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孔子的弟子多达多少人?91句

孔子的故事中孔子弟子多达多少人

1、孔子的故事孔子弟子多达多少人其中贤人有多少位

(1)、后来,回到了楚国,楚昭王又派人去打听孔子在陈国的境况,并大为赞之。

(2)、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柰何?”

(3)、读懂一个人的故事,甚至读完他的一生,我们或许会明白,那些隐藏在战火硝烟背后的圣人思想。

(4)、对孔子来说,人生需要“务实”,需要脚踏实地地去做。

(5)、合适的颜色搭配也是孔子服饰观的重点。不穿颜色过深的衣服,否则会像丧服;红紫是女子所喜爱的颜色,不是正色,因此男子不能穿红色或紫色的衣服,否则太惹人遐想;夏天如果要穿半透明的疏麻衣,则一定也要穿衬里。冬天的穿搭则更为讲究——穿羊羔皮草要搭黑衣、穿麋鹿皮要搭素衣、穿狐狸皮草要搭黄色衣裳。

(6)、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夏邑。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灾逃到鲁国的陬邑定居。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其官职为陬邑大夫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

(7)、如今我私下听说大王将要发动正义之师,讨伐强暴,扶持弱小,困厄残暴的齐国而安抚周朝王室,请求出动越国境内全部军队三千人,勾践请求亲自披挂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甘愿在前面去冒箭石的危险

(8)、仲弓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出门做事如同接待贵宾一样谦恭有礼,使用百姓如同承办隆重的祭典一样虔诚谨慎。这样,在诸侯的封国里任职,就没人怨恨你,在卿大夫的家邑里任职也不会有人怨恨你。”

(9)、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10)、公冶长字子长,齐国人。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孔子说:“长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11)、数月后,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孔子为次,其余官员在后,招摇游市而过。孔子对此事引以为耻,颜刻问有何耻辱,孔子感叹:“我从未见过像爱好美色那样爱好道德的人啊!”(《史记》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便离开卫国。

(12)、除了教書育人外,孔子晚年還整理了幾種重要的文化典籍,包括《詩經》、《尚書》、《春秋》等。

(13)、    200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议会通过决议,将孔子的生日9月28日定为“孔子日”以纪念这位对人类教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先贤。负责起草议案的议员表示,中华民族悠远、灿烂的文化极大地丰富了美国多元文化的内涵。孔子完善的教学思想,是世界文明的宝贵财富。在加州举行这一纪念活动,充分显示该州对教育的支持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

(14)、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15)、子贡.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31岁。在《论语》中被提及35次。《论语·先进》第11章记载他长于言语,口才好,曾作为孔子的代表出使楚国、齐国,化解孔子遇到的危机。子贡也是孔门大弟子之以其口才、机灵著称.在“孔门十哲”中为言语科的佼佼者.他最富有,善用比喻,凭借其铁齿铜牙曾致使“五国巨变”.

(16)、对孔子来说,他的思想并不被那个时代所接受。他的一生,总是太多波折。

(17)、所以,对孔子的家族来说,他的父亲非常希望能有一个健康的儿子,就这样年老的他娶了年仅十七岁的孔子的母亲颜氏。

(18)、后来,孔子即使在周游列国时落难,依然时刻心系着鲁国,向人询问着鲁国的情况。在他心中,国是家园和情怀。

(19)、    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下来,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20)、陈子禽又问道:“孔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了解到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请求人家告诉他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先生凭借着温和、善良、恭谨、俭朴、谦让的美德得来的。先生这种求得的方式,或许与别人求得的方式不同吧。”

2、孔子的弟子多达多少人?

(1)、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

(2)、仲弓的父亲,是个地位卑微的人。孔子打比方说:“杂色牛生出红色的小牛,两角长得周正,即便你不想用它作祭品,山川的神灵难道会舍弃它吗?”

(3)、古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正是因为孔子的谦虚,才成就了他的美德。

(4)、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 商汤。周初 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 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 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称 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 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 夏邑县),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 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 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5)、仲子,姓仲名由,字子路,是孔子的第二个高材生。子路初进孔子门庭时,纯是一个纠纠武夫。初见孔子时。孔子问他;“你喜欢什么?”子路不假思索的答道:“喜欢长剑”,他头载一顶插有雄鸡毛的帽子,腰间挂着长剑,剑柄紧着公猪皮,以示他的勇敢。同学们都认真读书,他却摇唇鼓舌,叽哩哇嚷乱谁乱叫,头上的雄鸡毛摇摇晃晃,剑柄上的公猪皮也似乎蠢蠢欲动。同学们对他那种伧荒滑稽的模样哭笑不得,孔子对他粗俗的行为进行严格教导。靠了孔子的循循善诱,仲由才渐渐走上儒门正道。

(6)、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7)、仲由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孔门十哲"之受儒教祭祀。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卫乱,父子争位,子路被蒯聩杀死,砍成肉泥。三月初三结缨遇难,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

(8)、孔子的父亲一生娶妻三次,但是因为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于是便纳妾,可是却生了一个有足疾的儿子。

(9)、言偃(少孔子45岁)吴人,后世有子游之儒。

(10)、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

(11)、这尊高达6米,重约5吨的孔子雕像由中国青岛市市南区于2002年捐赠给韩国,希望与结为姊妹城市的仁川中区保持活跃的交流与合作。中区将雕像设在了仁川前海的自由公园入口处。这里是唐人街内视野最好的地方,也是130年前背井离乡的华侨们进入韩国的通路。今天,这里每日会有平均200到300名游客前来参观。

(12)、孔子的思想、理念、言論,影響了所有中國人兩千多年,直到如今,讀起來,還能指導我們的人生,解答我們的疑惑。最後我們來分享幾句孔子的言論作為結尾吧!

(13)、这则故事有两点涵义可警示今人:孝子在奉养上要尽心竭力,比如子路为了让双亲能吃到米饭,从百里之外背米回家。这是孝养亲人的一个典型。正如诗句所说:“负米供甘旨,宁忘百里遥。”为了让父母尝到米饭的“甘旨”,也就是好味道,宁愿不顾百里之遥背米回家。

(14)、德行:颜回(字子渊)、闵损(字子骞)、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

(15)、孔子说:“只听单方面言辞就可以决断案子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崇尚勇敢超过我之所用,就不适用了。”像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

(16)、孔子说:“闵子骞太孝顺啦!他侍奉父母,顺从兄弟,别人对他的父母兄弟夸赞他都没有非议的闲话。”他不做大夫的家臣,不要昏君的俸禄。

(17)、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19岁时孔子为鲁国贵族季孙氏做文书、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仓储和畜牧。娶宋人亓官氏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该子便名为孔鲤,字伯鱼。孔鲤先孔子而死,有遗腹子孔伋,字子思。23岁时孔子开始在乡间收徒讲学,学生有颜路(颜回之父)、曾点(曾参之父)、冉耕等。孔子的母亲在他17岁时去世,孔子希望将父母合葬。为了打听父亲葬处,他将母亲棺殡停于路口(五父之衢),向路人打听。后孔母的邻居曼父之母,告诉孔子叔梁纥的墓处,孔子这才将父母合葬于防。

(18)、但是后来,由于楚昭王的一个手下阻止劝说才没有去做。

(19)、《尚書》為儒家核心經典之“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它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著作的彙編。

(20)、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之,自牖执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

3、孔子的弟子约有几千人

(1)、冉求问孔子说:“听到应做的事情就立刻行动吗?”孔子回答说:“立刻行动。”子路问孔子说:“听到应做的事就应该立刻行动吗?”

(2)、颜回才二十九岁,头发就全白了,过早的死去。孔子哭得特别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越来越和我亲近。”

(3)、韩国对这位先贤礼遇有加。公元1127年,在韩国如今的仁川江华郡乔桐面建立起一座乔桐乡校。1286年,儒学家文成功安珦前往中国元朝,首次将孔子和朱子的肖像画带回韩国。由于前往首都开京的路途遥远以及保管等问题,他先将肖像画供奉在了乔桐乡校,后来才转移到相当于教育机构的国子监。

(4)、清华大学内的孔子像则安安静静地伫立在近春园内,遥望着莘莘学子,目露微笑。

(5)、    1984年,美国出版了著名的《世界名人大词典》,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的首位。而在英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同样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和文化名人的首位。

(6)、孔子对弟子更是亲切温和,他不重严厉的说教,而是在一件件小事中体现儒学理念,言传身教,以“仁”待人。

(7)、公良孺字子正,陈国人,贤而有勇。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赞助了五辆牛车并从游。

(8)、孔子执政仅三个月,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9)、卜商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10)、譯文:有人问:“用恩德來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怨恨,是不是正確呢?”孔子說:“那你用什麼來報答別人對你的恩德呢?應該是以公正對待怨恨,以恩德報答恩德。”

(11)、一以贯之:始终如有始有终、善始善终。博施济众:广泛地救济困苦的人。形容人广施恩惠,使人们免于患难。 立人达人:帮助人建立功业地位。 能近取譬:能够就近拿自己作例子来比方别人。指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也指能用就近的事物来做譬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安老怀少:使老年人安逸,使年少者归心,形容使人民生活安定。一匡天下:纠正混乱局面,使天下纳入正轨。引申为统一天下。

(12)、讲孔子故事,走奔小康之路!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13)、这些故事孰真孰假无从分辨,但是故事中的孔子却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亲切随和。他不再是小学语文课本里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一个真真切切、言传身教的老师。

(14)、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15)、孔子的曾祖父孔防叔是宋国的贵族,后因战乱而投奔鲁国为大夫。

(16)、孔子所礼敬的人:在周朝是老子;在卫国是蘧伯玉;在齐国是晏仲平;在楚国是老莱子;在郑国是子产;在鲁国是孟公绰。他也经常称颂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出生的时间比他们都晚,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17)、吴国,它的城墙高大而厚实,护城河宽阔而水深,铠甲坚固而崭新,士卒经过挑选而精神饱满,可贵的人才、精锐的部队都在那里,又派英明的大臣守卫着它,这样的国家是容易攻打的。”

(18)、子贡又问若是颜回会如何,孔子说颜回绝对不会改变的。于是子贡就告诉了老师他看到的事。孔子为了向大家证实,带着众弟子来到粥房。

(19)、孔子到了宋国后,在大树下和弟子习礼。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将大树拔除。弟子打算尽速离去,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20)、漆雕开字子开,(《家语》作子若),蔡国人。小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仕。孔子以是悦之。

4、孔子的弟子约有多少人?

(1)、孔忠(《家语》无之。而有一个孔弗字子蔑的,应与之是一个人)。

(2)、孔子打破了教育壟斷,提倡“有教無類”,其弟子多達三千人,按照《史記》記載,“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還有說法為,“其中賢者七十二人”,其中很多都是各國的高官、棟樑。

(3)、驷不及舌:驷马虽快,也追不上说出的话。指话一出口就难以收回。戒说话应当慎重。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比喻事实既成或话已出口,不可挽回。

(4)、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文字来自搜狐网)

(5)、第一批是孔子30岁以后到45岁之间收的早年学生,这批学生比孔子大概年轻8岁到15岁之间。大都是在鲁国出生的青年。这批学生有:

(6)、    1998年,全世界100多个宗教组织代表集会发表“普世伦理宣言”,将中国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写进宣言。

(7)、孔子回答说,恐怕有几个方面没有做好。大概自身不敬重。大概脸色不温顺。大概出言不逊。大概是交的朋友不是仁人。因此君子在家要忠实地孝敬父母,出外结交贤能的朋友,就不会没有孝子的声名。(《韩诗外传》第九卷)在《为亲负米》中,可以看到子路的孝顺。子路家里很贫穷,只能吃粗劣的饮食。“藜藿之食”,即指粗劣之饮食。“藜”,草名,又名莱,初生可以吃,俗称为红心灰。“藿”,豆叶。子路曾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供养双亲。

(8)、鲁昭公十七年,郯国国君郯子访鲁。郯子博学多才,20岁的孔子慕名拜见。韩愈《师说》有语:“孔子师郯子。”孔子先后“问礼于老聃,学鼓琴于师襄子,访乐于苌弘。”大约三十岁左右,最初的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此后,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9)、作者|蒋佩妍、胡颖、郑欣、魏钧宇、徐霄雯、姬婵

(10)、孔子说:“颜回啊,我想用这得之不易的粥来祭祖,你来操办吧。”

(11)、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12)、凡事三思而后行是好事,但这可不是孔子推崇的。孔子认为,思考两次也就行了,想的太多反而不好。

(13)、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14)、  这一年,鲁昭公应楚王的邀请前去访问楚国,并且由大夫孟厘子做为礼官一同跟随。陪同鲁昭公访楚期间,孟厘子发现,作为礼仪之邦的鲁国,竟然没有自己心中这个“南蛮”之国的礼仪周全,内心深深地感到了自责。

(15)、子贡回答说:“不可以。使人家国内空虚,调动人家所有的人马,还要人家的国君跟着出征,这是不道义的。你可接受他的礼物,允许他派出军队,辞却他的国君随行。”吴王同意了,就辞谢越王。于是吴王就是调动了九个郡的兵力去攻打齐国。

(16)、    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经过这一系列打击后,孔子知道自己时日不多。

(17)、勇敢的人不回避艰难,仁慈的人不让别人陷入困境。聪明的人失掉时机,施行王道的人不会让一个国家灭绝,凭借这些来树立你们的道义。现在,保存越国向各国诸侯显示您的仁德,援助鲁国攻打齐国,施加晋国以威力,各国诸侯一定会竞相来吴国朝见,称霸天下的大业就成功了。

(18)、据老百姓传说,仲由就死在莘县古城的北寨村和子路堤村附近。北寨村全村人皆娃仲,子路堤村则以其字命名,仲子庙就是他们的前辈在仲由战死的场地修建的。仲子庙在北寨村以南,在子路堤以西,两村一庙成三足鼎立之状。前几年,兴修水利时,在仲子庙东侧开挖了一条大干渠,水利部门命名曰:仲子庙干渠,水渠从金堤引来黄河水,南北流向,穿越莘县东部数十里,入徒骇河,灌溉数万亩良田,滋润千万农民的心。农民们说,仲于庙干渠里滚滚流淌的是金灿灿的粮食、雪白的棉花和光闪闪的珍珠。

(19)、咱们现在都认为,这句话是在称赞那些恪守信用之人,但孔子的原话确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论语•子路》)

(20)、相失于郑:丧家之犬孔子在郑国时,与弟子失散,孔子独自站立在郭东门。有人告知子贡,东门有人仪表像丧家之犬。弟子终把孔子寻回,并将此话告诉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苛政猛于虎中有《苛政猛于虎》一文,记载孔子和弟子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当地虎患严重,可就是因为有苛刻的暴政,所以她和亲人宁愿一直住在这里,以至于后来竟有多人被老虎咬死,只剩下她一人对着坟墓哭泣。深刻揭露了封建暴政对人民的残害。后来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成语,意思就是反动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受困陈蔡吴伐陈、楚救陈之际,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随即出发。陈、蔡大夫惧怕孔子为楚国所用,便将孔子围困在陈、蔡野外,孔子等人不得行,绝粮七日,许多弟子病倒不起。弟子中多有不快者,孔子仍旧讲诵不绝。后来派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接孔子。

5、孔子的弟子有3000人

(1)、孔子本身是贵族出身,政治上仍力谋恢复旧制度(复周礼),但在教育方面,他却主张打破一切界限,让人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他一手把官学转为私学,把属於贵族的知识材艺传授给一般庶民。他所收的学生,就阶级身份以致资质方面来说,都是相当复杂且多元的。他对自己的学生,不论贫富、不别亲疏贵贱,均一视同仁。有的学生父子两代,或叔侄两代来求学的,如颜路、颜回父子、曾点、曾参父子,冉耕、冉雍叔侄。有的学生终生跟随他,如子路、颜渊、子贡等。好学生,他固然欢喜欣赏,性行顽劣的,他也一样尽心教导。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学生中,真是诸色人等都有。

(2)、子贡拜在孔子门下求学以后,问道:“我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你象个有用器物。”子贡说:“什么样的器物呀?”孔子说:“宗庙里的瑚琏呀。”

(3)、孔子选择了相信弟子颜回,而颜回则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孔子老师的信任是正确的。用善意去相信他人,而不是用恶意去揣测他人,孔子给学生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4)、这段话不好理解。比如“下学而上达”,就各种解释都有。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孔子认为没有人理解他。

(5)、孔子听到卫国发生暴乱的消息,说:“唉呀,仲由死了!”不久,果真传来了他的死讯。所以孔子说:“自从我有子仲由,恶言恶语的话再也听不到了。”这时,子贡正为鲁国出使到了齐国。

(6)、不過在這個場合,也只有孔子的長輩能壓孔子一頭了,其他的,全不靈。

(7)、梁鳣字叔鱼,齐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家语》作三十九岁)。到三十一岁时,他老婆也还没给他生个儿子出来,于是生心想休了她,后听同门商瞿劝说,未行休事。两年后得子。

(8)、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9)、《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西元前722年)到魯襄公十四年(西元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於它所記錄歷史事件的起止年代,大體上和當時那個時代相當,後世的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所以東周的前半部分被稱為“春秋時期”。

(10)、孔子传说有三千弟子(三千表示很多 不是具体数字),孔子认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又一说:贤人七十二。

(11)、孔子在对食物的要求上,几乎达到了一种偏执的程度。他对食物的第一要求是:健康。据《论语·乡d》记载,鱼肉之类的腥膻之物一定要新鲜,若陈旧变味,不吃;食物的颜色不好,不吃;不到进餐时间,不吃。孔子反对“外卖”。他认为从市场上买来的酒,多有掺水掺杂质;市场上卖的熟肉熟菜,也不清洁卫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