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梁启超简介资料121句

梁启超简介及作品

1、梁启超简介及作品欣赏

(1)、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创造,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如《咏史》、《饮酒》、《咏贫士》、《归园田居》等,分类更加细致,在组诗的内部结构安排方面,有较前人更具匠心。

(2)、梁启超祖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熊子乡茶坑村。梁氏的先祖为中原南逃的难民。在梁启超曾祖父之前,梁氏家族世代耕田。梁启超祖父名镜泉,是一位秀才;祖母名黎。

(3)、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梁启超逃出北京,东渡***,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活。初到***之时,他一度与革命派接近,甚至利用康有为去加拿大组织保皇会的机会,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往来密切,并试图联合立会,后因康有为得知此事,严厉反对,联合立会才告作罢。但是,梁启超与革命派毕竟不是同路人,他继续追随康有为,坚持改良立场。为了控制、利用舆论,扩大保皇派的影响,梁启超十分重视宣传工作,于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1898年12月)在横滨创办《清议报》,鼓吹“斥后保皇”,为改良活动摇旗呐喊。他竭力宣扬“光绪圣德”,说什么“今日议保全***,惟有一策,曰尊皇而已。今日之变,为数千年之所未有。皇上之圣,亦为数千年之所未有。天生圣人,以拯诸夏,凡我同胞,获此慈父,今虽幽废、犹幸生存,天之未绝***欤!”(20) 

(4)、光绪十六年(1890年)春,梁启超赴京参加会试,不中。回来路过上海时,看到了上海制造局翻译的一些西书以及介绍世界地理情况的《瀛环志略》。这些书籍,开阔了梁启超的视野,从此他便对西方的***、文化等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年秋,梁启超与陈千秋结交,并通过陈千秋认识了康有为。曾以布衣上书、力倡变法的康有为在当时名声很大。梁启超对他的独到见解和大胆举动十分钦佩,以至“一见大服,遂执业为弟子”(6) 。与康有为结识,是梁启超一生发展的重要转折,从此以后,他退出学海堂,抛弃旧学,投入康门,并且接受了康有为的改革主张和变法理论,逐渐走上了改良维新的道路。

(5)、郭湛波在《近三十年***思想史》里设立专章分析梁启超的思想,认为其新民说的主旨是要建设新道德—公德,“公德之标准,在利群,要有***思想、权利思想;人民要自由、自治;要有进取冒险的精神,***数千年不进步之原因,在一切障碍未铲除,所以要破坏。并且人民要有自尊心、合群的思想及毅力。”他并指出,梁启超的这种思想,“实代表西洋资本社会的思想,与数千年宗法封建思想一大的洗刷。”(43) 在对梁启超的总体评价上,作者认为:“梁氏在***思想史上的贡献,不如在学术史贡献之大,在思想史上的贡献,创设不如康有为,破坏不如谭嗣同,而其思想多来自康、谭二氏,故其思想不深刻,不一贯,随时转移,前后矛盾,然其影响甚大,则因其文笔生动,宣传力大。”(43) 

(6)、作者: 许知远出版社: 活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品方: 世纪文景副标题: 梁启超(1873—1898)出版年: 2019-5页数: 416

(7)、梁启超是个幸运的孩子,他在县试中脱颖而出。这一年的主考官是县令彭君穀,任新会县令十多年,颇享有勤政爱民的声誉。接着,梁启超就要前往广州参加府试,新会与广州的轮船尚未开通,应试者往往结伴购买一艘小船,沿西江而上,一起度过这三日的行程。梁启超是船上最幼小的一位,其他人都是父辈—屡试不中是大多数读书人的命运—他们在船上做文字游戏,即兴的诗词、对联帮他们逃避枯燥的典籍,展示个人才华。一日午饭时,一位同船者指着盘中的咸鱼,希望梁启超以此为题作诗一句,梁启超即刻对以“太公垂钓后,胶鬲举盐初”,满座动容,神童之名由此传开。

(8)、梁思忠(1907-1932):三子,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

(9)、民国十三年(1924年)9月13日,李惠仙因不治之症溘然而逝。梁启超写下了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梁夫人文》。文曰:我德有阙,君实匡之;我生多难,君扶将之;我有疑事,君榷君商;我有赏心,君写君藏;我有幽忧,君噢使康;我劳于外,君煦使忘;我唱君和,我揄君扬;今我失君,只影彷徨。

(10)、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创作的新纪元,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11)、朱自清的散文,也是很不错的,但是,不耐读,看一遍大致就可以了,没有嚼头,不如余光中。

(12)、现代印刷尚未普及,雕版印刷的书籍仍是奢侈品,品类稀少,有权势与财富的人才能创建自己的藏书楼,并且只对族内开放,很少成为公共图书馆。尽管梁家已经算得上乡村中的书香门第,但除去四书五经及应试的书籍,也只有《史记》《纲鉴易知录》而已,当梁启超从父辈手里获得《汉书》《古文辞类纂》时,已经大喜过望。他偏爱《史记》,司马迁高度的文学性与对历史之热忱早早就扎根于梁启超的心里,多年后他正是以这两种特质闻名。《輶轩语》与《书目答问》则把他引向一个更丰沛的学问世界。

(13)、梁启超主张赋税的征收必须以便民为原则,实行轻税、平税政策,而反对与民争利的“固民所急而税”的传统观点。指出“西人于民生日用必要之物,必豁免其税以便民。***则乘民之急而重征之,如盐政之类是也。亦有西人良法美意,为便民而起,而***视为助帑之计,行之而***扰滋甚者,如今之邮政之类是也。”他提出应仿效***实行平税政策,便民利民而后求富强。这是一种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财政税收放在其基础之上的观点,对当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38) 

(14)、正是为了批驳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谣言;也为了校正国内那些颠倒黑白、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为了唤醒***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先生创作了这篇《少年***说》。这篇文章虽写于一百多年前,至今读来仍令人振奋、发人深省。

(15)、你们这些孩子真是养得娇,三个礼拜不接到我的信就撅嘴了,想外面留学生两三个月不接家信不算奇怪。我进医院有三个礼拜了,再不写信,你们又不知道怎样抱怨了,所以乘今天过年时,和你们谈谈。

(16)、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三月,梁启超南下上海,与黄遵宪、汪康年等筹办《时务报》(旬刊)。次年,激进的章太炎就从杭州寄去了十六元钱要求加入康有为在上海创办的强学会,在上海期间,他认识了很多维新界的人,如谭嗣同,唐才常,并有幸结识了康门的首席大弟子也就是后来跟他闹得不可开交的梁启超。(49) 擅长笔墨的章太炎曾在梁启超主持的维新派报纸《时务报》中担任编辑。但是不久因章太炎发表了多篇反清朝的文章,梁启超秉承师意拒不发表,章对此不悦,后因对孔教存有不同看法而发冲突,因康有为自视甚高,将孔子比做素王,而自名长素,也就是长于孔子,他门下的弟子多自名超回、秩赐、胜参等,自称水平超过颜回、曾参,章太炎看不过去,一日饮酒数杯对众人称,“所谓长素奈何以衣冠拜索虏”,此言一出梁启超率数人至章处问罪,梁启超学生先动手欲打章太炎的朋友,并非梁启超被章太炎掌掴。

(17)、望今日之***绝不辜负梁先生当年的呼喊和期许,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齐心协力、同仇敌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吧!

(18)、一些新事物也已经涌入这座老城。1871年,***基督教长老会牧师那夏礼(Dr.HenryV.Noyes)来到新会城,设立关东街福音教堂;1874年,香山、新会自行捐造火轮船作为缉捕船;一些新会人则加入了海外移民的行列,***的铁路、巴拿马运河、马来西亚的橡胶园、澳大利亚的煤矿、秘鲁的金矿,都需要劳动力,这些移民在海湾建立了各式的冈州会馆、四邑会馆,为***与世界建立了联系,也成为梁启超日后变革***的基础;24还有一些少年则获得另一种人生选择,1872年,清***选派了第一批三十位留美幼童出国,其中有新会县人陈巨溶(十三岁)、陈荣贵(十四岁),领队人是来自临近香山县的容闳,他是第一位***赴美留学生,毕业于耶鲁大学。

(19)、梁启超对于这些外界变化浑然不觉,还沉浸在一个目的明确的世界里。九岁时,他已能下笔千言。十岁时,他赢得了神童的名声。多亏了周惺吾这个善教的先生,梁启超很快就迈出漫长科举生涯的第一步,参加了童子试。

(20)、梁启超一生致力于***社会的改造,为了民族强盛和***繁荣,竭力呐喊,四处奔走,付出了几乎全部的心血。然而他的***主张却又因时而异,不断变化,前后矛盾,以致难以令人信服。在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随康有为亦步亦趋,无论办报或教学,都注意并且用力阐述康有为的改良思想和变法理论。他以公羊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为依据,鼓吹变法,讲求维新,宣传西方科学文化,充分显露了年轻爱国志士的朝气和锐气。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一度认识到要救***,必须进行一次“破坏”:“历观近世各国之兴,未有不先以破坏时代者。此一定之阶级,无可逃避者也。有所顾恋,有所爱惜,终不能成。”(34) 但是这种居于改良和革命之间的摇摆,在梁启超的身上并没有持续多久,他仍然和康有为一道,鼓吹改良,主张“斥后保皇”。

2、梁启超简介资料

(1)、余光中是英文系教授,却写得一首好诗,好散文。

(2)、这真是一个理想神童的作为,他不仅关注功名,更关注孝道。叶意外之余深表赞赏,毫不迟疑地把梁启超放入刘敲、柳偃、陆从典、顾野王的行列,这些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神童,也是在十二岁时显现出惊人的才华,要么能解庄子,要么能读《尚书》,要么能作《柳赋》……他还赞许茶坑村的梁家“祖孙父子兄弟,相聚一堂,怡怡济济”,就连汉代的石氏、唐代的柳氏、宋代的吕氏也不过如此。

(3)、这几本书看下去,肯定可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历史的全貌(骨架,精气神全部都有了)。

(4)、当革命前,必前朝秕政如毛,举国共所厌苦。有能起而与为难者,民望之如望岁也。故革命成为一种美德,名誉归之。及既成功,而群众心理所趋,益以讴歌革命为第二之天性。躁进之徒,以此自阶。其天真未鑿者,则几认革命为人生最高之天职。谓天生血性男子,只以供革命之用。无论何时,闻有革命事起,趋之若不及,苟有人焉以一语侵及革命二字之神圣者,即仇之若不共戴天。此种谬见深中于人心,则以极危险之革命,认为日用饮食之事,亦固其所。

(5)、梁启超的文章酣畅淋漓,开一代文风,著名诗人、文学家黄遵宪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发表自作小说《新***未来记》,以及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状》等名作,对晚清小说创作的发展和理论建树,有重要贡献。1913年,任进步d理事,司法总长。1914年为清华大学制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校训。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梁启超公开反袁,并支持蔡锷建护国军。1917年,反对张勋复辟。1919年,赴欧洲出席巴黎和会,为***争权利。1920年3月返国,著《欧游心影录》,后倾全力于学术研究、文化教育等工作。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历史研究法》、《陶渊明》、《戴东原先生传》、《戴东原哲学》、《***近三百年学术史》、《桃花扇注》、《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历史研究法补编》、《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古书真伪及其年代》、《***文化史》、《儒家哲学》、《辛稼轩年谱》等著作,并且对佛教、先秦诸子、清代学术思想、***历史的研究都达到相当高度。

(6)、陶诗不为时人所重,唐代田园诗派兴起,奠定其地位,赵宋以后陶渊明备受推崇,确立了一流大家的地位。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这就是陶诗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

(7)、《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

(8)、从梁启超的***、学术活动中,我们能得到很多启发。第他的治学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典范。他求知欲很强,一直追求新鲜的事物,以报人锐敏的眼光掘发研讨,观察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物和人物。清末民初的历史都活在他的笔下,在研究过程中,每一步骤都是自己操劳。他以言论起家,也以言论扬名于世。他的成功是他刻苦的结果。他曾讲,“责任心”和“趣味”这两件事情是他生活的资粮。做一件事,认为有价值就应该热心地去做、***思考、批判分析,总会有好的结果,要有使命感,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学问,要成功,没有侥幸之事。

(9)、光绪十七年(1891年),梁启超、陈千秋等人请康有为在广州长兴学里万木草堂讲学。康有为强调“逆乎常纬”,独辟新路。其讲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与传统规矩不同。“以孔学、佛学、宋明学(陆王心学)为体,以史学、西学为用”。“对列强压迫、世界大势、汉唐***、两宋的***都讲。每讲一学,论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沿革得失,并引欧、美事例以作比较证明”。学生除听讲外,“主要是靠自己读书,写笔记。当时入草堂,第一部书就是读《公羊传》,同时读一部《春秋繁露》。除读***古书外,还要读很多西洋的书”。此外,学生每人还有一本功课簿,“凡读书有疑问或心得即写在功课簿上,每半个月呈缴一次”,再由康有为一一批答(8) 。这种新颖生动的教学方法和与时代要求、***命运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使习惯于读经诵诗、死记硬背的梁启超感到新奇而兴奋。他勤奋学习,几乎是毫无保留地全盘接受了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在此期间,他还协助康有为编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这样的重要著作,成为康有为的高足弟子和得力助手。

(10)、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流亡***,与唐才常等“共图革命”,又创办《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杂志,“每一册出,内地翻刻本辄十数。二十年来学子之思想,颇蒙其影响。” 他的文章属于一种报章“新文体”,“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

(11)、梁启超积极参与、鼓动的“诗界革命”和“小说革命”,也不仅仅是文学史上关于文学体裁和作品风格的争论,他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明确指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41) 可见其在文学领域所进行的“革命”,是与他的***改良相辅相成的。

(12)、梁启超对图书馆学有独到见识。他认为应建设“***的图书馆学”,以现代西方的图书馆学理论施之于***传统目录学的改造,即是目录学的科学化。积极倡导图书馆事业,民国十一年(1922年),发起建立“松坡图书馆”,出任馆长。民国十四年(1925年)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任董事部部长,并发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会演说辞》,提出了他对***图书馆事业发展方向的见解。后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欲编纂《***图书大辞典》,相当于***图书古今总志,“作古今典册总汇之簿录”,惜未完成而逝。其藏书颇丰,“海棠书屋”、“饮冰室”有书44470余册,2830余种,还有未刊稿本、私人信札、笔记等。梁廷灿等人编有《饮冰室藏书目初编》,著录古籍13000余种。民国十八年(1929年)全部移交给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特辟“梁启超纪念室”以志纪念。(40) 

(13)、民国六年(1917年)三月,段祺瑞、黎元洪在对德宣战问题上发生尖锐冲突,梁启超不顾全国多数人的反对,支持段祺瑞对德宣战。当参战案被国会否决后,梁启超甚至指示研究系议员辞职,以向黎元洪和国会施加压力。在两派互相倾轧的斗争中,段祺瑞及梁启超运用各种手腕,先借助张勋“辫子军”赶走黎元洪,然后又反过来讨伐张勋复辟清室的罪行,最后,段祺瑞又以“再造共和”为资本,重新掌握了北洋***的大权。梁启超和研究系

(14)、你们在爹爹膝下几十年,难道还不知道爹爹的脾气吗?你们几时看见过爹爹有一天以上的发愁,或一天以上的生气?我关于德性涵养的功夫,自中年来很经些锻炼,现在越发成熟,近于纯任自然了,我有极通达、极强健、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快乐的。

(15)、事实上梁启超也是个杰出“报人”。1902年1月《新民丛报》创刊,刊出拿破仑与俾斯麦照相,采用***照相制版技术,在《本报之特色》中列举十条特色,包括“本报每卷必有名人画像、地球名胜数种,读者可得尚友卧游之乐。”此后这类照片有时达十数幅。同时强调“小说”、“文苑”等门类皆“趣味浓深,怡魂悦目”,“非若寻常丛报,满纸胪载生涩之语,令人如酖古乐,唯恐卧也。”这不仅一改《清议报》的沉闷简陋的版式,在***报刊史上也属首创,此后如《东方杂志》等纷纷仿效。另外根据报刊通俗传播的特性,梁启超自创一种“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的“新文体”,像他说的通过富于情感的表达,使他的文章具有强烈的宣传效果。

(16)、促使他转向有多种原因,康有为、黄遵宪等师友对他的反复劝导、对革命派的做派不满、看到青年运动以及自由平等学说所产生的副作用等。这些他后来一再言及,然而有趣的是《清代学术概论》中说到他的性格弱点:“其保守性与进取性常交战于胸中,随感情而发,所执往往前后相矛盾。尝自言曰:‘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世多以此为诟病,而其言论之效力亦往往相消,盖生性之弱点然矣。”

(17)、护国运动以后,梁启超就深深地陷入北洋军阀的内部纷争之中了。民国五年(1916年)六月六日,袁世凯病死。之后,北洋派系的另一个军阀段祺瑞任国务***,主持***事务,成为新的实力人物。梁启超很快成为段祺瑞的支持者。他在给南方各都督司令的电文中说:段祺瑞“宅心公正,持躬清直,维持危局,非彼莫属”,否则“大局将不可问”,要他们协力予以援助。(32) 在北京***宣布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召集国会复会,并表示要惩办帝制祸首之后,梁启超便活动撤销军务院,以避免与北方对峙而发生冲突。在梁启超的一再催促下,军务院于七月十四日宣告解散,南北“合作”,段祺瑞轻而易举地“统一”了***。

(18)、梁思礼(1924-2016):五子,火箭控制系统专家、***科学院院士。

(19)、另一例是他在1902年1月发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公开反对康有为的尊孔为国教的主张,否定他以前赞成“保教”的态度(《新民丛报》2号),意味着师徒的思想决裂。他信奉卢梭、孟德斯鸠的自由民主的学说,申论现代社会人人有信教的自由,而保教将束缚国民思想,也妨碍外交等理由。同时但是他申明反保教并非反孔,还更应该发扬孔子的精神,搞形式的话适得其反。

(20)、黄永玉忆沈从文:十二三岁,去“翻阅另一本大书”

3、梁启超简介作品有哪些

(1)、梁启超和老师康有为因为见解不同而中间发生别扭,后因梁启超之宽厚多智而师生和好,使乃师终含笑九泉。梁启超患肾病,因协和医院之误判而危及性命,为了让西医造福国人,他不愿对医院深究,年仅56岁,与世长辞。梁启超有子女9人,其成就分别为词人、建筑学家、图书馆学家、考古学家、经济学家、火箭系统控制专家等等。

(2)、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近代思想家、***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3)、好了,基于以上原则,咱就来聊聊今天的话题。梁启超的主要作品有《少年***说: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前途》、《敬业与乐业》、《***历史研究法》、《***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饮冰室主人自说》、《***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章传》、《王安石传》、《饮冰室合集》、《***历史研究法补编》、《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等。各位,由以上可知,梁启超的作品很多。所以,他的作品对近代产生的影响自然也涉及多个方面。基于以上理由,咱就不指明哪本书了,而是直接讲梁启超对近代***产生的影响。

(4)、在1910年代-1930年代,梁启超把思成、思永、思忠、思庄送往国外学习,这期间梁启超与子女有密切的书信来往,共给他们写了400余封家书。梁思顺是梁启超的长女,既是父亲的助手,又是弟妹们的领班,她去加拿大后,成为弟妹们联系的核心,因此梁启超的信多先寄到思顺处再由其他子女传阅。

(5)、余光中的诗,大家都很熟悉了,不读讲。对大陆祖国故土的眷恋,对杏花春雨江南的顾盼,对曾经盛世唐朝的赞颂,对诗仙李白的仰慕,饱含深情,文笔清秀隽美,飘逸从容。

(6)、整个家族似乎都把希望寄托在了这个男孩身上,以至于当他玩耍兴奋过度时,父亲都会提醒他:

(7)、梁实秋在清华念书时,就曾听说过梁启超的一句名言:“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此指麻将),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麻将对梁启超的诱惑力、吸引力之大,可以想见。而坊间也有梁启超曾发明3人与5人麻将的玩法,以及他能快速解牌的传说。他的很多社论文章都是在麻将桌上口授而成。(52) 

(8)、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与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意接受。同时,梁启超还是***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词,“经济”,“组织”,“干部”等,皆始于梁启超先生。(42) 

(9)、梁启超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有一年他到广州拜见两广总督张之洞。梁启超锐意改良,对张之洞寄予极大的期望。张之洞拿着投刺(拜贴),见落款为“愚弟梁启超顿首”,大不高兴,于是出联刁难:“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这上联高傲无礼,且拒人于千里之外。梁启超则气度不凡,坦然对出下联,请来人回送张之洞。联文是:“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对答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文字高雅硬朗,气势慑人。张之洞一看,马上出衙迎接,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10)、位于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号,饮冰室位于河北路46号。这两所住宅是民国初年梁启超购买周国贤旧意租界西马路空地所建。民族路寓所为意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建于1914年。主楼为水泥外墙,塑有花饰,异型红色瓦顶,石砌高台阶,建筑面积1121平方米;书斋“饮冰室”为浅灰色两层洋楼,建于1924年。首层为其书房,二楼做卧室和会客。梁启超后期著述均于此完成。“饮冰室”系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专为其设计,造型别致典雅。

(11)、更早1896年他与汪康年合办的《时务报》,打破先前传教士或外商主办刊物的局面,也打破王朝邸报官宣的传统,为戊戌变法作舆论与民间议政的先导。不说别的,该报先后登刊了四篇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侦探小说,虽然并非如某些学者所说是近代***最早的小说翻译,却是最早把福尔摩斯介绍到***的。至今关于福尔摩斯的小说与影视作品不绝如缕,凡谈到侦探小说的必定要追溯到《时务报》。

(12)、张之洞二十六岁高中探花的经历、四川学政的身份,使这种劝诫尤具说服力。不管怎样,这两本书给梁启超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让他感受到纯粹学术之乐趣,“归而读之,始知天地间有所谓学问者”,感慨此前“瞢不知学”。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日后会与这位大人物关系密切。

(13)、学校多如牛毛,不仅二十或四十户人家的小村子有学校,而且每个镇的街上都有好几所学校。我们在经过的街上几乎一直都能听到孩童背诵课文的声音。

(14)、“五四”一代无不受过梁启超的影响,对于晚清到“五四”文学革命的传承关系学界早有定论。

(15)、总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原版改动有可能,但较真实版的还是梁启超整理的。毕竟《绣像康梁演义》是在谭嗣同就义十年后出版的,且小说为情节需要有大幅改动的确定性!

(16)、那么,既然如此,梁启超为何还做了那么久的保皇d呢?

(17)、1987年《满清十三皇朝之危城争霸》,又名《皇城争霸》李罔电视剧

(18)、《青年变革者》述及梁启超求学、进京赶考、师从康有为、结集同道、上书清帝、办刊《时务报》,及至戊戌政变前夜。许知远以深入历史细部的精准笔法,描摹出时代变局下梁启超饱满立体的个人形象和生动多维的时代群像。文字真实可感,据史而书,扎实精当。《青年变革者》既是一部具有学理价值的史传,复苏历史中的个人,亦铺展了一幅浩瀚的时代全景。

(19)、梁启超的书法刚到古代,却是算不算优秀,但是放到现代,碾压一批书法家绝对没有问题。当然了古人比现在写得好正常,古人从小就必修,还一直坚持用,现代人记住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并发扬下去即可,现代人都使用钢笔中性笔,小孩子甚至连毛笔都不会拿,放在古代,那是不行的,考试工具啊。说到头,打个比方吧,你让古代人用树枝写,我们用钢笔或中性笔,他们多数干不过我,一个道理,时代造就而已!就毛笔书法来说,现代人临摹得再好,写得再好,都没古风韵味!

(20)、当时的很多仁人志士都受到了梁启超先生思想的影响,毛***也说年轻时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正是梁启超先生。梁启超和老师康有为倡导的戊戌变法虽已过去一百多年,但却从未淡出***社会改革者的视野。每次我们回望梁启超的人生历程,都能够强烈感受到深刻的启迪与猛烈的冲击。

4、梁启超的个人简历

(1)、据悉,梁思礼在今年3月患感冒,因肺部不适入院治疗。因年事已高,严重影响到心肺功能。目前,他的家属正在安排后事。根据梁思礼治丧办公室消息,将于北京时间4月18日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送别仪式。

(2)、宣统三年九月二十六日(1911年11月16日),袁世凯组成“责任内阁”,任梁启超为法部次官。对此,梁启超感到十分欣慰。在他看来,自己和袁世凯是当时******舞台上的两个关键人物,只要能够联合起来,那么社会就会出现转机。所谓“项城坐镇于上,理财治兵,此其所长也。鄙人则以言论转移国民心理,使多数人由急激而趋于中立,由中立而趋于温和,此其所长也。

(3)、光绪二十一年(1895)春,梁启超和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正值清廷与***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出,群情愤慨。梁启超受康有为之命,“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9) 四月初八日,康有为、梁启超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邀集1000余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廷,要求拒和、迁都、实行变法,从而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梁启超作为康有为的重要助手,不仅协助组织会议,联络人士,而且还撰文誊录,起草奏书,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六月,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不久改为《中外纪闻》),梁启超是该报的主要撰稿人,他“日日执笔为一数百字之短文”,(10) 宣传西学,鼓吹变法,在鼓动舆论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报开两月,舆论渐明”,那些士大夫“初则骇之,继亦渐知新法之益”。(11) 梁启超在办报过程中也得到了锻炼,显示了才华。他那高度的热情和出众的能力,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梁启超就从一个人微言轻的普通士子,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了。

(4)、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8日,梁启超因***血症入住协和医院。经透视发现其右肾有一点黑,诊断为瘤。手术后,经解剖右肾虽有一个樱桃大小的肿块,但不是***性肿瘤,梁启超却依然***血,且查不出病源,遂被复诊为“无理由之出血症”。一时舆论哗然,矛头直指协和医院,嘲讽西医“拿病人当实验品,或当标本看”。这便是轰动一时的“梁启超被西医割错腰子”案。梁启超毅然在《晨报》上发表《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公开为协和医院辩护,并申明:“我盼望社会上,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48) 

(5)、陶渊明:代表作品《饮酒》、《归园田居》、《读山海经》等。

(6)、梁启超,***近代著名的***家、思想家和学者,是维新变法的主要领导人,提倡伸民权,设议院。他学训渊博,著述丰富。《饮冰室合集》是目前比较详备的梁启超著作集,也是研究近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材料。

(7)、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8)、1904年12月,梁启超在《论***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初步勾勒了清代三百年的学术思想,从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子等到康有为、谭嗣同、严复等,共分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和光绪四个时期,思想趋势如一根直线,都属于“近世”,即仍在进行之中。他特别指出谭嗣同与严复积极融合外来思想的“革命”性,因此乐观展望:“自今以往,思想界之革命沛乎莫之能禦也”(《新民丛报》58号)。

(9)、不止是谭嗣同等人有《狱中题壁》诗,***近代革命史中,不少先烈在狱中题壁或写下动人的诗。较符合谭嗣同诗意的革命烈士杨道生之《狱中》诗是这样的:

(10)、 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完备。《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11)、想想不免疑惑,书中把他和康有为代表清代学术的“蜕分期”,即“衰落期”,却大谈特谈他如何“日倡革命排满共和之论”,说是“衰落”,倒更像开创了一个“革命”新纪元。

(12)、识,而且还听到了许多悲壮激昂的爱国故事。祖父经常给他讲述“亡宋、亡明国难之事”,(4) 朗诵激动人心的诗歌篇章。这种带有爱国情感和思想倾向的课外教育,对梁启超有着重要影响。历代杰出人物忧国忧民的风范、舍生忘死的品格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13)、王朔也不用多讲,有才。他的小说太流行了,太文笔太有意思了,他的文风影响了***文学的走向。由王朔小说改编成的影视剧太多了,不胜枚举。

(14)、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其实何止乱世为然),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只要能维持着生命便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哩。

(15)、这两句都是新会的俗语。这种能力让梁启超的家人对他充满期待。

(16)、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做学问原不必太求猛进,像装罐头样子,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便会受益。

(17)、也因拥段有功而成为新内阁的重要成员,梁启超还挂上了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的头衔。这时候的梁启超,可以说是志满意得,雄心勃勃。然而他却再一次错估了局势,委身投靠腐败透顶的北洋军阀,是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梁启超在任职期间,极力为段祺瑞扩充军备、巩固统治效劳,并代表北京***与***帝国主义签订了两笔以***害民族利益为代价的借款。这些军阀及其同伙的倒行逆施,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遭到舆论界的严厉谴责。七月,段祺瑞掌握北洋***大权。梁启超是宪法研究会的领袖人物,他凭藉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地位,全力为段祺瑞张目。

(18)、一个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读书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谈交换,或开卷引进的机会。不独朋友而已,即如在家庭里头,像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不能领着我的教训,你全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不少了。

(19)、更令人喜悦的一幕接踵而来。广东学政叶大焯巡视全省,来到新会时,照例要对所有秀才进行考试,并从中选拔秀异之士。梁启超脱颖而出,应答颇令学政满意。面见结束,众人退下时,梁启超突然跪下,请学政为即将七十大寿的祖父写一幅寿序文,以求

(20)、***上,资本主义制度在多国确立,反封建、求民主的进步思想成为大势所趋。

5、梁启超简介及作品图片

(1)、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近代思想家、***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2)、梁启超有九个子女,人人成才,各有所长:长女梁思顺是诗词研究专家;长子梁思成是杰出的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近代考古学的开拓者之一;三子梁思忠,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军官,参加过淞沪会战,25岁不幸早逝;次女梁思庄是我国图书馆学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四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三女梁思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长期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工作;四女梁思宁,在姐姐梁思懿影响下投身新四军,从事宣传工作;五子梁思礼是著名的火箭控制专家。

(3)、梁实秋是***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

(4)、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5)、他一生有九个子女。他家满门俊秀,孩子们各个成才,并从事着各项不同的事业。他的孩子们中有经济学家、军事学家、社会学家、诗词专家,建筑学家、考古学家、还有导弹专家,都为***的前进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三位还成为了新***的院士。有人开玩笑称他是***最牛的爹!

(6)、梁思宁(1916-2006):四女,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奔赴新四军参加革命;

(7)、在书法艺术方面,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宗汉魏六朝碑刻。

(8)、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9)、萧公权:“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已。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以救国新民之责自任。享年虽仅五十有而其生活则云变波折,与清末民初之时局相响应。梁启超以“善变”闻名于世。从戊戌年的变法开始,到庚子勤王,再到创办《新民丛报》,宣传“新民”思想,为开启民智鼓与呼。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参与***,两次讨伐复辟,再造共和。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并将这一传统转变成新的人格和社会理想,在不断的“变”里,其宗旨和目的始终不变,“其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46) 

(10)、说起梁启超的成就,年少以气为佳,这口气就是要争取***进步,君主立宪之气,辛亥回国后以才为佳,这才就是他对时局的看法,写出了诸多的著作,年老后以后为佳,这后就是指他的后代,他的子女无一不是行业中的翘楚,其中有: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梁思忠、图书馆学家梁思庄、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火箭专家梁思礼等,梁氏家族,乃是***有名的名门望族之一。

(11)、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两年来所境较安适,而不知不识之间德业已日退,在我犹然,况于汝辈,今复还我忧患生涯,而心境之愉快视前此乃不啻天壤,此亦天之所以玉成汝辈也。

(12)、《新民丛报》刊出的拿破仑像,题为“法帝拿破仑第一”

(13)、梁启超的生活中,主要有李蕙仙、何蕙珍和王桂荃等几位女性。

(14)、其实在当时他的言论引起不小的反弹与争议,如他鼓吹文学革命而主张“文言合一”,要求使用通俗语言作民众启蒙,而遭到严复的痛斥,认为将断送“***文之美者”的古文传统。同样刘师培在《国粹学报》上针对这一点讥刺“若夫矜夸奇博,取法扶桑,吾未见其为文也”(刘光汉《文章原始》,《国粹学报》1期,1905年2月),即对通过***翻译著作输入西学的做法表示不满。王国维在《教育世界》也批评梁启超提倡的文学革命的***与功利倾向:“观近数年之文学,亦不重文学自己之价值,而惟视为***教育之手段,与哲学无异。”(《论近年之学术界》,《教育世界》93号,1905年2月)。至于在***上如章太炎、汪精卫等革命派在《民报》上与康梁之间的激烈论战,这众所皆知。更使梁启超难堪的是一些革命青年在《大陆报》上揭露他剽窃***政论家德富苏峰的著述,或讥笑他满纸“新名词”,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又说他长篇大论都是“外行话”等(《大陆报》6期,1903年5月)。

(15)、作为著名的诗人,诗歌领域的天才,海子的诗歌被人广泛传颂,可谓是经久不衰,青春永驻。

(16)、自古以来,中华儿女为赴国难,慷慨就义者很多。这些仁人志士,他们(她们)都满腔热忱地投身于变法维新,或是革命事业中。倘若一旦因出事而遭被捕坐牢,始终也心坚如铁,狱中题诗就是最好的验证!

(17)、这两本书是声誉日隆的官员张之洞的作品,1870年代出版后随即风靡读书界。前者设定的对象是渴望进学的童生、害怕岁考的秀才,告诉他们如何应对考试,如何维持一个读书人的道德水准。后者更复杂,是对清代学术的某种总结,从杰出学者到不同的学科分类,再到目录学、版本学这些考证功夫,都给出了简明的介绍与指引。

(18)、梁启超在1884年的院试中胜出,成为一名生员,俗称秀才。考虑到当时中秀才的平均年龄是二十四岁,十二岁的梁启超已经显得过分早熟与幸运。新秀才要簪花披红、齐聚学道衙门,分班排列,赐酒一杯。茶坑村充满了欢声笑语、鞭炮声,梁启超从此进入特权阶层,可以穿着缘青的蓝绸长袍、戴无花的银顶帽子,还能免缴人头税、免服杂役,见到官员不用下跪,成为宗族的代表。更重要的是,他从此走上了一条功名之路,有机会考中举人甚至进士,成为天子门生。

(19)、次战争暴露无遗。帝国主义各国趁火打劫,力图扩大自己在华的势力范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光绪二十三年十月(1897年11月),德国出兵侵占胶州湾,康有为赶到北京,积极组织救亡活动。梁启超由于在湖南受到反维新势力的攻击,也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二月返回上海,随即辞去《时务报》主笔之职,于三月初来到北京,跟随康有为奔走呼号,决心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撰文演说,呼吁要使全国民众“咸知吾国处必亡之势,而必欲厝之于不亡之域,各尽其聪明才力之所能及者,以行其分内所得行之事”。梁启超反复强调,只有如此,才能拯救***和民族的危亡。(18) 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梁启超的作用和名声也越来越大。在“百日维新”期间,有关新政的奏折、章程,不少出自他的手笔。五月十五日(7月3日),光绪帝召见梁启超,“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大加奖励”,(19) 赏六品衔,并让梁启超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20)、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

(1)、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之萎葸。

(2)、光绪十五年(1889年),梁启超在广州参加乡试中举,名列第八。(7) 主考官李端棻欣赏其才华,以亲妹相许。这时候,展现在梁启超前面的,是一条“金光大道”,沿此而行,完全可能由学入仕,平步青云。然而,光绪年间,***正遭受着帝国主义的野蛮蹂躏。面对严峻的形势,梁启超逐渐抛弃了昔日的追求,走上一条充满坎坷曲折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3)、梁启超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虽然逝世时只有五十多岁,但对今天的***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他学问渊博,贯通新旧中西。他的文章极其动人。严复称“任公妙才,下笔不能自休,其自甲午以后,于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梁启超评说自己的文章“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

(4)、这本书论述清代学术思潮由盛至衰的历史,顾炎武、黄宗羲代表初期的“启蒙运动”,惠栋、戴震代表“正统思潮”全盛期,到晚清则是康有为与他自己所代表的“蜕分期”。梁启超自述戊戌变法时期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批评清廷,在长沙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多言清代故实,胪举失政,盛倡革命”。

(5)、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1873年2月23日),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3) 祖父梁维清,父亲梁宝瑛,都曾以士绅参预乡政,在当地有一定的势力和影响。梁启超自四岁起居家就读,跟祖父识字。在早年所接受的启蒙教育中,梁启超不仅学到了不少传统的文史知

(6)、须知你是我第一个宝贝,你的健康和我的幸福关系大着哩。好孩子,切须听爹爹的话。

(7)、《少年***说》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写于1900年,正在戊戌变法后,作者梁启超流亡***之时。那年是庚子年,当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爆发了义和团爱国运动。帝国主义联合起来,组成八国联军,勾结清***,镇压义和团运动,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当时八国联军制造舆论,污蔑***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梁启超面对腐败无能的封建统治、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情势,为唤醒民众,救国图强,写下气吞山河的《少年***说》。

(8)、梁思懿(1914-1988):三女,著名社会活动家;

(9)、梁思礼是***著名的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他参与了***航天历史上的诸多“首次”,曾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研制中首次采用新技术。他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论述,成为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

(10)、那时正逢八国联军勾结清***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污蔑***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的“一盘散沙”。而当时,竟有一些无知昏庸的***人也跟着瞎嚷“***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不断散布悲观情绪(这跟我们现在的一些所谓的公知和网络大V何其相似),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1)、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梁启超一生勤奋,著述宏富,在将近36年的***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达39万字之多,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

(12)、梁启超《少年***说》的风行,将“少年”一词在清末社会里变成一种时尚的革命名词,彼时追求进步的年轻知识分子竞相以“少年***之少年”或“新***之少年”自称。“少年也已经从概念、理想化身为血肉之躯、革命的先锋、未来历史的塑造者”。

(13)、八岁时,梁启超开始正式学习“制艺”,这是学童的一个重要时刻,意味着科举之路的开启。短短七百字的文章,要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后面四个部分各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一共八股,因此俗称“八股文”。他们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要让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违背朱熹注解的经义,自我表达更是被严格禁止。在严苛的形式感下,书写者发挥空间极小。你可以想象它对孩子天赋的抹杀,教授者自身就充满不足,即使父亲是他的教师,梁启超也终身对乡村学究充满憎恨,甚至用“蠢陋野悍”来形容这些人,批判他们的教学方法:

(14)、海子作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诗人,无论身前身后,都是红得发紫的天才。

(15)、***近现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一生以变法强国为己任。晚年寓居天津。和别的大家族不同,梁家没有成文的家规家训,却用言传身教,将一生不变的家国情怀,融入了几代梁氏后人的血脉。

(16)、有如此愿以身殉法的豪情,也难怪乎他会在狱中墙壁上题诗一首《狱中题璧》:

(17)、梁启超明确指出,爱国不能空喊口号,必须以教育开民智,方能强国;并告诫国人若不“以国事为己事,以国权为己权,以国耻为己耻,以国荣为己荣”,则国必亡。

(18)、余光中的散文,明快,又带有”梦回大唐“般的韵味,很有味道,值得品味。说实话,你去读余秋雨《文化苦旅》,倒不如来读余光中散文的好,余秋雨文字比较矫情,矫揉造作而又无病呻吟,浅尝辄止而又故作高深,例如《一个王朝的背影》,煽情,又逻辑混乱,含糊不清。

(19)、梁启超提倡趣味主义的人生观,他认为“凡属趣味,我一概都承认它是好的”,但趣味的标准不在道德观念,而必须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终”,“劳作、游戏、艺术、学问”都符合趣味主义的条件,赌钱、吃酒、做官之类则非。1919年,梁启超从欧洲回国,有一次几个知识界的朋友约他某天去讲演,他说:“你们约定的时间我恰好有四人功课。”有来客不解,听他解释后方知,原来就是约了麻局。(52) 

(20)、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底,梁启超应康有为之请,赴***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宜。一日,檀香山一位加入保皇派的侨商设家宴招待梁启超,引来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纠葛。梁启超进入何家大院,出迎的除主人外还有一年轻女子。她是侨商的女儿,叫何蕙珍,芳龄从小接受西方教育,16岁便任学校教师,于今已有4年,英文极好,因有西洋人参加宴会,由她做梁启超的翻译。多年来,除了妻子李氏外,他还没有与一个女子这样接近过。席将罢,何小姐又将她在报上替梁启超辩护的文章原稿拿来给他看,并说:“这是我代先生笔战起草的英文中译稿,请先生惠存并予指教。”接过何小姐的手稿,梁启超吃了一惊,他多日的疑惑顿时冰释。这期间,他陆续写了24首情诗,以记述对何蕙珍的赞美、思念和无奈之情,其中有一首这样写道:“颇愧年来负盛名,天涯到处有逢迎;识荆说项寻常事,第一知己总让卿。”(50) 

(1)、从学海堂到万木草堂,是梁启超由书斋向社会跨出的重要一步。在万木草堂的学习生涯中,梁启超不仅了解了天下大势和民族危难,立志为改良救国、振兴中华而奋斗,而且由于广泛涉猎中西书籍,大大地开拓了知识面,这为他今后在思想舆论界大展身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