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有关于战争的成语有哪些81句

关于战争的成语知什么知什么

1、关于战争的成语有哪些并解释

(1)、连战皆捷: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2)、出自《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3)、出处:《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背城一战:背:背向。

(4)、(解释):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5)、“黄雀衔环”。东汉时候,华阴有名的“四知”太尉杨震的父亲杨宝,九岁时杨宝在华山脚下,救下一只黄雀,杨宝梦见一黄衣童子,赠他四枚玉环,使其子孙洁白,且位登三公。

(6)、(解释):直:公正、正直。以公道对待自己怨恨的人。

(7)、刀枪入库 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8)、唐·杜甫《春望》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百战百胜,知己知彼哀鸿遍野马革裹尸。

(9)、出自《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0)、(百战不殆)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11)、仓颉造字成功,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到鬼哭魂嚎。为什么下粟如雨呢?因为仓颉造成了文字,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自然值得庆贺,这便是“谷雨”节气的由来。但鬼为什么要哭呢?因为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欺伪狡诈、争夺杀戮由此而生,天下从此永无太平日子,连鬼也不得安宁,所以鬼要哭了。

(12)、(出自):《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13)、明万历六年(1578年),当时的颍上县令、著名文学家、戏曲作家屠隆始建管鲍祠,大殿两侧挂有“佐霸肇开新政局,分金饶见故人情”楹联。大殿内塑有管鲍两人的塑像,正殿高悬:“挚交千古”额匾,两侧明柱子上还有一副“相齐桓公一匡天下,友鲍叔牙万古高风”楹联,两副楹联均由颍上籍上海市副市长宋日昌于1987年所题。

(14)、(解释):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15)、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16)、(解释):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17)、(解释):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18)、(解释):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19)、(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0)、(出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有关于战争的成语有哪些

(1)、地址:北京海淀区西二旗西路领秀新硅谷c区19号楼101

(2)、(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3)、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4)、(出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5)、(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6)、(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7)、(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8)、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

(9)、(擐甲执兵):擐:穿。兵:武器。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指准备战斗。《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10)、bīnghuāngmǎluàn成语典故: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11)、(解释):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12)、(攻守同盟):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现多指坏人互相订约,为掩盖罪恶而一致行动。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八回:“可惜后来伊藤博文到津,何太真受了北洋之命,与彼立了攻守同盟的条约,我恐朝鲜将来有事,中、日两国,必然难免争端吧。”

(13)、出自《论语·乡d》:“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14)、(出自):《论语》: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5)、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16)、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17)、(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18)、(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19)、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20)、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3、关于战争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1)、(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2)、(出自):《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3)、(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4)、破斧缺斨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后以“破斧缺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5)、偃武息戈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偃甲息兵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

(6)、(解释):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7)、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8)、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9)、(出自):《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10)、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11)、(解释):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12)、(解释):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13)、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化干戈为玉帛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14)、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九回:自先王以来,楚兵战无不胜。

(15)、(解释)因为那个人不好或地位低下,就把他正确的言论也否定了。

(16)、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7)、出自《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8)、最终,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发愤读书,孜孜不倦,系统学习了《孙子》《六韬》《左传》《国语》等兵书史书,日积月累,学识逐步渊博起来,才华超过了许多读书人,谋略和指挥才能也日益精进。

(19)、(旌旗蔽日):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特指战旗。战旗遮住了日光。形容军队数量众多,阵容雄壮整齐。《战国策·赵策一》:“于是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日。”

(20)、“老先生,俺一文钱也没有呀!”陈抟说:“没钱,那你在地上给我滚一下!”赵匡胤无法,果真就要在地上打滚,陈抟却赶忙拦住,说:“唉;一文钱难倒英雄好汉!”接着,陈抟就劝赵匡胤正投奔在潼关招兵的柴荣。

4、有哪些是关于战争的成语

(1)、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2)、(解释):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3)、(虫沙猿鹤):旧时比喻战死的将士。也指死于战乱的人。《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从为虫为沙。

(4)、但是,你知道吗?出自《论语》的成语有115个之多!

(5)、(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6)、(解释):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7)、形容战火烧遍各地。来好息师招致和好,停止战争。

(8)、(解释):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9)、(解释):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10)、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11)、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12)、释义: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13)、(出奇制胜)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14)、成语有:背水一战、百战百胜、南征北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骁勇善战、战战兢兢、百战不殆、身经百战、决一死战、胆战心惊、血战到底。

(15)、(解释):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6)、(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17)、(解释):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18)、出自《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19)、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意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要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去看待。吕蒙(178年-219年),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汝南郡富陂人(今阜南县王化镇吕家岗)。吕蒙武艺高强,屡立战功,深受吴国大帝孙权器重,并期望他担当更大重任。一次,孙权劝吕蒙和其他将领利用战争间隙多读点书,丰富自己的学识。吕蒙则以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强调没有时间读书学习。孙权语重心长地说:“你比我还忙吗?我少年时就读过《诗》《经》《礼记》《左传》和《国语》,收获颇多。执政以来,又仔细研究了《史记》《汉书》和各家兵法,大有收益。”

(20)、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伐罪吊民伐:讨伐。

5、关于战争的成语及解释

(1)、(解释):任:负担;道:路途。已:停止。担子很重,路很远,责任重大,经历长期的奋斗,死了以后才肯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