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语全文二十篇原文及翻译注释127句

论语全文二十篇

1、论语全文二十篇及翻译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3)、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6)、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7)、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8)、◆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5章

(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10)、核心思想是“仁”,凡109处,是礼、乐、忠、信、孝、勇的总纲。

(11)、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12)、卫灵公第十五(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13)、子曰∶“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4)、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5)、白话释义: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16)、二是读完林语堂先生所著的《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后,读《论语》了解古代先贤的智慧,希望能从中汲取精神食粮,更好的拥抱未来。

(17)、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8)、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9)、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20)、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2、论语全文二十篇原文及翻译注释

(1)、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d。观过,斯知仁矣。”

(4)、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5)、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6)、从一场变故开始称“子”之后,时与变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此前是“孔子”的时变,也就是在乡d礼文内部的时变,此后是“子”的时变,也就是“山梁雌雉”的时变,即文质之变。而这样的时变是只有作为立法者的素王才能知的,才能行的。这样一个立法者不再是乡d的孔子,而是经过了自称私名(“丘”)而达到的大公无名(“子”)。这个意义上的无名之子也就是素王。

(7)、◆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八佾篇第6-10章

(8)、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9)、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1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

(12)、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13)、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6-10章

(1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先进篇第1-26章

(16)、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17)、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翻译〗

(18)、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19)、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2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3、论语全文二十篇原文

(1)、(译文)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见到始终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

(2)、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3)、(译文)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8)、白话释义: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9)、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10)、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1)、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翻译〗

(1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先进篇第1-26章

(1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罕篇第11-20章

(14)、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15)、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16)、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17)、◆《惊艳的古诗词、古代情话(值得永久收藏)》

(18)、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原文)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20)、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4、论语全文二十篇及解释

(1)、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2)、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3)、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泰伯篇第11-21章

(5)、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卫灵公篇第1-42章

(7)、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8)、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9)、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21-28章

(11)、(译文)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12)、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守信用,这个人在人世间,如何存在下去?就像大车没有輗(车子行动时可以转动的木梢即关键),小车没有軏(同上),喻指一个人在社会上没有信用的时候,人家有什么事都不会找他帮忙,他在人世间还能办什么事呢?”

(13)、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1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里仁篇第16-20章

(15)、(原文)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d,君子亦d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16)、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17)、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孔子六祖孔父嘉曾任宋国大司马,其后代避难奔鲁(自此为鲁国人),卿位始失,下降为士。——在这里我强调孔子为贵族后裔,强调贵族的重要性,给学生一些暗示,要他们注意,《论语》中的孔子,身上有贵族的血统,有担当精神。

(18)、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9)、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不出于真情(都是真情流露,没有虚情假意)(也有说思想纯正无邪,似解不通)。”

(2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乡d篇第1-27章

5、论语全文二十篇原文及翻译

(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罕篇第11-20章

(2)、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原文)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5)、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6)、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7)、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季氏第十六(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

(9)、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0)、译文: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它的位置上,其它星辰环绕着它而摆布。”

(11)、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12)、(译文)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13)、乡d第十(主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

(14)、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5)、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16)、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7)、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18)、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9)、(原文)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20)、生命的源泉来自于大自然,生命的奥妙存在于经典,让我们在经典中寻找这奥妙吧!!

(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6-10章

(2)、白话释义: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4)、《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5)、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6)、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8)、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9)、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0)、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

(1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2)、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3)、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14)、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5)、(原文)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6)、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7)、◆诵读国学经典《论语》-泰伯篇第1-10章

(18)、子路第十三(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20)、译文:孔子说:“仲由(子路),我来教你怎样求知,你知道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求知的态度(或:这样才是智慧的人)。”

(1)、◆《被翻译成四十多国文字,看哭无数人-疯娘》

(2)、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3)、孔子于乡d,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

(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6-10章

(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7)、◆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1-10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