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刘禹锡的佳句142句

刘禹锡名句赏析

1、刘禹锡名诗佳句

(1)、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

(2)、▲刘禹锡被贬夔州时,爱上了这里的民歌《竹枝词》,他依调填词,写下许多佳作。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全诗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3)、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始闻秋风》

(4)、(赏析)诗人抓住燕子爱栖息旧巢的特点,暗示出昔日繁华的王榭豪宅,如今已变成了寻常百姓之家,这一今昔对比便包含了人事沧桑的无限感慨。

(5)、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出自《酬乐天咏老见示》

(6)、赏析  白居易说,刘使君啊,你如此才情,举眼就是风光,却只能长期寂寞,得不到赏识。满朝的大小官职中,就独独你如此失意。

(7)、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本诗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8)、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传诵千古的警句。

(9)、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10)、诗词大意: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11)、译文: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

(12)、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据《海宁县志·浙江潮略说》,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汇合之处,即所谓海门。

(1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酬乐天咏老见示》

(14)、秋天是气候由热转寒、草木凋零的季节,古代文人感物兴怀,逢秋而悲寂寞,感叹身世,情于诗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诗人对秋天却另有一番与众不同的感受。他这首诗不是悲秋,而是颂秋。

(15)、(赏析)诗人将执政新贵比做红极一时的桃花,实际上也暗示了他们的得势不可能长久的下场。

(16)、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他是唐朝中期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极其钦佩他的诗歌才能,称他为“诗豪”,“国手”。他的诗浑然天成,神清豪爽,优美明快,含蓄深厚。他的怀古咏史诗格调深沉苍凉;他的乐府小章从民歌中吸取营养,格调清新明快。

(17)、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18)、淘洗锦缎的姑娘,你在水中裁剪的,是蜀锦?还是晚霞?一样的色彩,一样的锦绣,一样的美丽青春,一样的斑斓梦想。何不像白居易说的那样,将晚霞裁剪下来,做一床合欢被?“不如缝作合欢被,寤寐相思如对君。”

(19)、▲此诗怀古伤今,全诗酣畅淋漓,寓意深刻。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

(20)、有了此图,再也不怕写错繁体字了(超级实用)!

2、刘禹锡的佳句

(1)、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哲理)

(2)、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3)、(收藏)从0岁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居然这么美!

(4)、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九首·其八》

(5)、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出自《始闻秋风》

(6)、植物生长葱翠茂盛,松花新茶泛着清香,美景乐事折射恬然之意。

(7)、译文: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晖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8)、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

(9)、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10)、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出自《浪淘沙·其八》

(11)、在为官十几年后,刘禹锡有了一定的权力参与中央政务。这段时间里,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在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了。作为核心成员的刘禹锡,自然逃不脱被黑恶势力迫害的命运。最后,他被赶出了京城,在远离首都的地方任职,再也无法参与国家重大事务。

(12)、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

(13)、字词典故  “合”:应当,应该。“才名折”:为才华名声所折,这应该是出自白居易自己写的《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名高折人爵,思苦减天年。”就是说,人的名声太高,会折损人的爵位。

(14)、清代胡以梅《唐诗贯珠》:此是从蜀赴扬州之作。

(15)、赏析:与第一首相比,第一首是赞美秋天的气节,而第二首着手于秋天美丽的景色。诗人只是如实的勾勒出秋天真实的情景,明净清白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

(16)、刘禹锡从小爱下围棋,与专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诏王叔文很要好。

(17)、(赏析)诗人将石头城置于沉寂的群山,回荡的潮声和朦胧的月色中,将亘古如斯的自然景观和不断变化的人事相对照,形成了浑厚悲凉的意境。

(18)、公元836年秋天,刘禹锡患足疾,行动不便,与这首诗中“为君扶病上高台”之句描写符合,由此推断这首诗写在836年之后,此时,刘禹锡65岁左右,年近古稀之年的诗人,在经历了失意、挫折、碾压之后,竟有如此豪情与胸怀!欣赏这首诗,我们更欣赏诗人的高风亮节!

(19)、  诗名里,白居易说自己喝醉了,赠给刘二十八刘使君一首诗。来看原诗:

(20)、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青出于蓝胜于蓝,雏凤清于老凤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生的力量,总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既然如此,那么,就催一把“新叶”,让一让“后波”吧。

3、刘禹锡著名句子

(1)、意思是他被贬低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2)、“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3)、《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4)、译文:国家的兴旺衰败事在人为,高山大河的危险不足为据。

(5)、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

(6)、▲这首词写于824年。14年前,刘禹锡被召回长安,在游览玄都观时,写下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被当时的宰相武元衡针对,再次被贬。14年后,刘禹锡再次回到长安,此时,武元衡也早已去世。刘禹锡写下《重游玄都观》,重提旧事,向打击作者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二首·其一》

(8)、“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那首诗的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9)、译文:总是怨恨人心比不了这江水,无缘无故也会平地掀起波澜。

(10)、刘禹锡被贬谪在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算不算“沉舟”与“病树”?可这“沉舟”之侧,千帆竞发;这“病树”前边,万木疯长。作为“沉舟”与“病树”,该感到惆怅失落,还是该乐观振作?在此,刘禹锡选择了祝福新生力量,展现了一贯的乐观与奋发。

(11)、译文:江两岸怒放的山花洁白如雪;村庄里家家户户春酒满杯。

(12)、(赏析)诗人抓住燕子爱栖息旧巢的特点,暗示出昔日繁华的王榭豪宅,如今已变成了寻常百姓之家,这一今昔对比便包含了人事沧桑的无限感慨。

(13)、原来王质石室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京城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14)、俟自直之箭,则百代无一矢;俟自圆之木,则千岁无一轮。

(15)、“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这是李白的黄河。“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这是刘禹锡的钱塘江。那个更壮观?那个更磅礴?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去吧。

(16)、贬谪到异地,空有怀念老朋友的心情也无由见面,一再吟诵《思旧赋》也没有用,所以说“空吟”。

(17)、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18)、一渡口,一世界。滔滔江水,行人匆匆。从此岸到彼岸,小船摆渡的,是人生?还是梦想?涛声依旧,已不见了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不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翻一翻那张旧船票,看看,还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19)、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诗中“马思边草”、“雕眄青云”的描写,与诗人登高望远的形象相呼应,让人生动感受到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进取精神,以及自强不息、坚韧执着的积极心态。

(20)、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4、刘禹锡名句?

(1)、(赏析)用淘沙见金比喻正直清白的品格历经磨难之后,终将闪射出光辉。比喻的贴切,使这首诗具有格言的艺术感染力。

(2)、文如其人,刘禹锡藐视权贵、率真刚直的处世风格,在他的文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和他的为人一样,不按常理出牌,往往让人惊艳。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诗,是他最为奇特的作品,充满了玄幻色彩。

(3)、心如止水,那是一种境界。恨就恨在,心不如水。莫名其妙,生起波澜。问题在于,是什么让心不能静如水。是贪?是嗔?是痴?是美景?还是美人?其实,只要青春期的荷尔蒙正常分泌,心如止水,谈何容易。

(4)、清代赵执信《谈龙录》:诗人贵知学,尤贵知道。东坡论少陵诗外尚有事在,是也。刘宾客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道之言也。

(5)、燕子争着回巢,享受天伦之乐。可浪子呢,难道还不如一尾燕子?“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等待一扇不开启的门。”放下,也是一种选择。何必再去苦苦强求,苦苦追寻?

(6)、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7)、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浪淘沙九首·其四》

(8)、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

(9)、自屈原开始,悲秋的阴云始终笼罩在中国诗人头上。直到刘禹锡的“秋日胜春朝”一出,悲秋的阴霾,一扫而空。秋日的大地,刹那间,阳光灿烂。这份乐观与旷达,如黑夜里的灯火,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

(10)、分析  刘禹锡这句“怀旧空吟闻笛赋”是有所指的,从典故里,我们知道“笛赋”是“向秀”为怀念已故的好友“嵇康”,“吕安”所作。而刘禹锡这二十三年中最悲伤的事情是什么呢?很显然,就是他最好的朋友“柳宗元”的去世。在819年这一年,刘禹锡不仅母亲亡故,连最好的朋友“柳宗元”都在柳州去世了。这一点是刘禹锡写下后面那两句千古名句的感情基础。

(11)、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12)、(赏析)楼船顺流而下,王气黯然而收,写出了大将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出兵征讨的气势。

(13)、赏析: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诗人们对秋天的悲凉心绪,倾诉悲凉寂寞之感。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14)、京兆归何处,章台空暮尘。可怜鸾镜下,哭杀画眉人。

(15)、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之上品!

(16)、清代杨逢春《唐诗绎》:“沉舟”二句,用对托之笔,倍难为情。“今日”二字,方转到“初逢”正位,结出“酬”字意。

(17)、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正是这样。秋色宜人,可以写的景物很多,诗人却只抓住白鹤凌云这一象征大好秋光的典型景物与自己诗情之旷远作为一实一虚的情景来描写,这样,无论是物是人,都没有半点悲秋气氛。

(18)、赏析 刘禹锡说,当一艘船沉下去以后,它的侧畔却依然有成千的船帆经过,继续前行。在一棵病死的树前头,依然是处处郁郁葱葱,千花万木地呈现着春的生机。

(19)、▲在东晋时,乌衣巷曾住着王谢家族,显赫一时,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败,不禁令人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刘禹锡巧妙的以燕子为引: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20)、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

5、刘禹锡名篇名句

(1)、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李白醉眼看洞庭,满眼都是酒,并生出了铲平湖中君山,让湘水自由流淌的豪情。刘禹锡月下望洞庭,看到湖水与君山,却像白银盘中的一枚青螺,山水合宁静融和,秀色可餐。都是美景,不同的慧眼,看出不同的美。

(3)、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受道家影响,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二首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

(4)、回顾自己的半生,刘禹锡被贬谪了二十三年,连白居易都同情惋惜不已。可难得是的,刘禹锡苦闷,但并不绝望,他写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古名句。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苟有所见,虽布衣之贱,远守之微,亦可施用。

(7)、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

(8)、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9)、“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10)、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独吟谁应和,须寄洛阳城。

(11)、唐代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之类,真谓神妙,在在处处,应当有灵物护之。

(12)、斑竹:即湘妃竹。相传舜逝,娥皇、女英二妃赶来,哀声痛哭,泪染于竹,斑斑如泪痕,故谓“斑竹”。

(13)、清代洪亮吉《北江诗话》: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白居易“曾犯龙鳞容不死,欲骑鹤背觅长生”,开后人多少法门。即以七律论,究当以此种为法。

(14)、字词典故 “笛赋”:(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15)、出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南唐后主李煜

(16)、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连州(在今广东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夔州属于古代巴国。

(17)、赏析  刘禹锡说,今日听乐天君为我歌唱一曲,我就暂凭杯中的酒来增长我的精神。

(18)、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19)、赏析  刘禹锡说,也知道你应该是被才华和名气折损了爵位。可是这二十三年的光阴,也未免折得太多了吧。

(20)、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1)、这里诗人将天高气爽、白鹤凌云的景色与自己充满诗意的情怀熔铸在一起,表现出一种豪迈之情。

(2)、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3)、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4)、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

(5)、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贞元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书;贞元十六年,为徐州掌书记;两年后调任京兆渭南主簿;贞元十九年,擢升为监察御史。

(6)、这两句诗意境开阔,情调昂扬,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不但不悲观失望,相反,他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理想,继续战斗。白鹤凌云这一形象,其实也就是他自身的写照。读这两句诗,可想象得到诗人的风姿。

(7)、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这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诗的大意是: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

(9)、“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的石灰这么清白,靠的是锤炼。“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的金子这么灿烂,靠的是千淘万漉。不同的故事,相同的结局。人生的灿烂,离不开艰辛的过程。

(10)、▲能豪放,能自信,刘禹锡还很温柔。此诗描写一位宫女扮好新妆却无人赏识,只能百无聊赖地独自数花朵解闷,引得蜻蜓飞上头来的别致情景。

(11)、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12)、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离别。出自《杨柳枝词九首》

(13)、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14)、网开三面,危疑者许以自新;耳达四聪,瑕累者期于录用。

(15)、西晋时,向秀、吕安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16)、(赏析)此两句暗用曹操煮酒论英雄的典故: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17)、锡庭树晓禽动,郡楼残点声。灯挑红烬落,酒暖白光生。

(18)、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19)、明代胡震亨《唐诗谈丛》:不胜官途迟速荣悴之感。

(2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译文: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五更的风声飕飕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

(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出自《竹枝词九首》其五

(5)、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浅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6)、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7)、(出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唐代:刘禹锡

(8)、刘禹锡的这首答谢诗就是从这里开头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9)、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

(10)、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再游玄都观》

(11)、原文释义: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12)、  这二十三年是怎么算出来的呢?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所以说,刘禹锡与白居易相遇应该是在827年。

(13)、可见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不会与《秋声赋》的写作年代太远。公元836年秋天,作者刘禹锡患了足疾,此后一直疾病缠身。这首诗中有“为君扶病上高台”之句,明写诗人有病,与这个时期诗人的健康状况颇符,说明这首诗断不会作于公元836年之前。

(14)、▲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到夔州时所作。在被贬谪后,刘禹锡依然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

(1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tiáo)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6)、译文:人的一生有很多不愉快的往事,只有那高山靠着寒流没有变化。

(17)、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白鹭儿》诗以隐喻方式写自己孤高的情怀,但用的是轻快的民歌体。还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

(18)、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19)、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

(20)、哲学方面: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倾向,有积极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不能干预,但是可以加以利用和改造。

(1)、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

(2)、时间是把砍树刀。十余年前盛况空前的桃花林,今安在?就连种桃的道士,也无踪可觅了。可人生浮沉不已的“刘郎”刘禹锡,还再来游玄都观,为啥?难道仅仅是为了感受一番物是人非?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