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纳兰容若最有名的十首诗136句

纳兰容若简介及生平事迹

1、纳兰容若的故事

(1)、就这样,听着老师给高年级讲的这些故事,让我更加想弄一些书来读,想一头钻进这些故事里不再出来。那时候,我但凡去了别人家,就努力地搜寻别人家里可以读的东西,有相对于富裕的家里,墙上挂着或贴着电影海报,那是让我欣喜若狂的,一遍一遍地去看,一遍一遍地去读,诸如《三毛流浪记》《上甘岭》《少林寺》等电影海报等都详细地读过。

(2)、说了这么多关于思维导图的好处,今年暑假阅读作业,赶紧get起来~

(3)、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着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4)、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青春,幼年到青少年这个时间段,是人记忆最好的年龄段,也是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年龄段,一个人大多数最深刻的记忆都是童年到青少年时期的记忆,而这个时期记住的东西是很难忘掉的,而人到中年,由于各种事情堆在眼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记忆会逐渐衰退,这个时间段想记住东西是很难的,想记得特别牢固,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要在幼年到青年这个时间段里去读很多的书,读适合自己年龄段的书,读各种各样的书,书读得越多,知识储备量就越多,等到用的时候,不会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一个人的成功就是日积月累地慢慢积累,也有瞬间成功的,但这种成功是很难长久立足的。

(5)、我小时候是没什么书可读的,甚至连学前班到一年级的书都是费尽周折从亲戚手里借的。我上小学的时候,还见过高年级的同学拿土盘写字!

(6)、均指出这一流弊所之,语皆中肯。然纳兰性德并非反对摹仿,他反对的是一味摹仿而不能自我创新的文学现象。《渌水亭杂识》四进一步阐述说:“诗之学古,如孩提不能无乳姆也,必自立而后成诗,犹之能自立而后成人也。明之学老杜、学盛唐者,皆一生在乳姆胸前过日。”(注)又谓:

(7)、➤展演时间:2016年8月1日-8月31日

(8)、在我们知道的关于纳兰容若的个人简历中,纳兰容若是一个对仕途,对权力,对事业毫无兴趣的一个人。

(9)、作为大清相国明珠之子,相府怎会容得下一位红楼之妇!纳兰与沈宛的相识,只是在他伤痕累累的身上,再添上另一处伤痛罢了。

(10)、后来,他和一个叫沈宛的女人发生过短暂的恋情。沈宛是江南才女,写过一本词集《选梦词》,但她的身份相当模糊,据推测最有可能的是一名歌妓,就像柳如是、董小宛一样。这段恋情是顾贞观搭的桥,纳兰容若陪同康熙南巡的时候,和沈宛陷入热恋,同居在一起。后来又托顾贞观将沈宛若带至北京。本来按纳兰容若的身份,娶位妾室也属正常,但当时规定满汉不通婚(汉军旗人不在汉人之列),明珠坚决不同意接纳沈宛。几个月后,纳兰容若屈服了,将沈宛送回江南。俩人分手了。纳兰容若对此内疚不已,据说他最著名的那首词就是用沈宛的口气责备自己的:

(11)、后来,我买了一个叫“kingdle”的电子书,里面有免费的书,下载了很多,完整的看过《镜花缘传奇》《济公全传》《老残游记》等,后来因为电子书太刺眼就不再怎么看了。

(12)、《纳兰词》上海古籍出版社(书韵楼丛刊单行本)

(13)、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14)、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纳兰性德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15)、或者你已有机构,想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摆脱激烈的市场竞争,

(16)、谦益在降清后又反清,写了大量反清内容的作品,激楚苍凉,律诗尤胜。伟业创造“梅村体”,五七言古近体诗,也是名篇络绎,号称一代诗史。谦益以两朝诗坛领袖的资格,对清初重要诗人,如吴伟业、屈大均、宋琬、施闰章、王士禛都有影响,论定他们的诗,并给他们的诗集都写了序。特别是对王士禛有“代兴”的期许。士禛因谦益的揄扬,继谦益而起,逐步成为康熙时期诗坛的领袖。(注)

(17)、《西风吹梦》(纳兰性德项鸿祚蒋春霖合集)岳麓书社2002年

(18)、钱谦益于康熙三年(1664)逝世,时性德方九岁,当不及亲接声咳。性德之于渔洋,除《通志堂集》卷三所载《为王阮亭题戴务旃画》外,余则未见有二人明显交往的痕迹及记述。但这并不代表纳兰性德诗歌的创作及诗学思想,未曾受到过王士禛的影响。性德殁后,陆肯堂所为挽诗的第二首有句云:“例从文选起,语自衍波传。”(注)士禛曾有词集《衍波词》,当是指此。(注)士禛是山东新城人,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长性德二十一岁,十六岁便名满天下,被钱谦益目为是后辈中的翘楚人物,“所为诗,立追汉唐人风格。古文雅正得体,与朱检讨彝尊齐名,时称‘南朱北王’”。(注)性德孩提时,士禛在诗坛的盟主地位即已基本确立,深得朝野上下眷注。宋荦《西陂类稿》卷三一《资政大夫刑部尚书王公士禛暨配张宜人墓志铭》(同见钱仪吉《碑传集》卷十八)记:“时(康熙十七年,1678)上留意古学,特诏公懋勤殿试诗,称旨。次日传谕:‘王某诗文兼优,著以翰林官用。’遂改侍讲,旋转侍读。本朝由部曹改词臣由公始,实异数也。上令入直南书房,颁赐饮食、文绮无算。”备见隆遇。坊间彼时推崇阮亭,更是视为天下盟主,“莫不仰其德以和顺”。纳兰性德的诗歌创作及其诗学思想,实在是在“王学”的空气下培植、养成及进行的,“王学”的影响,不容忽视。

(19)、纳兰性德虽然生命短暂,但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含赋一卷、诗词各四卷、经解序三卷、文二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而且,这些多是其鞍马扈从之余完成,笔力惊人。

(20)、纳兰性德生于天潢贵胄之家,赫赫宰相府,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娶妻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后诰赠一品夫人,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继娶官氏,赐淑人。其妾颜氏,后纳沈宛,江南才女,著有《选梦词》。

2、纳兰容若最有名的十首诗

(1)、纳兰的多情是勿庸置疑的。说到多情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自然而然的想到爱情。但一个深情之人,他的情感对象可能是所谓的恋人,爱人,妻子,但也可以是老师以及朋友。也就是说,一个多情的人,他对与之交往的人,都会付出真情。

(2)、纳兰容若,姓纳兰氏,字容若,本名纳兰成德,后改为为“性德”,一般称为纳兰性德。他是满州正黄旗人,清初大学士名珠之子,其母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爱新觉罗氏。康熙十五年进士,官至一等侍卫。他虽然出身于贵族之家,地位显赫荣耀。可是,由于他的性格原因,他并不以高官显贵为荣耀,反而郁郁寡欢。三十一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3)、上述四类,第一类诗可看出纳兰性德的胸襟和抱负。第二类、第三类诗,可以窥见他的才学。这三类诗皆写得风格清新﹐抒情状物不落窠臼,别开生面,在清初人的诗集中,诚属上品。第四类诗,“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最可见纳兰性德的真情和柔情。纳兰一生笃于交谊,生平交际半天下,挚友如严绳孙、顾贞观、朱彝尊、姜宸英等,初皆不过布衣,而他礼贤下士,虚己纳交,竭至诚,倾肺腑,“凡士之走京师,侘傺而失路者,必亲访慰籍;及邀寓其家,每不忍其辞去;间有经时之别,书札、诗词之寄甚频”。(注)韩菼撰神道碑亦曾说:“或未一造门,而闻声相思,必致之乃已。”而从这些诗看来,皆写得真切自然,感情直率,在其诗集中最具特色。

(4)、走笔至此,亦须谈及者,从后世的角度看,无论钱谦益,或是王士禛,或是再后来之翁方纲,之所以能引领一时风气,其原因一方面固然在他们深厚的学养及诗文创作实践;但另层面,则在他们均是朝中大员,都曾主持过一次或多次乡试或会试,有一大批门生故吏,为天下士林所宗,故只言片谈,可蔚然成风,影响至天下艺文风气习尚。他们之所能取得天下读书人的尊崇,奉为盟主,很大一部分原因,即是他们势位显赫,“屡畀以衡文之任”,凡所首举,皆为词林瞩目。他们的文艺思想及风尚好恶,很容易成为天下读书人追逐竞尚的方向。

(5)、(作者简介)孟繁之(1977-),男,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项目负责人(北京100871)。

(6)、《饮水词笺校》辽宁教育出版社冯统一赵秀亭笺校

(7)、性德同时也十分重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求人们正视文学形式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锤炼辞章。他主张广泛汲取前人创作长处、经验,“凡骚、雅以来,皆汝师也”,但也指出,决不可拘泥于一味摹拟、仿效某一朝代或某一作家。他进一步指出,“诗之学古,如孩提不能无乳姆”,但向古人学习的目的,在于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他反对为复古而学古,反对只以拾掇古人牙慧为能事,“必自立而后成诗,犹之能自立而后成人也,明之学老杜、学盛唐者,皆一生在乳姆胸前过日”。

(8)、“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9)、纳喇惠儿,是纳兰容若的表妹。也许是杜撰,也许真有其人。

(10)、在跟随徐乾学习的时候,在自己老师的指导下,主持编撰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11)、这是一篇很重要的诗论,从中可以看出纳兰性德诗歌创作的旨趣。在纳兰性德看来,“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发乎情,止乎礼义,故谓之性。亦须有才,乃能挥拓;有学,乃不虚薄杜撰。才学之用于诗者,如是而已。”(注)性德认为,韩愈过于逞才,苏轼过于逞学,皆与性情相隔。

(12)、整本书精读课程,建立在国际PISA测评标准和四维阅读教育理论体系基础之上,以激发孩子阅读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导读和启发指导少儿阅读,帮助5到14岁的少儿读懂、读透、读活整本书,掌握5大阅读策略,有效的提升孩子提取信息、推断解释、整体感知、评价鉴赏、联结运用五大综合阅读能力。

(13)、"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纳兰性德《浣溪沙》"

(14)、“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又导致了雪花是这样的孤独,与群芳难以和鸣,这一句分明是容若自己的情况。雪花的根芽不在泥土中,而是来自天外,不属于这个绚烂富贵的金粉世界,绝不与牡丹芍药为伍。试想,雪花若是生在牡丹芍药们的富贵世界,它可会觉得幸福?于一个本该寄情山水林泉的诗人词客如纳兰者,这种富贵之家,仪銮之侧的命运,他可会惬意自喜?这是一种性格与环境的错位,这是一种深刻的、无力的悲哀。生活之于纳兰是一场注定的悲剧,以他的一己之力不可能摆脱,纵使他能剔透地看清人生,生活也不得不在错位中继续下去,一直到生命完结,才算完成了老天爷给的这一份苦差事。明知道心在哪儿,脚就是迈不开步。清朝第一才子的文名,几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身世,足以羡煞古往今来的多数凡人,可是纳兰说,我真的不想是那一朵人间富贵花,真的希望最初的最初,我有一个自由身。高处不胜寒的无奈,只有身居高处的人才能够感受,那是另一种刻骨的寒冷,宁可在“万里西风瀚海沙”的绝塞与清高绝尘的雪花为伴。

(15)、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容若《长相思》

(16)、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国子监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干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而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干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1674年(康熙十三年),与妻子卢氏结婚,康熙十六年卢氏因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拨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无法超越。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晚清词人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17)、当然,论影响,自还是帝王为大。清代十二位皇帝,都比明代出色,其中关心文艺思潮、才思出众者,则要推康熙帝和乾隆帝。康熙帝的《御制文集》和《御制诗集》今天很容易看到,从中我们不难窥见他的艺文创作实践及文艺思路,结合有清二百六十余年的文艺思想,很难以忽视他的贡献。

(18)、他像干苦役一样当着侍卫,一直到死也没能摆脱。而且皇帝还有没有提拔他的意思。明珠在三十岁的时候就当了内务府大臣,纳兰的弟弟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转行当了侍读,后来一直官运亨通。而纳兰混了九年,只从三等侍卫混成了一等侍卫。康熙对他挺不错,得病的时候还嘘寒问暖送药,但就是不重用他。我觉得这里面透露出某些信息。康熙喜欢他,事实上几乎没有人不喜欢纳兰容若,但康熙似乎并不认为他是个大臣的苗子。从纳兰容若的性格判断,也许康熙的眼光毕竟是对的。

(19)、纳兰痛失爱妻,又壮志难酬,倍觉疲顿,留下了一首首哀感顽艳的悼亡之词,而他与爱妻卢氏却只能在梦中相见……

(20)、纳兰性德交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6)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如同“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想升官发财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今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康熙的御用文人聚集太多而著名。

3、纳兰容若词最惊艳的句子

(1)、纳兰大概正是太过聪惠,看到人世的无常,但于任何真情,他都怕失去。对一个朋友,他在坚信今生做知己的同时,又怕来生来世不能成为好朋友好知己。这样的深情,世间真的是少有的。

(2)、徐乾学在这篇序言里,谈到了他和纳兰性德之间的关系。纳兰在临死之前,是托付徐乾学为他整理旧做出版的。徐乾学,就是纳兰性德的老师。临兰临终的话,可以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与感情。徐乾学是古文大家。纳兰性德喜欢做词。词名远大于文名,临终托付徐乾学之时,大概略表致歉之意。之后,徐乾学又回顾了他与纳兰性德的师生关系:“容若以豪迈挺特之才,勤勤学问,生长华伐,澹于荣利,自癸丑五月始,逢三六九日骑马过余邸舍,讲论书史,日暮乃去。至入为侍卫而止。”

(3)、想来有情有义的容若,在当时肯定是尽一切力量为沈宛争取权利和幸福。可不等他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就匆匆离开人世。他和沈宛的爱情,刚刚起跑,就再次被粗暴的命运之神贴上休止符。

(4)、转眼间,又到了一年暑假了,今年的暑假阅读,你要怎么完成呢?

(5)、后来,我自己攒了钱买了一本盗版的《笑傲江湖》,反复地读了几遍,了解了个大概,就不再去读了,因为书里面动不动就出现一堆乱码,有的乱码长达一页甚至是好几页,内容还得自行脑补,实在是费人,干脆不看了。

(6)、如今,斯人已逝,却留下一首首清丽婉约,深情动人的词作。从每一首词中,我们仿佛看到一身白衣的纳兰容若,浅笑着,风度翩翩地从清代走来……

(7)、读任何书,不管是略读通读还是精读,只要能读出自己的感悟来,就是进步的,至于像学校经常问的“作者想表达个什么?作者这篇文章的主体思想是什么?”诸如这类没水平的问题统统抛弃,有些作者在写书的时候,估计都没那么想过,有的作者写书的时候,或许仅仅就是为了赚钱,他们写书的时候估计都没考虑过的问题,读书人又怎么能猜测得出来呢?所以要跳出学校教的这些条条框框去读书,那样才会不死板,不会读成书呆子。

(8)、他没有了理想,也没有了抱负,甚至没有了追求。

(9)、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留君不住我心苦,横门骊歌泪如雨。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江流浩淼江月堕,此时君亦应思我。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忽忆去年风月夜,与君展卷论王霸。君今偃仰九龙间,吾欲从兹事耕稼。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风未落如朝霞。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纳兰容若《送荪友》

(10)、就在容若三十岁那年,已做了七年御前侍卫的他,正处在人生低谷期,经历着事业上“七年之痒”的煎熬。漫长的七年时间里,堂堂一名进士,干着不外乎入值、扈驾、养马等高强度、低智力的体力活,自然与他的理想相差甚远。“壮志隳尽”的容若,心神俱疲,加上二次婚姻又不幸福,便想“暂觅个柔乡避”,“自隐于醇酒美人”,求得一醉。

(11)、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下期节目我们再会!

(12)、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13)、纳兰容若的基因也许有问题。他的子女没有一个长寿的,纳兰容若本人也在三十一岁的时候走到了生命尽头。1685年五月,纳兰容若和朋友们聚会饮酒,每人都写了《夜合花》一诗。八天之后纳兰容若去世了。一年后,顾贞观从北京回到了故乡,在自己屋子里挂上纳兰容若的小像,过了三十年隐居的日子。

(14)、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容若《临江仙.寒柳》

(15)、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唯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16)、讲述在清朝康熙年间,内务府总管纳兰明珠之子纳兰容若,爱上了顺治帝陪陵的妃子孔四贞。鳌拜为拉拢明珠,主动作媒,将外甥女卢雨婵许配给容若,于是鳌拜借四贞私出皇陵,容若与先帝妃子有染,一时间掀起滔天大案。康熙、容若与鳌拜等人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17)、而有的家里有那种电影连环画册,让我遇到了,我也会一遍一遍地去翻,当然,都是些无头无尾的破烂不堪的书,看得不够尽兴,看得不够过瘾。

(18)、二十二岁那年是纳兰容若转折性的一年。在这一年,他中了进士,当了侍卫,还为自己最好的朋友顾贞观写了一首《金缕曲》。这首词在纳兰容若的作品里并不算第一流的,但却轰动了京城,使纳兰名声大振。他借势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首词集《侧帽集》,也即《秋水词》的前身。一夜之间,他成了北京城崛起的文化新星,而且他和其他文化新星不一样,他有钱。明珠为他修筑了一座渌水亭做会客之所,这里旁依清波,雕梁画栋,极其雅致,很快就成了当时最有名的文化沙龙。

(19)、那一年,纳兰容若三十岁。在别人眼里看来,他是幸运的。他是内阁大学士的儿子,他是渌水亭的主人,他有妻室,有子女,有钱,有地位,有才名,而且即便康熙暂时没有重用他,按资历他也早晚会成为一位高官。但只有读过《秋水词》的人,才知道这个幸运儿的心里充斥着潮水一样的忧伤。这里有丧妻之痛,有失恋之哀,但又不仅是这样。纳兰容若更多的忧伤是无名的,是没有具体因由的,它背后是对整个世界的厌倦。他就像《麦田守望者》里的那个衣食无忧的霍尔顿,站在灯火辉煌的纽约街头,面对这个光亮温暖然却又空空荡荡的世界,忽然迸发出莫名的泪水,在心中对着死去的家人说:亲爱的艾里,别让我消失,请别让我消失。

(20)、好一位眉清目秀的公子,书卷在手,白衣似雪,蓦然抬头,天上的雪花已飘飘扬扬向大地盖来,他忘了寒冷,痴于这天上精灵的纯洁,惊于它给自己的暗示。是的,这是上天给我的讯号,上天的声音说,纳兰性德,你也应该像这雪花一样,做个和你阿玛、和芸芸众生不一样的人。

4、纳兰容若的资料简介

(1)、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纳兰容若《采桑子》

(2)、可惜,现实是残酷的。他的所作所为康熙都明白,而且还曾经拿话点拔与他,原文记不清了,大意就是“你爹是你爹,你是你,你只要好好当差,我不会亏待你的!”

(3)、“扈从……恭纪”诗亦属此类,如《扈从圣驾祀东岳礼成恭纪》《扈驾马兰峪赐观温泉恭纪十韵》《扈跸霸州》《兴京陪祭福陵》《驾幸五台恭纪》等。此类诗属应制之作,写好即进呈御览,容易程式化,但性德写得亦甚清隽自然,“腾光彩,异凡品”。如《扈驾马兰峪赐观温泉恭纪十韵》:“御天来凤辇,浴日启龙池。野迥纡皇览,春浓值圣时。落花萦彩仗,初柳拂朱旗。行漏三辰拥,停銮万象随。瑞征泉是醴,喜溢沼生芝。特许观灵液,相将涉禁墀。气凝浆五色,味结露三危。仙跸程遥度,慈闱驾近移。倍隆长乐养,兼采广微诗,扈从诚多幸,重华赏荐辞。”再如《净业寺》:“红楼高耸碧池深,荷芰生凉豁远襟。湖色静涵孤刹影,花香暗入定僧心。经翻佛藏研朱荚,地赐朝家布紫金。下马长堤一吟望,梵钟杂送海潮音。”均可看出作者的才性来。

(4)、纳兰容若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5)、清初词家如陈维崧、朱彝尊等,不脱古人羁绊,以化用前人旧境为能事,总有名家词句梗搁在眼前,所以他们的词,即使是最好的作品,也难免隐现着前贤名作的影子,终不能超越古人;他们并非不想创出新的意象,思想习惯和才力束缚限制了他们,使他们寻觅终身而不得一字。纳兰性德却凭敏锐的观察、新鲜的感会和高度的语言概括力,独造新境,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创造才能。

(6)、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7)、(摘要)历来谈纳兰性德者,多著力于他的词,鲜有将他的诗纳入研究视域。本篇论文拟就前人鲜曾涉猎的纳兰性德诗作及其诗学思想,做一探索性的勾勒与敷述。本篇论文分三个部分:首先从清初诗坛的风尚谈起,因为任何一位作家的创作与思想都不能超越他生活的时代,希望通过历史的比较分析,还原纳兰性德诗作及其诗学思想的本初源自;复次,论纳兰性德的论诗之旨,这是本篇论文的重心,希冀以此概见清初社会风气、政坛好尚与艺文之关系;第三部分,敷述纳兰性德诗作之形制、类型,依类来谈,同时略作赏析,以便使读者更易窥得纳兰诗的“庐山真面貌”。

(8)、《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叶嘉莹主编张秉戍笺注

(9)、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10)、纳兰得中进士却赋闲在家,卢氏已有身孕,每日理琴伴读。纳兰恩师徐乾学爱其才华,听闻纳兰广交汉人文士,劝其拿捏分寸为要,而纳兰生性洒脱,心生无奈。

(11)、康熙帝的艺文思想主要有三端:一是重性灵。如其《诗说》曾谓:“诗者,心之声也。原于性而发于情,触于境而宣于言。”(注)《全唐诗序》亦曾说:“又堂陛之赓和,友朋之赠处,与夫登临讠燕赏之即事感怀,劳人迁客之触物寓兴,一举而托之于诗,虽穷达殊途,悲愉异境,而以言乎摅写性情,则其致一也。夫性情所寄,千载同符。”(注)这一思想可说是与王士禛颇为暗合(注),纳兰性德亦坚持这一理路。这点是清诗自具面目的第一要义。清诗能脱颖而出,即坚持了这一理论,可说是清诗的立国之本。二是反对摹拟。此条与上一条相辅相成,是清以降诗家所遵奉的最基本原则。清人论诗,最重有无独创。然其思想源头,实自清初诗坛宗匠及康熙帝的提倡。康熙帝《全唐诗序》言:“夫诗盈数万,格调各殊,溯其学问本原,虽悉有师承指授,而其精思独悟,不屑为苟同者,皆能殚其才力所至,沿寻风雅,以卓然自成其家。又其甚者,宁为幽僻奇谲,杂出于变风变雅之外,而绝不致有蹈袭剽窃之弊,是则唐人深造极诣之能事也。”又说:“学者问途于此,探珠于渊海,选材于邓林,博收约守,而不自失其性情之正,则真能善学唐人者矣。岂其漫无持择,泛求优孟之形似者可以语诗也哉?”三是重诗教,看重诗的教化之功用。如《御制文集》三集卷二〇《全唐诗录序》言:“在昔诗教之兴,本性情之微,道中和之旨,所以感人心而美谣俗,被金石而格神只,故大舜以教胄子,乐正以造俊秀。”《全唐诗录序》里亦曾说:“唐之太宗,致治几于三代之隆,躬自撰著,一时文人才士将相名臣,咏吟递发,藻采缤纷,踵袭雅骚之迹,光昭正始之音,而歌行律绝,独创兼能,自遐古以来未尝有也。”结合康熙帝的文治武功,这可说是他在文治上的抱负,欲追踪三代,步法太宗,开一代圣明政治。此类再如写于康熙四十六年七月十二日的《历代诗余选序》言:

(12)、一生恰如三月花,倾我一生一世念,来如飞花散似烟醉里不知年华限,当时花前风连翩几轮春光如玉颜清风不解语,怎知风光恋一样花开一千年,独看沧海化桑田一笑望穿一千年,笑对繁华尘世间轻叹柳老不吹绵,知君到身边-——纳兰容若

(13)、分析阅读要求读者能透视一本书,判断作者的主旨,公正地评断一本书,还是以《纳兰容若传》为例,我们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深入挖掘,分析传主的品质,理解作者创作这本书的意图。

(14)、纳兰容若有名士之风,这个名士之风一则是源于性格,二则是源于需求,但随着对文学艺术的潜心熏陶,他逐渐爱上了这种生活方式。所以他的朋友圈没有权臣,没有武将,清一色全是文人,而且是不得志的文人。

(15)、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16)、也曾借过堂哥的初中语文课本去读,现在还清晰地记得有一篇名叫《一副壮锦》的课文,但内容记不清了。

(17)、我的家里除了一本红色的袖珍本老三篇和一本红色的《毛主席语录》之外,家里更是找不出一本像样的书来。小时候,课本上的内容是根本满足不了我的,于是,在很多字根本认不得的情况之下,将家里墙上贴的报纸挨个看了一遍。甚至是连墙上糊着的软烟(家里箍窑洞时用来招待匠人的香烟)盒纸都一一看过:红梅、阿诗玛、大前门、红公主、白公主、名州、金丝猴、哈德门、千狮桥、利群等众多软盒香烟上的所有的字都去看。连父亲算命用的卦书——《麻衣相书》《透天记》《玉匣记》以及其他镇宅驱邪、风水之类的书都去看,当然这些书是盗版的,而这类书是不好懂的,我也乐此不疲地粗略地去读,甚至连家里存放的各种老黄历也不放过!

(18)、北方昆曲剧院编剧,艺术硕士。主要作品有2008年昆曲“大都版”《西厢记》(上、下本);2011年原创昆曲《陶然情》;2011年原创大型豫剧《赵匡胤》;2012年昆曲“摘锦版”《西厢记》;2014年小剧场京剧《程妻》 ;2015年小剧场昆曲《纳兰》等。主要学术论文《论当代昆曲创作的“窠臼”与“脱窠臼”》、《傅惜华与韩世昌》、《青木正儿与韩世昌》、《韩世昌年谱考略》(上编)、《北方昆曲剧院建院初期演剧史考述》、《北方昆弋同台、同班、同籍演剧形制考察》、《试论北方昆弋的特殊性及其历史地位》等。

(19)、纳兰容若属于满洲贵胄,按照惯例,他不需要参加科举也能找到仕进的路子。但科举毕竟是正途,以后进入官场跟人家说起来“下官是个进士”,也比“下官是个官二代”听着要好得多。所以明珠就一心想让孩子走科举之路。科举对纳兰来说也很容易。一方面这跟当时科举制度有关,清朝科举满汉待遇不同,纳兰本身就比汉族生员占便宜,何况他天生聪颖,结果十八岁就考上了顺天府举人。在二十二岁时,纳兰又考中了进士,二甲第七名,也就是全体考生中的第十名。

(20)、这是根据以前在读者群里的讲解语音整理出来的,当时即兴讲,有些地方或者典故一类可能记得不是特别准确,敬请见谅——

5、纳兰容若的生平事迹

(1)、纳兰的早死,大概与他多愁善感的性格有关。这里所问纳兰老师的死,不知是那个老师。纳兰十七岁入国子监子祭酒徐元文的赏识。徐元文大概也可以算是他的老师。但他的老师最为人所知的,大概还是徐乾学。可是,纳兰去世的时候,徐乾学,徐元文兄弟都还没有去世。不知纳兰是否还有别的情感十分亲近的老师。不敢乱猜。

(2)、我们根据阅读的三个层次:基础阅读——分析阅读——检视阅读来谈一下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3)、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纳兰性德

(4)、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纳兰性德《眼儿媚咏梅》

(5)、纳兰容若看了以后哭了。他说你不用说了,我一定会想办法救你的朋友。他带着顾贞观见父亲明珠。这个事情非常难办,因为那个科场案是朝廷重案,吴兆骞是在康熙那里都挂了号的。但顾贞观向明珠下跪求情,明珠总算勉强答应了。后来明珠父子二人费了不少周折,还花了很多钱,终于把吴兆骞弄回来了。但是吴兆骞不清楚其中的原委,顾贞观也没向他提这件事,他只知道是明珠救的自己,回京后居然因为小事和顾贞观闹翻,见人就痛骂顾贞观。等他到明珠府拜谢,明珠就领着他到一间屋子,指着墙上的一行题字给他看:“顾梁汾为松陵才子吴汉槎屈膝处”。吴兆骞楞了片刻后,嚎啕大哭。

(6)、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康熙十六年卢氏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再难超越。

(7)、总之,我是对各种知识是饥渴的,我对所有我所不知道的东西,尤其是文艺类的东西几近于痴迷的态度,三教九流都去看,都去观察,甚至还关注了一个专门出一些江湖黑话段子的主播,甚至还特意去网上查阅学习这些江湖黑话。总之,我对所有我感兴趣的东西,不惜一跪。

(8)、纳兰容若的妻子——卢氏,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

(9)、纳兰曾经有过一个梦中情人。这个人到底是谁,现在已不可考。有人说是他的侍女,后来出家了;有的说是她小姨子,后来嫁人了;有人说是他表妹,后来进宫做宫女了。甚至越说越奇,甚至说为了见表妹,纳兰容若化妆成喇嘛,混进后宫云云,这些说法只能姑妄听之。但很明显,这个女子是纳兰爱过的第一个人,这是少年的青涩之爱,因为没有得到显得更加美好。为了这段感情,纳兰写下了伤感的词:

(10)、据猜测,应是一名江南艺妓,不过颇有才名,着有《选梦词》。也许容若看过她的词作,加上他的那些江南文人朋友举荐,不免动心。按沈宛词中“雁书蝶梦皆成杳”推断,两人见面前可能还有过书信来往的唱和。而在容若扈驾南巡之时,两人也可能找机会见过面,容若也曾为她写过一首《浣溪沙》:

(11)、纳兰性德二十四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12)、这是一首著名的悼亡词。读起它,很容易让人想起苏东坡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两首词都是怀念去世的妻子。苏东坡的哀而不伤。而纳兰的这一首,是哀伤的。也就是说,它是会伤人的。苏东坡表达的就是一种思念。而纳兰表达的是一种永远无法忘怀和舍弃的爱。妻子已经去世一年了。他想起之时,还是一种轻恋蜜爱,患得患失之情,她的心里一直不接受妻子去世的现实。这种情感的类型非常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而纳兰与曹寅是同事关系,同是康熙的侍卫。怪不得有人把贾宝玉的原型当成纳兰容若。

(13)、魏晋时代有位名士叫荀粲。他的妻子发了高烧,荀粲把衣服脱掉,大冬天跑到院子里,把自己冻得浑身冰凉,然后再回去抱着妻子给她降温。在悲伤中,纳兰容若想起了这个千年前的古人,写下了一句词:

(14)、世道江河,动成积习,风雅之道,而有高髻广额之忧。(注)十年前之诗人,皆唐之诗人也,必嗤点夫宋。近年来之诗人,皆宋之诗人也,必嗤点夫唐。万户同声,千车一辙。其始,亦因一二聪明才智之士深恶积习,欲辟新机,意见孤行,排众独出。而一时附和之家,吠声四起。善者为新丰之鸡犬,不善者为鲍老之衣冠,向之意见孤出、排众独出者,又成积习矣。盖俗学无基,迎风欲仆,随踵而立。故其于诗也,如矮子之观场,随人喜怒而不知自有之面目,宁不悲哉!(注)

(15)、这首词栩栩如生地描述了纳兰和卢氏恩恩爱爱的生活状态。只是可惜,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谁也不曾想到,美丽贤惠的卢氏生下儿子后,却死于产后风寒。

(16)、自幼相爱的表妹谢氏,却选进了宫中,从此相思相望不相亲,是何等的失落与痛苦。春天的美景竟让他发出了“天为谁春”的质问!

(17)、雪花不只是在寒月悲笳中飘落,却因了这月光、这笳声而动人心魄,让人难忘。带着生不如愿的苦痛,带着几世难消的孤独寂寞,在苦寒的塞上之地,伴着万里的风沙和悲戚的胡笳,一个眉清目秀的公子,身着戎装,独自放声悲歌。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假如容若不是多愁善感到如此,以他的文韬武略,是能有一番作为的,虽不见得如其父般权倾天下,至少可以乐享天年,不至英年早逝;也有人说,每个人的命运走向都是自己选择的。我们深信纳兰的心中不曾为自己的选择后悔,他注定富贵,但注定不是人间的富贵花,纳兰不惮于在词中坦露胸怀,他喜时便喜,悲时便悲。他以雪花自喻,这种超然的态度,这种清高自傲的志向,是可以让很多人瞠目,自叹自怜,又卓尔不群,雪花与容若何其神似,花有根,离开土壤便不能生存,唯有雪花非尘土所生,可以漫然天际,人间富贵,凡人想之便难以取舍,唯有纳兰容若,生于富贵,身怀才学,依然超凡脱俗于尘世。雪非凡根,人非凡品,雪和人都不该向人间富贵中寻觅。

(18)、纳兰性德对朋友的感情也是很真挚的。他与顾贞观的友情,当时传为美谈。并因此搭救吴兆骞,更是文坛佳话。看看他写给顾贞观的词,就能看出他对朋友的情感。

(19)、严宵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斜汉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香篝翠被浑闲事,回首西风。何处疏钟,一穗灯花似梦中。——纳兰容若《采桑子》

(20)、或许,你说,不是有好友重新给他介绍了一位红粉佳人吗。对,是有一位叫沈宛的名妓,请看纳兰为她写的词:

(1)、纳兰性德对朋友的感情也是很真挚的。他与顾贞观的友情,当时传为美谈。并因此搭救吴兆骞,更是文坛佳话。看看他写给顾贞观的词,就能看出他对朋友的情感。

(2)、这首《采桑子》是容若在陪同康熙帝出巡塞外的途中所作,目睹北国风光,多数时间身处大富之家或宫禁的容若感慨不尽,回思己身,悟出了雪花的一片真性情,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性情。咏雪咏花,各有名篇,但容若此词,独特之处是咏雪花。抛开咏雪的成规后,把雪花当做和牡丹莲花一样的花儿来作歌咏,以咏花传统来咏雪,无论咏花还是咏雪,都是咏物诗。传统咏物名篇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如祖咏的《终南望余雪》,见物态而不见我心,一类如薛涛的《牡丹》,比兴体,名言是物而实言是我,容若这首咏雪词属于后者。

(3)、他是贵胄,是才子,是情种。他的初恋,正妻,续弦,小妾,四个不同的女人,带给他四段不同的爱情,他却“情深不寿,英年辞世”。

(4)、纳兰死后那些铺天盖地的伤痛怀念,也许只是文人固习,不能全当真。但是在他死了多年以后,朋友聚会谈起他的时候,还有许多人失声痛苦。这样的哭声,比所有的文字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被他们怀念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纳兰诗的第二类为纪游踪的山水诗。前谈性德生平,曾引徐乾学《墓志铭》所记,说:“上之幸海子、沙河、西山、汤泉,及畿辅、五台、口外、盛京、乌喇,及登东岳,幸阙里,省江南,未尝不从”。此外,《墓志铭》里也说性德曾“奉使觇梭龙诸羌”。其沿途见闻皆有诗,或描摹山水,或抒发幽思,董讷《进士纳兰君讠来词》所说“字追米蔡,词抗苏黄,诗则拾遗、王、孟之间,罔不各臻其妙”(注),即是指这类诗。其为人称道者如《虎阜》:“孤峰一片石,却疑谁家园。烟林晚逾密,草花冬尚繁。人因警跸静,地从歌吹喧。一泓剑池水,可以清心魂。金虎既销灭,玉燕亦飞翻。美人与死士,中夜相为言。”《金陵》:“胜绝江南望,依然图画中。六朝几兴废,灭没但归鸿。王气攸云尽,霸图谁复雄。尚疑钟隐在,回首月空明。”《秣陵怀古》:“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帝先是驻跸古北口,九月沿京杭运河南巡,十一月回銮。上述诸诗,当作于此时。此外尚有七绝《江南杂诗》四首,皆同一风格。如《江南杂诗》第四:“妙高云级试孤攀,一片长江去不还。最是销魂难别处,扬州风月润州山。”此类诗深得唐人精髓,若混入唐人集中,颇不易辨出。

(6)、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二月十二日,纳兰性德生于京师,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指导下,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7)、书果星球整本书阅读课程项目,精选自部编版教材推荐书目和小学生必读书目,由浅入深,由简入难,给阅读一个轻松支点,让孩子在趣味课堂氛围中,学会自主阅读,翻转式课堂形式,让孩子轻松感受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兴趣,扫清阅读障碍,学会思考,会写作,会表达。

(8)、纳兰诗第三类为闲情杂咏之作,包括友朋赠答、相和之辞。此类诗在纳兰诗中比重不少,如《通志堂集》所录《幸举礼闱以病未与廷试》《有感》《四时无题诗》《秋意》《为王阮亭题戴务旃画》《填词》《题赵松学画鹊华秋色卷》《题赵松学水村图》《新晴》《岁晚感旧》《题照》《渌水亭》《初夏月偕仲弟作》《雪中和友》《西苑杂咏和荪友韵》《渌水亭》及写丁香、杏花之作,皆属此类。此类亦各有其美,风格虽异,然多体物细腻,真切自然,用语清丽流畅,迄今读来,犹令人赞赏不已。如《秋意》其三:“雨声池馆秋,漠漠横塘水。水鸟故窥人,飞入荷花里。”《中元前一夕枕上偶成》:“酒醒池亭耿不眠,帐纹漠漠隔轻烟。溪风到竹初疑雨,秋月如弓渐满弦。残梦远经吹角戍,明河长亘捣衣天。哀蛩饯晓浑多事,也似严更古驿边。”

(9)、➤深度合作品牌:太平洋咖啡、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

(10)、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纳兰容若《如梦令》

(11)、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筏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纳兰容若《虞美人秋夕信步》

(12)、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惧簿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13)、《少林寺传奇之东归英雄》郭力行饰演纳兰容若

(14)、纳兰容若知道烈火烹油,盛极必衰的道理,其实明珠也知道,但已经退无可退,所以,从理论上讲,纳兰容若最好的存在方式就是远离朝堂,远离政治,寄情诗文。

(15)、如果你想在教育行业创业,苦于不知如何选择项目,

(16)、有一次,初中同学拿着上、中、下三本闲梦楼主的武侠小说《海棠夫人》,这本书也是我费了很大周折借来读的,当然这本书就像刘备借荆州一样,是一直没有还的,这本书是我完完整整地读了几遍、书很新、文字很全的书,后来,这三本书被母亲卖给了一个收破烂的,为此,我和母亲好多天都不说话!

(17)、卢氏,长相端庄秀丽,颇有才华,而且性格温柔。纳兰与卢氏,门当户外,郎才女貌,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

(18)、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19)、思维导图的绘制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将孩子的放射性思考具体化地呈现出来,加速对阅读材料的累积量,能有效开发孩子左右脑的功能,也让思维更轻松有趣。

(20)、缘于这样的动机,听说江南吴程有一句沈姓的才女“颇佳”,就借好友顾贞观南归之便,代他“略为留意”。于是,这名叫沈宛的姑娘就以这样并不浪漫的动机,认识了容若。沈宛同样是一位历史面貌模糊的女子。

(1)、现如今,随着各种媒体平台的出现,文字这个东西被挤得极为尴尬,因为文字这类东西很难像视频音频那样容易被所有人接受。而这类媒体远远要比文字类的东西受欢迎得多,只是打开看,打开听,很轻松。但书里的东西是真的让人受益匪浅的,它带给人的东西要比那些碎片式的音频视频的内容更有深度,更有内涵的,更能让人有很多启迪的。

(2)、看纳兰的作品,一个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忧郁。纳兰自己是很喜欢南唐后主李煜,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来,纳兰的诗风与李后主很像,但我觉得,二者之间还是有所不同。李后主的伤感,是身世巨变之后感慨与悔恨。而纳兰的忧郁是天生的。所以,读李煜给人以历史的苍桑之感,而读纳兰更能体现出人生的悲凉之意。所以,我是不主张读纳兰词的。他的深情会伤人。我们先来看看为怀念去世的妻子卢氏写的一首词《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3)、"谢却茶靡,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杆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纳兰容若《酒泉子》"

(4)、掩抑薄寒施软障,抱持纤影藉芳茵。未能无意下香尘。《浣溪沙》

(5)、纳兰容若,清初词人,字容若。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6)、“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在谢道韫之后,没有人那么懂雪花得珍贵了,雪花孤零零地漂泊天涯,对同样清冷寂寥、落落寡合的容若来说,心中的“谢娘”又是谁呢?想必是发妻卢氏吧?最难觅的是知音,她爱护他,也懂他,可惜天不遂人愿,他们仅共同生活了三年,之后就是一生的悼亡与思念。卢氏之后,又有谁能与容若这般相知呢?他孤零零地漂泊在富贵的人间,穿行于嚣嚣攘攘的人群中。锦衣玉食的生活,对容若来说,不是归宿,而是漂泊,不是乡山,而是天涯。雪花思念着千年之前的那位谢娘,容若思念着缘定三生的那个谢娘,愿雪花在注定的极寒之地找到自己的天堂,愿容若在注定的富贵乡里找到自己的港湾。

(7)、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纳兰容若《木兰辞》

(8)、讲述康熙年间,康熙帝与一僧雪印(实为康熙之父委派)打赌,怪僧承诺将街头两名乞丐;当朝宰相明珠之子纳兰容若;海师提督施郎之子施仕伦训练成国之栋梁,朝廷重臣。其后二人与纳兰容若、施仕伦四人官居极品,权倾朝野,成为康熙面前红极一时的御前四宝的故事。

(9)、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纳兰容若《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10)、窗外雪花纷飞,帘内思绪翻飞,蓦然间想起了许多关于雪的诗句,曾有诗云:“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有诗云:“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更有诗云:“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代伟人毛泽东那一首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雪》更是把“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意境描摹得出神入化,每一句诗里都飞扬着一片雪花的姿态。我想,每个人的心里亦有对雪的一种别样情结,那么在今天,我将为您分享一首清朝第一才子纳兰容若的《采桑子•咏雪》,来领略一下这位才情横溢,却又孤傲忧郁的贵胄公子对雪花的另一番情愫,词云:“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11)、以照相记忆的方式阅读导图,直到手绘思维导图可以轻松浮现脑海为止。

(12)、以《纳兰容若传》为例,全书共分十六章,通过绘制出纳兰容若的事迹图,了解传主生平。

(13)、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纳兰性德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14)、关于容若妻室问题,素有异议。据考证,在容若取正妻之前,在家养病期间,家中曾为他纳颜氏为妾,照料容若生活,以慰寂寥。容若二十岁时,方才迎娶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卢兴祖之女为妻。彼时,卢氏十八岁,两人十分恩爱。是旁人眼中极为相衬的一对人。

(15)、纳兰的死,就是应了古人的一句话“情深不寿,早惠易伤”。他的性格是忧郁的。身份虽然高贵,做为皇帝的近臣,在别人看来,是十分荣耀的。在他看来。可能未必是令人高兴的事。严绳孙在《通志堂集》的另一篇序言中说:“及官侍从值上巡幸,时时时在钩陈豹尾之间,无事则平旦而入,日晡未退以为常。且观其意,惴惴有临履之忧。视凡为近臣者,有甚焉。盖其得从容与学问之间固已少矣。吾不知成子何以能成就其才若此?”纳兰的工作常常是从早上三四点钟(平旦)入宫,下午四点(晡时)以后还没下班。伴君与伴虎,纳兰性德工作之时,常常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感觉。精神是很紧张的。严绳孙说,工作这么忙碌紧张,学问还能这么好,是很不容易的。

(16)、票价:80(学生票)/120/180/24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