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出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并简述讲故事132句

出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

1、出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

(1)、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士兵,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你家都督知道,否则就不灵了。” 鲁肃报告周瑜,只说他不用准备的材料,绝口不提诸葛亮的计划。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周瑜想:他肯定造不好了。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命船赶紧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六千支,总共有20条船,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2)、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 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4)、 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5)、如鱼得水: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6)、傲睨得志(曹操):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7)、 魏太和二年(228年)春天,诸葛亮率军攻打曹魏,声称由斜谷道攻取郿(méi)县,并派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令曹真前去防守郿县;诸葛亮则亲率诸军进攻祁山,发动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响应,关中震动,震惊曹魏,魏明帝更亲身到长安督战,并派张郃抗击进攻祁山的诸葛亮。

(8)、义释曹操(第五十回)义释黄汉升(第五十三回)义重于山,舍生取义,忠义思想浓厚

(9)、《三国演义》。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10)、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失。

(11)、答案可参照“千里走单骑”《三国演义》27回)

(12)、〖安身之处〗 成语典故: 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 ·第四十回

(13)、超群绝伦: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出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14)、     孔融很欣赏的才华,多次向曹操称赞他。曹操也想见他,但祢衡一向看不起、厌***曹操,就自称狂病,不肯前往,而且对曹操还多有狂言。

(15)、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出自《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16)、 鞠躬尽瘁(孔明):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17)、〖步罡踏斗〗成语典故:(孔明)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三国演义》第一○三回

(18)、释义: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19)、吴下阿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20)、舌战群儒(第四十三回)草船借箭(第四十六回)妙算华容道(第五十回)巧说周瑜(第四十四回)智辞鲁肃(第五十二回)智取汉中(第七十二回)巧布八阵图(第八十四回)智取三城(第九十二回)弹琴退仲达(空城计)(第九十五回)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卓越的才能

2、出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并简述讲故事

(1)、      与这个成语相关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演义》的第十七回。

(2)、〖出榜安民〗 成语典故:请后主还宫,出榜安民,交割仓库。·第一百一十八回

(3)、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4)、割须弃袍( gē xū qì páo )割掉胡须,丢掉外袍。 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割须弃袍是一则成语故事,来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58回,曹操率军与马超在潼关交兵,曹军被打败后马超追击曹操时,曹操为了不被认出来,把胡须割掉,把长袍丢弃之事。描写了曹操狼狈逃窜的景象。

(5)、(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人或事物很多

(6)、〖法不徇情〗 成语典故: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直深戒。·第七十二回

(7)、〖低头丧气〗 成语典故: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第四十三回

(8)、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诸葛亮利用大雾天,加上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9)、〖大仁大义〗 成语典故: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也大仁大义也。·第34回

(10)、焚香礼拜(刘备):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

(11)、〖不此之图〗成语典故:不此之图,而伐荆州,荆州丰乐之地,国和民顺,未可动摇。·第32回

(12)、桃园三结义(táo yuán sān jié yì)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13)、危在旦夕:形容时间短,危险就在眼前。出自《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14)、〖残贤害善〗成语典故:而操遂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第22回

(15)、辕门射戢:吕布为了阻止袁术击灭刘备所使的计谋。 

(16)、〖不次之图〗 成语典故:以明公之威,击疲惫之众,如迅风之扫秋叶也。不此之图,而伐荆州;荆州丰乐之地,国和民顺,未可动摇。·第三十二回

(17)、〖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成语典故: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第50回

(18)、下面这首诗选自《三国演义》,它所称赞的人物是( )

(19)、桃园三结义(táo yuán sān jié yì)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20)、巢毁卵破:鸟巢毁了,卵也一定会打碎。比喻大人遭难而牵连到子女。出自《后汉书·孔融传》:“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3、出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并写出对应的人物及故事

(1)、巢毁卵破:鸟巢毁了,卵也一定会打碎。比喻大人遭难而牵连到子女。出自《后汉书·孔融传》:“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2)、力排众议(鲁子敬):竭力排除各种意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

(3)、〖才望兼隆〗 成语典故:今卿亦须荐一才望高隆者,代卿为妙。·第七十五回

(4)、《三国演义》中说,曹操把关羽围困在屯土山上,在张辽极力劝说下,关羽和曹操订立了著名的“土山三约”:降汉不降曹;赡养刘备两个夫人;一旦知道刘备消息,无论千里万里赴汤蹈火也要投奔兄长。曹操最后答应了苛刻的条件。身在曹营的关羽还几次提醒曹操,自己时刻没有忘记故主刘备。后来又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答曹操不杀之恩。关羽忠于刘备,忠于桃园结义的拳拳之心,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5)、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6)、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国,领精兵三十万奔陈仓道口而来。陈仓口守将郝昭有勇有谋,更得大将王双相助,诸葛亮造云梯,制冲车,填城壕,掘地道,强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办法几乎都用上了,陈仓口还是久攻不下。诸葛亮郁闷至极,一时无措,无奈问计姜维。姜维仔细分析了陈仓城池坚固,兼守将郝昭坚持防御战,防御工事牢固,更得王双相助,认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于是建议诸葛亮暂停攻城,派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分兵把守关隘要道防止敌方从街亭进攻,自己派人献书诈降魏国大都督曹真,暗里袭击曹军大本营祁山。曹真中计,***失兵折将,于是祁山攻克。祁山一克,攻克陈仓口指日可待。

(7)、关羽接到邀请信后,笑着说:“我才不怕他们,我一个人去,看他们敢把我怎么样?”

(8)、〖唇齿之戏〗 成语典故:足下深知安邦定国之道,何在唇齿之戏哉!·第八十六回

(9)、(读音)wàng méi zhǐ kě ,

(10)、孙权大怒:“刘备分明就是在捉弄我。”鲁肃出了一个主意:请关羽到吴国来吃饭,趁机把他抓起来,***迫关羽交出荆州,不然的话就杀死他。

(11)、跃马檀溪(yuè mǎ tán xī)跃马檀溪,是指刘备在情急之下、驱赶乘马跳出檀溪,从而逃脱追杀的典故。

(1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3)、(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三次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坚持不懈。

(14)、〖灯烛辉煌〗成语典故:军士引阚泽至,只见帐上灯烛辉煌,曹操凭几危坐。·第四十七回

(15)、赤壁大战: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大规模作战,也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16)、〖反败为胜〗成语典故: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第16回

(17)、〖大吉大利〗 成语典故:孔明曰:‘来意亮已知道了。适间卜《易》,得一大吉大利之兆。·第五十四回

(18)、车载斗量: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出自《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19)、 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20)、桃园结义: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4、出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

(1)、桃园三结义(第一回)   义薄云天的忠义思想

(2)、〖宝刀不老〗 成语典故:张郃出马,见了黄忠,笑曰:‘你许大年纪,犹不识羞,尚欲出阵耶?’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第70回

(3)、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4)、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

(5)、例: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从中可见关羽对刘备的一片忠心。

(6)、有鉴于此,地瓜讲堂联合巨子学堂特推出“点石成金”作文课程。详细如下:

(7)、〖等闲之辈〗 成语典故: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

(8)、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9)、〖胆丧心惊〗成语典故:袁绍父子胆丧心惊,奔入旧寨。·第三十一回

(10)、〖初出茅庐〗成语典故: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第三九回

(11)、曹操(割发代首),为了公正严明,曹操自己马惊践踏了庄稼,他割发代首,以示惩罚,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曹操军纪严明,也是管理军队有策略的表现。

(12)、〖傲睨得志〗成语典故: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第六十回

(1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4)、也许是受了鲁班木车马的启发,约1700年后,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用其在崎岖的栈道上运送军粮,且“人不大劳,牛不饮食”。与王充记载鲁班木车马的寥寥数语相比,《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对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的记述可算是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极为详尽了。但不知为什么,陈寿和罗贯中等对木牛流马的制作原理和工艺却不提一字。

(15)、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后比喻英勇无比或下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含褒义。

(16)、“失街亭”对日后蜀汉数次北伐亦未能获得比本次令三郡投降更大的影响,而且本次蜀军大败,对本来已因夷陵之战元气大伤的蜀汉有较大的影响。

(17)、三顾茅庐、隆中对(第三十八回) 知人善用,礼贤下士,敬才爱才

(18)、〖封金挂印〗 成语典故:(曹操)因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三国演义》第二七回

(19)、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20)、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

5、源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1)、《三国演义》以75万字的规模,用一种比较成熟的演义体小说语言,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描写了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裁,这不仅使当时的读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而且也刺激了文士和书商们继续编写和出版同类小说的热情。

(2)、水淹七军(第七十四回)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谋略过人

(3)、性格: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心胸坦荡,胸怀宽广,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法纪严明,关心百姓疾苦,注重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4)、3残暴不仁(韩玄):凶狠***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5)、     有一次,曹操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的马竟然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曹操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于是拿起剑来割断头发投掷在地上。

(6)、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7)、辕门射戟( yuán mén shè jǐ )是历史典故,最早出自《三国志·吕布传》,吕布为了阻止袁术击灭刘备所使的计谋。后来罗贯中将这个典故改编为脍炙人口的“吕奉先射戟辕门”,也就是《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是三国名将吕布以他精湛的箭法平息了一场战争。

(8)、列举一个出自《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并简述有关这一歇后语的故事。

(9)、〖赤膊上阵〗 成语典故: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第五十九回

(10)、〖繁礼多仪〗成语典故: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第十八回

(11)、舌战群儒: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12)、《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

(13)、白话文:“写字教育太师知道,赶快调兵遣将,剿除盗贼报仇。”

(14)、遗诏托孤(第八十五回) 惟贤惟德,注重自身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

(15)、爸爸讲的第二个故事是诸葛亮(舌战群雄),诸葛亮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去东吴,仅仅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东吴群雄,最终说服孙权,联合抵抗曹操,度过了一次大的危难。

(16)、成语例子:常与这些轻薄少年,成群结队,驰马试剑,黑夜里往来太行道上。

(17)、拼音:péi le fū rén yòu zhé bīng

(18)、(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19)、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至二十七会记载,关羽和刘备走散后,被曹操留在营中,"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恩礼非常;但关羽却系念刘备,后来得知刘备在袁绍处,遂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 

(20)、昨天,“文字下午茶”盘点了《三国演义》中经典的成语和典故。看来大家还是挺喜欢这个栏目的。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盘点《三国演义》中那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和典故。

(1)、单骑救主:赵云单枪匹马杀回长坂坡,与虎豹骑且战且退,最终救出后主母子。 

(2)、火烧赤壁 ( huǒ shao chì bì ) 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3)、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后比喻英勇无比或下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含褒义。 

(4)、初出茅庐: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5)、这时刘备已经很强大了,他的军队很快就攻占了西川。刘备在西川建立了蜀国,派关羽和他儿子关平驻守在荆州。

(6)、释义:汉:汉朝。原指关羽身在曹营,心想刘备。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7)、成语解释:斑鸠占了喜鹊的窝。比喻强占别人的地方或位置。

(8)、性格:武艺超群,但见利忘义,反复无常,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

(9)、〖蠹政病民〗成语典故:时皓〔孙皓〕居武昌,扬州百姓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匮乏。陆凯上疏谏曰:‘……又左右皆非其人,群d相挟,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第一百二十回

(10)、割须弃袍( gē xū qì páo )割掉胡须,丢掉外袍。 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割须弃袍是一则成语故事,来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58回,曹操率军与马超在潼关交兵,曹军被打败后马超追击曹操时,曹操为了不被认出来,把胡须割掉,把长袍丢弃之事。描写了曹操狼狈逃窜的景象。

(11)、(典故)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12)、释义:赔:蚀本;折:亏***。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失。

(13)、 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4)、〖不成体统〗成语典故: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第十三回

(15)、刮骨疗***(第七十五回)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第二十七回)斩车胄(第二十一回)挂印封金(第二十六回)武勇神威,武艺高强,有胆识,才智过人,自信

(16)、曹操献刀:为了除掉祸国殃民的董卓,王允和曹操定下刺董之计,曹操手持七星刀刺杀董卓,不料却被发现,曹操随机应变,以献刀为名瞒了过去。 

(17)、辕门射戟( yuán mén shè jǐ )是历史典故,最早出自《三国志·吕布传》,吕布为了阻止袁术击灭刘备所使的计谋。后来罗贯中将这个典故改编为脍炙人口的“吕奉先射戟辕门”,也就是《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是三国名将吕布以他精湛的箭法平息了一场战争。

(18)、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对华雄这个角色有较多的发挥,描写华雄为董卓的猛将,自荐抵抗山东地区反对董卓的诸侯联军于汜水关前,他先后斩杀济北相鲍信之弟鲍忠、孙坚部将祖茂、以及袁术部将俞涉和韩馥手下潘凤等人,最后关东联军派出关羽与之一对一决斗而被杀。《斩华雄》也成为京剧中的一出著名的剧目。

(19)、廊庙之器:能肩负朝廷重任者。出自《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20)、“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

(1)、《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2)、〖骨颤肉惊〗 成语典故:却说王甫在麦城中,骨颤肉惊,乃问周仓曰:‘昨夜梦见主公深奥血污……不知主何吉凶?’·第七十七回

(3)、“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何人?所报答的“主”指谁?“义释”的是谁?关羽、刘备、曹操。

(4)、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5)、〖大获全胜〗 成语典故:玄德大获全胜,引军入樊城,县令刘泌出现。·第三十六回

(6)、例句:我们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机器一来,马上就可以安装了。

(7)、诸葛亮攻祁山时,众人都建议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人任先锋,但诸葛亮不听,任命自己十分赏识的参军马谡领导诸军,后于军事重地街亭防御曹魏将领张郃的进攻。马谡在街亭违反诸葛亮节度,举措烦扰,更加舍弃水源,选择登上南山据守而非占据山下的城镇;禆将军王平曾多番规劝,但马谡都不接纳。张郃到后,包围山上,又断绝山上马谡军的水源,并且大举进击,大破马谡军,士卒四散,溃不成军。王平此时命自己所领的军队鸣鼓自守,张郃怀疑有伏兵,不敢进***,王平得以有时间收拾残军,并率领败军撤回。马谡失守街亭后,诸葛亮失去重要据点,进退无据,无法再战,于是迁西县一千多户撤回汉中。后马谡与将领李盛、张休等人被处死,黄袭被夺兵。

(8)、〖得而复失〗 成语典故:孔明变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第九十六回

(9)、性格:武艺超群,神勇威猛,谋略过人,忠义,但骄傲不听劝谏

(10)、〖赤身裸体〗 成语典故:耀武扬威,辱***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裸体,或谁或坐。·第84回

(11)、〖不可造次〗 成语典故:此事当深虑远议,不可造次。·第一百五回

(12)、 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