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曾国藩子若不如我原文64句

曾国藩家训名言子若不如我

1、曾国藩说子若如我

(1)、②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2)、在此之后,人们对曾国藩的评价可谓褒贬不如蒋介石对曾国藩视若神明,在他主持黄埔军校期间,在蔡锷所辑《曾胡治兵语录》的基础上,“兼采左季高之言,可为后世法者”,成《曾胡治兵语录白话解》,认为“它不惟治兵者之至宝,实为治心治国者之良规”。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回国,蒋介石把他安置在溪口读书,交给他两本书,其中一本是《曾国藩家书》。可见蒋介石奉曾国藩为祖师,服膺极深。   

(3)、曾国藩主张“居家以不晏起为本”。晏起,即晚起。在这些日常之事上磨炼自我,自我约束,克勤克俭。在日渐累积中,成为不平庸之人。

(4)、不教孩子孝道,他会有一种态度,叫「应该的」。

(5)、家庭和睦,首先必须是夫妻和睦,因为夫妻关系是各种家庭关系的主体,又是家庭的支柱。从历史上看,夫妻和睦,不仅能使家庭稳定,而且能激发夫妻的创造力,甚至还能由此创立一番大业。   

(6)、一书不尽不读新书:精读,读通读透,沉浸其中,不苦求强记;做杂记:将所感所想记录。

(7)、曾国藩以此为家训,经常要求自己和家人,以俭持家,勤于治学。

(8)、对于曾国藩来说,让功有两重好处。一重是可以赢得别人的拥护。别人的功劳,得到了超出期望的肯定,自然会拥护曾国藩。

(9)、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10)、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曾国藩家训》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曾国藩家训》读后感篇1一千年前,一位儒家学派的一代大师孔子将儒家学说发扬光大;而在一百多年前,又是同样一位身怀着儒家学理念的智者站在历史的风头浪尖上,将儒家的思想贯彻得淋漓尽致。他用他的赤胆忠心,为当时在炮火连天的***点燃了星星之火,将***引领向世界,向世界看齐;他的人才观念更是造福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学习方法更为后代的我们树立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翻开《曾国藩家训》,领略曾国藩一生的旅程。

(11)、凡办一事,必有许多艰难波折,吾辈总以试心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为人共亮。

(12)、1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13)、静坐思,心正气顺,必须到“天地位,万物育”田地方好;默坐思,此心须常有满腔生意。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勉之!   

(14)、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15)、知识改变命运,让出生农民世家,天资并不聪颖的曾国潘成为一代鸿儒。少年时的曾国藩科举落榜,用借来的100两银子买了一套二十三史,可见对书的痴迷程度。他在家书里是这样说的“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我们知道,曾国藩是个个人信仰和信念十分强大的人,他之所以能形成这些信仰信念,完全来自于读书。

(16)、朱元璋始终对马皇后充满深情,念念不忘。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与马皇后合葬在南京孝陵。

(17)、她生5男8女,40岁守寡,一手培养13个博士,教子经只有15个字。

(18)、我与沅弟讨论治家之道,一切都以星冈公所定的办法为准,大约有八字诀。头四个字,即上年所说的书、蔬、鱼、猪;另有四个字称早、扫、考、宝。早就是早起,扫就是扫屋,考就是祭祀祖先,敬奉显考、王考、曾祖考,说考也就包括妣;宝,就是亲族和乡里之人,经常互相来往,贺喜吊丧,询问疾病,同济急难。星冈公曾经说:“人待人是无价之宝。”星冈公生前对于这些事都极为认真,所以我把它总结为“书蔬鱼猪,早扫考宝”。这句话虽然近于谐谑,但我想把它写在屏上,以祝贺你们夫妇的寿辰,使后世的子孙知道我们兄弟的家教,也知道我们兄弟的风趣。你认为对吗?   

(19)、2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20)、曾国藩既有邵蕙西这样的诤友,也有吴竹如那样的挚友。同年二月的一天,吴竹如与曾国藩促膝谈心,谈到他平生的交往,把曾国藩以知己相许,他说:“凡是阁下您所有的以期望许诺下的言语,信了它就足以滋长您自以为是的私念,不信它又恐怕辜负了您相知相许的真情,我只好自始至终怀着恐惧的心理。”几句话,不温不火,不恼不怒,字字力若千斤。曾国藩曾记下了他的感受:听了吴竹如的几句话,我悚然汗下,竹如对我的敬重,简直是将神明收敛在内心。我有什么德行能担当得起呢?连日来安逸放肆,怎么能成为竹如的知己?实在是玷污竹如啊!   

2、曾国藩子若不如我原文

(1)、1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2)、众所周知,曾国藩读书知礼、博学多才,他是晚清重臣,曾在翰林院任职多年,同时他也是一位家教极严的家长,他在离世时专门强调不给孩子留下分毫财产。莫说是在当时那个年代,即使放在现代依然有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

(3)、学问,以每日增长新知而不忘记为关键;文章,以多读书多懂道理为关键。   

(4)、神明像太阳升起一样,身体则如同鼎立地不动。这两句话是应当遵循的。只有心到静极时,这是喜怒哀乐未发之时,身体寂然不动,毕竟还没体验出真正的意境。意只是闭藏到了极点,才招引出来一点生气,如同冬至时节的一阳初动。坚贞不移,这就是“无”,等春雷一响,这就是“启”,坚实的谷类,原给作始播的种子,不能为种子的谷,不能说是坚实的谷。这其中没有满腔的生意,就好比万物的生长都赖于我心,还不可以说到了至静的境界。但是,静极生阳,因为一点生物的仁心,每一气息静极,仁心不息,这就是天地间的诚吗?颜子三个月不违仁,也可以说是洗心退藏到静极的境界中获得真正快乐的人了。   

(5)、曾国藩42岁之前都是文官,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机缘巧合才办起团练,跨界到军事领域。是什么让一个军事“小白”转型为军事“大咖”?诀窍就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他在一次次战役中学习摸索战争规律、法则,形成自己的战略思想,他的思想被编为《曾胡治兵语录》,一度成为黄埔军校教材。在实战中,他升级了对战争的认知,他总结出“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练兵如八股家之揣摩,只要有百篇烂熟之文,则布局立意,常有熟径可寻,而腔调亦左右逢源。”“带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近年驭将失之宽厚,又与诸将相距过远,危险之际,弊端百出,然后知古人所云作事威克厥爱,虽少必济,反是乃败道耳”这些都不是“已有”的经验,而是在战争中摸索出来的。正是把战争当成了学校,曾国藩才顺利“毕业”的。

(6)、第二部分:学问求学三耻——无穷受用来自有始有终

(7)、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8)、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绩溪《章氏家训》

(9)、浴佛节的由来,意义,功德!如何浴佛?浴佛应持何种心?

(10)、第三部分:居家之道和——和气蒸蒸而家必兴(2)

(11)、“立身以不妄语为本”,俗话说,“祸从口出”,立身之事,最忌的就是轻浮和自满,从而说出一些不恰当的话,或者为了自我夸耀而撒谎吹牛。因为这样一来可能会给自己招致灾祸,二来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谁还会放心任用你?所以,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的人,最终都难成大事。

(12)、2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13)、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曾国藩

(14)、人来相见,亦启禀然后往报之,此外不得出入一步。——朱喜《与长子受之》

(15)、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16)、他的毅力是惊人的,是常人所不具备的,一是坚持写日记,一日不落;二是戒烟成功,虽然戒了很多次,但最后还是凭借自己惊人的毅力戒烟成功;三是每天读书,没有一日不读书,即使晚年视力几乎丧失也没有间断。

(17)、那彪柄千古的先哲,他们也是普通人。我虽然藐小,但也是父母所生,给予我聪明福禄,这已是太丰厚了。不顾天道,惯于安逸,这会招来凶灾。积聚的悔恨已有上千,该是终止的时候了。已经逝去的岁月已无法挽回,那就从今天开始吧。承担道义,并用语言加以发扬。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坚决遵循。   

(18)、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9)、妯娌,是家庭各种矛盾的挑起者。与其让骨肉同胞居于其间反目为仇,还不如让他们异地居住的好,因这样起码还可以时时互相怀念。况且,兄弟之间若发展到形同路人,那么处于是非之地,很少不产生隔阂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处理家族事务却怀着个人私情,肩负家族重任却不讲兄弟情义;如果人们能够经常反省自己体谅别人,视兄弟子女为自己的子女,便不会产生这种忧患了。   

(20)、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很晚才起床)为第一义。

3、曾国藩 子不如我

(1)、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2)、1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3)、财气太重,不如耳满意,天下人应减,财应省。

(4)、齐宿日观,天鸡一鸣。万籁俱息,但闻钟声。后有***蛇,前有猛虎,神定不慑,谁敢予侮?岂伊避人?日对三军。我虑则彼纷不纷。驰鹜半生,曾不自主。今其老矣,殆扰扰以终古。   

(5)、原以为《曾国藩家训》是对其子嗣的教诲篇章,细读书卷才知,作者黄西华利用曾国藩的毕生经历解释着“曾国藩家训”的内涵。这不仅让我了解了曾国藩家训的内容,更让我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看到曾国藩的为人处事之学。

(6)、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7)、故览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脂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润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

(8)、而曾国藩重视骨肉之情,则尤为明显地表现在他对九弟曾国荃的照应上。   

(9)、2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10)、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1)、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家训》

(12)、德国诗人海涅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笔者看来,反思是一个人对自己过去的复盘,是对人生的“审计”,它能让一个人的“智慧账本”更符合规律性,展现出该有的存在状态。文字工作者要学习曾国藩总结反思的习惯,笔者在以前的稿子里曾建议大家多看“花脸稿”,从这个意义上讲,也算是对写作的总结反思。所以,稿子写完之后,你最好回过头来看看“过程稿”,尤其是修改过的地方最值得看,你会从中悟出为什么会这样改?前后差别在哪里?另外,笔者还建议有条件的同志不妨找受众聊聊,听听受众怎么说,因为这样可以获得及时反馈,有了反馈,就倒***反思,进而实现提升。

(13)、曾国藩认为读书对人生有两个关键的作用:一是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个是形成属于自己的专业特长,可以立足于社会。   无一日不读书。精神世界强大、现实世界才能强大。唯有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14)、曾国藩在家书中,专门写给妻子两封“情书”,要求妻子调整好“官太太”的心态,用实际行动为儿子儿媳妇儿树立好榜样。

(15)、《中华圣贤经》(卷十一)有这样一句话,“儿若强过我,要钱干什么?儿若不如我,要钱干什么?”意思是若儿孙不如自己,只会花钱不能赚钱,我再辛苦、赚钱再多又有何用,迟早会被他们败光的!

(16)、用花言巧语取悦于人,最终只能给自身带来灾祸。闲言碎语,也会搅乱你的心神,理解的人不夸耀,夸耀的人不理解。那些道听途说的东西,让智者笑话,让愚者惊骇。那惊骇的人弄清原委以后,会说你欺骗。笑话你的人会鄙视你,即使你很直率也会怀疑你。最终忧患愧悔丛集,便铭记下来一定要改正。铭记以后仍然蹈其覆辙,可叹你已经老了。   

(17)、1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18)、但是,曾国藩在遭受屈辱挫折时,从不对人言及自己心中的苦痛。为什么?不诉苦,这是一种不示人以弱、不求人怜恤的强者风格,是一种化悲痛为力量、跌倒了再爬起来接着干的倔强性格。“打脱牙”,就是失败了;“和血吞”则是不在人前示弱,将仇恨埋在心里,下次再来较量,这是男子汉所为。这种性格,我很佩服,也尽力做到。

(19)、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见乡墨,则***乡墨不通;见会墨,则***会墨不通。既***房官,又***主考;朱入学者,则***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以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考官,又***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   

(20)、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4、曾国藩家训子孙若如我

(1)、20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2)、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毋将智人说得及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及易。

(3)、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4)、一曰慎独则心安。修身之道,最难是养心,养心最难之处,又是慎独。“慎独”,是独自一人时,亦有一双慧眼观照自己,不做出格事,不说出格话。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