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孔子的故事好词佳句有哪些85句

孔子的故事的好句

1、孔子的故事的好句子

(1)、小学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衡量的东西。

(2)、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3)、这个人是谁呀?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4)、子夏听到这里,禁不住站了起来。他曲躬作揖地问道:“老师,这我就不明白了。既然那四位同学,都有超过老师的地方,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师从老师您,学习呢?”

(5)、这时,忽见一人从石壁中走出,并随着烟火,徐徐上下。众人见了,都以为遇到鬼物。火蔓延到别处,见他又从火中慢慢走出,所经过的地方,好象对他没有任何阻碍。

(6)、」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

(7)、本学期四年级语文论语教学以《读论语学成语》这本书为教材,该书是“全国2010年推动读书十大人物”韩兴娥老师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书中列举了《论语》中的名句、成语、故事和做人的道理,深入浅出,配合适量的练习,很适合四年级的孩子们入门学习国学经典。

(8)、子曰:父母者,衣食也。父母从小抚育儿女,衣食住行、吃喝拉撤、教育成人、传道授业,那样不操心!父母当然亲。

(9)、《论语?微子》载:“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12)、但是宰予却认为,守孝在心不在外。只要心中对父母有孝心,即便不守孝三年也可以。这三年完全可以做其他的事情。所以,宰予常常弄得孔子很恼火。不过,最让孔子恼火的还是宰予这个弟子太懒了。

(13)、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4)、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

(15)、子路此时,举手问道:“请问先生,您的志愿,又是如何?”

(16)、翻译:风声萧萧地吹呵,易水寒气袭人,壮士在此远去呵,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

(17)、所以,孔夫子被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在我们认为万恶的封建社会之所以能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根本上离不开孔夫子的教育思想和文化思想,“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孔子也很爱动物,孔子养的一条狗死了,便叫子贡去埋起来,并告诉他说:“我听说破帐子,别扔了,好埋马;破车盖儿别扔,好埋狗。我穷得连车盖儿也没有,你拿我的席子去把狗盖了吧,别叫它的脑袋露着呢。”

(19)、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显得粗鄙;文采超过了质朴,就显得虚夸。只有文采与质朴和谐地配合在一起,这才成为君子。

(20)、要说这孟僖子,可是鲁国的第二号大贵族,他经常和季氏唱反调。早就听说季府的家臣宴请宾客的时候,把一个披麻戴孝的孩子拦在门外,对此特别留意。

2、孔子的故事好词佳句有哪些

(1)、“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2)、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都在我身上了。如果上天想要灭亡这种文化,那我又怎么会学会呢?如果上天不想灭亡这种文化,那匡人又能拿我怎样呢?

(3)、子贡问孔子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导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在人伦关系中,朋友交往讲究的是一个“信”字,这是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开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否则就有可能自取其辱。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也是一种艺术,同时又是对别人的一种承认和尊重。

(4)、小孩理直气壮地说:“请问先生,自古以来,是城应让车,还是车应让城?”

(5)、当然啦,有那么一点点夸张,但足以看到《论语》对中国后世的影响。等你长大一点,开始读《论语》的时候,你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智慧了。

(6)、在担任仓库管理员的日子里,孔丘料量升斗、会计出纳,全都做得清楚明白。这件事传到了季氏的耳朵里,季氏想不到年轻的孔丘竟有这样处理事情的能力,于是委派他第二份工作,叫做乘田。

(7)、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8)、鲁国正卿季文子每做一件事情,都要考虑很久,考虑很多次。孔子听到后,说:对于一件事情,考虑两次也就可以了。凡事三思,一般总会利多弊少,然而孔子却不同意季文子如此去做。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就会发生各种弊病。处事多思是好事,但过分了,也不尽善,这与孔子“过犹不及”的思想是吻合的。

(9)、孔子三岁丧父,单亲家庭,他的成长环境在今天看来也丝毫没有优势,相反,生活的磨砺让他的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

(10)、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观的效果.

(1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2)、孔子近前一看全都明白了,微笑着拍拍颜回的肩说:“好孩子,为师错怪你了,看来这眼睛看到的都未必是真的,何况是听来的呢。”

(13)、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14)、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

(15)、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16)、这个人就是孔丘的“伯乐”——孟僖 (xī)子。 

(17)、漆雕马人回道:“臧氏家族有一块很名贵的龟壳叫‘蔡’。如遇有什么大事不能定夺,就会用‘蔡’来占卜决疑。在文仲主事时期,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一次。在武仲主事时,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二次。孺子容主事,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三次。这都是我亲眼所见。至于这三位大夫谁最贤明,马人我就不知道了。”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9)、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20)、约一个小时后,马车修好了。带着“惟楚有才,楚地藏龙卧虎”的喟叹,孔子师徒一行继续往旧街的东南方向驰行。约走了3公里,前边一条山谷河流挡住了去道。河流水深岸阔,不知津口在哪儿。孔子一行踌躇岸边,忽见河的上游有两名身材高大颀硕的男子正在田间并头而耕,便叫子路去问渡口之处。

3、孔子的故事的好句有那些

(1)、谈到儒家的君子,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文弱书生形象。对作为儒家祖师的孔子,我们也容易印象成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先生。然而,查看古籍对孔子天资与外貌的描述,却令人,大跌眼镜。

(2)、孔老夫子耐着兴致问颜回:“子颜,这是怎么回事,师傅的粥你也敢喝?”,颜回委屈的说:“师傅,刚才狂风把沙土刮进碗里,给师傅是对老师不敬,颜回爱惜粮食故而食之。”

(3)、据史料记载,约于西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至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间,邑人在孔子山旁挖掘出“孔子使子路问津处”石碑,淮南王刘安为纪其事,遂在当地建亭立碑,修孔子庙,以供人祭祀,并征召学士在庙内讲学著书。石碑仍在,虽经年历月,字迹依昭然,明代进士、书院主持人萧继忠有诗云:“雾暗秦碑涩,云生汉殿荒。”由此推断,问津碑为秦时所立。原碑不知毁于何时,现仅存明人书写的同文碑一块。孔子的著名故事:渡河落水山间晒一时风欺竹,

(4)、看到这些会让我觉得孔子似乎就像我们生活中偶然会遇到的某个执拗又不被人理解的老爷子,也许只是因为他的思想太过于超前,所以当世的人们都无法理解,只把他看做一个偏执又疯癫的老头,一辈子坎坎坷坷,最后也没有什么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普通人。

(5)、你有没有对一本书一见钟情过,有没有越读过越觉得美好,

(6)、孟僖子本来打算派人去找这个孩子,却突然得到鲁国国君昭公传来的号令——出国访问。 

(7)、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8)、孔子想了半天,喃喃地说:“这个,这个……还真不知道。你乃神童,惟楚有才!还望多多指教。”

(9)、孔子对学生们说:“项襄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10)、四(2)班李浩霖同学绘制的“孔子弟子名录”

(11)、早上明白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12)、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13)、颜渊近前回道:“文事、武功,两为同学都已说得很好了。我哪里够资格,参与其中?”

(14)、翻译: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15)、长沮、桀溺虽归隐山林,但并不闭目塞听,他们知道:鲁哀公曾问过孔子:“鲁国之乱,源于季氏,大家都明白,然而,为何越明白越乱呢?”请孔子指点“迷津”。孔子当时答道,“因为你只是明白一国、一人,而不明白天下。”可见孔子是知而不迷。长沮的话中隐语:孔子既知鲁之“迷津”,也必知楚之“迷津”,故不以渡口相告。孔子一行只好找别人打听。他们来到渡口,见有一老翁在摆渡。子路说:“船夫,请将我们渡过河。”

(16)、阳虎上下扫视着孔丘,身披麻衣,腰上还系着孝带。

(17)、礼,就是礼节、礼仪,相当于现在的德育课;乐,是乐器,当然是古时候的乐器,这就是音乐课;射,是射箭,就是训练保家卫国的本领;御,就是驾驶马车;书,就是认读、写作的能力;数,是算术、数学。也就是说,孔丘的私人学校,他开办的六门课程是:德育、音乐、射击、驾驶、语文、算术。

(18)、民间有谚:孔夫子搬家??全是书。孔子一生发奋好学,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走到哪儿都携带着很多书。

(19)、听了子路的豪言壮语,孔子点评道:“壮哉!勇士,一个奋不顾身的雄杰。”

(20)、孔子说:“此曲志趣虽然已得,但我还没能完全进入他的心智境界,得其为人。”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终于,他说道:“我找到他了:默然黝黑,颀然高大,目光深邃,心系苍生,王者气度,胸怀天下,除了文王,还能是谁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正是《文王操》呵。

4、孔子的故事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对任何人、任何事,当你要发脾气时,当你情绪很不稳定时,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

(3)、直接把读书会的具体比赛环节告知,目的就是要孩子们翻开《孔子的故事》,读进去。

(4)、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

(5)、看十五岁的孔子发奋“志于学”,就像我们今天的追梦少年一样,意气风发,充满理想。

(6)、当然,孟子周游列国的境遇比孔夫子风光多了,出访的国家几乎都给他红地毯的待遇!孔夫子五十四岁开始游历各国,是一路坎坷,在齐国时遭到排斥,被宋国的人驱逐,交困于陈蔡两国之间,最终返回鲁国,当时孔子已经六十八岁,凡在外一十四年。返回鲁国后,孔子便远离政治,开启了编诗书,述礼乐,读易经,教学生的晚年生活。到鲁哀公十四年,孔子七十一岁,春天,鲁国的叔孙氏车子钜围猎时抓获一只模样奇怪的野兽,谁都认不得,感觉到一阵不吉利,便扔到街道上,孔子前往察看后,说:“是麒麟呀”,遂感叹道:“河不出书,雒不出图,吾已矣夫!”瑞兽出现应当是祥瑞的征兆,为宣示天下公道而来,如今生不逢时反遭荼毒,夫子非常悲伤,泪流满面,说:“我推崇的道是行不通了”,于是绝笔春秋。五百年后司马迁著《史记》,到元狩获麟,也罢笔不写了。另据《拾遗记》的记载,说夫子未生时麟吐玉书于乡里,上有文字说:“水精之子,系衰周之素王”,看相的人说:“夫子乃商王成汤的后身,温良恭俭让是无冕之王。”所以孔子见麟死而知自己天命将终,悲痛万千。

(7)、对有领袖气质的弟子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8)、小学必读|《宝葫芦的秘密》:宝葫芦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9)、“可是,我身上也有贵族的血脉啊!我父亲是士级的!”

(10)、“传道授业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学,那您知道一些什么呀?”

(11)、“游于艺”是说,君子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各种知识与技能,以便于,适时、适机地给他人、给社会,在精神上、物质上,带来具体而切实有效的帮助。

(12)、   以上三条都是要学生去做,我的任务则是提前做好课件。这也不是个容易的活儿,为了拟问答题,我把《孔子的故事》又翻了两遍。“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也确实越读越熟悉孔老夫子。

(13)、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4)、随后,孔子师徒落坐于两丈多长的长石上,稍事休息,以等书晒干。子路回想起近段的行程,种种不幸,不禁发起牢骚,口里念叨:在宋国的一棵大树下习礼时,宋司马桓魑欲杀师傅;在于野被陈蔡大夫围困三日,粒米未进,很多人都饿病了;上午在旧街让项橐毛孩戏弄,下午又人车落水,真是不幸,可谓“风刀剑树严相逼”。

(15)、子贡看着踌躇满志的子路,笑了笑,然后轻步上前,洒然说道:“子贡不才,愿有一天,见齐国与楚国合战于苍莽原野,两军对垒,实力相当。正当旌旗相望,战尘相接,千钧一发之际,我子贡,身着白袍白冠,从容游说于白刃之间,不费一兵一卒,顿解两国纷争。此时,子路与颜渊两位同学,可为我临阵助势。”

(16)、   熟悉的身边同学果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照片的主人公渐渐回忆起暑假去山东曲阜游孔府孔林孔庙的情景。

(17)、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18)、据《孔子家语》和《淮南子》的有关记载说,孔子长得宽额、狮鼻、阔口,大颅顶部微陷。身长(周制)九尺六寸。周制一尺,约现代二十到二十三厘米。也就是说,孔子当时的身高,至少在一米九二以上,可谓一标准的山东大汉。记载还说,孔子的智慧,超过周朝的苌弘,一位通晓天文、地理、人事的仕大夫。孔子的胆气,压倒当时著名的勇士孟贲。孔子挪步轻追,可足踩亡命窜逃中的野兔。孔子力擎双臂,能托起城关落下的城门。然而,尽管孔子勇力过人,伎艺超群,却深藏不露,很少有人知道。他只是一心内修本来仁德,外宣先王仁道,终成一代素王,万世圣师。所谓素王,古称有帝王之德,无帝王之位的人,为素王。

(19)、随后孔子又历经宋、郑、陈、蔡、楚等小国,这时的孔子已经六十多了。

(20)、他们各执一理,谁也说服不了谁。“父母亲”、“夫妻亲”反复了二遍。

5、《孔子的故事》好句

(1)、子路有一次问孔子:“君子也有忧愁吗?”孔子回答说:“没有。君子追求道义,有终生的快乐,无一朝之忧。小人汲汲于功利,患得患失,一生都生活在忧虑之中。”仁者不忧,是一门大学问。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在于他的所作所为里,承载了他的人生追求。兼济天下的人海阔天空,胸怀广大。小人关注眼前得失,稍有挫折便怨天尤人,长久以往便“长戚戚”。

(2)、小学必读|安徒生,林中有许多鸟,我独爱你,丹麦夜莺

(3)、一般说来,了解孔夫子的思想要从《论语》入门,这部纪录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煌煌巨著,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四书》之足见份量,并首开中国语录体文学形式的先河,了不起!乍看上去《论语》只言片语,不成体系,实际上是其门徒切磋琢磨,去粗存精,反复编辑过的,二十章论语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从“学而”到“尧曰”,系统阐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修学次第,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拜读南怀瑾老先生的《论语别裁》,将会有所收益。鄙人格调太低,不能有所发挥。这部书为何叫“论语”呢?学者各有解说,班固认为取弟子“论纂”的意思,刘熙说是有“伦理”的味道,也有"学者说是“经纶世务,圆转无穷”,不一而足,都有道理,我取刘熙的观点,“论语”即叙述人伦也。原因是孔夫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实现“仁”的途径则是“礼”,即伦理纲常,他讲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你看,我也并非完全胡诹。

(4)、一转眼,又过了三年,孔丘二十岁了,此时他已有了家室和儿子。为了谋生,孔丘不得不挑起更重的担子,开始找工作了。

(5)、小学必读|《林汉达历史故事集》:我们需要一本“认真”的历史故事书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