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语名句解释翻译130句

论语名句解释

1、论语名句解释及翻译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取自《论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解析:提取「敏、学」两字搭配起名,延伸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寓意内涵。突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希望他爱学习,聪明,思维敏捷。

(3)、(译)曾子得了重病,召集他的弟子们说:“(掀开被子)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有没有毁伤之处)!《诗经》中说:‘小心翼翼,就像站在深渊之旁,就像踩在薄冰之上。’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再也不会受伤了。弟子们!”

(4)、(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6)、(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7)、(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8)、(译语)有志者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9)、(译)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10)、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助字辨略》谨厚以为厚。——《楚辞·怀沙》

(11)、(译)颜渊、季路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志向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但愿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少儿能得到关怀,使朋友能够信任我。”

(12)、孔子说:“学习以后,能经常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感到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埋怨,不也是一位有教养的君子吗?”

(13)、出自《论语》:“见贤思齐焉”。解释:“贤思”这个名字对于男孩来说,十分大气,也让人直白的感受到这个男孩的魅力好,气质好。是父母在告诫自己家的男孩,要向品德高尚的人、才学丰富的人学习、虚心请教、善于思考的意思。

(14)、(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1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7)、孔子说:“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并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

(18)、白话文释义: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支学习,找出他们缺点加以改正。

(19)、(译)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是容易的。”

(2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论语名句解释翻译

(1)、(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2)、(译)孔子说:“君子总是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悲伤。”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5)、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路》

(6)、翻译: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9)、(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0)、(赏析)遇到不好的事情,我们往往想让别人来承担,但是若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不管谁来承受结果,其最后的性质是不会变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战在对方的立场想想,这应该是我们终身奉行的做人的原则。

(1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译)子贡说:“如国有人广泛地给人民百姓许多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以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那必定是圣人!尧舜尚且为做不到这样而感到为难呢!所谓仁人,自己想要成功,先要帮别人成功,自己想要通达,先要帮别人通达。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算是实行仁的方法啊。”

(12)、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时,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时,我对一切道理都能通达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时,我明白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我对听到的一切都可以明白贯通、泰然对待了;到七十岁,我便随心所欲,不会有越出规矩的可能了。”

(13)、(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14)、(译语)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5)、怎样投资自己的后半生最合算?你投资对了吗?

(16)、(释义)见到了应该挺身而出的正义行为,却不肯去做,这是没有勇气的表现。

(17)、在开篇的“天地人之道”里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人.相之于天地的永恒,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暂,孔老夫子从各个角度,各种层面不断地教诲我们,怎样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质量,总体概括为:精神富足、心理安康、生活态度积极、和亲人朋友、同事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多方面又十分精辟的道理,乃至读完,行人处事的一切尺度,豁然于眼前:

(18)、(原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直译)三军的主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一个人的志向是不能强行改变的。(意译)战场上三军的主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生活中一个人的志向是不能强行改变的。

(19)、(译)子贡问怎样实现仁,孔子说:“工匠要把活儿干得好,一定要先把工具弄得精良好用。(要实现仁)生活在国家中,就要侍奉那些品德高尚的大夫,结交那些仁义的士人。”

(20)、(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3、论语名句解释及感悟800

(1)、(释义)烂的木头不能再雕刻,肮脏的土墙不能再粉饰。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3)、(原文)知(通“智”,读“zhì”)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直译)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意译)聪明的人足以明礼所以不会为一己私利而迷惑,仁德的人足以爱人所以不会为一己私利而忧愁,勇敢的人出自礼仁所以不会为一己私利而畏惧。(原文)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直译)后生是值得敬佩的,怎么知道他的将来不如现在呢?(意译)年轻人是值得敬佩的,怎么知道他将来的造诣不如现在呢?

(4)、(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7)、(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原)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9)、(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10)、(赏析)一个人只有怀着对道德和学问的崇敬之情,不断地开拓进取,学习别人的优点,填补自身的不足,在生活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时常提醒自己的道德和学问还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这些可能就是作为老师们的通病吧!

(11)、(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1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13)、(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1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5)、2月10号开学了!你居然不知道?要输在起跑线上?

(16)、(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17)、(意译)一个高尚的人自己想安身立命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安身立命,一个高尚的人自己想兴旺发达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兴旺发达。

(18)、(原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19)、注释: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心中常怀忧怨。

(20)、(译)子夏到莒父做地方长官,问怎样为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论语》名句及解释

(1)、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2)、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原)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划。”(译)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而是我的能力不足。”孔子说:“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话,是走到中途才废弃而停止,但现在你还没开始,就给自己划了一条截止的界限而停止前进了。”

(3)、(译)孔子说:“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4)、(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7)、(注释)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8)、(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9)、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译)只传述(旧的文化典籍)而不创作(新的),相信而且喜爱古代的文化典籍。

(10)、(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1)、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1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3)、(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4)、继此以往,然后“有朋自远方来”,便觉无比快乐,此为第二步。

(1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6)、(译)孔子说:“(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17)、(译语)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1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9)、(原)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5、论语名句解释及感悟800字

(1)、(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3)、(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人们而不会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却不团结人们。”

(7)、交友:“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是对我们的忠实劝告,并提醒我们广交益友,不交损友,在与人相处的分寸把握上应“君子之交淡如水”.慢慢品味才深深的感悟什么才是“淡如水”,水的纯净与清彻.

(8)、(释义)知道它,不如喜爱它。喜爱它,又不如以它为乐。

(9)、寓意宝宝在日后的发展中,能够拔群出萃,做一个有抱负不凡优良品质的人。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13)、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14)、(原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直译)学习知识从不满足,教诲别人从不懈怠。(意译)一个谦虚的人学习知识从来不会满足,一个敬业的人教诲别人从来不会懈怠。

(15)、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16)、(原)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17)、疫情后,最值钱的东西,不是房子和车子,而是.....

(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20)、注释: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土地;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关心的是好处。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2)、(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3)、(释义)不忧愁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5)、(释义)北辰:即北极星。共:同“拱”,拱卫,环绕。施行政事要用仁德,便会像天上北极星一样,固定在一定位置,不移动,而所有的星辰都会环绕着、拱卫着它。

(6)、(原)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释义)不培养品德,不讲习学问,听到正确的主张却不能跟着去做,有缺点却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愁的啊!

(8)、(赏析)为了减少父母的担心,古人提出“父母在,不远游”。即便要出行,也不能漫无目的地四处云游,而应有个明确的落脚处,好让父母能放得下心。

(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孔子说:“后生小子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外出就要尊敬长辈,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修行实践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就再在书本文字上下功夫好好学习。”

(12)、我个人认为叫《论语》,看名思义不外乎是孔夫子的思想见地,就论字之意,当言孔夫的言语循其理,得其宜,才能谓之为论。这一点从《文心雕龙》论说中可见一斑,论者,弥伦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

(13)、(译):孔子说:“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1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1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译)孔子说:“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1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18)、(赏析)孔子要求自己的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要有大作为。这是孔子批评他的学生在白天睡懒觉时说的一段话。

(1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20)、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面对仁德对老师也不要谦让。

(1)、(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2)、(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仁义的人不会担忧愁虑,真正的勇士不会害怕。”

(5)、(译)孔子说:“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6)、(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8)、(原文)礼之用,和为贵。(《学而》)(直译)礼的应用,以和为贵。(意译)我们之所以用最高的礼节热烈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是因为我们认为同世界各国的朋友和谐相处是最可宝贵的。

(9)、(释义)质多胜于文(即只有朴实的内心,而语言粗鲁、行为野蛮、仪态丑陋),则如野人般粗鄙;文多胜于质(即只有漂亮的言辞、文明的行为、儒雅的仪态,而内心不够朴实),则浮华不实,文、质配合适当,才叫君子。

(10)、(原文)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直译)让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朋友们得到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意译)孔子的志向是:让普天下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普天下的朋友得到信任,让普天下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