新型教师既要在课堂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要到幼稚园中去学习如何办幼稚园。

(6)、他认为幼儿教育实际培养的好,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

(7)、陶行知提倡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生活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教育,是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教育,是提高人生活质量的教育。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对处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第一线的实外西区来说,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关注学生成长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切实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全面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是历史的使命,让陶行知教育思想发扬光大,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是时代的呼唤。

(8)、二是艰韧不拔的奋斗精神。陶先生是在当时的反动派统治之下办教育,帮助劳苦大众与苦难现实作斗争,引导人民向着解放与幸福的道路前进。这就使他的宏图伟愿难以实现,不得不一次次地碰钉子;但他从不向困难低头,从不向敌人屈服,他勉励自己和战友“准备用钢头碰铁钉”,具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他的这种精神在我们河南也有很好的表现。在本世纪20年代,几次专程来到河南,在开封、郑州、洛阳等地指导推进平民教育,帮助规划河南教育事业。他曾在冬夜乘坐无篷卡车披星戴月从郑州赶往开封,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般难受,他只好脱下马甲罩在脸上,就在这样卡车颠簸前行的途中,他竟可以趁机睡上一觉,可见他在河南工作的艰苦和劳累程度。由于他在河南期间工作十分紧张,日程排得很满,以至于白天连近在咫尺的龙亭公园也没时间去看一下,只好在某一天起个大早,天不明就赶到龙亭匆匆一看,又急忙赶回去工作。他取得超人的成就靠的就是这样卓越的奋斗精神。我们在今天学习和研究陶行知,使教育在新世纪能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与当年的陶夫子相比,有着十分优越的社会条件;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讲:“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要想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取得较好的成绩,仍必须学习和发扬陶先生的奋斗精神。

(9)、一是无私奉献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先生的名言,他的一生忠实地履行了这一名言。他的生平事迹是那样地感人,首先是因为这种精神。陶行知与白求恩大夫是好朋友,白求恩到中国来,与陶行知作为国民外交使节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抗日宣传,有着直接的关系。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称赞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陶先生的为人,也完全符合这样的标准。我们要学陶,首先就要学习他这种精神,学习他的为人。

(10)、陶先生临走又花一元钱买了一只旧钟,送给孩子带回去拆装。孩子连声说:“谢谢伯伯!谢谢伯伯!伯伯真好!”

(11)、陶行知笑笑说:“你不是问我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吗?我的办法说是,把孩子和表一起送到钟表铺,请钟表师傅修理。这样修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速成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的孩子好奇心就可得到满足,或者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咧。”

(12)、德育思想居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首位,是其教育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德育思想源于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具有实践性、进步性和人民性,对于当今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13)、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14)、②“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行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教育必须从行动开始,而以创造为完成。

(15)、二是国际化教育特色,学校发挥外语教学优势,构建了双师制、双班制、双课程、双教材、双语境、双通道的外语教学体系,形成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阶段侧重、整体提高”的外语教学特色,整合了本土文化和国际课程的国际化教育。

(16)、他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

(17)、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

(18)、育才学校音乐组的壁报《小喇叭》又一期出刊了。壁报前人头攒动,越涌越多。

(19)、遭受侵略的现状使中国的特殊人才不断凋零,建立育才学校迫在眉睫,把抗战的思想融入教育当中,只有全民团结才能救中国,教育也才能服务于广大的劳动人民。陶行知还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他希望育才学校的学生“成长为一个英勇的文化作战集团”。什么时候敌人来犯,他们也能应对自如,坚决不做亡国之徒。只有国家强盛,人民团结,中华民族才能真正站起来,中国的教育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第日益严酷的抗战局面使得,全国的民主主义革命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时陶行知的政治性也越来越强,思想意识也更加坚决。第作为普及教育的深入和补充,特殊人才教育开拓了新的途径。

(20)、✦学习践行陶行知“新教育”思想,突出内涵强化特色增强辐射力

2、陶行知的思想理论内容

(1)、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大自然与社会;

(2)、陶行知,生于1891年10月18日,于1946年7月25日逝世,汉族,徽州歙县人,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3)、陶先生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孩子拆表是因为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就是一种求知欲,原是有出息的表现。

(4)、③“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有教先学”即教人者先教自己。同时,教人者还要先明了所教对象为什么而学、要学什么、怎么学。“有学有教”即“即知即传”,它既要求会者教人学、能者教人做,还要求不可保守、不应迟疑、不能间断。

(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6)、“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7)、“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个重要命题,他认为“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现代的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是要受现代的教育。”“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领域论。陶行知指出:“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8)、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

(9)、“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10)、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

(11)、“小先生制”倡导由年长的优秀学生教年幼学生或民众,以传播知识,开展人民大众教育。让儿童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即知即传人”,把学到的知识随时传授给周围的人,是解决普及平民教育师资问题的“穷办法”。

(12)、其次,陶行知认识到学前教育在中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基本上在家庭中进行。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和教会学校的刺激,近代中国开始重视公共学前教育。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萦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第一次将幼儿教育列入学制系统。

(13)、陶行知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德育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14)、教育既然源于生活,便会对生活产生反作用。陶行知认为,教育应当是为生活服务的,应该以促进生活向前向上发展为动力,应该为生活的需要而办教育。

(15)、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他的教育思想是其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的历练的对于教育和社会需求及人作为社会主体的发展,作用,人生意义等方面的认知。面对当时国内动荡不安的局面,局陶行知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直面挑战,探索救国的教育之路,进行实验。陶行知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阶段性,更具有传承性,并体现着他为中国教育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16)、学校坚持健全“全方位德育”平台,推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使学校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能提升学生品质,熏陶学生情操。各科教学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德育因素、人文精神,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充分利用家长、社区的资源,特别是与家长沟通、配合,形成“家校共育”的教育合力。

(17)、(摘要)陶行知作为近代中国教育的先驱,终身致力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他的教育思想是其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的历练的对于教育和社会需求及人作为社会主体的发展,作用,人生意义等方面的认知。

(18)、①“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在劳力上劳心”指“手脑双挥”,将传统教育下的劳力和劳心联接起来,教劳心者劳力,教劳力者劳心。

(19)、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20)、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是以学校为整体的狭义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

3、陶行知四大精神 五大主张

(1)、你打了他,不是把他的求知欲打掉了吗?与其不分青皂地打一顿,不如引导他去把事情做好,培养他的兴趣。

(2)、学校十分注重“做中学、学中思”,构建“必修+开放”的实验实践体系,在高中物理、化学、生物等各学科的课内必做实验,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100%的基础上,课外定时开放实验室;构建“开放+特色”的阅读服务与指导体系,实行全开架借阅,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读书活动;构建“基础+个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多形式融合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志愿者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板块,开展劳动值日、学生社团等各类特色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养成。

(3)、陶行知开展“科学下嫁”运动,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他主张科学要从儿童教起,要使人人都能享受科学知识。在三十年代初期,陶行知就能看到科学技术和科技教育的重要性,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4)、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

(5)、然而这个以日本学制为蓝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的学制,并未给学前教育应有的地位,仅把蒙养院作为家庭教育的附屋。

(6)、陶先生把拆坏的表拿过来,对夫人说:“走,我们上你家去,见见这个小‘爱迪生’。”

(7)、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8)、到了朋友家里,陶先生见到那个孩子正蹲在院子的大树下,聚精会神地看蚂蚁搬家。夫人一见又来了气,正要骂他,陶先生立即劝住了。

(9)、KeywordsTao;EducationalThought

(10)、学校的办学经验与办学特色得到了学生家长、主管部门、兄弟学校、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的高度认可。《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成都教育》《时代教育》《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等40余次予以推介,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国家督学、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罗崇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王力,著名教育文学家傅东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查有梁,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姚文忠,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等一批专家到校参观并给予高度评价。

(11)、毛泽东同志称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评价。在中国近代的专家学者中间,毛泽东同志尊称“伟大”的只有两位,一位是被称作“民族魂”的鲁迅,另一位就是被称作“民主魂”的陶行知。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陶行知先生为了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以他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他善于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而又推陈出新,开辟创造,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他的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都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孔夫子兴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扩大了入学受教育者的社会层面,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但他并不能够真正地实行“有教无类”,他瞧不起农业劳动,农民子弟也难以成为他的学生。陶行知是真正地实行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家,他留学美国归来,成为大学知名教授,但他主动放弃优厚待遇,辞谢了大学校长和省教育厅长的聘请,满腔热忱地投身平民教育,深入乡村办教育,“向农民烧心香”;主张“教育与农业携手”,与科学和工业“联姻”,立志创办“四通八达的活的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创立了具有世界影响的“生活教育理论”。在他逝世后,进步文化界视之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位“圣人”:宋庆龄称他“万世师表”,郭沫若讲“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周恩来、朱德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12)、我们每个人有“生”便会“有生活”,有生活即有教育。所以,“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要真正实现“生活即教育”,最重要的就在于使人们养成持续不断地学习的习惯。正是基于“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后来提出了终身教育的观念。

(13)、普及大众教育是陶行知毕生大部分精力奋斗的目标。陶行知所推行的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大众教育、国难教育等都是围绕教育普及,民族素质普遍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普遍提高来进行的。所以,他认为普及教育是为广大的工农劳苦大众及其子女争取受教育的权力,不仅是普通识字或文盲的普遍扫除,不仅是几个月或几年的义务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教大众做人,教大众生活,教大众起来做自己的主人,“使众人养成一种连续不断的共同求进的决心”。

(14)、陶行知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体现了他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的治学态度,也蕴含着其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基础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15)、“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

(16)、陶校长知道了此事,也观看了小诗。次日,陶校长邀请小作者促膝谈心,和作者研究人生与数学的密切关系。

(17)、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18)、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9)、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

(20)、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在几个方面:普及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思想、创造教育思想和师德教育思想。

4、陶行知的基本思想

(1)、什么是素质教育?实外西区的理解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做人教育,人的基本素质的养成教育。对一个人成长发展终身受用的、必备的,在生活、工作、事业等方面最重要的素质,无论它和升学考试内容有无关系,都应该在学校层面上加大力度、系统性培养的教育。”

(2)、我们应该学习爱迪生的母亲,那么理解、宽容孩子,那么善于鼓励孩子去动手动脑,这样,更多的‘爱迪生’们就不会被打跑、赶走了。”

(3)、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4)、①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以社会为学校。由于到处是生活,到处都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5)、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6)、中教必背(10)|论述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7)、陶先生惊异地问:“这是为什么?你儿子很聪明,蛮可爱的哩!”

(8)、做中学、做中教。“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

(9)、(3)“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4分)

(10)、综上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民族教育理论宝库中十分可贵的遗产,值得我们珍惜并认真研究汲取。(2分)

(11)、四种精神是:“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12)、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13)、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14)、小作者听到陶校长的谆谆诱导,连连点头说:“校长,我这下真的明白了你为什么要我们同学把学好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方法论这四门功课作为开启文化宝库的‘四把钥匙’的道理。我检讨,……”

(15)、陶行知主张教育救国,他已经开始认识到了教育对于普通民众的意义。陶行知积极付之行动,并走出第一步,因为陶行知深受西方民主主义的熏陶,加之以往的教育运动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主导者是高级知识分子和官员,导致没有深入的了解中国教育现状,使得在普通民众中推广的教育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忽视了民族大众的力量和他们获取教育的迫切愿望,教育运动的推广变成了一种强制性的、压迫性的方式,陶行知甚至说“强迫是一种必要手续”。但是,陶行知的教育改革经历也为其奠定了强大的理念基础,促使他把教育放为中心,并结合人自身发展的因素,这符合当时教育改革的现实。

(16)、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

(17)、学习陶行知,首先要学习和发扬其伟大精神。陶行知的精神,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有哪些呢?

(18)、培育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

(19)、与会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们纷纷发言,表达了自己对先生的敬仰之情和参观研讨后的感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