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孔子关于知识的名言131句

孔子关于知识的名言

1、孔子说过关于知识的名言

(1)、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篇》)

(4)、解读:学到的知识能时常加以温习,不断有所收获,不也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吗?引申为:教人求学的学习和方法。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春秋孔子《论语十则》

(6)、解读: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吗?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地方吗?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还有不温习的吗?引申为:一个人上进与否在于他会不会自我反省。

(7)、译:孔子说:“一个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便读书,所学也不会牢固。行事应当以忠和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8)、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释义: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10)、◆(逢考必有)初中语文700组易错字,胜过无数高价资料,赶紧收藏!

(11)、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3)、解释:把辛辛苦苦学到的东西放在自己的心里,勤奋的学习就不会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也不会倦怠,对于这样来说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4)、(翻译)孔子说:“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

(15)、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16)、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释义: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17)、公孙丑是孟子的学生,他向孟子诉修道之苦:“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修道完全是自己的事情,老师只能作为助缘从旁开示引导,怎么可能为学生降低一下修道的标准?

(18)、翻译: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19)、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其唱得好,必定让其再唱一遍,然后自己伴随和唱。孔子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他所提倡的“与人同乐”的思想,对现在的很多人都有着很深的启迪作用。

(20)、翻译: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2、孔子关于知识的名言

(1)、“温、良、恭、俭、让”选自于:《论语.学而》

(2)、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3)、(文章整理来自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愿将分享此文的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4)、孔子和哥哥睡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孔丘说:“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把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感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释义: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6)、解释:我曾经整个白天不进食,整个夜里不睡觉,把时间用于思考,但是徒劳无功,这样还不如去学习。

(7)、解读: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吗?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地方吗?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还有不温习的吗?引申为:一个人上进与否在于他会不会自我反省。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10)、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颜渊》

(11)、解释:成事不说: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说了。遂事不谏:已近完结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匡正,挽回。既往不咎:过去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追究它的得失与责任了。

(12)、翻译: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13)、翻译: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14)、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15)、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17)、春秋 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孔子《论语》——释义: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释义: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0)、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3、关于孔子对知识的态度的论语

(1)、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

(2)、解读:看到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就要向他们看齐,努力做到和他们一样好,看到品德不好的人,应当检查自己的言行有没有和他相同的地方,警惕自己再不要犯同样的过错。引申为:为人一定要懂得取长补短。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d。”——《卫灵公》

(5)、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6)、但“生知”既是功夫,也是本体,本体是致广大而尽精微,故“生知”在“学知”之上,也下贯到“学知”中。换言之,“生知”是“学知”成为可能的内在根据与逻辑前提,凡是在“学知”中,必然也在“生知”中,故阳明先生说“众人也是生知”,这就把孔门所言“学知”——为己成德之学,与博学多识区分开来。阳明先生反复叮嘱:学问功夫须晓得头脑。头脑是躯干的主宰,阳明所谓“头脑”,即是以“生知”本体来提撕“学知”功夫。

(7)、他告诉子贡,夏朝人的棺材停放在东面的台阶,周朝人的棺材停放在西面的台阶,而商代人的棺材停放在两个柱子中间的。我梦见我坐在两个柱子之间,那是殷人停尸的地方,我就是殷人的后代呀!贤明的君王怎么一直都不出现,天下竟没有一个人肯接受我的主张,我是活不长了。

(8)、“平时袖手谈心性”,这是后世读书人的通病。儒家开示“生知”之本体,不是高高在上,成为供众人瞻仰的目标,而是要降落下来,从真切笃实的为学功夫中去体会“生知”之本体。与其仰而叹息,不如俯身躬行,《中庸》乃孔门传授心法,惟精惟精微莫测,却为学者开示了一段最笨拙的功夫:“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9)、这十句是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看法及其翻译。适合用于“君子”的常考作文主题中。

(10)、解释:对可以交往的人而不与之交往,是错失了人;对不可以交谈的人而与之交谈,是失言。”他认为只有聪明人(知者)才能做到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11)、解读:要选择好的并向其学习,是不好的就要对照,反省并改掉它。引申为:生活中人要学会知过改过,以后也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12)、3)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3)、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释义: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1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15)、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选自于:《论语.为政》

(1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8)、◆初二|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重点知识,可打印!

(19)、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2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释义: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4、关于孔子的知识点

(1)、现代社会,此论显得偏颇。因为从政治上讲,所有国民,工农商学兵,都是国家的主人,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没有高低之分。在大家平等的状况下,读书高不高呢?我认为还是高的。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加快,进入信息化时代,知识越来越显得重要!知识的综合性也愈加明显。如不努力通过读书掌握知识,便会被时代淘汰,在社会中处于一个仄小的空间。

(2)、至于“困而知之”与“勉强而行之”,体会这个“困”与“勉”,学问功夫不晓得“头脑”,“知”与“行”还没有契入德性,在外面游离着,“知”、“行”必然辟为两截用功夫。

(3)、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

(4)、子曰:“君子道者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5)、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6)、寂寞的孔子拄着拐杖,倚在门口,眼中满是期待。子贡来了。孔子一看见子贡,就说道:“赐啊,你怎么来的这么晚啊?”此刻,孔子的眼中满含热泪。孔子唱了他生命中最后一首歌:

(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炊。其争也君子。” ——《八佾》

(8)、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10)、“亡”与“有”,“虚”与“盈”,“约”与“泰”,对立的两方相互转化、相互过渡,这“变易”本身就是在说“空”与“恒”,《系辞》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可惜,后世学者对“难乎,有恒矣”断句有误,把这一章的意思给领会颠倒了。

(11)、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12)、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1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4)、解释: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了解他的过去,还要观察他的现在,这样的话,对那个人的了解还会不全面吗?

(15)、体会“及其知之,一也”,既然“生知”“学知”“困知”可以统一起来,那么这个“知之”,只能取最高境界的“生知”,而不能取“学知”,更不能取“困知”。

(1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7)、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18)、喜欢知识的人不如爱知识的人,爱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的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9)、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20)、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颜渊》

5、孔子关于知识的名言警句

(1)、而以上的种种也只是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对于什么样的人是成功者?这一点我认为,不一定是非要赚很多钱,获得了多少的名誉,而是知道了怎么样去活,能管好自己,能做好一个“人”,这样的人,我认为也算是一个成功的人,至少他活着,是真正在活着,知道怎么活。

(2)、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4)、(翻译)孔子说:“少年子弟平时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讲信用,要广泛关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若还有富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5)、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6)、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

(7)、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8)、孔子彻底绝望了,自己崇拜的周公,已经很久没有走进自己的梦境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他悲叹,自己已经变得衰弱不堪,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9)、9)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0)、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雍也》

(1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2)、道不同,不相为谋。——释义: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13)、翻译: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1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翻译: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翻译: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1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选自于:《论语.述而》

(17)、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8)、1)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当最爱的人纷纷离开人世,当理想之路都被堵死,孔子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他感觉自己的时日已经不多了。自己就是那个被抓的麒麟,生不逢时,孔子感叹“吾道穷矣”。自己苦苦追求的“仁爱”、“礼制”、“小康社会”和“大同世界”,仿佛是沙漠里的海市蜃楼,看着很美,实际上却是个永不可及虚幻的存在。

(20)、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

(1)、白话文: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

(2)、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解读:对一件事确实是知道的,就说是知道;确实不知道的,就说明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引申为:虚心是知识的向导。

(4)、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炊。其争也君子。” ——《八佾》

(5)、如果你对屠呦呦这段语录,都不满意,也想要成功,那么我们不妨一起来读一下孔子充满智慧的名言,仅13个字,谁掌握了,一定可以走向成功!文字如下:

(6)、解释:(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释义: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9)、翻译: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0)、◆36条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每次考试都用的上!

(11)、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2)、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1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5)、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

(1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释义: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1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孔子《论语》——释义: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19)、老子,是周朝掌管藏书的史官,以渊学闻名于世,世传孔子曾向老子学习。此故事见于《史记•孔子世家》中的记载:“鲁南宫敬叔言鲁君:‘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王符《潜夫论•赞学》也说:“……周公师庶秀,孔子师老聃。……夫此十一君者,皆上圣也,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乎?”

(20)、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2)、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3)、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4)、有一天,孔子对子贡说,没有人理解我,我是孤独的老人了。子贡说,怎么会没有人理解你呢?孔子说,虽然没人了解我,但我不抱怨上天,我也不怪什么人,我努力学习知识,取得了现在的成就,也许只是天才能了解我吧。晚年的孔子渴望有一个理解他的人。但孔子的痛苦已经无法言说,他向谁倾诉呢。最喜欢的两个弟子先他而去,子贡的工作很忙,经常穿梭于各国之间,办理外交事务,自己还得抽空做生意赚钱。最有能力的冉求,跟着季康子混,好像和孔子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孔子仿佛看到了自己和弟子们,最后都将走向曲终人散的结局。

(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雍也》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初中语文30个文学文化小知识,很多考点都在这里!

(8)、解读:要选择好的并向其学习,是不好的就要对照,反省并改掉它。引申为:生活中人要学会知过改过,以后也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9)、白话文: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10)、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1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中庸》以“安而行之”配“生而知之”,合称为“生知安行”。阳明先生提出“知行合一”,决不是一个“知”与一个“行”,从外面去合二归好似粘合起来。要领会“知行合一”,须注意,阳明曾点出“知行的本体”。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