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伏尔泰的悲剧作品67句

伏尔泰创作的悲剧主要有

1、伏尔泰创作的悲剧主要有哪些

(1)、为了使《俄狄浦斯》通过当局的检查,得到上演的机会,伏尔泰直叩最高执政者的大门,他请求摄政王利昂公爵菲力普给予此人在贵族当中还算是个心胸开阔者,喜欢与文人交游,由于他的推荐,《俄狄浦斯》的上演得到了批准。

(2)、这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动荡,受到伏尔泰的影响比当时任何的政论家要大得多,尽管他本人囿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从未鼓吹过使用暴力,而是赞成改革;主张在一个开明君主的统治下,做和平的改进。但他高呼着“自由”,宣称“法律之外别无依据”。对当时的资产阶级酝酿革命是有巨大作用的。特别是在大革命爆发之前那轻薄无聊、凄迷忧郁、几乎令人窒息至死的年代里,伏尔泰独自一人面对宫廷、贵族和资本的联合力量,面对那股毫无意识的强力——群盲;面对那些无恶不做的官吏——他们俯就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面对那些教士,他们则是宗教狂,成了邪恶而伪善的混体。当时的伏尔泰独自一人向社会的一切邪恶力量宣战,向这茫茫的恐怖世界宣战——并与之博斗。他的武器是什么呢?惟有轻如微风重若霹雳的一支笔!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魄力和信心,这正是一位思想巨人的素质品格和力量之所在。

(3)、伏尔泰毕竟年事已高,因辛劳与激动而加剧尿毒症的发作,卧床期间仍坚持口述他最后一部五幕诗体悲剧《伊雷娜》。虽然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这部悲剧并非他最好的作品,但在巴黎和凡尔赛演出期间的反应十分强烈:宫廷王后出席了演出,演员则在舞台上抬出他的大理石半身像,并为它举行了加桂冠仪式,让他在生命暮年领略这尘世间最高的、也是最后的荣耀。

(4)、《哲学通信》是法国伏尔泰创作的哲学著作,1733年首次出版。

(5)、第这本书的基调就是论辩与抗争;为自己的人品和学说辩护,与不公正的世道和命运抗争;第正如巴金老人所言,这是一本讲真话的书,全书将因此充满一种赤裸裸的坦诚。

(6)、1726:2月4日,德·罗昂骑士指使手下人杖责伏尔泰。4月17日,伏尔泰被关进巴士底狱。5月5日,他来到加莱,乘船去英国。7月,他秘密回到巴黎,意图与罗昂决斗。弗雷里统治法国,手中掌握着权力一直到1743年去世。

(7)、随后,英国谐剧作家默非又根据伏尔泰及马约瑟的本子,重新改编了《中国孤儿》,在伦敦演出,引起极大的震动。所改编的《中国孤儿》,其故事情节与《赵氏孤儿》有所不同,但基调大致一致。

(8)、《风俗论》是20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伏尔泰。本书是一部纪念碑式的鸿篇巨著,以宗教问题为重点旁及文化各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指出人类从愚昧进步到文明的艰辛历程。

(9)、1723:伏尔泰发表《亨利亚德》的第一个版本《联盟》,是一部以宗教战争和亨利四世为题材的史诗。

(10)、他的青年时期正当“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的晚期,法国封建君主专制盛极而衰的时代。这个时代“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即将全面破落的面貌和征候,在伏尔泰著名的历史著作《路易十四的时代》中曾有忠实的记载。一连串对外战争和凡尔赛宫廷惊人的奢侈使国库空虚;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使农业生产凋敝低落;对新教徒的迫害使信奉新教的熟练工匠大量外流,给工商业带来了无可弥补的损失,这两方面的结果都更加深了封建国家的财政危机,以致国债达到了二十五亿的巨额;封建贵族阶级迅速走向没落,大贵族骄奢淫佚,中小贵族纷纷破产、潦倒不堪;社会生活极为黑暗,反动教会的猖獗,专制政体的淫威,造成了低压的政治气候,整个国家已经深感路易十四的统治成了一副沉重的枷锁。伏尔泰的青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度过的。他在一个贵族学校里受教育,贵族子弟在校内享受的特权使他亲身体验到等级制度的不平,启蒙运动先行者比埃尔·贝尔反对宗教狂热的著作对他思想的形成起了有益的影响。路易十四逝世时,他二十一岁,亲眼看见“巴黎人在热望自由的气氛里舒了一口气”,路易十四葬礼的那天,他在去圣特尼的路上,看到了沿途乡间小酒店里群众欢庆痛饮的情景,不禁对此产生深长的思索。

(11)、伏尔泰的原名叫阿鲁艾,二十岁以后采用伏尔泰这个名字,这大概是因为在学校时人们给他起的绰号叫“伏尔泰先生”(法文意为“执拗先生”)。他的父亲是巴黎一位殷实的公证人,送他进了优秀的耶稣教会学校“路易十四学院”。后来,父亲又坚持要他学法律,并且,还要花钱给他捐个“御用律师”的资格。伏尔泰却说:“我要不花分文,为自己谋得位置!”伏尔泰所生活的八十四个年头,经历了到达极点的专制时期和刚刚吐露一线晨曦的革命年代。他诞生时,路易十四尚在王位;他去世时,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他的襁褓中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辉,他的灵柩则投射着从大深渊里透出的最初光芒。

(12)、在这本书中,卢梭被骂得一无是处,其中还特别提到了卢梭遗弃了他的孩子们,因而卢梭是“一个够不上尽自己最起码的义务的坏蛋”。

(13)、“我刚才说到微笑,我要在这里停一停,微笑,这就是伏尔泰。”

(14)、的确,出版商等得不耐烦了,把出版的图书卖了出去。议会的一项决定谴责了这本书,说是一本“令人感到气愤、违背宗教、有伤风化的书,而且缺乏对达官贵人应有的尊敬”。《哲学书简》在王宫的大台阶下被刽子手焚烧。国王下令逮捕伏尔泰。于是,伏尔泰不得不逃跑并躲藏了起来。

(15)、然而,作为启蒙主义者的伏尔泰,却在这个戏上演之前,受到了他反对的专制政权的头一遭打击,使他尝到了文化专制的滋味。起初,他相信只有允许思想自由交流才能出现真理,所以,他虽然身受王室的照顾,依然匿名写小册子,攻击施政的弊端,而且,他的攻击是毫不留情,文字犀利而力透纸背,竟然揭露和抨击了摄政王本人放荡的私生活。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当然不会被当权者所容,把他送进了巴士底狱蹲了十一个月。这是他受到反动政权的启蒙教育。当他出狱时,正好赶上去看《俄狄浦斯》的首场演出。这出戏对专制虐政讽刺得淋漓尽致,打破了法国国家剧院的票房记录,也使他出了一口气。24岁的伏尔泰就此名闻天下。

(16)、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那时就是那样的人。

(17)、“黄马甲运动”之所以愈演愈烈,是因为马克龙的倔强所致,一开始他并没有妥协,等到他要妥协了,暴露出来的问题就多了,人们的诉求也就很难被满足,所以就成了难以平息之势。

(18)、1713:签订乌得勒支和平协议。伏尔泰在海牙短期逗留,任法国大使馆秘书。

(19)、伏尔泰的勇气和睿智赢得了法国人民的无比爱戴,法国统治者为迎合民意而对他作出一些让步。1778年2月,为出席他的悲剧《伊雷娜》首次公演,时年84岁的“阿鲁埃老爹”回到阔别28年之久的故乡巴黎,一个月后当选法兰西学院院长。

(20)、伏尔泰在这股劲吹的“中国风”之中,了解和熟悉了中国,并极力推崇中国的传统哲学,曾说:“世界的历史始于中国。”由此萌发了创作反映中国历史文化的戏剧的心愿。正在寻访题材之时,读到了《赵氏孤儿》的译本,并认定,“此为具有历史真实性及其感染力的好剧”。

2、伏尔泰的悲剧作品

(1)、我们可以说,既然你承认了“对古典主义的态度比较强硬的狄德罗积极主张现实主义,热衷于和贵族情趣判然有别的市民戏剧,在思想文化领域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承认了“在启蒙主义时期法国最有成就的戏剧家博马舍”,那么,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两者的先导是伏尔泰,贯串他终生思想言行的最真正的意义,还在于其后——资产阶级市民戏剧“矫健行空之时,很快表现出充分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莎士比亚将取得最高的地位。”难道,这一切和伏尔泰能分得开吗?!

(2)、如若细化到具体情节的处理,伏尔泰所作的最大改动乃是《赵氏孤儿》中程婴之子,即《中国孤儿》中张惕之子的生死命运。元曲《赵氏孤儿》中,程婴假意卖主求荣,向屠岸贾告发孤儿藏身之地,实则用亲子替代了少主,令仇家深信找到确是赵家遗孤,当着程婴的面处决了他的亲生骨肉。在原剧中,程婴的牺牲精神和忠义果敢完全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丝丝入扣地迎合了封建等级制度下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事实上,十八世纪部分法国观众和批评家一味强调血亲相残情节给欧洲观众带来的震骇,然而类似弑父或弑子的情节早在欧洲人熟悉的古希腊神话中大量存在。从克罗诺斯在母亲帮助下阉割父亲乌努诺斯,坦塔罗斯杀死并烹煮亲生儿子邀神赴宴,俄狄浦斯无意间杀死亲生父亲娶回亲生母亲,阿伽门农将亲生女儿伊菲革涅献祭给阿尔忒弥斯;美狄亚为了报复背叛的丈夫伊阿宋而亲手杀死一双亲生儿女……对于欧洲读者来说,这些家族至亲相残故事并不陌生。即便在高乃依出版于1647年的悲剧《赫拉克勒斯》(Héraclius)中,也曾出现过就类似的情节:赫拉克勒斯是莫里斯皇帝(Maurice)的遗孤,为了少主不遭到弗卡斯(Phocas)的杀害,忠诚的女管家列奥蒂娜(Léontine)也用亲生儿子换取了赫拉克勒斯的性命。而高乃依对于这样的牺牲精神表示了钦佩和赞誉。可见,至少在17世纪的法国,主流社会的价值观与中国传统社会并无太大差异,《赵氏孤儿》中程婴献子救主的行为与希腊神话甚至法国古典悲剧之间有着天然的相通之处,效忠君主都被视作高尚品格。而无论在东方或是西方文化中,家族至亲间的彼此残杀之惊心动魄更胜过仇人间的血腥屠戮,也更富于戏剧的张力。

(3)、翻开法国的历史,可以看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与法国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他去世后留下的是一个“由精雅、奢华的锦幔遮盖着的烂摊子,直到路易都是既荒唐又昏庸的皇帝,凡尔赛宫沉溺于淫糜挥霍,整个法国陷入了政治、经济危机之中。当路易十四那庄严帝国的幻影消失之后,一度受到尊崇的公民道德,渐渐变成了人欲横流,世风日下。社会的沉沦也造成不少诗人、小说家、喜剧作家的堕落。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创作题材上,他们都围绕着女人打转,表现出极度的轻薄和放荡,绘画风格细腻、淫亵、浮华,这类被称之为“洛可可”的艺术风靡一时。

(4)、为了使《中国孤儿》更易为欧洲观众接受,更具有历史悲剧的特点,伏尔泰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人物——成吉思汗。在某种意义上,《赵氏孤儿》中的屠岸贾是成吉思汗的原型,后者保留了他嗜血残暴的个性,并且成为孤儿生命存续的最大威胁。但是成吉思汗的身份又不仅限于此,他具有了几样屠岸贾缺乏的特质:其他是伟大的东方君主,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其他依然保留了某些人类情怀,具有欣赏女性之美与道德之美的能力。这位攻无不克的战将,面对伊达梅的勇敢与执着也为之动容,叹息道:

(5)、第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宣传启蒙思想。他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的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人们同宗教狂热作斗争,主张宗教宽容,并指出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6)、对伏尔泰其人,雨果是这样评述的:“伏尔泰具有女性的温柔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他把黎民百姓提高到尊严的地位,加以教化、抚慰,播种文明……他承受一切威胁、辱骂、迫害、毁谤,还遭到了流放。但是他不屈不挠,坚定不移。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讽刺战胜专横,以嘲弄战胜宗教自命的一贯正确,以坚韧战胜顽固偏执,以真理战胜愚昧无知。”

(7)、在此期间,伏尔泰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反对宗教迫害,揭露司法黑暗,赢得普遍尊敬。此时法国宗教界的派性斗争造成了大批逃亡者,他在庄园内先后收留过上百户难民;还替穷苦人伸张正义,为几宗著名案件伸张正义,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被法国法院残害致死的新教徒卡拉事件。

(8)、同样和黛安娜一样,蓬巴杜夫人深知自己永远不可能成为王后,所以给了王后很大的帮助。她说服国王替王后还清了赌债,并对王后原本寒酸又失修的寝宫装饰一新。即使在她容颜不再,路易十五又另寻他人来满足欲望的时候,蓬帕杜夫人依然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力与威望。

(9)、(115)1999年万宝龙大文豪系列致敬马赛尔·普鲁斯特MONTBLANCMarcelProust限量17,000只墨水笔

(10)、内容包括大战前夜的欧洲、三十年战争中的法国、遗产继承战争、国王的遗嘱、西班牙王位继承战、礼仪之争与取缔基督教等。

(11)、三天之后,伏尔泰在苏利公爵家晚餐,有个仆人来告诉他说,有人要见他。他毫无戒心地下楼去了。在大门口,他看到四条健壮的大汉。这些人抡起木棒便朝他打来。罗昂-夏伯骑士坐在一辆马车里,悠闲地见证了整个杖责的过程。当时,一个贵族若对文人不满,便常用这种杖责的方式来惩罚他。据说拉辛也曾险些遭此厄运。

(12)、伏尔泰与戏剧界的人们交往密切,据说出色的女演员阿德莲娜(1692—1730),就是在伏尔泰的怀抱中停止了呼吸。阿德莲娜是很好的悲剧演员,她拥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表演风格清新自然,不造作。伏尔泰还通过自己剧作的上演情况,发现并培养了男演员勒甘。勒甘在19岁时,被伏尔泰接到家中,并辟出专室供其排戏之用。勒甘在法兰西喜剧院上演的伏尔泰剧作《保全下来的罗马》中扮演提图斯,一举成名。这个其貌不扬。嗓音沙哑的人,却颇有表演才华,演艺事业一帆风顺。在戏剧服装方面他做了必要的改革,使之符合剧本本身所反映的时代。在他的带动下,1775年上演伏尔泰的《中国孤儿》时,女演员不再穿用有鲸骨支架、下摆宽大的裙子,而改穿线条比较流畅、造型比较简约的裙服,尽管这离真正的中国式服装还相距遥远,但毕竟走出了戏剧服装模式化的困境。

(13)、当然,他还与文人们常有来往,包括诗人浦柏;据说他和斯威夫特一起在彼得伯勒勋爵家里住过三个月;他和《乞丐歌剧》的作者约翰·盖依、哲学家贝克莱、自由派的神学家塞谬尔·克拉克有过来往。

(14)、法国伟大浪漫主义作家维克托·雨果,曾把伏尔泰的去世,比作“一颗巨星的陨落”,他热忱地赞颂:“他是永生的,他离开人世时已年登耄耋,他著述极富,肩负着最艰巨也最伟大的责任,那就是培养良知,教化人类。……在他弥留之际,一方面,他受到同时代人和后世子孙的欢呼赞美;另一方面,象其他曾经和旧时代搏斗过的人一样,那对他怀着深仇大恨的旧时代也得意洋洋地发出了叫骂声。他不仅仅是一个人,他是整整一个时代。”

(15)、(17)2017年万宝龙大文豪系列圣艾修佰里墨水笔1931只限量版

(16)、ISBN978-7-301-24935-2

(17)、《哲学辞典》是伏尔泰的一部著作,该书旁征博引,论述范围极其广泛,从宗教、历史到文化的各个方面均有涉及。

(18)、难道,这微笑不正是伏尔泰的微笑所企盼和引发的微笑吗?

(19)、巧用隐喻象征的手法,让该消亡的一切最终消亡,同时,展示了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理想的国度。

(20)、这是他与监狱生活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它反而造就了伏尔泰自由思想的第一步成功。这一年的“牢狱之灾”倒不算太糟糕,因为除了不能离开房间外,他还是可以随心所欲的。这恰恰使他热爱自由的心灵获得了难得的驰骋空间,创作灵感也源源不断。他向典狱长要来一堆私人信纸即开始奋笔疾书,首次以“伏尔泰”为笔名创作了悲剧《俄狄浦斯王》。

3、伏尔泰主要作品

(1)、如果一个专制的国家建立了严苛的检查制度,戏剧必然成为检查的重点。任何统治者,都从利弊的角度给予戏剧特别的关注,这是戏剧之外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从未获得的“殊荣”,不仅整场演出,连一个人物、一句台词都要品味一番,以鉴别是否有不全统治者利益的“异味”。当时的法国,在戏剧方面有专门官吏,在剧场中负责取缔、查禁一类的事物。为一切有思想的人随时敞开的是巴士底狱之门,伏尔泰一生中几次有幸饱尝其铁窗风味。

(2)、伏尔泰至5月30日在佛尔纳因病逝世,遗言是“请永远不要向我谈到基督”。他死后葬于香摈省一个小礼拜堂内,遗骸在1791年法国大革命期间被法国人民运往巴黎著名的先贤祠重新安葬,灵车上写着这样的句子:“他培养我们热爱自由”。

(3)、正如中国的一句话:一切不朽的学问,大都出于淡泊名利的野老村夫之手。一向不为人所知的弹丸之地佛内村成了桃花源,伏尔泰在此孜孜不倦地工作,为著名的十七卷百科全书撰稿。也许这正如一位巨人站在艾格峰上注视着欧洲,伏尔泰仍旧关心时事,所以又同另一位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展开了笔战。卢梭宣称有组织的社会败坏了原始的自然状态;伏尔泰则拥护理性与科学的进步。一切思维发达、思想丰富的人,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好斗性,如果两者相遇,必然进行各种内容和形式的争论。人类不仅不应该为此感到不幸,相反,正是他们有差异的思想相互撞击迸出的火花,给黑暗王国带来了光明,缩短了社会进步的时间隧道。

(4)、更令人痛心的是,这本小册子并非来自敌人的营垒,而是出自于他曾经崇拜过、后来又与他产生了隔阂的伏尔泰之手。卢梭就要被他的敌人和友人涂抹得漆黑一团了,就要成为一个十恶不赦的千古罪人了。于是,卢梭迫切地感到了为自己的人品和学说辩护的必要;于是,他怀着悲愤的心情、噙着辛酸的泪水开始了《忏悔录》的写作。整个自传都是他在逃亡的生活中断断续续地写成的。在莫蒂亚和圣皮埃尔岛时,他仅仅写了第一章,逃到英国的乌敦后,他完成了第一章到第五章的前半部分,第五章到第六章则是完成于回到法国之后的特利堡,时间是1767 年。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 《忏悔录》的第一部。经过两年的中断之后,他又开始了第七章第第十二章、也就是《忏悔录》第二部的写作,最后峻工日期是 1770 年 11 月。卢梭辞世后,他的《忏悔录》才开始问世了。第一部发表于 1781 年,第二部发表于 1788 年。

(5)、《路易十四时代》是伏尔泰编著的一本书籍,该书描绘了人类的才智和风俗,引人热爱道德、学术和祖国,启迪人类反思自我,告诉我们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

(6)、(14)2018年万宝龙大文豪系列诗人荷马限量1581只书写工具

(7)、所以,全书一开始,卢梭就以一个平民的自信叙述了自己的家庭、双亲、亲戚、邻居、友人以及他那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啊,到处是亲情、友情、恋情,到处是温暖、慈祥、关怀,到处是善良、美德、纯真。生活是贫寒的,然而生活的颜色却是浓浓的暖色调;生命是翠绿的,世界的万物奏响是欢快美妙的青春节拍。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人是健康的、完美的,他简直就是自然的精气、上帝的灵光共同铸造出来的一件艺术品。

(8)、在一个名声显赫的大家族里,罗昂-夏伯是个无名的后裔。有一天,他对着《俄狄浦斯王》和《亨利亚德》的作者伏尔泰叫嚷道:“又是德·伏尔泰,又是阿鲁埃,你到底叫什么?”伏尔泰回应说:“我不像有些人,让自己的家族姓氏蒙羞,我会让自己的姓氏永垂青史。”罗昂-夏伯骑士举起手杖就要向伏尔泰打去,但他突然又改变了主意:“对像你这种人,只能用棍子来讲话。”这件事发生在法兰西喜剧院。

(9)、《哲学通信》是关于科学的书信集,收录了文学大师的二十五封书信。《哲学通信》的内容包括谈议会,谈政府,谈商业,谈引力的体系,谈悲剧与喜剧等。《哲学通信》涉及彼时英国的宗教、政府、议会、文化等等。

(10)、1722:伏尔泰到荷兰旅行,对这个国家的宽容和繁荣赞赏有加。

(11)、这是一次迟来的荣归故里。消息传开后的巴黎顿时沸腾了,满城尽带鲜花掌声。不但那些仰慕已久欣喜若狂的年轻人纷纷涌往他的下榻处,使周围街道挤得水泄不通,而且许多巴黎妇女们也趁他经过时偷偷从他皮衣上拔下一两根毛当做圣物保存。公众对他的欢呼致敬远远超过对帝王的礼遇,他一生的事业和荣誉都在这一年达到颠峰。

(12)、伏尔泰的小册子又引发了效应,他离开了普鲁士宫廷,但他决不能再回巴黎了。法国路易十五对伏尔泰耿耿于怀,认为他既然曾为菲特烈服务,那就不可能再忠于法国国王。伏尔泰为了寻得求生之路,买下了佛内村的房产。此地离瑞士边境很近,以后他写的作品再触怒法国当局,就能很方便地溜到这个距日内瓦很近的美丽的山庄(现为伏尔泰纪念馆),这也是“狡兔三窟”之计。在佛内村,伏尔泰创办了模范镇与农场,介绍科学造林,输入养蚕技术,还招来一批受卡尔文新教迫害的日内瓦制表精工,开办了一家表厂,天主教徒与新教徒和平共处。表厂的产品行销全欧,甚至卖给了俄国卡特琳娜女皇和土尔其国王。从共同生产和收益分配的角度来看,伏尔泰已产生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萌芽,而且其实验性的工作要比傅立叶和圣西门早得多。

(13)、转瞬间,一个叱咤风云的马背英雄变成了道德与美的崇拜者,一位多愁善感的情郎,一位被文明所感化的野蛮人。他突然改弦易张,赦免张惕夫妇,正是伏尔泰反复考虑之后的理性选择。事实上,1754年末,当伏尔泰终于有时间集中精力创作这部悲剧之时,内心颇多困扰。和往常一样,伏尔泰希望剧本“投合公众趣味”,“挑动观者激情,扰乱人的内心,令人感到痛苦”。然而中国历史记载中,“鞑靼人赶尽杀绝”,如此残暴的行为恐怕“难以让任何人流泪”。伏尔泰承袭了亚里士多德《诗学》中对于戏剧动力的理论阐释,即悲剧的主角既不能是绝对的恶人,也不能是绝对的善人,而是具有弱点,免不了常人错误的人,这样才能唤起观众的恐惧与怜悯之情。绝对的恶人,至多令人心生厌恶,却无法唤起真正的悲剧情感。这一点上,中国戏曲美学是非常不同的。中国传统悲剧通常会设立善与恶的彻底对立,呈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的因果报应说,用邪恶者终遭惩处和善良人沉冤昭雪的情节设置,宣扬一种简单化的二元善恶观,在普通观众心中唤起满足感和喜悦感。在人文主义滥觞的十八世纪,伏尔泰等启蒙哲学家深刻地认识到人性之复杂,意识到理性对情感控制的薄弱,也清醒地意识到世界上并无正义的至高存在时刻监控着人类命运,随时惩恶扬善。故此,剧作家愈来愈热衷于表现个体内心深入各种力量的对抗和挣扎,强调人本身的善恶复合性。

(14)、1955:在日内瓦郊区的德利斯庄园定居。孟德斯鸠逝世。卢梭发表《论不平等的起源》。

(15)、伊达梅:“我要死了,亲爱的丈夫。”/张惕:“活下去,我亲爱的妻子。”而伏尔泰得知此事非常反感,大声喊道:“这些简直是在贬低伊达梅和张惕。以上帝的名义……死亡的承诺和苟且偷生的祈求之间没有任何共同点……对这些人来说生命根本不算什么。”

(16)、杜孚林感到哭笑不得,后来他怒气冲冲地责备伏尔泰:“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伏尔泰回答说:“老兄,没有办法呀,我不这样去做,我的饭碗就要砸了!”

(17)、(126)2002年万宝龙文豪系列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F·ScottKeyFitzgerald限量18500只笔

(18)、我们在此插述一笔:伏尔泰是一位杰出的讽刺作家,他以辛辣揭露之笔,表达哲学见解和对社会的看法,字如珠矶,弹弹咬肉,脍炙人口,妙绝一时,堪称“著作最多、读者最多”,仅流传至今的就有一千五百万字之多。其中包括两封极为有趣的信。他留下了许多独具创造性的名言:“多财之累”、“常识并不常见”、“如果上帝不存在,那就该创造一个”。

(19)、1718:伏尔泰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上演,大获成功。

(20)、有一天,伏尔泰得到一个消息,杜孚林要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友人。于是,伏尔泰买了一个大馅饼和12只山鸡,请人送到杜孚林的宴席上。

4、伏尔泰的生平和代表作

(1)、1721:在伦敦,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总理,掌权一直到1742年。

(2)、历经路易十六王朝统治的伏尔泰,对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的历史命运深感忧虑。他的一个著名的预言是:

(3)、他对参照的选择是恰到好处的;他的风格也是恰到好处的。他思想敏捷,目光犀利,斗志昂扬,《哲学书简》的口吻使人精神一振。这本书让人体会到了“启蒙”时代的乐观主义。

(4)、 1778年5月30日,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伏尔泰逝世。 

(5)、王国维在《宋元戏剧考》中,把《赵氏孤儿》与《窦娥冤》并列,称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6)、(61)2013年万宝龙大文豪系列致敬奥诺雷·德·巴尔扎克限量墨水笔

(7)、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的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只有我是这样的人。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于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打碎了模子究竟好不好,只有读了我这本书以后才能评定。

为您推荐