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哪句是描写端午节的诗句148句

诗句描写端午节的是哪一个

1、有哪些诗句是描写端午节的

(1)、我国历来是一个注重传统的国度,不同的节日有不同习俗。端午将至,值此之际在天下苏氏信息平台里和大家分享苏轼几首词,

(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3)、此诗一共24句,8句一节,正好分为三个内容。

(4)、“浣溪沙”是苏轼爱用的一个词牌,他曾以这个词牌写过不少作品。这首“浣溪沙”,据说写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五月四日,第二天即端午节。这时的苏轼,刚刚经过千里跋涉,被放逐到岭南,在惠州住下来也只有半年多点时间。

(5)、而下阕则描绘了端午手臂上戴五彩线,向发髻上戴小符篆的习俗。字里行间,表达的是苏轼在描绘端午传统风俗习惯,而实则是苏轼在回忆往昔的端午佳节,与朝云一同度过的点点滴滴。

(6)、词浣溪沙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7)、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8)、未能全免俗,杯酒飨家人。《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帝阁》诗人:王珪朝代:宋代泰一扶皇运,真人感赤精。

(9)、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____舒頔《小重山·端午》

(10)、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宋苏轼

(11)、释义: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1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13)、便收拾银瓶,当垆人去,春歇旗亭。渊明权停种秫,遍人间,暂学屈原醒。——罗志仁《木兰花慢》

(14)、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15)、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16)、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17)、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8)、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19)、重午节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午同音,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20)、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2、哪句是描写端午节的诗句

(1)、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2)、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3)、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4)、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5)、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6)、总体而言,杜甫所写的《端午日赐衣》更值得令人深思,他的人生已然活到了第四十七载,他的天空在此时,才终于散开了阴霾,见到了从未见过的阳光。因此欣赏这首诗,言语间也未必能阐述其深意。

(7)、端午节,我们莆田方言称之为“五日节”。节时,一家人开始忙碌起来,洒扫庭除,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8)、谁言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10)、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宋苏轼银塘朱槛曲尘波。

(11)、端午节为五月最重要之节日,故又叫“五月节”。

(12)、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13)、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14)、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15)、龙舟节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称之为扒龙船。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多年,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16)、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7)、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18)、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文天祥《端午感兴》

(19)、——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2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3、有哪些诗是描写端午节的

(1)、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

(2)、涨痕添、半篙柔绿,蒲梢荇叶无数。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红桥路,正一派、画船萧鼓中流住。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

(3)、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4)、世乱逢端午,凄凉吊古心。空存蒲长绿,不见黍包金。蛇壑横人骨,鳌江绝古音。追思前日事,愁比海波深。

(5)、银亮的池塘,红色的栏杆,倒映在淡黄色的水波里,团团的绿叶托起清新的荷花。用兰叶浸水洗澡,用菖蒲花酿酒喝,天气清明而暖和。需要用喝酒、聚会来酬谢端午佳节,这里有美酒歌舞陪伴。监狱里的草长的深,公堂上也静悄悄的,不妨多多的摆宴、游玩。

(6)、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7)、在端午这个迎祥纳福的日子里,杜甫得到唐肃宗恩赏,官授左拾遗时,他是充满感激的,他觉得他的一腔抱负,能够得到施展。我们从《端午日赐衣》中,也可以感受到杜甫再归仕途的欣喜:

(8)、——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9)、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____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0)、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

(11)、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12)、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文天祥《端午感兴》

(13)、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14)、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15)、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16)、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17)、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8)、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已酉端午(明)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19)、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20)、释义:端午节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为什么而设立的?只是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4、什么诗句是描写端午节的

(1)、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____苏轼《浣溪沙·端午》

(3)、(译: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

(4)、起寻诗句记佳节,万里无云月满天。《戊戌端午》诗人:方回朝代:宋代退休敢望赐宫衣,破箧重寻旧暑絺。

(5)、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6)、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7)、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音,万古传闻为屈原。

(8)、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9)、公元1090年(元祐五年),词人到杭州担任知州。在此期间词人游山玩水。端午节时词人与他的友人游览了杭州名胜十三楼,为了记录自己的游玩过程以及感受,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上片描绘了湖光山色的美丽可人,继而用对比手法自身所处的十三楼加以赞美;下片写宴饮对酌的游赏乐事,其后则用一曲声满湖山的轻歌曼曲作结。有情、有景、有声、有色,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愉悦之感。

(10)、萱草著花空有恨,菖蒲称寿永无时。远途日暮休回首,近事风传只皱眉。

(11)、幽欢一梦成炊黍,知绿暗,汀菰几度。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梅黄后,林梢更雨。小池面,啼红怨暮。当时明月重生处,楼上宫眉在否?——吴文英《杏花天》

(12)、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3)、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刘禹锡《竞渡曲》

(14)、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15)、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16)、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七律端午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17)、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徐夤《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

(18)、《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宋朝·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9)、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20)、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5、哪首诗是写端午节的

(1)、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2)、《端午日赐衣》诗人: 杜甫  朝代: 唐代 

(3)、端午这天要包粽子、戴艾叶、缠丝线、挂灵符,既要考验家中女儿的手艺,也要在女儿身上有所妆饰,故这一天也叫“女儿节”。

(4)、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5)、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

(6)、“初三螺”是指初三这一天家家吃螺,莆仙地处沿海,海产品丰富,吃螺可以医治短脖病,也可明目。

(7)、元代贝琼:端午节感伤怀才不遇,不过仍旧洒脱。

(8)、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9)、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10)、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有吴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

(11)、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12)、这首描写端午节词作,上片“述今”之端午节民间活动诸况,下片追叙屈原投湘水而死的人生故事。苏轼一生坎坷,几上几下,最后客死异乡,与屈原不无一些相似之处。不难理解,苏轼看似在感慨屈原,又何尝不是在伤情自己呢!

(13)、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14)、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1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16)、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7)、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8)、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19)、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____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2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1)、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它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理解为: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努力寻找心中的太阳。表达了屈原在追寻真理方面,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积极和浪漫的精神。

(4)、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5)、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6)、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7)、蒹葭渚,不减潇湘深处。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也似汨罗投赋。愁难谱,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

(8)、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9)、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____边贡《午日观竞渡》

(10)、冲波突出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11)、《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唐朝·权德舆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12)、花心动宋史浩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

(13)、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14)、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15)、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16)、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17)、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18)、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

(19)、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0)、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陈子龙《五日》

(2)、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宋黄庭坚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3)、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4)、中秋节诗句: 《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有很多描写端午节的诗词,现精选一些供朋友欣赏:

(6)、我游南宾春暮时,蜀船曾系挂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陆游《三峡歌》

(7)、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8)、端午正值仲夏,古人在这一天往往以兰草汤沐浴辟邪,故又称“浴兰节”。

(9)、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10)、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11)、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12)、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13)、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

(14)、再加之俸禄微薄,仍被贫穷所环绕,所以才有了“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猝”这一幕。他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也终于认识到“朱门”与“冻死骨”的本质。虽对现世社会心灰意冷,但这也激发了他为家国贡献自己满腔抱负的渴望。

(15)、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16)、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17)、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18)、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

(19)、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20)、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1)、此词咏今叹古,在上片极力渲染当下“端午”诸种盛况,却重在下片“感怀”,感叹屈原的悲惨遭遇,意在述今怀古,“借古”而“启今”。词中明暗结合,明写屈原,直接抨击楚王“昏庸”,暗讽时政,锋芒直指北宋王朝,将词人自己的爱恨情仇寓于其间,却不露痕迹。词的内容虚实相间,叙说眼前庆祝端午诸景,是“实”;感怀屈原悲苦仇怨的往事为“虚”;“虚”写屈原,实及自己,慨古人之忧,发今人之叹。

(2)、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3)、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4)、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5)、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6)、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7)、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8)、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