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屈原写天问是要表达什么意思109句

天问屈原赏析

1、天问屈原诗

(1)、1天式:自然的法则。从横:即纵横,阴阳消长之道。

(2)、自“天命反侧”起则进一步涉及商周以后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诸如舜、桀、汤、纣、比干、梅伯、文王、武王、师望、昭王、穆王、幽王、褒姒直到齐桓公、吴王阖庐、令尹子文……,屈原提出的好多问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政治的正邪、善恶、成败、兴亡的看法,这些叙述可以看成是这位“博闻强志”的大诗人对历史的总结,比《离骚》更进一步、更直截了当地阐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对楚国政治现实的抨击,也是希望君主能举贤任能,接受历史教训,重新治理好国家的一种变幻了的表现手法。

(3)、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长久将鲧禁闭羽山,为何三年还不放他?

(4)、为何亲自为武王谋,奠定周朝又发叹息?          授殷天下,其位安施?            

(5)、1喾(kù):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号高辛氏。宜:通“仪”,匹配。

(6)、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自然事物进行伦理化,就成为一个大的趋势。

(7)、染人的黑水,青鸟居住的三危,今在何地?    黑水边有木禾,吃了人长寿,要长到何时?    鲮鱼人面鱼身,■雀鸡形虎■爪,谁可见到?    后羿在哪儿射了太阳?何处落下了金乌羽毛? 

(8)、厥萌在初,何所亿焉?从其最初的发展,谁能预料到后来?

(9)、纣王既已统治天下,为何又被他人取代?   初汤臣挚,後兹承辅。            

(10)、1简狄:传说是有戎国的美女,帝喾的次妃,生商朝的始祖契。台:瑶台,简狄和她妹妹建疵居住的地方。

(11)、冥昭瞢暗,谁能极之?明暗不分混沌一片,谁能够探究其中原因?

(12)、为何厌恶忠良辅佐,喜欢听信小人谗谄?   比干何逆,而抑沉之?            

(13)、出自汤谷,次于蒙汜。太阳早上从汤谷出来,夜晚在蒙汜栖息。

(14)、无底的黑暗生出光明,这样为的何故?    阴阳二气,渗合而生,它们的来历又在何处?    穹■的天盖共有九层,是谁动手经营?    这样一个工程何等伟大,谁个是最初的工人? 

(15)、后稷原是嫡出长子,帝喾为何毒害翻脸?   投之於冰上,鸟何燠之?          

(16)、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天地尚未成形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17)、《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他似乎是要求得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而这些问题也都是春秋、战国以来的许多学人所探究的问题,在诸子百家的文章里,几乎都已讨论到。

(18)、2后嗣而逢长:疑恒继兄居位,终娶有易女为后,其后子孙众多,血食弥久。逢长,兴旺而久长。逢,通“丰”。

(19)、受赐兹醢,西伯上告。纣王赐他亲子肉酱,西伯心痛告祭于天。

(20)、诸侯前来朝会请盟,为何都能守约如期?    苍鸟群飞,孰使萃之?            

2、屈原写天问是要表达什么意思

(1)、《天问》涉及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范围,也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内容。其“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这里涉及到地球赤道直径与两极直径的长短问题,以及大地的曲率问题,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有了大地是球体的观念。其“日安不到?烛龙何照?”这实际上描述的是极地(对我国来说是北极)地区每年有半年时间没有阳光照射的现象。其“何所冬暖?何所夏寒?”这可能是我国古代有关南半球情况的最早记录。

(2)、夫谁使挑之?会朝争盟,何践吾期?苍鸟群飞,

(3)、舜闵在家,父何以鳏?舜对成家十分忧愁,父亲为何让他独身?

(4)、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为何桀在呜条受罚,黎民百姓欢欣异常?

(5)、屈原在《天问》中流露出很强的探索未知的精神。

(6)、提出了信息传输问题:“遂古之初,谁传道之”?没有人类的时候,天地形成的信息是如何传输的呢?这个问题今天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7)、而通之於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胡维嗜不同味,

(8)、地上都已播种黑黍,芦苇水滩也已经营。   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9)、《楚辞》篇名。屈原作。关于“天问”的意思,王逸《楚辞章句》说:“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这是一种解释。另一种解释是,即自夏殷以来,天被视作万物之主,是统摄万类群生的,一切高远神异不可知之事,都可用“天”来统称,所以有关万事万物的疑问,也可以统称为“天问”。关于《天问》的写作背景和缘由,王逸《楚辞章句》说是屈原被放逐后,忧心愁惨,彷徨山泽,他走进楚国的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看到壁上画有天地、山川、神灵、古代贤圣、怪物等故事,于是当场题辞,写下此篇,用以排解愤懑、舒泻愁思。此说不一定可靠。至于《天问》的写作时间,也不一定如王逸所说在顷襄王之世屈原被放逐以后,也有可能作于怀王之时。

(10)、有鉴于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楚顷襄王兄弟在读到《天问》后,会如此地震怒,一定要把屈原放逐江南而后快。这是因为,屈原作为楚国的主祭师(相当于西方的大主教),如果他的宗教信仰产生了动摇,显然会严重威胁到楚顷襄王的统治权的,因此也就不能再继续担任三闾大夫之职了。

(11)、1亿:或作“意”;一说通“臆”,预料。指殷的贤臣箕子看见纣王使用象牙筷子,非常害怕,料想以此为开端,必然会有一系列奢侈的事情发生,后来纣王果然建造了十层玉台。

(12)、全诗总体看来大致可分两大部分。每部分又可分为若干小节。

(13)、方:比。九则:以土地的美恶九等定则。则,标准。

(14)、大禹尽力成其圣功,降临省视天下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    

(15)、比干有何悖逆之处,为何对他贬抑打击?   雷开何顺,而赐封之?            

(16)、力:精力。献:投入。功:指治水工程。一说“之”犹“用”,“之力”与“献功”对文。

(17)、《天问》艺术上的独创,在中国诗歌史上绝无仅有,这首先表现为深沉的理性思考和热烈的情感相结合。《天问》全诗都由问句组成,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社会的深思熟虑后的见解、质疑,极富哲理,但它同时是一篇满含激情的文学作品,是一首激人情志、感人肺腑的长诗。其次,《天问》通过众多疑问词和虚词的运用,不同句式的变化,使全诗错落有致、疾徐相间,独具风采。句式、问式的错综变化,加上丰富的感情色彩,构成了全诗雄肆活脱、穷极幽渺的风格,取得了奇气袭人的效果。《天问》用的基本上是四言句式,或两句一问,或四句一问,参差错落,灵活多变,不重复,不呆板,表现了作者的构思异常精密,驾驭文字的能力十分高超。《天问》以新奇的艺术手法表现精深的内容,极富创造精神,使之成为世界文库中绝无仅有的奇作。

(18)、2秉:执。鞭:鞭子,比喻权柄。牧:诸侯之长。据闻一多考证,周文王在殷时受命作牧,已八十九岁。

(19)、桀伐蒙山,何所得焉?夏桀出兵讨伐蒙山,所得的好处又是什么?

(20)、烛龙:神话中的神龙。《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其瞑乃晦,其视乃明,是烛九阴,是为烛龙。”

3、天问 屈原 解析

(1)、冯翼惟象,何以识之?大气一团迷蒙无物,凭什么将它识别认清?

(2)、何所讥?受赐兹醢,西伯上告。何亲就上帝罚,

(3)、2穆王:周穆王,西周第五代君主。巧梅:善御。梅,通“枚”,马鞭。

(4)、明明暗暗,惟时何为?白天光明夜日屯黑暗,究竞它是如何安排?

(5)、为何箭射那个河伯,夺取他的妻子洛嫔?   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6)、惊女采薇,鹿何佑?惊于妇言不再采薇,白鹿为何将其庇佑?

(7)、昆仑山的四面门户,什么人物由此出入?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8)、1棘(jí):急。宾:朝见。商:“帝”字之讹。

(9)、南北顺量比较狭长,长出地方又有几何?   昆仑县圃,其尻安在?            

(10)、1死:通“尸”。竟:委,抛弃。王逸《章句》:“言禹〈片畐〉剥母背而生,其母之身,分散竟地,何以能有圣德,忧劳天下乎?”

(11)、2“受礼天下”二句:王逸《章句》:“皇天集禄命而于王者,王者何不常畏惧而戒惧也?王者既已修成礼义,受天命而有天下矣,又何为至使异姓代之乎?”

(12)、大地中央共同治民,列国君主为何发怒?   蜂蛾微命,力何固?              

(13)、1击床先出:指王亥与有易女行淫,有易之人入而袭击其床,亥被杀,女则先自逸出。

(14)、打从天亮直到天黑,所走之路究竟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15)、蜂蛾生命原本微贱,自卫力量为何牢固?   惊女采薇,鹿何祐?              

(16)、成汤东巡,有莘爰极。成汤出巡东方之地,一直到达有莘氏之地。

(17)、白虹披身作为衣饰,为何常仪这么堂皇?    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18)、抬着文王木主会战,为何充满焦急之情?     伯林雉经,维其何故?            

(19)、九州:传说禹治水后把天下分为九州。错:通“措”,设置。

(20)、2彻:毁。岐:地名,今陕西岐山县东北,周人曾在此立国。社:祭祀土地神的庙。王逸《章句》:“武王既诛纣,令坏邠岐之社,言已受天命而有殷国,因徙以为天下之太社也。”

4、天问屈原讲解

(1)、天的体制传为九重。有谁曾去环绕量度?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2)、应龙如何以尾画地?河海如何流通顺利?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3)、夫焉丧厥体?蓱号起雨,何以兴之?撰体协胁,

(4)、以上《天问》的第一大部分,大体是就自然界的事物发问,并联想到与自然有关的一些神话与历史传说,文章富有变化,联想丰富而有情致,除少数可能有错简外(如“河海应龙”二句或为错简,或有失误),不能以后人习惯的文章结构之法去看它,而认为是“与上下文不属”,杂乱而无章法。

(5)、伏身藏匿洞穴之中,还有什么事情要讲?   荆勋作师,夫何长?              

(6)、何之迁之?惟浇在户,何求于嫂?何少康逐犬,

(7)、这里说,帝舜曾经那样体贴他的弟弟象,到头来还是为害;为什么象是那么肆其犬豕之心,毫无人性,不讲道德,而他却并不危败?他又问:

(8)、纣王赐他儿子肉酱,西伯姬昌向天诉求。   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9)、撰体协胁,鹿何膺之?有着驯良柔顺体质,鹿身风神如何响应?

(10)、请问:关于远古的开头,谁个能够传授?    那时天地未分,能根据什么来考究?    那时浑浑沌沌,谁个能够弄清?    有什么在回旋浮动,如何可以分明?       二

(11)、请问远古开始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12)、承受天命登位称帝,什么道理受人敬仰?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13)、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为何羿能射穿七层皮革,却被其妻与浞合力杀戮?

(14)、为何启会遭此忧患,身受拘囚又能逃脱?   皆归射鞠,而无害厥躬。          

(15)、这是多么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筑?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16)、2蜂蛾:群居而团结的小动物。微命:小生命。

(17)、文王这位酋长,他披着■衣,拿着鞭子看牛羊,  为什么又让他扩大了势力,公然代替了殷商?   凭着什么,老百姓都扶老携幼跑到岐山之阳?  殷纣王要宠爱他的妃子妲己,何以遭人反抗?

(18)、妖夫曳炫,何号于市?妖人夫妇牵挽炫耀,为何他们呼号街市?

(19)、此方奇石最为难得的是形神兼备,人物与天地之间巧色到位且柔和,脸部表情过渡自然,人物比例逼真,细节清晰,形态优美,形象正气凛然.整个画面与人物前后上下呼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惊叹!

(20)、昏微循迹,有狄不宁。黄昏时分追寻细微痕迹,有易国仍然不得安宁。

5、《天问》屈原

(1)、2伯林:指晋太子申生。伯,长。林,君。雉经:缢死。

(2)、得享高寿年岁太多,为何竞有那么久长?   中央共牧,后何怒?              

(3)、天在哪里与地交会?黄道怎样十二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4)、有莘氏为何不喜欢,要把他作为奴隶陪嫁姑娘?

(5)、而顾菟在腹?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伯强何处?

(6)、水边那株空桑木上,拾到那个小儿伊尹。   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          

(7)、惟兹何功,孰初作之?如此规模巨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造?

(8)、伯强何处?惠气安在?伯强之神居于何处?天地和气又在哪里?

(9)、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从何处得到不死之药,却又不能长久保藏?

(10)、有着驯良柔顺体质,鹿身风神如何响应?   鼇戴山抃,何以安之?            

(11)、《太平广记》卷210引《王子年拾遗记》:“秦有烈裔者,骞霄国人,秦皇帝时,本国进之。口含丹墨,喷壁以成龙兽。以指历地,如绳界之。转手方圆,皆成规度。方寸内有五岳四读,列国备焉。善画龙凤,轩轩然惟恐飞去。”这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有关绘制壁画的有名有姓的画家的最早记录。

(12)、饰鹄饰玉铜鼎调羹,美食拿来献飨君王。   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          

(13)、冯(píng)翼:混沌空蒙貌。冯,通“凭”,满。象:无实物存在的只可想象的形。

(14)、该秉季德,厥父是臧。王亥秉承王季美德,以其父亲为善德榜样。

(15)、《天问》的内容异常丰富,问及天、地、人之事,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人生、历史、乃至神话传说的看法。全诗凡374句,提出了172个问题(统计标准不一说116问)。由于存在错简或脱漏等情况,其中有一些文理不顺的现象。但总的看来,还是有序可循的。王夫之曾经指出:“篇内事虽杂举,而自天地山川,次及人事,追述往古,终于以楚先,未尝无次序存焉。”(《楚辞通释》)自篇首至“曜灵安藏”,以天事为主,杂以与天事有关的神话;自“不任汨鸿”至“乌焉解羽”,以地事为主,包括鲧禹治水传说;自“禹之力献功”至篇末,都是史事,夏代事最详,最后以楚国事为主,忧国情绪在这部分里颇为明显,但从文气上看似乎未完,恐是脱漏所致。全诗表现了作者渊博的学识、深沉的思考和丰富的想象,反映了他大胆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其中述及天体及历史传说,多为先秦时期的齐、鲁、三晋北方中原地区产生的诸书所不道,可能出于楚国所传旧史,即《□杌》及左史倚相所传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典籍。《天问》图明代萧云从作。

(16)、那个殷商纣王自身,是谁使他狂暴昏乱?   何恶辅弼,谗谄是服?            

(17)、讨伐斟寻倾覆其船,他用什么方法取胜?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            

(18)、为何壮年奋厉勇武,能使他的威严远布?    彭铿斟雉,帝何飨?              

(19)、从篇首至“曜灵安藏”,这部分屈子问的是天,宇宙生成是万事万物的先决,这便成了屈原问难之始,其中从“遂古之初”至“何以识之”问的是天体的情况,“明明暗暗”四句讲宇宙阴阳变化的现象。第二小节自“圜则九重”到“曜灵安藏”则是对日月星辰提问:它们何以不会坠落?太阳每日要走多少路?月亮何以有阴晴圆缺?以及有关日月的一些传说的疑问。从“不任汩鸿”起问的地事,从禹治水过渡到“何气通焉”说的是古传说中关于地球的一些情况,而“日安不到”以下六句则就地球上所看到的日的现象发问。第三节从“焉有石林”到“乌焉解羽”一节多为二句一问,都是当时民间传说中的怪事。

(20)、屈子讲堂|第十二期“屈原是世界文化名人”考证

(1)、   从“禹之力献功”起,对大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与史实提出了问题,这些各种各样的人事问题构成了《天问》的第二大部分。女岐、鲧、禹、共工、后羿、启、浞、简狄、后稷、伊尹……屈原对这些传说中的事和人,一一提出了许多问题,在对这些人与神的传说的怀疑中,往往表现着诗人的情感、爱憎。尤其是关于鲧禹的传说,表现了作者极大的不平之情,他对鲧治水有大功而遭极刑深表同情,在他看来,鲧之死不是如儒家所认为的是治水失败之故,而是由于他为人正直而遭到了帝的疑忌,这种“问”,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所遭遇到的不平待遇的愤懑,《天问》的思想光辉就应当是这样来理解的。自“天命反侧”起则进一步涉及商周以后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诸如舜、桀、汤、纣、比干、梅伯、文王、武王、师望、昭王、穆王、幽王、褒姒直到齐桓公、吴王阖庐、令尹子文等等,屈原提出的好多问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政治的正邪、善恶、成败、兴亡的看法。这些叙述可以看成是这位“博闻强志”的大诗人对历史的总结,比《离骚》更进一步、更直截了当地阐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对楚国政治现实的抨击,也是希望君主能举贤任能,接受历史教训,重新治理好国家的一种变幻了的表现手法。

(2)、水滨之木,得彼小子。莘国女采桑伊水边,空桑树中拾到小儿伊尹。

(3)、第二部分是对社会历史提出问题,自“禹之力献功”,至“卒无禄”,。首先从禹的婚姻问起,对夏代的历史发出一系列问题,接下来对商代历史(涉及女娲、尧、舜和吴国的历史故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对周代历史直至春秋战国若干事件提出一系列问题。

(4)、自“天命反侧”起则进一步涉及商周以后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诸如舜、桀、汤、纣、比干、梅伯、文王、武王、师望、昭王、穆王、幽王、褒姒直到齐桓公、吴王阖庐、令尹子文……,屈原提出的好多问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政治的正邪、善恶、成败、兴亡的看法,这些叙述可以看成是这位“博闻强志”的大诗人对历史的总结,比《离骚》更进一步、更直截了当地阐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对楚国政治现实的抨击,也是希望君主能举贤任能,接受历史教训,重新治理好国家的一种变幻了的表现手法。

(5)、后羿有宝弓珧弧,天赐玉■,射死为害的大猪,   为什么用猪肉来献祭,上帝又怪他好吃懒做?    寒浞和后羿的妃子纯狐,两人通奸,一道阴谋,   为什么射死了后羿,还把来煮了,吃他的肉? 

(6)、又使至代之?初汤臣挚,后兹承辅。何卒官汤,

(7)、箕子详狂?稷维元子,帝何竺之?投之于冰上,

(8)、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如果鲧不能胜任治水,众人为何仍将他推举?

(9)、爱涂山女与之匹配,得到继嗣儿子出生。    胡为嗜不同味,而快朝饱?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