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136句

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1、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不包括

(1)、(1)用发生学观点和综合方法划分地表类型。

(2)、强调用联系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观察、研究对象,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起来。(预设性的假说,用假说指导研究,用研究证明假说,双向式的评价、印证,增加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强调整体性的研究,反对孤立局部的研究,强调认识地理事物内部结构(深层结构),反对单纯认识外部现象(表层结构);

(3)、如果你愿意尝试别的办法,那你真的很棒棒喔。

(4)、在西方,最为古老的人地关系思想来自于古希腊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430/前420年),基于其在埃及的实地考察,他在《历史》论著中详细描述和分析了人类社会早期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指出人类社会全部历史都必须用地理观点来研究。(2)这可以看作人地关系探究的萌芽。

(5)、关于地方性的重要程度,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明确写道:“除非建立在地方性之上,不可能有普遍的文化——我多年来一直在强调这一点:普遍性只存在于地方性之中。”鉴于诗人于1963年3月4日离开这个世界前,因特网还没有出现,这个世界还没有被信息时代压得过于扁平。威廉斯对地方性重要程度的认识,对我们而言,还要给他打上些折扣。这折扣至少凸显在两个方面:其在全球化趋势远没有今天这么迅猛的年代,又处在世界流行文化食物链顶端的美国某地,威廉斯不会有当今中国诗人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地方文化面临被强势殖民文化消灭的焦虑。从这种意义上说,强调诗歌的地方性已具有延续地方文化生命的使命意义。

(6)、我们把时间往后推一个世纪。20世纪初,叶芝在一首名为《基督重临》的诗里有这样的句子:“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世界上到处弥漫着一片混乱”。此诗写于1920年,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英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75%以上,物质世界已趋于向主要中心城市集中。但在诗人眼里,外部的物质世界越来越集中,由人类欲望驱使的战争以及工业化加速发展带来的对传统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冲击,使古希腊罗马传下来的西方文明已接近毁灭,世界一片乱象。叶芝看来,人们的生长环境被改变和剥夺了,在人类的内心世界,已呈现出中心崩散现象。基于整个西方社会的巨大变化,社会意识也发生了转折,人类在困惑的处境中,进入了现代世界。与此对应的是,文学领域出现了很多令人惊讶的理论。从“后期象征主义”标志着现代主义正式登场之后,“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等又陆续登场,各领风骚。但不管是何种主义,其共同点是,都把“城市”作为其自然发源地。现代主义文学,也是关于城市的文学。

(7)、不足之处:受研究者主观影响很大;带有局限性与片面性。

(8)、(29)王卓、张伍呷:《凉山彝族婚姻制度的松动与走向研究——兼析彝族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9)、作为近代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国家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的时刻,梁启超所做的这一研究与他所从事的社会活动紧密结合,带有浓厚的近代中国的特色,在吸收西方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又为本国发展事业直接服务。

(10)、比较中西文学地理学的发展曲线与时空坐标,20世纪40年代法国A.迪布依(AugustDupouy)《法国文学地理学》、A.费雷(AndréFerre)《文学地理学》的相继问世,率先宣告了西方文学地理学的正式诞生。而20—21世纪之交正在逐步走向学科自觉阶段的中国文学地理学,实际上是一种超越于传统与西方的新的文学地理学,因而在此另行命名为“新文学地理学”。“新文学地理学”这一新命题的提出,需要我们以新的视野与思维重新思考文学地理学的诸多焦点问题,并为此提供更富创新意义的理论成果,而眼下的当务之急或者说重中之重则是对“新文学地理学”的学理逻辑与学术体系作出新的探索与建构。

(11)、②(英)托马斯·霍布斯著,黎思复、黎廷弼译:《利维坦》,1985年9月1日,北京,商务印书馆.

(12)、从地理学到“新地理学”。西方学界广泛认为19世纪初以德国为中心,以威廉·冯·洪堡(WilhelmvonHumboldt)《宇宙》和卡尔·李特尔(CarlRitter)《地学通论》两书问世为标志,近代地理学由此告别古典时期而进入近代时期。如果说洪堡既成就了一个时代的顶峰,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又是科学未来的开拓者,是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那么,李特尔则是通过地理学的概念与体系的研究和建构,进而确立地理学的科学地位以及推动大学地理系的相继成立。由此可见,所谓“新地理学”,集中体现在古典-近代地理学转型时期走向大学课程过程中的理论创新与学派建立。

(13)、(3)另一个美国地理学者亨丁顿著《文明与气候》和《人文地理学》,详述了气候决定论。强调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人类文明只有在具有刺激性气候条件的地区才能有所发展。

(14)、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地理环境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内的各种自然要素的总和,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矿藏、生物等。

(15)、根据孟德斯鸠的观点,在一定社会中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特质,即一定的社会“总精神”(espritgénéral)最终决定该社会的走向。总精神在不同地理条件下表现不同,要求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立法原则与之适应。例如,非常小的国家适合共和政体,中等面积的国家适合君主政体,而庞大的国度就只能实行专制政体了;山地居民常常主张平民政治,平原居民反而要求君主政体,海滨居民则喜爱混合政体。

(16)、综上可见,地理环境决定论争论的核心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实质、内涵及范畴,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互动过程与互动方式。

(17)、(16)林娅:《如何认识传统的地理环境学说》,《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2期。

(18)、福柯以空间视角来叙述权力——知识对身体的建构,他认为“空间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的基础”“是任何权力运作的基础”,他以“身体空间”为起点展开了对空间与权力、知识关系的探讨,他认为身体空间本身包含着权力、知识与实践活动。(19)

(19)、C02气体保护焊短路电流峰值一般应为焊接电流的()A.1~2倍B.2~3倍C.3~4倍D.5倍答案:B--------------------------------

(20)、如果说这一时期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萌芽时期,那么近代西方的思想发展则促进了该理论的产生与深化。

2、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1)、(28)陈竹、叶珉:《什么是真正的公共空间?——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与空间公共性的判定》,《国际城市规划》,2009年第3期。

(2)、②如果我要写一篇论文,首先确定研究的课题,紧接着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以确定研究的目的、目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内容的框架。同时要收集大量阅读有关的资料,进行大量实地调查和咨询工作,向有经验者请教。在积累材料的时候要有辨别真伪的能力。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分析研究,要分析资料和数据,对理论要有充分的解释,验证假设,进而提出观点和结论。

(3)、方法创新。“文学地理学”既是融合“文学”与“地理学”的新兴交叉学科,同时也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根据邹建军《我们应当如何开展文学地理学研究》一文所提出的科学研究方法与审美批评方法如何结合的问题,可以进而概括为“二元复合研究法”——简称“二元研究法”。然而“二元研究法”不是简单的二元组合,按照“外层空间”与“内层空间”的划分,科学研究方法更契合于“外层空间”研究,而审美研究方法更契合于“内层空间”研究,需要相对分工而又交替运用与融会贯通,或由外而内,以审美研究方法为导向;或由内而外,与科学研究方法相印证。

(4)、本位回归。所谓学科本位问题,即文学地理学究竟是以文学为本位还是以地理为本位?或者说,是文学本位中的地理研究还是地理本位中的文学研究?亦即文学地理学究竟是姓“文”还是姓“地”的问题。无论是本土还是西方的文学地理学,也无论是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实践还是理论探索,实际上一直存在着学科本位之争以及文学泛化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该抱着一种辩证的思维来看待。尽管文学地理学源自于地理学与文学两大母体学科,但其发展方向应是逐步脱离母体而成为走向相对独立的新兴交叉学科。所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如何消除或弥合学科本位之争,因为这种学科本位之争本身具有激发多元活力的正向作用,而在于如何把握文学地理学的“文学”本原性之特质,故而文学地理学的“本位回归”,即是一种贯通于从“跨”学科性直至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新型交叉学科的文学本位回归。

(5)、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实施与控制三部分。答案:战略选择--------------------------------

(6)、有人说,宇宙之外是什么?目前没人能意识到,所以,宇宙之外可能还有宇宙,也可能什么也没有。因为,存在是意识的反映,宇宙的边缘,也是人类这种高等生命意识的边缘,人类意识也只能从大爆炸那个奇点开始。

(7)、地理环境决定论自孟德斯鸠时代明确提出以来,囿于其论述的广博性与观点的新颖性,尤其是在论证方面囿于材料以及自身所处时代的局限性,有关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争论一直不断。

(8)、此书在第一部分以波利尼西亚为例,考察了岛屿环境在较小的时空范围内对历史的影响。以波利尼西亚一系列子社会的辐射性进化,作为不同大陆间关系的模式性参考。第三章则以皮萨罗征服印加帝国这一历史事件,引出导致欧洲人对美洲印第安人征服的近似原因——病菌、马匹、文化、政治组织和技术。

(9)、在孟德斯鸠这一节的一开头就这样写道“Inarepublicwhenthepeopleasabodyhavesovereignpower,itisademocracy.Whenthesovereignpowerisinthehandsofapartofthepeople,itiscalledanaristocracy.”那么这一段的前提又是什么呢?人们作为一个整体拥有主权者的力量,它无疑肯定了“主权者决断论”的说法。也就是霍布斯所说的“但凡做出主权决定者,就是主权者。”这就是共和制这种政体制度的根源。当然,他是否采纳了霍布斯在主权者理论中所作的自然状态的假设就不那么明显了。但是本文认为在主权者这个理论上,孟德斯鸠对霍布斯的主权者理论进行了较为完整和全面的吸收。主权者出现的前提就是无秩序的社会,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霍布斯的表述中看出来呢?在第一章第二节中孟德斯鸠对于自然法的说明,可以说是对于洛克思想的延续。他批判了霍布斯把战争状态作为一开始的状态,认为这是在社会组建之后才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在之前。在社会组建之前的状态应当是和平的,因为人们因为饥饿等原因总是企图寻找一种共同生存下去的意愿。虽然孟德斯鸠在从自然法推演到人为法中的逻辑过渡乏善可陈,但是我们可以暂且抛开这个不看,关注于孟德斯鸠与霍布斯思想中关于主权者的决断这一理论的建构前提。尽管在霍布斯眼中,这个前提是自然法中无秩序的社会,在孟德斯鸠处则是社会建立之后社会之间的战争。但是他们都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无秩序的社会是主权者论断存在的前提。霍布斯的理论倾向于因保全每个人而建立国家,而孟德斯鸠则倾向于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保全。实际上两个人之间的冲突可以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来分析。霍布斯更关注于一个国家的形成,而孟德斯鸠是宏观地看到国家之间的斗争以及为了保全自身而确立的“万民法”。在孟德斯鸠看来,国内的“政治法”在于维持国内的秩序。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这个主权者对外必须做到保全自己的国家或者公民社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尽管孟德斯鸠自己对于霍布斯的自然状态不屑一顾,但是对于其主权者的权源应当是完整的继承下来。

(10)、(18)皮家胜、罗雪贞:《为地理环境决定论辩诬与正名》,《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12期。

(11)、PS:汕头三模41作为一道再普通不过的41题,最为简便的方法便是表达与梁启超的“地理环境论”类似的观点,并在每一部分进行简略的具体比较。

(12)、从社会学出发研究人地关系,从地理空间转向社会空间,首先要承认地理空间或地理环境具有多维性,而非单一的自然环境(如地形、气候、土壤等)维度,或者说具体地理位置——地点(place)的维度。

(13)、我们可以再来看双方对于主权者意志的一个描述。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第二章第二节中这样说道“Thesovereign’swillisthesovereignhimself”,即主权者的意志就是主权者本身。换言之,就是主权者的意志代表着组成主权者意志的人民的意志。在民主制度里,毋庸置疑的是,主权者的意志就是人民的意志。在贵族政体里,因为“代议制”的存在,所以,也可以这样说,代表着人民意志的少数人的意志组成了主权者的意志。当然,究竟代表者是否代表着人民的意志,这就是一个程序上操作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理论上的问题了。

(14)、辛普尔师从拉采尔,她的许多学术思想来自拉采尔,但是她在其论著《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却完全放弃了拉采尔思想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她认为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被动和主动两种形态,当地理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直接作用时,人是被动的;当地理环境通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影响时,人可以是主动的。因此,在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至关重要的是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影响,而不是地理环境对种族或民族的生理、心理、性格等特点的影响。(9)鉴于人的生物属性,不能否认地理环境对人的身体机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例如悬崖村的地理环境对长居于此的人的身体机能是有显著影响的,至少他们能熟练攀爬藤梯。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于造就不同人的气质亦是有影响的,人的气质会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而变化。地理环境通过其能提供的自然资源的丰沛程度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总之,辛普尔认为地理环境是通过作用于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进而影响人类及其历史。

(15)、核心: 强调以人为本,把研究的主题对象放在主观的经验世界上。

(16)、可能论或或然论:注重人对环境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17)、统治国家的决定因素也应当有所不同:北方民族依靠权力,南方民族依靠宗教,中部民族依靠正义与公平。18世纪法国的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制度、国家法律、民族精神“系于气候的本性”、“土地的本性”的观点。

(18)、社会空间,着眼于人类社会主体间的关系构成,无论是内部空间、外部空间,还是物质生活空间、社会网络空间、制度空间、文化空间、公共空间,其实质是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互关系的映射,它可以反映不同环境下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面貌,其总体构成了多维度的人地关系。

(19)、在对不同政体的分析中,他对专制政体的批判颇具洞见。他认为,虽然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都是由一个人统治,但与君主制不同,专制政体没有固定的法律体系,拥有无上权力的独裁者主宰万民的生活,他完全按照个人的意志进行统治,这样,恐怖就必然成为这种政体得以维系的基础。专制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之不成其为人,不断降低人民的心智,让臣民永远绝对服从君主,这一切都通过恐怖得以实现。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不同,孟德斯鸠没有像伏尔泰那样把当时正处于封建专制制度下的中国看成是拥有完美社会制度的天堂,也没有被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原则的美好表象所蒙蔽,而是清醒地看到,当时的中国是一个专制制度根深蒂固的社会,恐怖的情绪深深地植根在人们的心中。

(20)、赫特纳的代表作是《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3、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什么

(1)、④张广智:《吕西安·费弗尔和他的“河山之恋”》,《大地与人类演进:地理学视野下的史学引论》(序),(法)吕西安·费弗尔著,高福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12版,序第5页。

(2)、“新文学地理学”的第一重意涵是相对于本土传统文学地理学而言的,这是“古-今”时间维度上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学地理学的新超越。追本溯源,中西文学地理研究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传统,尤其是在中国并未出现有如西方中世纪的断裂状态,因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路领先,持续兴盛,其学术重心与成果集中体现在诗骚地理论、江山之助论、南北比较论以及地方文学论之“四论”上,代表了漫长的古典时期本土文学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成果,并因此形成了历久不衰的学术传统。

(3)、控业务是一套集移动无线网络与固网于一体的()云台控制的多功能系统。A.远程监控;B.录像;C.报警;D.管理。答案:A,B,C,D--------------------------------

(4)、③(法)亨利·贝尔:《环境之于人类及其开发土地的影响》,《大地与人类演进:地理学视野下的史学引论》(英译本序),(法)吕西安·费弗尔著,高福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12版,英译本序第8页。

(5)、斯大林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批判,以及他关于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所起作用的思想,在很长时间在我国被当作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主张并流行一时的“人定胜天”论完全忽视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6)、在贫困溯源上,我们很难简单地将悬崖村及其村民的贫困归因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利,或者归因于其在社会空间上与现代社会的脱嵌。悬崖村村民在200余年的时间里,其日常生活的交往局限在与外界交流的藤梯,并形成与其落后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小生态,生活在这个社会小生态的人们与现代社会不仅在时间上缺场(落后),在空间上也是缺场的(贫困)。长久的时空分离和断裂,使悬崖村村民既难融入现代化,更难参与现代化。即使政府投入扶贫资金修建好钢梯,替换下藤梯,方便悬崖村村民和村外面的人进出,但是短时间内,这“钢梯”也难以有效助力较长时间处于前现代社会的悬崖村村民与现代社会的多维度空间接轨而快速脱贫。

(7)、但是孟德斯鸠并没有完全采纳斯宾诺莎主义。对于著名的“决定论”,即使有的人会举出著名的第一章第一节中地理环境决定论来论证孟德斯鸠实际上遵从了决定论。本文并不否认这一点,但是孟德斯鸠对于决定论是选择性地接受,因为他隐晦了其除了政治自由以外最重要的观点:哲学自由的必要性。而无论是哲学自由还是政治自由,孟德斯鸠都认为,要“用人类自己的力量引导自己。”这是自由意志的选择,是对于“个体”绝对的尊重。孟德斯鸠拒绝纯粹的唯物主义,这点也是本文选用康德的理论来分析孟德斯鸠的立足点——两者无疑反对纯粹的唯物主义或者纯粹的经验主义,就像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于莱布尼茨的批判一样,孟德斯鸠也深刻地反思斯宾诺莎主义的决定论和机械论。他承认灵魂的存在,拥有着“活跃的理智”。正如著名学者克劳斯所指出的那样,“作为智性的存在,人类经常违背永恒的原始法则和某些他们给自己制定的法律。这些违背法则的行为证明了人类的缺点,但是它们同样也表明了人类独特的引导自己行为的能力”,而这样的能力,就是哲学的自由。哲学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奠基,政治自由同时也促进了哲学自由的发展,使得个人和国家之间取得良性的发展。

(8)、但经济学家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从物质世界进化论角度说,或确实如此。“当代”提示的世界图景里,全球一体化依然按在加速键模式上。冷战后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在重组,“世界警察”看守的政治权力在集中。跨国资本、跨国公司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并购重组,跨国公司的生产方式在转变,同时造就了新的全球性的社会阶层。文化在跨国扩张与移植,并产生了新的逻辑。在摄像机镜头里,这是一个加速融合的世界,外部世界正在向某些“中心”集聚。但全球化这个怪物真的有能力裹挟着世上所有事物往一个方向发展?大家都这么守交通规则,就没有谁在逆向行驶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9)、环境决定论:原称为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其代表人物为希腊学者亚利斯多德、法国孟德斯鸠、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美国森普尔等。

(10)、地理环境决定论逻辑的非严密之处之一是它并没有明确它所指的“地理环境”的界限。

(11)、根据执政者人数多寡以及是否有固定的法律体系,孟德斯鸠把政体分为共和、君主和专制三种类型。在对各种政制进行详细考察之后,他提出了自己关于政治自由和权力制衡的理论。

(12)、(2)白吕纳,说“环境虽足以影响人类之活动,人类亦有操纵与征服环境之能力” ,代表作《人地学原理》。

(13)、首先,时代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作为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依然管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真理性是颠扑不破的,其深刻性是难以超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魅力和影响在当代有增无减。法国哲学家萨特曾说过:“在十七世纪后和二十世纪之间,我看有三个时代可以称为著名的时代:笛卡尔和洛克的时代,康德和黑格尔的时代以及马克思的时代。这三种哲学依次成为任何特定思想的土壤和任何文化的前景,只要它们表达的历史时代未被超越,他们就不会被超越。”(〔法〕萨特:《辩证理性批判》,林骧华、徐和瑾、陈伟丰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0页。)《共产d宣言》指出,“我们的时代”,是“资产阶级时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2页。),即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时代。在这个时代,一方面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在推动发展;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又在积累矛盾,制造自己的对立面和掘墓人,从而必然走向自己的反面。这个大的历史时代现在还没有过去。马克思在1878年研究东方社会得出世界历史的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使人类历史进入世界历史,具有“世界性”,就是今天所说的“全球化”。“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带来了两极分化,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尽管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时代主题发生了重大转换,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没有变,所揭示的时代本质没有发生根本转变,2008年以来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没有过时。

(14)、①基督教移民使得世界宗教地区发生明显的变化,一些地区由于基督教的扩大而导致佛教和伊斯兰教信徒向新的地方移民。

(15)、历史学家未曾忽视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只是将其置于次要的位置。《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的独到之处在于,贾雷德·戴蒙德重新将地理环境置于影响人类演进的决定性地位,较孟德斯鸠等“地理环境决定论”者,其贡献在于:利用生物学等多种科学学科所提供的新知识,为地理决定论的观点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与例证支撑,拓展了地理决定论的理论深度。以下将聚焦于此书,就此作简要阐述。

(16)、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诸多学者对斯大林式的反对地理环境决定以及地理环境决定论进行了批判和反思,产生了诸多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主要集中在对地理环境决定论本身的评析和理解,以及对代表人物的地理环境论观点的评析,并形成了两大阵营,一是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一是支持地理环境决定论,其中主张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不存在决定关系的占大多数,但却普遍认为地理环境决定社会生产力、社会存在,进而影响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例如有研究认为地理环境决定论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有原则的区别,但两者共同之处是都认为物质因素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14)有研究指出孟德斯鸠论述的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普遍起着决定作用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总的来说是片面的和不正确的,特别是无限扩大地理环境的影响,忽视生产方式的作用是错误的。(15)但是,也有研究认为地理环境对社会生产、社会存在起着决定作用,只是其与社会制度并不发生直接的关系。(16)有研究认同地理环境决定中间环节,并通过中间环节影响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非直接的。(17)有研究强调地理环境最初通过改变人类行为方式、身体、灵魂、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影响人类,抓住地理环境社会化及身体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之间的“桥梁”作用,可以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决定论所隐含的价值和意义。(18)在一个流变的地理环境里,人是由自然环境以及人们自己的活动所决定的。

(17)、我们处于一个已经变化了的时代。当代人的主要生存环境,不再是已经不复存在的大自然,地理气候因素也不再对我们起着决定性影响。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以及斯达尔夫人从地理和气候特征得出的结论,有启发,但不再足够有效。我们不能再按斯达尔夫人的提示,和地理气候分析方法笼统地谈论南方诗歌。我们要处理的,是在疯狂的物质世界里,模式化的城市生活里,无边的现实问题和精神困境。那么,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当地球真的在缩小为一个村子,“南方诗歌”“地方性”还是一个有效的命题吗?

(18)、这意味着对民族中心、西方中心之后的世界史第三个壁垒——“人类中心主义”的突破,我们不仅要从自然环境中追索人类演进之缘起,更要注重自然环境与人类的互动,这将是人类演进得以延续的必然要求,也是历史学者新的使命。

(19)、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又一个伟大发现,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现在各种经济学理论五花八门,但我们的政治经济学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能是别的什么经济理论。经济学虽然是研究经济问题,但不可能脱离社会政治而纯之又纯。在我们的政治经济学教学中,不能食洋不化,必须要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大讲特讲,不能被边缘化。

(20)、自2016年5月开始,处于深度贫困的“悬崖村”进入了公众视野,并迅速成为热词。在百度上,可以检索到有关“悬崖村”的新闻139万余条。

4、地理决定论 孟德斯鸠

(1)、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具有指导作用。现在我们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所具有的一般属性和规律,我们都碰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概括仍然管用。d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d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的新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比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六大基本原则,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这些理论不仅有力地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2)、④(法)孟德斯鸠著:《思想录》,转引自(德)克劳斯(Sharon·R·Krouse)著,汪海涛译:《孟德斯鸠论两种自由概念》,选自《经典与解释43孟德斯鸠论政制衰败》华夏出版社,北京,2015年12月,页37-

(3)、从“入典”到“成典”——我国民法典编纂背景下知识产权法典化之“两步走”方略|前沿

(4)、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景观,农业景观反映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及社会人文环境。

(5)、(14)杨琪、王兆林:《关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3期。

(6)、孟德斯鸠在其著作《论法的精神》第14~19章里,从气候和土壤的角度系统分析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他认为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物机能有直接的影响,在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下,人的生理、心理、性格等均会出现差异,并进而影响到各个地理环境中法律、政治的形成。事实上,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气候对法律的影响和作用;第国家的地理条件对国家法律的影响和作用;第人们的谋生方式对法律的影响和作用。(6)

(7)、(17)宋正海:《地理环境决定论与历史唯物主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8)、环境感知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寻的。它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9)、吉登斯在其社会时空思想中提出“在场”概念,并进一步将社会空间划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形体的空间性、共同在场和区域化,三者都与人的行动在物理空间中的定位有关。他指出共同在场的社会空间是我们与他人进行交往互动的基本的结构形式,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出现或是空间的缺场,或是时间的缺场。在“缺场”的情况下,交往与互动之所以还可以进行,其原因在于日常生活里出现了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时间——空间的分离。(20)这种时空的分离或区域分化的出现不仅造成了前现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巨大断裂,还进一步构成了现代化的动力机制和全球化过程的本质。(21)

(10)、作为中国的本土学者,梁启超为引出救国救民之道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所造就的民族性格做了细致的分析。他认为,中华民族生长于平原之上,缺乏突兀、极端之地形,故形成中庸包容之性格;中国河流多为东西流向,南北易形成较大分异;处于半封闭空间之中,在轻视外来者的同时国家意识单薄。

(11)、物质生活空间乃是列斐伏尔“空间实践”的基础,是空间“被感知”的维度,同时也是舒茨所说“生活世界”的日常实在,物质生活空间承载着人的功能性活动,“物质空间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现实的生活环境”这里,我们可以将地理环境部分地理解为物质生活空间,它是一种可见的日常实在。

(12)、政治自由是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最为隐晦的主题,就如他的写作风格一样艰深晦涩,而且可以放置在最后几个章节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政治自由在孟德斯鸠的政治哲学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但是正如他小心翼翼隐藏的那样,孟德斯鸠自始至终都害怕自己被发现背叛了基督教形而上学主义、背弃了他的上帝,所以他采取这样的——如施特劳斯所认为的那种哲学家常见的“隐微写作”——来隐藏自己最核心的观点,具有保护个人人身安全的重要意义。政治自由的概念也成功解决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孟德斯鸠认为英国的政体是最好的,最值得羡慕的。那么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孟德斯鸠指的“政治自由”究竟是什么。政治自由是“能做他应该做的事”,孟德斯鸠随即在十一章中分析了独立和自由的区别。独立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情”。独立是一种权力,一种不受约束的意志的权威,不管是集体还是个人。但是这样的权威却不意味着自由,因为每个人的意志都不受限制,那么个人就不会可靠地行使自己的意志。“人放弃了自己天生的状态,生活在政治法的统辖之下。”,政治法就是人们获得自由的一种方式。法律使得政治体制达到一种相互制衡(宪制制衡)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往往肤浅停留的阶段),而这种宪制制衡所要完成的,就是孟德斯鸠所要隐藏的中心——政治自由。英国人在孟德斯鸠看来是非常独立的,而这样的独立正是他们政治自由的结果,详细的解释就是,英国人的自由来自于法律,而正是这样的法律构建了宪制之中的自由。“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像君主”一样的英国模式,其实表明的是:政治自由与独立合二为一。“每一个被视为拥有自由灵魂的人,都应该自己统治自己。” 

(13)、然后到了19-20世纪之交,在“西学东渐”与中西交融的强烈激发下,由梁启超重点借鉴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与引进康德“文学地理学”概念,不仅激活而且促进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学地理学的现代转型。然而尽管在实践探索上多有进展,包括以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与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等一同完成南北文学比较论这一中心论题的总结;以汪辟疆《近代诗派与地域》、唐圭璋《两宋词人占籍考》、朱偰《盛唐诗歌中之河西走廊及西域》等对区域文学研究作了新的拓展;以蒙文通《古史甄微》、傅斯年《夷夏东西说》、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等通过对神话文本的复原与重释而得出新的结论;以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顾实《中国文学史大纲》、葛遵礼《中国文学史》等尝试融入文学地理要素的“重述文学史”,但在理论建树上并无多少突破,尤其未能从“文学地理”上升至“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构,结果功亏一篑,令人感慨万千。所以,通观“古-今”时间维度的关键节点,20世纪前期本土文学地理学的现代转型与复兴,可以视为从传统文学地理学最终走向“新文学地理学”的过渡阶段。

(14)、①研究的一般程序:选择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资料收集和整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成果总结。

(15)、孟德斯鸠是崇尚自由的思想家。他主张,一个美好的社会,就必须有一个能够让人们充分享有自由的制度安排。在法治社会里,自由意味着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会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自由当然不是为所欲为,任何自由都有限制,但这种限制不能够来自其他人,最高统治者也没有这种权利。对自由的限制只能来自法律,目的也只能是保证每个公民的权利不会受到他人的侵害,每个人都能够充分享有自由。伏尔泰有句名言“我不赞成你的意见,但是我会用生命捍卫你发表意见的权利。”在这一点上,孟德斯鸠与伏尔泰是相同的。

(16)、梅新林,文学博士,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江南文学与文化、文学地理学、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红学、中国学术史等。

(17)、适应论:强调人群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英 罗克斯比)

(18)、何谓“新文学地理学”?在对此问题作出回答之前,让我们首先转向为何提出“新文学地理学”的问题,因为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加深刻地知其“然”。若从历史经验来看,可以参照19世纪以德国为中心的“新地理学”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英美为中心的“新文化地理学”,并从这两个经典案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然后提出“新文学地理学”这一新命题。

(19)、对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深深烙刻于法国的学术传统之中。从让·波丹到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曾在世界范围内造成重大影响。让·波丹在其《易于理解历史的方法》中提出,地理环境是决定人类多样性的原因。孟德斯鸠在继承波丹思想的基础之上,于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阐发了法律、制度等与地理环境(气候、土壤等)之间的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为多数史学家所批评,但这并非意味着如戴蒙德所说的,地理环境影响社会发展的观点已然为史家所摒弃。米什莱是“第一个充分认识到地理因素在法国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的人”而德·拉布拉什则致力于地理学与历史学的结合,其否认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生活方式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为地理的单一因素所左右。二人对费弗尔等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亨利·贝尔于1920年主编了一套名为《人类的演进》的历史丛书,指出“大地与人类成为必要的研究目标”,“人类需要立足之地,以便从中开始其利用自然资料之尝试,并重塑大自然——山脉、平原、河谷、海岸、岛屿、绿洲”费弗尔1922年出版的《大地与人类演进:地理学视野下的史学引论》一书是上述丛书中的佼佼者。费弗尔在该书中强调了历史学和地理学的结合,提出历史学家必须同时从时间(历史)和空间(地理环境)相关联的角度去思考人类的演进问题。费弗尔对地理的重视深受米什莱、德·拉布拉什二人的影响。德·拉布拉什开辟了一条人文地理学道路,而从费弗尔、布洛赫到布罗代尔及勒华拉杜里等,这一道路展示了其丰富性和深刻性,并成为法国史学主流的一个传统。因此,谈不上贾雷德·戴蒙德所说的历史学家对地理环境于社会发展之影响的忽视。唯有值得一提的是,费弗尔等人对地理环境的关注有一个坚定的前提:对人的强调。张广智认为,《地理学视野下的史学引论》一书的核心思想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类自身,而非地理环境”在该书中,费弗尔详尽地考察了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但其核心始终是历史过程中的人,尤其强调人的能动作用。费弗尔的此一人文情怀同样在年鉴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费尔南·布罗代尔那里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20)、同时,梁启超也意识到近代科技的普及正在将原有的地理环境逐步打破,看到了人为活动的巨大作用,这是与孟德斯鸠等西方近代地理环境决定论者有所区别的地方。

5、孟德斯鸠 地理环境

(1)、(3)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索尔(文化景观学派)发表著名论文《景观的形态》,把景观看作地表的基本单位。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按地区联系的各种事物,包括自然事物和人文事物及其在各地间的差异,人类按其文化的标准,对其天然环境的自然现象和生物现象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观。

(2)、(2)[美]普雷斯顿·詹姆斯:《地理学思想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5~26页。

(3)、再次,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到社会的制约,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是紧密相关的。

(4)、尽管霍布斯的许多理论没有得到孟德斯鸠的赞许,但是孟德斯鸠在第二章第二节中对共和政体及其相关的法分析的时候,却不自觉地沿用了霍布斯的思想——主权者理论。在卡尔·斯密特的《论法学思维的三种模式》一书中对于霍布斯的主权者理论有着很好的表述,甚至给予了很高的赞扬。霍布斯是十七世纪决断论思维的最早的典型代表人物。对于霍布斯而言,所有的法、规范、法律、所有的法律解释和秩序本质上都是主权者的决定。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主权者不代表一名正当的君主或者具有管辖权的机关,但凡做出主权决定者,就是主权者。当然,我们必须注意到霍布斯的主权者理论的前提——无秩序的社会。这个所谓无秩序的社会,是一场“万人对万人,既无规则又无秩序的战争”,或者是一场所有人对抗所有人(allagainstall)的战争。主权者之所以拥有决定权,并不是因为现存的秩序赋予他决定的权限,而是在自然状态上无序而不安定的地位上建立国家状态之秩序与安定的决定,使其成为主权者。

(5)、三是方法。毛泽东认为,正确的哲学思维是经济学家写出好的经济学论著的必要条件。他说:“没有哲学家头脑的作家,要写出好的经济学来是不可能的。马克思能够写出《资本论》,列宁能够写出《帝国主义论》,因为他们同时是哲学家,有哲学家的头脑,有辩证法这个武器。”(《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40页。)正因为马克思有了辩证法与唯物论、有了哲学的方法论,才写出了诸多科学的论著。

(6)、孟德斯鸠(CharlesdeSecondat)相信,岛国比大陆国家更容易维护自由,因为岛国可以免受外国影响。他欣赏英国的政治制度,1066年以后,英国也经受住了欧洲大陆国家入侵的考验。对气候的界定非常广义,包括其他物质原因的物质原因,或者一个与其他物质原因相互作用的物质原因。他认为气候影响人体及其激情。寒冷气候的人寻求的乐趣比较偏向豪迈一路,炎热气候的人则乐事较为细腻而颓放。气候在寒热两极各有其不可欲的影响,立法必须与之相制。气候在对外关系中也是关键因素,一个社会糟糕的位置,是和邻居之间没有温带缓冲。东方尤其如此,其南北气候差异显著,以至于文明民族与生活于炎热气候的懒散民族,在地理上邻近活动力强的北方战士民族,外族多次侵略中国得手,原因在此。而欧洲从南到北气候级级而变,刚柔的民族并不紧邻而居,使欧洲不易被征服。他还提出气候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他所处时代的罗马已经不同于古罗马时期,空气已经没有那么纯净,可以说是污染政治学(politicsofpollution)的先行者。

(7)、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地理环境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内的各种自然要素的总和,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矿藏、生物等。地理环境决定论者认为,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对社会变化起决定作用,是决定社会变化的根本因素。

(8)、早期的人类活动的进行完全依赖于纯粹的自然资源,当人类的生产力处于极低水平,也没有形成足够丰富的社会结构,地理环境毫无疑问会对人类活动产生极为重要甚至是首要的影响。

(9)、⑤(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疾病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第114页。

(10)、一是立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认识问题的基本立场。现在许多人讲经济学不讲政治,这是错误的。讲政治,首先就是要讲立场。站在什么人立场上,为什么人说话,为什么人摇旗呐喊,为什么人摇笔杆子,这就是立场问题。马克思是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来看待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因为站在这个立场上,他才揭示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秘密。立场问题非常重要,立场错了,出发点就错了。工人阶级就阶级性来讲,是消灭剥削制度和阶级差别的最后一个阶级,是最大公无私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先进阶级,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就会秉持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坚持的根本立场。今天我们搞研究、写文章,是站在人民立场上呢?还是站在少数人立场上呢?立场问题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立场。马克思在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时,就已经把为了“千百万人”的幸福作为选择职业的取向。马克思后来写作的《资本论》是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为工人阶级说话;恩格斯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时,也是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我们现在端着人民给我们的饭碗,我们就得为人民说话。

(11)、(2017汕头三模)(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2)、(24)江立华、王寓凡:《空间变动与“老漂族”的社会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5期。

(13)、在这个经济学家眼里的所谓最好的时代里,由于人类已经处于单一的物质支配之下,迷醉在物质世界发展的疯狂速度之中,对另外一些事物的存在与消亡,似乎已经感受不到痛苦。“在一个贫乏的时代里,诗人何为?”(荷尔德林)在19世纪,因为诸神远逝,“世界黑夜弥漫着黑暗”(海德格尔),丧失了造物主“上帝”存在基础的世界时代悬于深渊中。因此荷尔德林在哀歌《面包和酒》里曾作如此追问。现在,时间过去近200年之后,世界又因全球化和速度这两头猛兽的肆虐而悬于另外一种深渊之中。

(14)、现在距叶芝眼里的混乱时代又过去了100年。过去100年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应大大出乎了叶芝意料。不仅更为残酷的战争,更为汹涌的工业化大潮埋伏在后面,在科技和文化领域也有对人类影响更大的事件要发生。1923年电视机的出现,赶跑了多数喜欢文字的人,传统文学艺术的“审美距离”随之消失。自此整个文化正经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从以语言为中心向以视觉为中心倾斜,随着电视、电影的发展,以及随着后来出现的电脑(1946年)和因特网(1969年),及其在民众中的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感受和经验方式,进而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15)、文化决定论:文化发展的水平决定着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每一种为文化特征、水平决定了特定的人地关系。

(16)、在国外,有批判性继承、发扬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拉采尔、辛普尔、普列汉诺夫等人,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反对派,诸如与孟德斯鸠同时代的伏尔泰(他认为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无关)、霍尔巴赫(他认为过度强调自然环境是错误的)、法国年鉴学派布罗代尔(他认为单独的自然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后期还有斯大林等非地理环境决定论者,以及20世纪初法国维达尔、白吕纳等地理环境或然论者或者协调论者(他们强调自然环境在人地关系中并不是单方面的作用,人类具有选择的主观能动性,人类对社会发展具有自身的作用)。

(17)、在科学研究手段并没有彻底理性化的时代,西方众多学者所推崇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广泛传播,被应用于对多种社会现象的解释中,直至20世纪依然能造成巨大影响。地理环境决定论毫无疑问增强了处于上升时期的欧洲人的自豪感,成为他们将工业文明成果大胆扩散的动力之一。

(18)、读《资本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根本的是要掌握其中一以贯之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思想武器。毛泽东在1941年发表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态度是从马克思主义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并且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具体问题,从中找出规律,指导我们的实践。

(19)、理论建构。理论的创新引领,是任何一个学科建设的灵魂,是一个事关学科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从“新文学地理学”更为高远的学术目标衡量,同时参照美国著名地理学家马丁提炼和归纳的三个核心问题:“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它意味着什么?”以及莫雷蒂提出的“空间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空间”的“双层空间”论,然后耦合和重构为“版图复原”、“场景还原”与“精神探原”的“三原”论,作为文学地理学理论建构的三大支柱,或者说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金三角”结构,这是对文学地理学理论体系的整体重构。

(20)、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但最早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并不是马克思。在马克思之前,资产阶级思想家已经发现资本主义社会中有阶级的存在,发现了各阶级之间的斗争。马克思自己就曾说过:“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历史编撰学家就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已经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06页。)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第一次从经济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分类。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有三大基本阶级: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他们分别以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为经济收入。同样也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揭示并说明了阶级以及阶级之间的经济对立。此外,19世纪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基佐、梯也里、米涅,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等也都意识到了阶级与阶级斗争。但是,由于他们都是站在唯心史观的立场上,并未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因而不可能揭示阶级产生和消灭的根源和途径。

(1)、文化空间作为一种抽象空间,可被纳入列斐伏尔所构造的“表象的空间”范畴,它包含各种非语言的象征和符号系统,文化空间作为一种抽象空间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当人离开原有文化空间,进入另一个异文化的空间时,文化空间的边界才会呈现出来,我们称之为“文化震惊”。比如不懂彝语的外地人进入悬崖村感受到的文化差异,以及不懂国语的彝族同胞进入都市后感受到的文化边界。

(2)、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主要有:移民,传抪,领土竞争。而宗教在空间也会相互影响。

(3)、能够自由思想的民族才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在声势浩大的精准扶贫攻坚战中,悬崖村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之地,是政府扶贫攻坚最痛之点。2016年8月,凉山州、县两级政府投入财政资金100余万元,为悬崖村修建了767级台阶的钢梯,替代了旧藤梯。同期,某旅游集团计划投资3亿元打造“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景区,试图以旅游扶贫方式帮助悬崖村脱贫致富。

(5)、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有另外一个背景:18世纪开始于欧洲大陆的工业革命。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浪漫主义文学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卢梭提出的文学“回到自然”,抒发真情实感。当然,这个自然并不约等于大自然,而是指合乎自然本性的,尤其是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与生俱来的能力。但另一个事实是,当时工业革命对大自然的破坏,与工业化随行的城市化加速发展,蒸汽机、煤、铁和钢,这些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非自然要素,让部分内心敏感的人士如哲学家、作家等感到陌生、惊恐。他们更喜欢按自然的要求去生活,渴望返回人类的自然状态。当时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可说是基于现实的选择。现在回头来看,1800年的地球,哪怕在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欧洲,自然因素还没来得及被真正破坏,人们渴望“回到自然”,也并不算太遥远的梦想。因此,在斯达尔夫人的视域里,地理气候特征仍然是产生南北方文学差异的主要因素。

(6)、(1)法维达尔·白兰士: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他认为在人地关系中,除环境的直接影响,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因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7)、除了将中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梁启超也对中国南北方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正如本文开头题目所述。

(8)、自列斐伏尔提出空间的三元辩证法,即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象以及表象的空间分别对应感知的空间、构想的空间和生活的空间,并将空间社会学推上舞台以来,福柯、吉登斯、布迪厄等后现代社会学家纷纷对空间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9)、(10)毋德印:《全面评价普列汉诺夫关于地理环境作用的论述》,《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年第3期。

(10)、意识中有,就有,否则就无。假如任何有机生命都是有意识的话,世界和宇宙就存在他的意识中,生命结束,意识消失,世界和宇宙同时也没有了意义。再假如,地球上一切生命都死亡了,宇宙还有意义吗?或者说,存在还有意义吗?

(11)、此外,在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地带,其社会形态的变迁也同样经历了与同雅典一般显著的变化,而其变化的具体内容也差异巨大。持地理环境决定论者将重心置于一个过于间接的因素,它们之间可能有一定的联系,却不至于达到“决定”的程度。

(12)、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社会历史观,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物质前提。社会化大生产造就了历史上最复杂的生产组织,而社会却日益分裂为鲜明的两大对立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开创了“世界历史”,使人们可以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社会历史的比较研究,发现其中的规律,使人们能够透视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和关系,透视以往私有制社会的结构和关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为理解社会历史规律提供了客观依据。然而资本主义的诞生只是为唯物史观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客观条件,唯物史观的创立离不开马克思基于实践的理论创新。马克思所具有的历史观的超人之处、伟大之处让我们想到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1901年提出的“理发师的胡子该由谁来刮”的著名悖论:在某个城镇中只有一位理发师,他打出这样的广告:“我只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而该镇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一位自己不刮脸的男子,都必须由这位理发师刮脸。可是有一天,这位理发师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胡子长了,他本能地抓起了剃刀,他能不能给自己刮脸呢?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他就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按照镇里的规定,他应该由作为理发师的自己刮脸;而如果他给自己刮脸呢,他又属于“给自己刮脸的人”,就不该由作为理发师的他给自己刮脸。这就成为化解不开的悖论。

(13)、(11)[俄]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北京:三联书店,1962年,第170页。

(14)、主张地理环境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社会理论。16世纪的法国思想家J.博丹主张地理环境决定着民族性格、国家形式和社会进步。他认为,北方寒冷,使人们的体格强壮而缺少才智,南方炎热,使人们有才智而缺少精力。

(15)、孟德斯鸠把自然与社会的法则统一起来看待。他坚信万物皆有其法(law),而且从根本上说自然与社会都受同一种法――客观规律的支配。因此他把其全部学说都建立在他著名的气候理论的基础之上。他说,人是社会的立法者,然而人是很容易受到气候影响的。因此,不同气候产生不同生活方式,从而导致不同的法律体系。

(16)、(20)夏玉珍、姜利标:《社会学中的时空概念与类型范畴——评吉登斯的时空概念与类型》,《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17)、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梁启超的研究进行探讨。

(18)、 材料 1902年梁启超在《中国地理大势论》中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见下表)。

(19)、①区域学派。代表人物为德国的A.赫特纳和美国的R.哈特向,他们主张地理应着重于空间分布体系与区域差异的研究。

(20)、孟德斯鸠毕生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1748年出版的《论法的精神》中。伏尔泰夸赞这本篇幅巨大包罗万象的著作是“理性和自由的法典”。该书共三卷,第一卷讨论政体问题,充满了对专制主义鞭辟入里的分析;第二卷考察政治自由,探讨什么样的法律才能成为政治自由的保证;第三卷研究自然地理状况、宗教、社会风俗等诸多要素与法律和政治制度的关系。孟德斯鸠正是把这些复杂的内在联系称作“法的精神”,这是其政治思想理论的核心范畴。

(1)、总体上说,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缺乏足够的依据,但是,他的政治思想结构还是严整的,他对专制主义的批判也可谓入木三分,而他对三权分立思想的阐发更是极其深刻地影响了后世西方政治制度运作的方式。

(2)、梁启超在遭受维新变法的挫折之后,并没有停止他的社会活动,同时也在学术上向西方探寻救亡图存之道。

(3)、“为什么你们白人制造了那么多的货物并将它们运到新几内亚来,而我们黑人却几乎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货物呢?”(1)对于这位名叫“耶利”的新几内亚政治家偶然的疑问的回答,构成了《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的基本线索。不同大陆上人类发展速度的巨大差异构成了历史的最广泛的模式,这一论断成为此书的主题。此书开篇即否定了种族主义的观点,而将地理环境置于决定性的地位。

(4)、结合某一农业景观,分析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原因,理解农业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孟德斯鸠是斯宾诺莎主义的追随者,这体现在孟德斯鸠对于客观科学的推崇。斯宾诺莎学派旨在用全新的因果关系取代“神学关系论”。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孟德斯鸠试图用客观的原因去解释世界也反映了其同斯宾诺莎主义的先哲们有着相似的追求:法和不同政体产生的可能原因——紧接着自然法的分析之后,他在开篇就用社会调查的“科学”方法,将地理环境、人们的性格因素等纳入到不同法和政体制定的原因中去。同样,在第一章第一节,孟德斯鸠强调要用人类自己的力量引导自己。这无疑是对于神和上帝权力的削减。同样可以看见的是,斯宾诺莎主义中的机械论对于孟德斯鸠的深远影响。在《论法的精神》描述专制的一章里面,我们可以读到“人类行为最机械的描述”。

(6)、以世界三大宗教的传播过程阐述影响宗教传播的因素

(7)、(23)[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155页。

(8)、本原回归。“文学地理学”之所以能实现“文学”与“地理学”的跨学科融合乃至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新兴交叉学科,归根到底必然要涉及其内在学理逻辑关系问题,而在当前研究实践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显然也是与此息息相关的。首先,是“文学”与“地理”的“两张皮”问题。其次,是文学地理学研究“外层空间-内层空间”重心失衡问题。再次,是文学地理学空间形式-意义的深度互释问题。鉴此,文学地理学的本原回归需要以学理逻辑为依据,然后针对以上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路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文学”与“地理学”的互化与融合问题,从而提炼并建构为“外层空间-内层空间”、“叙事空间-隐喻空间”、“文本空间-图本空间”的三维交融模型。

(9)、地理学属于一门纯粹的经济科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分布的规律及其部门的布局,着重对布局因素、投资比例、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的分析。

(10)、(13)《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40页。

(11)、(22)许伟、罗玮:《空间社会学:理解与超越》,《学术探索》,2014年第2期。

(12)、支持者们认为人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其主要观点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的深刻影响。此论的代表人物有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法国的孟德斯鸠,德国的黑格尔和拉采尔。

(13)、孟德斯鸠(1689—17Montesquieu)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法学家,他出身贵族,“孟德斯鸠”是其家族世袭领地的名字,位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布列德(LaBrede),他就出生在那里。

(14)、(19)陈薇:《城市社区权利秩序:基于社会空间视角的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18~19页。

(15)、地理环境决定论者认为,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对社会变化起决定作用,是决定社会变化的根本因素。支持者们认为人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地理环境的产物。

(16)、唯物史观的发现是马克思对人类思想史的一次划时代的伟大贡献。恩格斯把唯物史观看作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列宁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列宁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5页。)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