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韩非的小故事140句

韩非名言故事

1、韩非名言最出名的句子

(1)、(解析)不要遮盖别人的优点,也不要议论别人的短处。 这是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所应该具备的。

(2)、就拿“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话来谈谈最近大火的电影——《看不见的客人》。

(3)、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4)、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5)、剧中,反复强调:从细节入手。既是假扮律师的图马斯的妻子的自我提醒,也是为了以此为借口,找到撬开男主嘴巴的榔头。

(6)、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

(7)、韩非思想中有不少辩证法的因素。看到事物不断地变化着,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解老》)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所讲的矛与盾的故事,对人们分析问题表达思想至今仍有着深刻的启发作用。

(8)、感悟: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边塞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来安慰他。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个祸患呢?”家里多了匹良马,他的儿子又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大家都安慰他,这个老人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青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参战,靠近边塞的人绝大部分都因战争而死去。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9)、言无二贵,法不两适。(除了君主的命令,没有第二尊贵的言论,国家的法令不能同时迎合公私双方)

(10)、2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11)、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12)、⊙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13)、韩非虽死,但他的思想却在秦始皇、李斯手上得到了实施。韩非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被称为法家之集大成者。

(14)、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15)、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避匹夫。——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有度》

(16)、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主道》

(17)、⊙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因此有劫君弑主也。

(18)、韩非提出了“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奸劫弑君》)的著名论题。“参”就是比较研究,“验”就是用行动来检验。韩非认为,不经过“参验”而硬说是如何如何,是无知的表现;不能确定的东西而照着去做,是自欺欺人。因此他主张“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显学》)。

(19)、⊙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20)、译:法律的执行没有信用,则君主会有危险;刑责的施行不够坚决,邪恶的东西就会层出不穷。

2、关于韩非的小故事

(1)、⊙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2)、当苗时,禁牛马入人田中,固有令矣,而吏不以为事,牛马甚多入人田中。亟举其数上之;不得,将重其罪。

(3)、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4)、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

(5)、⊙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因为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6)、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7)、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8)、越是在乎别人的话,越是活不好自己。这个道理,很多人也只有活到一定岁数才会明白。就如杨绛的百岁感言一样,“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9)、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10)、侈而堕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显学》简评:一个人如果生活奢侈,而又非常懒惰,即使家底丰厚,早晚也会变得一贫如洗;一个人如果勤劳而又节俭,即使出身贫寒,早晚也会变得富有。

(11)、但教育也无法保证每个人受过教育后,都会做人。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衡量做人的尺子,是不一样的。你认为这样做人好,别人可能不认为,可能反驳。可以说做人,是我们每个人一辈子都在探索的事。活着,好像就是在搞明白如何去做人,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12)、⊙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

(13)、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是郑韩故城),韩王室诸公子之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古人认为是阴谋学家,韩非的著作一大部分关于阴谋。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着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洋洋十万余言。

(14)、韩非子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精华言论及著作。

(1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16)、韩非著书之余时常登临的孤愤台尤存,位临棠溪岸边,原是一处高地,松柏银杏苍苍。之后,孤愤台渐渐之低小,乡民们平素叫“孤坟摊儿”,考古和被盗均未发现萌基,专家考证应为“孤愤”台,正好符合韩非“驱车劝谏韩玉不用”而闭门著书的历史事实。韩非的《孤愤》、《五蠹》《说难》、《说林》、《从内储》五书韩非简介,十万余言,字里行间,叹世事之难,人生之难,阅尽天下,万千感怀。韩非死于秦国,终年47岁,有记载说,韩非尸体运回韩国,葬在故土,即孤坟摊处,还说葬九女山古墓群。

(17)、⊙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18)、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19)、面对失恋,大家又是如何去面对的呢?相信多数人都是很痛心的,毕竟深深爱过,还幻想过和她一起结婚生孩子,可惜一切都如梦幻泡影,破碎了。多数人面对失恋,都是痛苦了好一阵子,这一阵子中很多人是睡不着,失眠,很痛苦,用酒精麻醉自己。

(20)、感悟:韩非子的同学李斯在其著名的《谏逐客书》写道“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和韩非子的话如出一辙,不知道是不是李斯抄袭的韩非子的,呵呵。

3、韩非名言故事有哪些

(1)、韩非据史料可考故土在西平县出山棠溪北岸的韩堂村。韩堂村建有韩家祠堂,而后迁至出山镇西南,韩堂村留名至今。韩祠为韩家宗祠,何代修筑无考,但每年春节韩姓子孙敬奉韩家宗祖一直延续,韩祠历代修复,破损于解放初,1958年在此建出山礼堂,有“思辨”碑石一块,村人说曾盖在西街井口,后无下落。

(2)、韩非子中的著名寓言有《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中饱私囊》、《三人成虎》《一鸣惊人》等。

(3)、宰相一定从基层州部兴起,猛将一定从基层卒伍发端。

(4)、可乐羊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进贡的意思,甚至不顾儿子死活,越打越猛烈。这在他眼里,他可能认为个人生死小于国可见每个人,做人都有自己的准则,但别人怎么看呢?结果他儿子就被烹了,还被做成了羹,送给乐羊,乐羊还喝干了满满一杯。

(5)、译文:要做成一件事,有时候需要先打破做成这件事的想法。或者这句话也可以解释成,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考虑让这件事失败的那些因素,只有避免这些失败的因素才能成事。

(6)、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7)、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8)、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9)、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恶来选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广博。

(10)、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11)、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12)、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13)、解释:统治人民的人,应在邪恶的事情尚未萌芽时便有所禁止。

(14)、⊙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世间万物都各有特性,不同的才能有不同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所以君主就可以无为而治。)

(15)、韩信解释是刘邦会用将不会带兵。这个故事可以说是韩信的失败,只知道逞口舌之快,追求虚名,却不知道这段话在刘邦心里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为后来韩信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16)、人不能同时用两手画出两种形状不同的图画,说明心无二用。

(17)、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大体意思是说:孩子掉进水里,如果去越国借人来救,虽然越国人善于游泳,孩子也必定活不成了。

(18)、提到韩非子许多人都知道,也对他有所了解。他是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下面要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韩非子名言小信成则大信立,一起来看下吧!

(19)、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20)、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4、韩非的名言有哪些

(1)、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2)、译文:求:找寻;疵:毛病。不要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这就是成语吹毛求疵的出处。

(3)、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没有制度、规则、法治的约束,没有人民的主权、治权,上下一日百战的戏会没完没了地上演)。

(4)、其学说的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主要是利害关系而仁爱教化辅之,强调以法治国,以利用人,对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5)、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法。

(6)、国学网站:www.minglunshuyuan.cn

(7)、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8)、就拿“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话来谈谈最近大火的电影——《看不见的客人》。

(9)、巧妙的欺诈不如愚笨的诚实,只有诚可以得到人们的赞许和尊重。

(10)、韩非把社会现象同经济条件联系起来,这在当时是难得的。韩非对经济与社会治乱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注意到人口增长与财富多寡的关系,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民众而货财寡”会带来社会问题的思想家。

(11)、但是大家只要想去爱,在爱的过程中多少人都吃过醋,失恋的滋味比起吃醋的滋味,多加了一份刻骨铭心的痛,吃醋只是全身一阵阵的酸,从心里酸到鼻子再酸满全身,而失恋是痛,隐隐地作痛,好久都还有,有时候痛的浓烈,有时候痛得很淡。

(12)、春秋时期,管仲为了帮助他所傅的公子纠回国为君,半路上用箭射杀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但箭射在了衣带钩上,没射中,小白装死倒下,骗过了管仲,之后轻车别道先入国,当上了国君。

(13)、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14)、(解析)事情由于保守机密而成功,说话不慎、泄露机密会导致失败。俗话说:“勿多言,言多必失。”

(15)、译文: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16)、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撄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撄人主之鳞,则几矣。韩非子

(17)、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译:一个人右手面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两种形状。

(18)、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19)、(韩非子名言)民之性,恶劳而乐佚(安息)。

(20)、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5、韩非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1)、8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2)、韩非子被誉为最得荀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韩非子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3)、出身三代相门,博学有文辞。   擅长书画,精于鉴赏,初为左补阙。大中初年(847年),迁任祠部员外郎。咸通三年(862年),任舒州刺史。乾符初年(874年),任大理卿。 

(4)、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

(5)、由此,真正要所有的制度都能步入轨道的话,首先就要贯彻法令,不要有模棱两可的现象发生,无论对象是谁都要公平待之。如此人民才会信任法律的效能,才会尊重。

(6)、(译文)夫人知道我喜爱新来的美人,她喜欢新来的美人的程度还要超过我,这是孝子用来奉养父母、忠臣用来侍奉君主应有的态度。

(7)、感悟:这两句用于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否则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就可能是纸上谈兵,耽误国家大事。这句话还是在强调实践和经验的作用。反过来说,假如你现在现在正处在低层的地位,不要着急,用心积累经验,精熟业务,时机成熟自然会有高升的机会。

(8)、(解析)祸难的产生是由于心生邪念,而所以产生邪念是受了欲望的诱惑。

(9)、出自先秦《韩非子·有度》。刑过,惩罚有罪之人。遗,遗漏。匹夫,指最平常的百姓。依法惩罚有罪之人要不避权贵,奖赏有功之人要不遗漏贫贱普通之人。这句话以赏罚要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10)、⊙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11)、译:要做成一件事,有时候需要先打破做成这件事的想法。或者这句话也可以解释成,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考虑让这件事失败的那些因素,只有避免这些失败的因素才能成事。

(12)、古人说,人有四戒:酒、色、财、气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的钢刀,财是惹祸的根苗,气是下山的虎豹。酒色财气,可以说是人们不宜发现的危险,有些人没死在大灾大难里,却死在这里,值得我们深思。

(13)、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莱蒙特

(14)、韩非的全部理论导源于荀子“性恶论”思想和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国家的政治目的。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利害关系,人的心理无不“畏诛而利庆赏”(《二柄》),人君的职责就在于利用“刑”“德”二手,便民众畏威而归利。

(15)、齐桓公当国后不记一箭之仇,为图霸业又重用了管仲,从而显示出为君者在用人上的胸襟。若是齐桓公吹毛求疵,追究管仲的一箭之仇,那么可能就成就不了霸业。

(16)、圣人不期循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17)、恃人不如自恃也,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为人也。

(18)、感悟:不思八常想一二。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有些事情由于条件限制,可能我们一辈子的做不好,有些东西一辈子也得不到。这都是正常的。所以,面对这些要释怀。但这不能称为懒人的借口,放下、舍得必须是在经过一番努力和追求之后的觉悟,而非消极的逃避。

(19)、中山国知道后,不忍心再与他交战,投降了,为了避免更多人死亡。乐羊于是成功拿下了中山国,这也成了文候发迹的地方,文候很欣赏他的战功,却怀疑他的内心。那么从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乐羊做人让人怀疑他内心太急功近利,太狠了,连家人安危都不顾,更何况是进攻别人国家,而不是国破,国破的时候,那真的是个人安危小于国。

(20)、译文: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1)、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2)、⊙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3)、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励志网)

(4)、韩非子自己就是个“自胜”的典型。韩非子天生口吃,这放到现在也得算个残疾,是个大缺陷。但就是这个有缺陷的口吃患者,竟然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与孔子老子一样在彪炳史册。

(5)、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6)、感悟:不思八常想一二。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有些事情由于条件限制,可能我们一辈子的做不好,有些东西一辈子也得不到。这都是正常的。所以,面对这些要释怀。但这不能称为懒人的借口,放下、舍得必须是在经过一番努力和追求之后的觉悟,而非消极的逃避。

(7)、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8)、乐羊如何有功被疑心呢?他是如何去做的人呢?乐羊当时是为国的大将军,要攻打中山国,但是他的儿子却在中山国,还被当成了人质。中山国的人就把乐羊的儿子悬挂在城墙上让乐羊看,希望他停止进攻。

(9)、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

(10)、韩非子自己就是个“自胜”的典型。韩非子天生口吃,这放到现在也得算个残疾,是个大缺陷。但就是这个有缺陷的口吃患者,竟然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与孔子老子一样在彪炳史册。

(11)、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

(12)、译文:千里长的大堤,因为蚂蚁窝而溃败;百尺大的房屋,因为一点的烟火而焚毁。

(13)、译文:因此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所以《老子》说:“能够战胜自我,就叫做强.”

(14)、⊙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15)、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16)、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蔡锷。

(17)、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也。

(18)、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19)、⊙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20)、春秋时期,管仲为了帮助他所傅的公子纠回国为君,半路上用箭射杀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但箭射在了衣带钩上,没射中,小白装死倒下,骗过了管仲,之后轻车别道先入国,当上了国君。齐桓公当国后不记一箭之仇,为图霸业又重用了管仲,从而显示出为君者在用人上的胸襟。若是齐桓公吹毛求疵,追究管仲的一箭之仇,那么可能就成就不了霸业。

(1)、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

(2)、景公说:“快驾烦且(拉的)那辆马车,让主管韩枢驾车。”跑了几百步,认为马主管赶得不快,夺过缰绳代替他(赶车),赶了大约几百步,认为马没有跑得更快,干脆下车去跑。

(3)、感悟:以绘画为例,旨在说明做事的道理。人不能同时用两手画出两种形状不同的图画,说明心无二用。此名句的深层意义是在强调学习或做事要用志不分,专心不二。金庸小说里有左右互搏术,周伯通、郭靖都精通此道,不过毕竟是小说,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吗?

(4)、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5)、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6)、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7)、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8)、韩非用进化的历史观点分析了人类历史。他把人类历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当今几个阶段,进而说明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那种想用老一套办法去治理当世之民的人都是“守株”之徒。

(9)、韩非反对天命思想,主张天道自然。他认为“道”是万物发生发展的根源,“道”先天地而存在。有了“道”才有了万物,“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维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恒其光。”“宇内之物,恃之以成。”(《解老》)韩非同时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理”这个哲学概念,并论述了它与“道”的关系。他认为,“道者万物之所成也,理者成物之文也。”(《解老》)“理”在韩非看来,就是事物的特殊规律,人们办事应该尊重客观规律。

(10)、稿件要求:积极健康正能量,表述鲜明,资料真实。一律采用网上投稿模式,word格式,如有配图,投稿时请发附件。

(11)、⊙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喜爱,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

(12)、感悟:团结是一个老话题。事实上我们中国人虽然多,但却没团结合作起来。在国外人家都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三条虫。”这不就是说明我们中国人不团结,还经常搞“内讧”。联想到以前曾听说过一片报道:在一个国际学生夏令营的一次活动比赛中,单项比赛的冠军几乎都给中国学生包了,而在合作项目中,中国学生就都是自顾自,一点都不团结合作。就算有一个人能的第但总分却非常落后。这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反思。

(13)、这段话的意思很明显。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轻浮浮躁的人、急躁莽撞的人很难独当一面,他们要靠那些沉静的人、稳重的人。

(14)、千里大堤,狂风巨浪未能移其毫厘,可谓牢不可破。

(15)、感悟:这段话的意思很明显。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轻浮浮躁的人、急躁莽撞的人很难独当一面,他们要靠那些沉静的人、稳重的人。假如我们能在生活或者工作中更加稳重、安静一点,那么你肯定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也会取得新的进步。

(16)、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

(17)、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18)、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官场是恶虎相争的角斗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君王要紧握权柄,时时抑制、杀戮爱臣、贵臣)。

(19)、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20)、感悟:火的危险是实实在在,比较明显的;而水比较阴柔,危险不宜察觉。这告诉我们,重视和躲开那些隐藏的、细小的但却是致命的危险。古人说,人生有四戒:酒、色、财、气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的钢刀,财是惹祸的根苗,气是下山的虎豹。酒色财气,可以说是人们不宜发现的危险,有些人没死在火灾里,却死在这里,值得我们深思。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